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哥話生鮮:2019年中國三文魚進口量達到10萬噸!

2020-12-20 八鮮過海

看了老樊前面兩篇關於三文魚的文章《樊哥話生鮮:全球三文魚市場及疫情對中國影響》和《樊哥話生鮮:疫情對歐美冰鮮三文魚市場的影響!》,想必大家都對三文魚和三文魚的國際貿易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樊接著給大家講講三文魚,題目很簡單,那就是2019年中國三文魚進口量達到10萬噸!下面老樊就來給大家解釋一下是如何達到10萬噸的?

2019年中國三文魚進口量達到10萬噸

下面我們先給大家普及一下關於三文魚的知識,講一下三文魚的品種和一些關於三文魚的趣事。

通常我們把各種的鮭魚叫做三文魚,而鱒魚則不算是三文魚,鮭魚和鱒魚加一起叫做鮭鱒魚類,是一個大家族。上圖為各種鮭鱒魚的圖片,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

以上兩圖為生活在太平洋的幾種主要的鮭魚,左面的圖為北美五種主要的鮭魚成熟以後的形態,由上到下分別為王鮭、粉鮭、銀鮭、狗鮭和紅鮭,其中王鮭和紅鮭的體型比較大。

這五種鮭魚成熟以後都各有特點,比如說粉鮭成熟以後有一個明顯的駝背,紅鮭成熟以後身體顏色鮮紅,銀鮭和王鮭成熟以後身體的顏色也是紅的,而且鮭魚成熟以後的嘴都會變成鷹鉤的形狀。狗鮭成熟以後的身體顏色變成紅黑相間的花斑狀。

右邊這張圖為北美五種主要的鮭魚年青的時候(大魚)和成熟後(小魚)的對比圖,有這張圖可知這五種鮭魚年青的時候身體都是銀灰色的特別要提到的是紅框圈起來的馬蘇大馬哈魚,也叫日本大馬哈魚,這種魚在我國的東北地區,俄羅斯和日本北海道都有產,日本人叫它秋鮭。以上5+1就是主要的在太平洋生活的鮭魚品種。

上圖為五種生活在太平洋的鮭魚和兩種鱒魚,五種鮭魚我們前面已經介紹過,下面我們介紹兩種鱒魚:硬頭鱒和割喉鱒。虹鱒魚是人工馴養的一種鱒魚,它跟硬頭鱒和割喉鱒在親緣關係上非常的接近。

上圖為割喉鱒的靚照,它最大的特點是渾身上下布滿著黑點,這種魚看著挺溫馴,但實際上性格兇殘,再水裡面的捕食能力非常強,會像獵豹一樣咬住獵物的喉嚨,所以人們叫它割喉鱒。

上圖為生活在太平洋的五種鮭魚加一種鱒魚的圖畫,畫裡面混進來的鱒魚是虹鱒魚的親戚:硬頭鱒,是一種野生鱒魚。

前面說完了生活在太平洋的鮭魚,但是這些鮭魚除了銀鮭和王鮭有少量養殖的,絕大部分是野生的。而真正被大規模人工養殖的是我們常說的大西洋鮭魚,但是大西洋鮭魚也有很多野生的,上圖的網站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這個網站是加拿大人為了保護野生大西洋鮭魚而建立的,並發行了一本雜誌刊登野生大西洋鮭魚的相關信息。

上圖為在加拿大魁北克水域生活的野生大西洋鮭魚,我們可以看出野生大西洋鮭魚和我們常見的養殖大西洋鮭魚有些不同,養殖大西洋鮭魚身上的斑點是灰色的,而野生大西洋鮭魚身上的斑點是彩色的。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說到過全球大西洋鮭魚最重要的市場是歐洲(100萬噸左右)和美國(40萬噸左右),俄羅斯的消費市場在下降,巴西的消費市場處于波動狀態,亞洲消費市場是30萬噸左右。

上圖為近些年來中國大陸冰鮮三文魚的進口格局圖。2019年中國大陸進口了6萬7千噸左右的冰鮮養殖三文魚,這些三文魚主要來自挪威、智利、法羅群島和澳大利亞。比2018年(6萬多噸)增長了不少,這證明了中國大陸的冰鮮三文魚市場仍保持著較快的速度增長。

上圖為中國大陸冰鮮三文魚的主要進口國家所佔的份額,我們把2018年和2019年的數據比較一下,從智利進口的冰鮮三文魚數量沒怎麼變(2萬5千噸多一點),而從挪威進口的冰鮮三文魚數量從2018年的不到1萬5千噸增長到2019年的2萬5千噸,這說明中國大陸這兩年冰鮮三文魚的市場不錯,新增的量大部分來自挪威。而在2016年到2017年期間挪威向中國出口的冰鮮三文魚很少,主要是智利在出口。而在2012年則是挪威主要向中國出口冰鮮三文魚。

上圖為中國大陸冰鮮三文魚的進口價格的走勢圖,近些年來中國進口冰鮮三文魚的價格一直在9千美元每噸左右(圖中紅線部分)波動,智利三文魚和挪威三文魚的進口價格相差不多,而澳大利亞的冰鮮三文魚(圖中灰色部分)的價格則要低一些。

上圖為近些年來挪威(紅色)和智利(黃色)冰鮮三文魚進口價格之間的對比,在2012年到2014年(圖中藍色框部分)期間,挪威冰鮮三文魚的價格略高於智利冰鮮三文魚。但是從2015年到2019年(圖中紅色框部分),智利冰鮮三文魚的價格略高於挪威冰鮮三文魚。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說過全球冷凍三文魚在全球市場上並不是主流,在2019年中國進口了1萬5千噸左右的冷凍三文魚,主要來自於智利,少量來自於法羅群島和英國,來自於挪威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上圖為近些年中國大陸冰鮮+冷凍三文魚進口的總量,在2016年到2019年冰鮮+冷凍三文魚進口的總量一直處於上升趨勢,2019年達到9萬噸左右,其中冰鮮三文魚佔了絕大多數。

由以上兩圖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近些年中國大陸冰鮮和冷凍三文魚進口量之間的比較,冰鮮三文魚的進口量這些年一直處於穩步增長狀態(2016年和2017年有一定的回調,但是在2018年和2019年的增長速度非常快),而冷凍三文魚的進口量則一直保持平穩。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中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消費升級食用冰鮮三文魚,而冷凍三文魚在二三線城市和中小餐館銷售,市場並不大。

如果我們看一下中國陸冰鮮和冷凍三文魚進口量的比例圖(上圖右半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在2013年到2014年期間,中國冷凍三文魚的比例是超過30%的,而2016年到2019年期間,冷凍三文魚的佔比不斷的下降,在2019年這個比例已經滑落到20%以內了

眾所周知,很多越南進口的冰鮮三文魚會通過邊貿和各種灰色渠道進入我國,所以要統計國內進口量的時候需要分析一下越南的進口量。在2016年和2107年越南進口了很多的冰鮮三文魚,2107年高達2萬3千噸。而在2018年和2019年期間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2019年只有5千多噸,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中國官方近些年大力反走私。

在越南2019年的進口的5千噸三文魚主要來自挪威,一小部分來自於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由於智利和中國籤訂了自貿協議,三文魚可以零關稅進入中國。

上圖為越南冷凍三文魚的進口情況,跟冰鮮三文魚一樣,很多越南冷凍三文魚也會通過邊貿和各種灰色渠道進入我國,2017年越南進口了不到6千噸的冷凍三文魚,2018年有所減少(5千噸左右)。越南的冷凍三文魚主要來自於智利和英國蘇格蘭,挪威的非常少。

如上圖所示,我們將中國大陸和越南進口的冰鮮和冷凍三文魚加在一起的總量在2019年基本上達到了10萬噸

假設越南進口的冰鮮和冷凍三文魚100%進入中國,10萬噸是一個相對樂觀的估計,實際上可能會少一些。我們預測:到2025年,中國大西洋鮭魚市場大約15萬噸。上圖為詳細的數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下。

上圖為中國大陸和越南進口的冰鮮和冷凍三文魚進口量之間的比較,我們會看到和中國消費市場一樣的情況:冰鮮三文魚成為主流趨勢,而冷凍三文魚的進口量保持穩定。

而據某機構預測:到2025年,中國大西洋鮭魚市場大約25萬噸,我們認為該預測可能過於樂觀。理由如下:

1. 中國經濟已過高速成長期,國內消費增速同樣放緩。

2. 大西洋鮭魚國際市場價格較高,導致中國零售價格也較高。

3. 大西洋鮭魚在中國以日本料理消費為主,日本料理只佔中國餐飲市場不到4. 5%大西洋鮭魚在中國以餐飲消費為主(80%),家庭消費(商超、電商)較少。

4. 國內大規格淡水養殖虹鱒魚、深海養殖三文魚產量不斷增長。

在我們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中國香港也是消費冰鮮三文魚的大客戶。上圖為中國香港進口冰鮮三文魚的情況,在2017年到2019年期間,中國香港進口的冰鮮三文魚一直穩定在1萬噸左右,絕大部分來自挪威。

上圖為中國香港冰鮮三文魚的進口價格的走勢圖,跟中國大陸的有些不一樣,香港進口的挪威冰鮮三文魚(圖中黃色曲線)要比冰鮮智利三文魚(圖中藍色曲線)每噸要高出1到2千美元,這說明在中國香港的市場上,消費者非常認可挪威三文魚的品牌。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大西洋鮭魚的競品虹鱒魚,近些年中國大規格虹鱒魚養殖產業也在不斷地發展,上圖為中國各省的大規格虹鱒魚的養殖產量,2018年中國所有的虹鱒魚的產量為3萬3千噸左右,這些產量裡面有些是小規格的虹鱒魚,一般做燒烤用,不是大西洋鮭魚的競品。只有規格在三四公斤以上,肉質呈現紅色的大規格虹鱒魚才是大西洋鮭魚的競品。青海、新疆和甘肅養殖的虹鱒魚是100%的大規格虹鱒魚,其他的省份還養殖大量的小規格虹鱒魚。我們做了一個測算,在3萬3千噸左右的虹鱒魚產量中只有2萬5千多噸是大規格虹鱒魚

2019年中國進口10萬噸左右的大西洋鮭魚,再加上2萬5千多噸的大規格虹鱒魚的量,由此可推測出目前中國商場上三文魚加大規格虹鱒魚的消費量在12萬噸到13萬噸之間

中國大西洋鮭魚(三文魚)市場展望

截止2019年,中國大約進口10萬噸左右大西洋鮭魚,80%冰鮮、20%冷凍,煙燻和其他種類的產品很少。

國內大規格虹鱒魚養殖產量不斷增長,部分替代進口大西洋鮭魚。

中國國內深海大西洋鮭魚養殖,正在不斷探索中。

中國國內陸基循環水RAS大西洋鮭魚養殖,正在前期規劃中。

目前三文魚主要在餐飲市場消費,短期內受疫情影響較大,未來會逐漸恢復。

目前中國三文魚的消費主要以日本料理為主,沒有真正進入中餐、簡餐、快餐等市場。

目前三文魚零售渠道佔比不高,超市、電商等渠道有待開拓。

大西洋鮭魚中國市場,未來謹慎樂觀

原創聲明

本文為八鮮過海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樊哥話生鮮:全球三文魚市場及疫情對中國影響
    巴西:位於南美洲的巴西是一個增長較快的三文魚消費市場,2016到17年經濟動蕩時期有所下滑,目前已恢復正常。 亞洲:亞洲雖然被認為是有潛力的三文魚消費市場,但是從2014年開始增長乏力(中國進口量增速放緩,日本需求下滑)。
  • 樊哥話生鮮:疫情對歐美冰鮮三文魚市場的影響!
    上次老樊說了關於《全球三文魚市場及疫情對中國影響》,這次老樊就來跟大家說說這次疫情對歐美冰鮮三文魚市場的影響。 上圖為智利冰鮮三文魚整魚出口的格局,智利冰鮮三文魚出口量在2018年和2019年增長迅速,其主要出口的對象是中國和巴西
  • 三文魚市場前景黯淡,今年進口量或減少4萬噸。
    三文魚市場前景黯淡,今年進口量或減少4萬噸。,尤其是新發地事件後,三文魚市場的恢復速度比所有人的預期都要慢,上海純爾貿易發展有限公司估計,當前的零售銷量只有正常時期的10-20%。純爾公司COO蔡楨告訴UCN:「前段時間,大量媒體都在報導有關進口海產品的負面新聞,海關對所有三文魚批批實施新冠病毒檢測,進口商的成本進一步增加,而產品的保質期還因此縮短。」蔡楨指出,中國解封後的一兩個月內,市場需求曾快速恢復,但新發地事件之後,市場恢復速度嚴重低於預期,目前零售銷量只有正常時期的10-20%。
  • 樊哥話生鮮:全球鱈魚品種及主要鱈魚漁業
    在前面的視頻中老樊跟大家講了講巴沙魚、三文魚和對蝦的主要品種全球貿易的那些事的專題,今天老樊就來跟大家說一個新的主題:鱈魚。老樊個人非常喜歡講關於鱈魚的話題,因為鱈魚可講的內容太多了。這次老樊就先給大家講講鱈魚品種及全球的主要鱈魚漁業。
  • 樊哥話生鮮:全球巴沙魚市場及疫情對中國影響!
    近些年中國成為了越南巴沙魚最大的出口市場。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市場對巴沙魚的需求降低,2008年以後巴沙魚的產量開始下滑,然後逐漸恢復。近些年東南亞國家的巴沙魚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除越南仍然保存產量最高之外(2017年約120萬噸), 柬埔寨和印尼的巴沙魚產量也在迅速擴大,另外中國南方也有少量的巴沙魚養殖。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生鮮市場發展現狀與交易情況 生鮮市場交易...
    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水果進口量為729.34萬噸,出口量為492.10萬噸,結合水果產量數據可得2019年我國水果表觀消費量(表觀消費量=水果產量+水果進口量-水果出口量年,我國蔬菜產量保持著逐年增長的態勢,2019年我國蔬菜產量達到72102.6萬噸,同比增長2.5%。
  • 2020年1-11月墨西哥玉米進口量接近1500萬噸
    生意社12月28日訊   據墨西哥諮詢機構——農業市場諮詢集團(GCMA)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到11月墨西哥玉米進口達到1497.3萬噸,比去年同期的1488.8萬噸提高0.6%。  這意味著11月份的進口量為165萬噸,高於10月份的142萬噸。
  • 樊哥話生鮮:鱈魚國際貿易及全球消費趨勢
    而到了2019年,阿拉斯加狹鱈的出口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俄羅斯不再是阿拉斯加狹鱈最主要的出口國家,而美國、中國和德國變成了阿拉斯加狹鱈的主要出口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2019年很多俄羅斯的捕撈的狹鱈魚出口到了中國進行加工。
  • 2020年1-8月中國大豆行業市場分析:累計進口量將近6500萬噸
    國際大豆價格持平略漲2020年8月份,中國企業持續購買美豆,利好美國大豆出口;受美國主要大豆產區乾旱天氣影響,美國18個大豆主產州大豆優良率連續下調至8月份,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主力合約(2020年11月)平均收盤價每噸329美元,環比持平,同比漲1.9%。2020年1-8月中國大豆進口量累計將近6500萬噸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8851萬噸,累計增長0.5%。
  • 中國海關:10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為869萬噸
    2020-11-09 15:05:29 來源: 布瑞克農業數據 舉報   11月9日消息:中國海關總署周六發布的數據顯示
  • 日本冷凍蔬菜進口量創新高 近一半來自中國
    日本冷凍蔬菜2018年進口量連續兩年創出歷史新高。由於具備容易保存、僅採購可食用部分的優點,受勞動力短缺困擾的餐飲產業為了簡化製作工序等,正在增加使用。 據日經中文網6日報導,由於酷暑和寒潮等異常天氣,日本國產蔬菜的供給變得不穩定,以進口產品加以代替的趨勢也在擴大。
  • 2017年中國高粱進出口數據分析:全年進口量超500萬噸(圖表)
    中國栽培較廣,以東北各地為最多。據中商產業大數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高粱出口量為4.15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9.35%。去年全年高粱出口金額為1911.2萬美元,同比增長45.41%。縱觀2013-2017年我國高粱出口量呈現先減後增趨勢,2017年我國玉米出口量為4.15萬噸,為歷年來最高值。
  • 三文魚事件下,中國日料店營業額暴跌80%,短時間內或難翻身?
    日料的三文魚產品約佔整個三文魚產品線的50%,而中國是世界上日本料理店數量最多的國家。2018年,中國日料市場規模已達8000億元。《中國餐飲報告2019》指出,2019年,中國的日料店多達6.5萬家,一二線城市佔比最高,年增幅達到20%以上。如此龐大的數額也就意味著,在此次三文魚風波中,中國日料店的損失巨大。
  • 日本冷凍蔬菜進口量創新高 中國產佔近半
    (觀察者網訊)日本冷凍蔬菜2018年進口量連續2年創出歷史新高。由於具備容易保存、僅採購可食用部分的優點,受勞動力短缺困擾的餐飲產業為了簡化製作工序等,正在增加使用。由於酷暑和寒潮等異常天氣,日本國產蔬菜的供給變得不穩定,以進口產品加以代替的趨勢也在擴大。
  • 三文魚刺身市場已飽和,簡易加工品或是未來的突破口
    當前,中國的冰鮮三文魚年進口量約8-10萬噸,冷凍三文魚3-4萬噸(來源:上海費澳德)。青島展會期間,挪威海產局(NSC)下調了中國三文魚市場預期,基於當前的增速計算,2025年全國需求量達20萬噸(整魚當量),較兩年前的期望值(24萬噸)下調了近20%。另一方面,水產品電商發展增速也在放緩。
  • 中國三文魚市場被過高的成本束縛,進口增量或達不到預期
    8萬噸的冰鮮三文魚(大西洋鮭),儘管外界對中國未來三文魚市場的增量抱有極高的期望,認為2025年全國的消費量或達24萬噸,但若按近兩年的增速計算,2025年的市場容量可能要比預期要低10萬噸。上海漁博會期間,上海純爾貿易發展有限公司COO蔡楨接受UCN採訪表示:「中國每年的進口增速在10%左右,甚至更低。進口增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際價格與總稅率(包括關稅和增值稅)。」挪威海產局(NSC)預測,2025年中國三文魚消費量將達到24萬噸,相當於當前全球產量的10%,挪威三文魚的市場佔有率達到65%。
  • 樊哥話生鮮:全球鱈魚主產國及捕撈加工
    的國家及捕撈的漁場,在2017年這10個國家的鱈魚捕撈總量為500萬噸左右,近些年的平均捕撈量為400萬噸左右。上圖為和我們密切相關的西北太平洋捕撈真鱈的漁業,我們很多鄰國和我國都在捕撈這種鱈魚,然而這種鱈魚的漁業並不樂觀,從1988年到2000年鱈魚的捕撈量一直在下滑。在1988年和1989年總產量超過了160萬噸,到了2011年和2012年期間下滑到了不到40萬噸。
  • 為什麼幾個地方爆發都是海鮮市場,三文魚從哪個國家進口的多?
    隨著而來的是,三文魚被國內各大商超、生鮮市場紛紛下架,不建議生食三文魚的言論開始佔據上風。年消費7.4萬噸,營養豐富、價格高昂的三文魚究竟從何而來?全球三文魚市場又是怎樣的格局?
  • 中國人均牛羊肉年消費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未來10年牛肉進口量將淨...
    新京報快訊(記者郭鐵)由中國肉類協會、赤峰市政府等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牛羊肉產業大會將於7月17—19日在內蒙古赤峰市舉行。據主辦方介紹,我國牛肉市場長期依靠進口,預計未來十年牛肉進口量將淨增76%,如何促進國內牛肉產業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此次大會的探討議題。
  • 2019年中國粗糧行業發展現狀分析,進口量整體呈下降走勢
    2018年中國糧食產量為6.58億噸,較2017年同比下降0.56%;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為6.64億噸,較2018年增加了0.06億噸,同比增長0.9%。粗糧屬於中國西部很多地區的主要糧食品種和重要經濟來源,新疆的奶花芸豆、雲南麗江的大白芸豆、西藏的青稞、四川梁山的苦蕎均屬於其中代表,這也使粗糧產業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前景較為廣闊的產業。2019年中國共生產2.68億噸粗糧,較2018年增加了0.03億噸;2019年中國粗糧消費量為2.94億噸,較2018年增加0.07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