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家有四樣,不富也旺」,其中蘊含的哲理,你都知道多少呢?

2020-12-19 坤小容

自古以來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而這些俗語都是中華幾千年文化的濃縮。

雖然這些俗語表面來看很簡單,並沒有像西方哲學那麼高大上,但是這些俗語蘊含著的哲理,卻並不比西方的那些哲學少。

比如今天要跟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家有四樣,不富也旺」,這句俗語中就蘊含著深厚的哲理。

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在一個家庭中,如果能擁有這4樣東西,這個家庭就算不富,往往也能人丁興旺。

同時是否能擁有這4樣東西,關乎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和諧。那麼具體是哪4樣東西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一、孝順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古人把孝放在了百善之首,足以看出這個孝多麼重要。孝不僅在古代受到人們的重視,放到現在依然備受人們的重視。

現實生活中那些孝順的人,往往都能得到人們的誇讚,孝順也一直被社會所提倡。

那麼話又說回來了?怎樣才能做到孝順?孝順的含義是什麼?

明朝的思想家王陽明說過,孝順分為3個層面,這3個層面全做到,才算是真正的孝順,做到了真正的孝順,運氣才會越來越好,那是哪3個層面呢?

1.保障父母吃穿不愁

2.要讓父母心情愉悅

3.要順從父母的意願

現在很多人只能做到,保障父母的吃穿不愁,而讓父母心情愉悅,以及順從父母的意,能做到的人並不多。也就是大多數的人,只做到了孝,沒有做好順。

只有把孝和順都做到了,才是做到了真正的孝順,只有做到真正的孝順,我們的運氣才會變好。

二、節儉

相信各位在上學時都背過這首詩,那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告訴我們糧食得來不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珍惜糧食,而浪費糧食是十分可恥的行為

雖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用擔心自己吃不上飯的問題了,但這並不代表可以隨便浪費糧食。

一個總是喜歡浪費糧食,總是喜歡鋪張浪費的人,這樣的人運氣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常言道「儉以養德」,其實節儉也是一種德分,不浪費就是為自己積德,當德分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就能給我們帶來好運

所以我們要想讓家庭興旺,那從現在起拒絕一切浪費,不僅不可以浪費糧食,其他方面也不能浪費,只有一直保持節儉,家庭才能變得興旺,自己運氣才能變好

三、忍讓

當我們與一個人相處的時間久了,兩人難免會出現意見不合的時候,這時如果兩個人都不肯做出讓步,那麼就會發生爭吵,就會產生一些矛盾。

其實有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我們要是主動退讓一步,就能規避很多不必要的爭吵,也能最大限度避免矛盾產生

特別是在夫妻之間,如果兩人遇到了意見不統一的事,這時兩人最好是坐下來好好談談

不要一遇到意見不統一的事,兩人就大吵大鬧誰也不讓誰,大吵大鬧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往往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糕。

即便兩人沒有控制住,最後還是發生了爭吵,這時我們可以主動退讓一步,給對方一個臺階下,給彼此冷靜的時間

總之我們多忍讓下,這樣才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這樣才有利於夫妻間的感情。

只有夫妻間的感情保持穩定,我們在外面做事才能夠安心,夫妻的感情能一直保持穩定,我們的運氣會變得越來越好。

四、互敬

其實不僅在對待朋友時,我們需要敬重禮讓朋友,夫妻間也是需要互敬的

很多人覺得只要結婚了,那與對方就是一家人了,覺得不需要敬重對方,可以隨便地指使對方,如果這樣長久做下去,只會損害彼此的感情。

縱觀那些幸福美滿和諧的家庭,這些家庭的夫妻都是互相敬重,因為夫妻間互相敬重,減少了很多衝突產生,因為夫妻間互相敬重,兩人的感情越來越好,生活也過得更加幸福。

而那些「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的夫妻,觀察他們間的相處模式,都是一方不敬重另一方,說句不好聽的,就是一方把另一方當保姆,一方把另一方當傭人對待,這樣下去夫妻感情能好嗎?

相信早晚會有一天,被當成傭人的一方,會感到不公平而放棄繼續付出,到時雙方的感情就會出現問題。

所以想要穩定夫妻間的感情,想要讓夫妻之間的感情變好,兩人就必須得做到互相敬重。

不要把對方當成傭人,不要總是讓對方付出,自己在那裡坐享其成,有時我們也得去付出,我們也得當一當傭人。

夫妻間只有互相敬重,家庭的氣場才會變好,自己運氣也才會變好。

相關焦點

  • 俗語:家有三樣,不富也旺,指的是哪「三樣」?快看看你家有幾樣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五千年間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眾多耳熟能詳的民間俗語,口口相傳,流傳至今。這些俗語不僅朗朗上口,其中還蘊含著不少祖先的智慧和處世經驗,無論我們說話還是寫文章時都能用得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家有三樣,不富也旺」,這是中國民間常說的一句俗語。可是不少人卻感到疑惑,這「三樣」,究竟指的是哪三樣?
  • 農村俗語:家有三寶不富也旺,是哪三樣,你知道嗎?
    在鄉村生活中,我們從小就可以聽到各種意義深遠的俗語。這些俗語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幫助了我們也教會了我們,很多人生經驗和處世道理。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但是有一些俗語,如果就聽幾個詞,並不很清楚它到底含義是什麼,比如這句「家有三寶,不富也旺」。
  • 俗語「家有三樣,不富也旺」啥意思?
    在我們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可是我國文化的瑰寶,雖然他們沒有唐詩宋詞那麼精煉,但是那些俗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言簡意賅,話糙理不糙,用最簡單的語言,講出了最深刻的道理。有些俗語告訴人們做人的道理,有些俗語告訴人們生活的經驗,在生活中,有些俗語確實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農村鄰居之間,平時經常串門,誰家有個困難,其他人都會熱情幫忙,相互之間借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古人認為,哪怕鄰居關係再好,有四樣東西是不能借的,說得嚴重些,借了之後會家破人亡。
  • 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其中蘊含大智慧,但很多人不理解!
    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其中蘊含大智慧,但很多人不理解!所以作為中國文化精粹組成的一部分,其人一般都是在古代的農村之中,因為俗語不像詩詞歌賦之類的藝術形式門檻較高,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較為理解,這也就使得它能夠在農村之中快速的流傳,可能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對以前的知識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封建落後的思想,但很多知識能夠一直流傳到現在,必然是具有著一定的道理,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有些是指導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些則是指導農作物種植的,
  • 俗語「家有四樣、人丁興旺」,是指的哪4樣?你家有幾個?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雖然國人平均受教育的程度趕不上那些發達國家,不過我們也有自己生存法則,畢竟幾千年前文明歷史可不是白來的。在日常生活中,古人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也就是流傳到現在的俗語,有些道理到現在依然能繼續使用,受人們追捧。
  • 老祖宗說:家有3樣,不富也旺!這3樣很常見,但是很少家庭能全有
    由此可見,中國人興家旺族的觀念由來已久,畢竟早在先秦時期,中原大地上就流傳著"宗法制",宗祠族譜時至今日依然在很多地方流行。但是興一方家族卻談何容易?古代有多少大家族如流星般劃破歷史的漆黑夜空,又迅速隕落見識了太多名門望族興衰榮辱之後,老祖宗結合歷史總結出了這樣一句話,叫做:家有3樣,不富也旺。這3樣其實很常見,但是很少家庭能全有。
  • 家有三樣,不富也旺!
    文/飛魚家是人們的歸宿,是人們開枝散葉的地方,一個家庭能夠興旺發達,都是靠家中的每一個人。曾國藩說,家中三樣東西致祥:孝、勤、恕。所以,一個家中守住這三樣東西,不富也旺!勤奮的人,任勞任怨,可以是窮者變富,一個家庭,只要勤快一些,日子都不會過得很差。古語有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勤奮的人,不會浪費時間,默默耕耘,總有一天會迎來好福報。
  • 俗語「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是哪四樣?老祖宗的告誡(深刻)
    說到經營自己的家庭,古人留下了一句俗語,「家有四樣,不破也亡」,這也是老祖宗對後代的經驗之談。那,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到底哪四樣才能讓一個家庭破敗呢?-01-第一樣:夫妻不和睦常言道,「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幸不幸福,看一下夫妻倆的關係就知道。
  • 俗語:「人貪四樣,一生白忙」指哪四樣?老祖宗教你如何不白忙!
    俗語:「人貪四樣,一生白忙」指哪四樣?老祖宗教你如何不白忙!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老祖宗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男怕屬雞,女怕屬羊」 「柳不上堂,死不睡楊」「女人當家,房倒屋塌」等。這些俗語老話雖然很多通俗易懂,但有些讓我們絞盡腦汁很難理解通透,古人講「人貪四樣,一生白忙」,這指哪四樣?
  • 老人常說:「人有三樣,不富也旺」,是指哪三樣?現在依然適用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一生順遂,成功,富貴,都期待自己福運越來越旺。而其實一個人福運好不好,旺不旺,最終都是取決於取決於自己。就像我們常聽老人說的那句俗語,叫做「人有三樣,不富也旺」。這究竟是哪三樣呢?下面就和老段一起來看一下。
  • 農村俗語:「家有四樣,人丁興旺」,是哪4樣?你家有幾樣?
    有時候一些農村俗語雖然簡單,但是還是蘊含非常深奧的道理。比如農村俗語:「家有四樣,人丁興旺」,是哪4樣?你家有幾樣?一、勤儉持家大家都知道,一個家庭建立不只需要對彼此的感情,還需要穩定的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 古人講「家中有四樣,家興人也旺」,是指哪4樣?你家佔了幾種?
    ——《江上吟》「鳥自愛巢,人愛家」,自古以來家都是天下人的根本。從宗法制度看來,幾年前的文明也都不過如此,對個人、民族、國家而言,都是不可忽視的存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我們每個人孜孜不倦的目標。當今社會賦予的家庭有很多,但是走向破裂的也不在少數。
  • 俗語:偷吃不肥,做賊不富,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如果靠偷吃就能變肥的話,那每個都不需要去工作了,到別人飯店裡或者家裡偷吃剩下的飯菜就可以了。如果做賊能夠變富的話,那這個社會豈不是亂了套嗎?所以「偷吃不肥,做賊不富」這句俗語其實是很有道理的。為什麼說偷吃不肥呢?
  • 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是何意,你知道是哪三種樹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俗語,正所謂「小俗語,大智慧」,老祖宗的這些老話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飽含豐富的生活哲理,歷經千百年的歲月洗禮,依然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俗語叫:「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說的是哪三樹?有道理嗎?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家有四樣,人丁興旺」,指的哪4樣?家庭和諧的徵兆
    農村俗語:「家有四樣,人丁興旺」,指的哪4樣?老話常說「家有四樣,人丁興旺」,古代的人們就是靠著這四個特徵才判斷一個家庭是否興旺,是否和諧的,那大家知道這四樣都是什麼嗎?不知道的話就跟著小編一起看下去吧。
  • 俗語:家中有四項,家興人也旺,一個家庭興旺發達的徵兆,你知道嗎?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眾所周知,俗語是在特定的環境中形成的一種語言,也是我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都是我們老祖宗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語言簡潔明了,通俗易懂。話語雖然簡短,但是簡單之中蘊含著大道理,這些俗語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得老百姓的喜愛,口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
  • 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是何含義,為什麼這麼說呢?
    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是何含義,為什麼這麼說呢?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提及俗語,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也總是能常常聽到,而且我們或多或少也能說出幾句。俗語都是老祖宗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所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言簡意賅,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供我們後人借鑑,希望我們能夠不再重蹈覆轍,少走一些彎路。在以前,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俗語對於人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些俗語能夠在農民生產方面有很大的指導作用的同時還能教會人們一些做人的道理。
  • 俗語「家有3項,不富也旺」,有哪三項?家庭興旺的徵兆
    家庭佔據我們生活的主要部分,我們每個人從小孩子長大成為最後都會組建一個家庭,成為一個家庭的一員,但是大家都知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個家庭並不一定都是幸福美滿的,也有可能是有爭吵,有分歧,這時候家庭當中的溝通藝術就十分的重要了。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下半句更經典,早明白少吃虧
    在農村流傳著的眾多俗語老話中,有很多俗語都是描寫了以前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雖然流傳到現在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但是其中卻蘊含著一定的生活道理。聊天中常常能能聽到長輩們說的一些俗語老話,這些老話涉及各個方面,有關警示做人的,氣像預測的,經驗總結的等等,可謂是包羅萬象。就像這其中廣為流傳的「三十不發,四十不富」,意思看起來十分的簡單,但是這其中蘊含了老祖宗深刻的大智慧,而且下半句才最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