自古以來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而這些俗語都是中華幾千年文化的濃縮。
雖然這些俗語表面來看很簡單,並沒有像西方哲學那麼高大上,但是這些俗語蘊含著的哲理,卻並不比西方的那些哲學少。
比如今天要跟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家有四樣,不富也旺」,這句俗語中就蘊含著深厚的哲理。
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在一個家庭中,如果能擁有這4樣東西,這個家庭就算不富,往往也能人丁興旺。
同時是否能擁有這4樣東西,關乎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和諧。那麼具體是哪4樣東西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一、孝順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古人把孝放在了百善之首,足以看出這個孝多麼重要。孝不僅在古代受到人們的重視,放到現在依然備受人們的重視。
現實生活中那些孝順的人,往往都能得到人們的誇讚,孝順也一直被社會所提倡。
那麼話又說回來了?怎樣才能做到孝順?孝順的含義是什麼?
明朝的思想家王陽明說過,孝順分為3個層面,這3個層面全做到,才算是真正的孝順,做到了真正的孝順,運氣才會越來越好,那是哪3個層面呢?
1.保障父母吃穿不愁
2.要讓父母心情愉悅
3.要順從父母的意願
現在很多人只能做到,保障父母的吃穿不愁,而讓父母心情愉悅,以及順從父母的意,能做到的人並不多。也就是大多數的人,只做到了孝,沒有做好順。
只有把孝和順都做到了,才是做到了真正的孝順,只有做到真正的孝順,我們的運氣才會變好。
二、節儉
相信各位在上學時都背過這首詩,那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告訴我們糧食得來不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珍惜糧食,而浪費糧食是十分可恥的行為。
雖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用擔心自己吃不上飯的問題了,但這並不代表可以隨便浪費糧食。
一個總是喜歡浪費糧食,總是喜歡鋪張浪費的人,這樣的人運氣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常言道「儉以養德」,其實節儉也是一種德分,不浪費就是為自己積德,當德分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就能給我們帶來好運。
所以我們要想讓家庭興旺,那從現在起拒絕一切浪費,不僅不可以浪費糧食,其他方面也不能浪費,只有一直保持節儉,家庭才能變得興旺,自己運氣才能變好。
三、忍讓
當我們與一個人相處的時間久了,兩人難免會出現意見不合的時候,這時如果兩個人都不肯做出讓步,那麼就會發生爭吵,就會產生一些矛盾。
其實有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我們要是主動退讓一步,就能規避很多不必要的爭吵,也能最大限度避免矛盾產生。
特別是在夫妻之間,如果兩人遇到了意見不統一的事,這時兩人最好是坐下來好好談談。
不要一遇到意見不統一的事,兩人就大吵大鬧誰也不讓誰,大吵大鬧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往往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糕。
即便兩人沒有控制住,最後還是發生了爭吵,這時我們可以主動退讓一步,給對方一個臺階下,給彼此冷靜的時間。
總之我們多忍讓下,這樣才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這樣才有利於夫妻間的感情。
只有夫妻間的感情保持穩定,我們在外面做事才能夠安心,夫妻的感情能一直保持穩定,我們的運氣會變得越來越好。
四、互敬
其實不僅在對待朋友時,我們需要敬重禮讓朋友,夫妻間也是需要互敬的。
很多人覺得只要結婚了,那與對方就是一家人了,覺得不需要敬重對方,可以隨便地指使對方,如果這樣長久做下去,只會損害彼此的感情。
縱觀那些幸福美滿和諧的家庭,這些家庭的夫妻都是互相敬重,因為夫妻間互相敬重,減少了很多衝突產生,因為夫妻間互相敬重,兩人的感情越來越好,生活也過得更加幸福。
而那些「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的夫妻,觀察他們間的相處模式,都是一方不敬重另一方,說句不好聽的,就是一方把另一方當保姆,一方把另一方當傭人對待,這樣下去夫妻感情能好嗎?
相信早晚會有一天,被當成傭人的一方,會感到不公平而放棄繼續付出,到時雙方的感情就會出現問題。
所以想要穩定夫妻間的感情,想要讓夫妻之間的感情變好,兩人就必須得做到互相敬重。
不要把對方當成傭人,不要總是讓對方付出,自己在那裡坐享其成,有時我們也得去付出,我們也得當一當傭人。
夫妻間只有互相敬重,家庭的氣場才會變好,自己運氣也才會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