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宜賓

2021-01-14 沙河之窗


一、話說宜賓

宜賓位於四川南部,古稱「敘州府」、「僰道」、「戎州」,在川滇黔三省交界處,東靠長江,西接大小涼山,南扼滇黔,北連川中,素乃川南形勝,更是川南和滇東北與黔西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與物流中心,南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就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譽。

宜賓屬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低丘、河谷兼有南亞熱帶的氣候屬性,氣候溫和、熱量豐足、雨量充沛、光照適 宜、無霜期長、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的特點。境內土壤肥沃,土地資源極為豐富,植被覆蓋率也頗為可觀,更兼有六百餘條大小河流縱橫境內。金沙江與岷江在此地匯合,始稱長江,故又被稱為「萬裡長江第一城」。

宜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淵深,早在周朝,先人便在此地建立了璀璨的僰文化,而至西漢時設置郡城,是西南地區最早設置郡的幾個城市之一。旖旎的風光從古到今吸引了眾多文墨騷人到此:杜甫、黃庭堅、蘇軾、岑參、陸遊、範成大……留下了瑰麗的詩文。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形條件造就了宜賓獨有的文化鏈: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和大江文化。幾千年的開墾、交流和發展,讓宜賓的飲食文化兼納川滇黔的精髓,而又獨具一格。

二、廚房雖小,別有洞天

和所有四川其他地方一樣,宜賓人做菜選料講究,規格劃一,層次分明,鮮明協調。突出麻、辣、鮮、香、油大、味厚,重用辣椒、花椒、胡椒和鮮姜。調味方法有幹燒、魚香、怪味、椒麻、紅油、薑汁、糖醋、荔枝、蒜泥等複合味型,風味獨特。從烹調方法上來講大致有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而小煎、小炒、幹煸和幹燒尤為獨到,從三蒸九扣到民間小吃,家常風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穎,做工精細。

三、淺說宜賓飲食

1、無酒不宜賓

宜賓人的飯桌上,永遠少不了酒。

宜賓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區,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託世代承傳的習俗和經驗,曾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釀製出了各具特色的歷史美酒。目前有史可考的,諸如先秦時期僚人釀製的清酒、僰人釀製的蒟醬酒、三國時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紅果釀製的果酒等,都是當時宜賓地區少數民族的傑作,無不閃爍著古代中國人對釀酒技術的獨到見解和聰明才智。

宜賓古稱戎州,系川滇黔邊陲重鎮,是秦五尺道、漢南夷道的起點,也是唐宋時代,從蜀西南通往吐蕃而達天竺的起點,乃通往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交通樞紐。自古就是一個與酒結緣的地方,歷代讚美之詞如泉似河綿延不絕。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宜賓的釀酒工藝已臻完美,與瀘州和貴州仁懷組成了中國白酒金三角。其中執牛耳者,當屬融匯了中國酒文化、大中華文化和中國農耕文化精髓的五糧文化的完美結晶:五糧液。

另外,夢酒和敘府酒等也在中國白酒界佔有一席之地。

夢酒

敘府酒

高洲酒

2、與茶的故事

宜賓多丘陵,適合茶樹生長,而溫潤的季風氣候更是孕育了生生不息的宜賓茶文化。

「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載」,公元前1022年,僰人助周武王伐紂有功,被封為僰侯,始建僰侯國,其時,人們就開始了茶葉種植業。因為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又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宜賓被譽為「中國早茶之鄉」。

深厚的早茶歷史,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造就出宜賓早茶清新雋永的茶香,有學者如是評鑑宜賓早茶:湯色碧綠、滋味醇爽、香氣悠長。

既說到茶,不得不提到中國紅茶的一道精品:川紅功夫茶。

川紅工夫茶外形條索肥壯圓緊,顯金毫,色澤烏黑油潤;衝泡後,內質香氣清鮮帶枯糖香,滋味醇厚鮮爽,湯色濃亮,葉低厚軟紅勻,而其中又以「黃金白露」為佼佼者。

黃金白露

四川高縣早白尖

3、全竹宴——無竹不成席

蜀南竹海的全竹宴可謂竹文化與飲食文化的一個完美結合。

全竹宴由竹筍、竹蓀蛋、竹蓀菜、竹菌、竹海臘肉、竹筒豆花、竹筒竹、竹蓀酒、竹泡菜等組合而成,滿桌皆是竹,令人大開眼界,垂涎欲滴。共計有十多個大類一百多個菜品,每一道菜都與「竹」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從竹的根菌,到竹筍、竹竿,再到竹的枝葉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素雅醇香脆嫩,其中山珍第一珍——竹蓀,更是為八方遊客所喜好。全竹宴的各個大類又有許許多多的烹飪方法,可燒、燉、炒、烤、蒸、煲、燴、涼拌等。

4、自然的薰陶,時間的澱香

宜賓悠久而豐富的農耕文化和山林遍布的自然條件給了宜賓人靈感,造就了風味獨特,口感醇香的臘肉,臘香腸等農家美食,我記得小時候在老家,長輩們還自己做香腸臘肉來的,過年前一個月左右,用新鮮豬肉,碼上花椒,海椒麵,鹽和各種調料,然後拿到燃著柏樹枝和橘皮的火堆上煙燻火燎,其實我還是更喜歡叫「秋」,不曉得是不是恁個寫的=_=,秋臘肉,秋香腸神馬的最有愛了。

秋過的臘肉

川味香腸,其實這個基本上沒放海椒,川味香腸以頭其實黑多海椒麵的

川味香腸,這個還是沒得撒子海椒麵的,不過看得老子想家了ToT

宜賓人,團年飯沒得香腸不幸福

在宜賓,有一種滷肉叫燒臘,我其實習慣喊拉涼菜,巴適得板!

燒臘品種太多,上一個南溪的蝶式臘豬頭

沒找到大圖ToT,屏山的琵琶冬腿,因形似琵琶而得名。取屏山當地優質豬腿精工醃製兼採雲南宣威火腿之長。選料嚴、成型美、工藝巧、加工精,切面色澤鮮豔,肉質細嫩,醇香味鮮,為醃臘品之上乘。

宜賓板鴨(尤其是高縣沙河板鴨)。雖說很多地方都有板鴨,但正所謂一地一味,百地百味。宜賓板鴨選用當地肥鴨,成型美觀,色澤澄黃,油亮光潔,皮肉脆嫩,香味諧調,濃香可口。

5、香甜的果園

宜賓的地理條件極適於水果生長,尤以夏橙、椪柑和荔枝為甚,這其中,宜賓荔枝歷史更是頗為淵深。

宜賓自古盛產荔枝,僰人以荔枝為業。離宜賓縣城約15公裡有打魚村打魚社,有大小五棵荔枝樹。其中荔枝溝有姐妹樹,經鑑定為唐代以前種植,世代傳為貢荔,現逾千年仍枝繁葉茂。在宜賓縣萃河村也有千年古荔枝樹的遺蹟,附近大塔壩四面環山,地勢較低,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川南小盆地,氣候冬暖夏熱,日照時間長,積溫高,無霜期長,常年溫差小,這裡常年平均溫度比該鎮其他地方要高出2-3攝氏度,大塔的盆地環境和氣候條件孕育了特色溼熱水果。

大塔荔枝以果大、肉厚、多汁、味純、甜中微酸、久吃不膩、品質極佳而獨具特色,清朝荊玉陛的「春盡金沙古渡頭,荔枝香欲滿戎州」就是大塔荔枝的真實寫照。在大塔片區,至今還保留著一千年的母本,即與當年楊貴妃品嘗的荔枝的樹同代的母本,可謂源遠流長。

大塔荔枝

江安夏橙

屏山椪柑

6、愛吃麵的南國之城

在人們的普遍觀念裡,都是北喜麵食南喜米。但在宜賓人的餐桌上,兩者的位置同樣重要。

在宜賓的各個區縣,星羅棋布分布的大小麵館不可計數,宜賓的麵食因其獨特的工藝和風味而蜚聲海內,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宜賓燃面、宜賓燉雞面、宜賓涼麵,另外還有排骨麵,牛肉麵,生椒牛肉麵,肥腸面等一百二十餘種,很多夜市的餃子和抄手,湯圓(雖然不是麵食)神馬的也很好吃誒。

宜賓燃面,選用宜賓當地優質水面為主料,以宜賓芽菜、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條辣椒、花椒、味精以及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幹,去除鹼味,再按傳統工藝加油佐料即成。香氣濃鬱,重油重色,入口筋道酥脆。燃面名稱由來有一說,因此面乾燥多油,挑起來可如火繩一般點燃故名 。早在清光緒年間,便開始有人經營。鬆散紅亮、香味撲鼻、辣麻相間、味美爽口。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正宗的宜賓燃面只有宜賓當地才能吃到,出了宜賓就別說那是宜賓燃面了,就算是宜賓老闆開的,沒了當地的原材料,那就是歪貨。另外宜賓燃面不同於重慶黃油燃面,完全是兩種,曾經有個重慶哥子還把重慶黃油燃面和宜賓燃面搞混了,在我面前燈兒啊蕩了半天=_=

素燃

葷燃

獨具宜賓風味的燉雞面,不過這張圖找得不好=_=

宜賓的涼麵品種太多,找個有點代表性的——南溪雞絲涼麵

除了這些水麵製品,宜賓的掛麵也是很有名的,比如合什手工面!早上爬起來吃六兩合什手工面,一口氣上翠屏山,不費勁:-)

合什手工面,物美價廉

我曉得水粉不是麵食一類的,不過既然已經寫到這了,一定少不了這個——筠連水粉!

筠連水粉有燉雞水粉、肥腸水粉、排骨水粉、牛肉水粉等多種風味,它的好吃之處最根本的,在於原材料,必須是筠連本地的紅苕粉,還有一點小技巧,就是先下水煮一道。

煮的時候,把水粉撈進小竹簍瓢裡,上面放點小白菜、豌豆尖之類的時鮮蔬菜,放進沸水裡燙一哈,連粉帶水倒進碗裡,除了放上醬油、醋、味精、花椒、辣椒、蔥等常用的佐料外,還要放上一勺香脆的油酥黃豆或豌豆,一勺碎米芽菜,一勺碎米大頭菜,再把燉好的湯料連同肉食一同舀進燙好的水粉裡,撒上碎蔥,一碗濃香四溢的水粉就做好了。

哎喲喂,著不住嘍……

再來一張,半夜自虐

7、與芽菜有關的故事

宜賓芽菜,亦名敘府芽菜,與涪陵榨菜、南充冬菜、內江大頭菜並稱為四川四大醃菜。這!絕對是個好東西,香、脆、甜、嫩、味美可口。常用以作油酥鴨、燒白、燃面等的佐料,亦可作成其他葷素菜餚,且為熬湯之不可缺少的配料。

宜賓芽菜

燒白

需要說明的是,很多外地的朋友第一次看到燒白以為燒白只有上面這種,其實不是,燒白分為鹹燒白和甜燒白,上面這種是五花肉和芽菜一起蒸的鹹燒白,而甜燒白是用酒米和夾著豆沙的五花肉一起蒸的。

甜燒白

另外,芽菜還是做鴨兒粑必不可少的佳品。

鴨兒粑,也叫葉兒粑,豬兒粑,雖說鴨兒粑在四川重慶其他地方也有,但用江安紅橋磕粉做成的宜賓鴨兒粑我覺得是最好吃的o(∩_∩)o←(裝可愛)

宜賓鴨兒粑

8、三江城,魚水謠

宜賓豐富的水資源和深厚獨特的大江文化,給了宜賓的吃貨們無盡的滿足。

雲頂鄉(現在那邊叫皮盧場了,個人覺得這個名字黑日農)坐落於大山之巔,山上有好幾個大水庫,尤其是天水池水庫,水質清涼,環境優美,水庫中央有兩個天然的小島,適合遊客垂釣遊玩。更重要的是水庫裡的魚,肉質鮮嫩,無汙染。雲頂鄉水煮魚,由此吸引了眾多食客前來品嘗。

雲頂鄉魚火鍋

雲頂鄉水煮魚

宜賓人對吃魚特別講究,烹飪方法也是盡善盡美,除了水煮魚,還有酸菜魚,燻魚,烤魚,清蒸魚,鍋貼魚,香辣魚,紅燒魚,糖醋魚,魚火鍋……各種,說起都流口水。

黃臘丁火鍋

魚火鍋

宜賓夜市上到處都有的烤魚

再給大家介紹道不一定所有宜賓人都曉得的魚菜——屏山幹燒巖鯉。

巖鯉學名巖原鯉,又稱黑鯉,分布於長江上遊及嘉陵江、金沙江水系,生活在底質多巖石的深水層中,常出沒於巖石之間,體厚豐腴,肉緊密而細嫩。幹燒巖鯉為宜賓廚師所獨創,乃以多量鮮肉湯加味料,將魚燒至汁幹入味,四川烹飪界稱此為「自來芡」、「自然收汁」。
選巖鯉一尾,去鱗剖腹取內臟,洗淨,魚身兩面剞刀,遍抹紹酒、精鹽,入油鍋炸至皮皺後撈出。鍋換冷油,逐漸加溫煸炒泡辣椒、剁細的豆瓣、姜蒜顆,至出香味即滲鮮湯燒至味香,打去味料渣。將魚和炒酥的豬肉丁、鹽、醪糟汁、白糖、醋入鍋同燒,待湯沸後移至小火慢燒,至汁稠魚入味即成,色澤金黃帶紅光亮,魚肉緊密細嫩,味道鮮香微辣。

屏山幹燒巖鯉
9、豆妹,豆妹,可愛的妹妹

宜賓人做豆製品的工藝可是一絕!

豆花,各種豆腐,豆腐腦,豆腐乾,豆奶,豆漿……琳琅滿目地呈現在宜賓人的餐桌上。

豆腐太多了,說個最有代表性的——高縣沙河豆腐

南溪豆腐乾,遠銷海內外

包裝好的南溪豆腐乾,我最喜歡的兩個牌子之一:好巴食,還有一個是庶人坊

紅豆腐!夏天下稀飯的好東西,我記到小時候我外婆做的紅豆腐黑好吃o(∩_∩)o←(裝可愛)

說到紅豆腐,還不得不說到宜賓人做泡菜的功夫:宜賓豆豉,大頭菜,泡豇豆,泡生薑,泡黃瓜……哦!各種,反正夏天下飯特別快!

和很多四川人一樣,有一種老四川的美食,貌不驚人,卻讓人愛得停不下嘴巴,那就是——豆花!

一碗微甜的豆花,一碟香辣的蘸水,好吃得板!

黑豆花火鍋也好吃

10、宜賓——無辣不歡

宜賓人綜合了四川人、雲南人和貴州人的特點,喜食麻辣,鮮辣,幹辣,酸辣等,烹調辣菜也是相當得法。各種辣菜簡直想得我腦殼痛——太多了!直接上最能代表辣的——火鍋!

四川重慶,到處都是火鍋,但老衲偏偏對宜賓火鍋情有獨鍾,恩是巴適得板!

兔火鍋!吃了一鍋再來一鍋!(乾鍋雞、乾鍋兔火鍋長得差不多就不傳了)

宜賓紅油火鍋,流口水啊流口水ToT

嗯,說到紅油火鍋,我很懷念鐵路橋底下那家牛筋火鍋,之霸道!可惜沒找到圖o(︶︿︶)o

不曉得串串香能不能歸到這以頭來

還有缽缽雞,口水雞,叫化雞,怪味雞,口水鴨神馬的,口水逆流成河啊=_=

叫化雞

屏山口水雞,其實跟宜賓其他區縣的差不多,不過雞肉要嫩點

等等!說到火鍋,再介紹幾種不辣的火鍋。

高縣土火鍋!小時候過年走人夫的時候經常吃,丸子,酥肉,芋頭,肉嘎嘎,藕,香腸,豌豆尖……往裡頭一燙!嘖嘖嘖……不擺了!

宜賓縣砂火鍋,原料一般是雞、豬蹄、炸酥肉、肉丸、蹄筋、海參、魷魚、品芋、筍片等,佐料為姜、花椒、胡椒、三家金鉤、黃花、木耳、香菌、食鹽等。各種原料先在大鍋裡烹調好再下砂火鍋,引燃爐火用文火燉。味道之巴適!另外,宜賓縣的菌王烏雞火鍋,也是一絕。

羊肉湯!冬天大補啊!可能你會說:「哎呀,這是富順羊肉湯,隆昌羊肉湯,榮縣羊肉湯……」我會告訴你這些地方(榮縣除外)多年前都是宜賓的地盤邁?再說宜賓現在到處都是羊肉湯的店店兒的嘛。

說起冬天大補,我們宜賓縣冬至的時候有喝補藥湯的習俗,川芎、當歸、薏仁、人參、蓮子、天麻……各種中藥,配合烏雞,豬蹄,橘皮撒子的一鍋燉,可能有人喝不慣那個味道,不過我每次都喝半銻鍋o(∩_∩)o,不過遺憾沒找到圖,要是現在在家就好嘍o(︶︿︶)o……

11、濃情稻麥香

豐富的土地資源賜予了宜賓人數量可觀的五穀雜糧,也成就了品種豐富的宜賓特色糕點。

柏溪潮糕,不曉得還有沒有人記得,小時候在姑父家頭不曉得吃了好多,牙齒也吃爛了好多=_=很甜,很糯

鍋盔,這個好多地方都有,不過因為從小吃慣宜賓的了,還是覺得宜賓的安逸

蒿蒿粑,這個很少有人曉得了,只有宜賓縣北部觀音一帶才有,過年時候吃的,我實在沒找到圖,就用的湘西蒿蒿粑的照片代替,觀音蒿蒿粑跟這個長得完全不一樣,葉子也是綠色的,類似於包粽子那種葉子,不過是方形的,用蒿草搗碎和在糯米粉裡面,一般是豬肉餡,吃一口流油,香飄四溢。還有一種是黃粑,不過不是宜賓人都曉得那種黃粑,是跟蒿蒿粑一個樣子,只不過是用砂糖和的糯米粉,裡面一般是砂糖餡,還有的加了花生仁,好吃得板啊!可惜老子高中畢業過後都沒在家過過年ToT

黃粑!這種黃粑我覺得油炸或者燒烤好吃誒

另外誒就是這種竹葉包的黃粑了,有兩種,一種發酵過的,表面有點坑坑窪窪的,還有一種就是這種,李莊啊長寧啊江安啊很多這類黃粑,其他地方也有,不過竹海那一帶已經作為特產在做了。

李莊白糕,李莊白肉以外的又一樣李莊特產,用糯米舂制而成,糯香爽口,不過現在李莊有好多白糕都是機器打的,糯性不夠,在一條小巷子頭有一家絕對正宗的手工白糕,每天限量生產,好吃得很,甜而不膩,糯性十足,吃了過後粘牙齒得很O_O不過搞忘那個地方叫撒子了,反正李莊黑卡卡角角的一個巷道頭。

還有小時候暴喜歡吃的泥溪糕,芝麻糕,喜捷砂仁糕神馬的,滿滿的都是回憶ToT,可惜都沒找到圖,傷心了……

長寧雙河葡萄井涼糕!巴適得板!夏天我一般一天可以吃幾鬥碗=_=還有涼蝦、涼草、冰粉神馬的,黑有愛o(∩_∩)o

12、藏在時間裡的味道

㈠、蘭香齋燻肉

蘭香齋燻肉早在二三十年代就以其獨特的美味,聞名於省內外。清光緒年間,成都什邡縣人氏葉蘭亭來到宜賓,因其精湛的肉乾加工技藝創辦肉乾加工作坊,當時有一句話是這樣評價的「如入芝蘭之室,而滿屋生香」,這個手加工作坊就有了自己的名字——「蘭香齋」。有幸得飽口福者,無不翹指成功盛讚,有詩云:「燻肉味美沽酒醉,芙蓉可口數蘭香。」蘭香燻肉成品呈醬黑色,黑晶發亮,香味撲鼻,味長鮮美。

蘭香齋燻肉

蘭香齋的金絲牛肉,工藝傳統考究,選料嚴格,加工精緻,形似蠶絲、色似珠砂、油亮光潔、芳香撲鼻、綿軟可口、回味悠長。

㈡、李莊白肉

李莊白肉也叫李莊刀工蒜泥白肉,是李莊的傳統美食,選用皮薄肉嫩、肥廋比例恰當的本地豬肉,加以多種醬料製成,清香爽口,肥而不膩,咀嚼化渣。

李莊白肉,和蘸水一起吃,味道巴適慘了!

相傳周武王起兵伐紂,起義各路人馬將身首斷開的妖狐蘇妲己割片蘸上蒜泥分而食之。後此吃法演變成李莊白肉,其肉片薄而長,可用一支筷子裹而食之,老一輩亦名裹腳肉。抗戰期間,在一位文人的建議下,「留芬」飯館老闆欣然接受建議,將「裹腳肉」改名為「李莊刀工蒜泥白肉」。現如今,李莊的當家名菜李莊白肉,已成為李莊小吃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聞名遐邇,最負盛名的當屬「李莊第一刀」。

㈢、敘府糟蛋

敘府糟蛋為清同治年間,宜賓人張竹君所創製,將鴨蛋浸泡於配好作料的醪糟甜酒汁中一至三年方成。其傳統生產工藝要經過3個階段和10道工序,主要品類有南糟蛋、大眾糟蛋、陳年糟蛋三種。蛋質細嫩柔和、蛋黃殷紅、蛋白橙黃、醇香清幽、油沙可口、食味鮮香、餘味綿長。

敘府糟蛋

㈣、仙峰羊

仙峰羊是興文縣當地苗族飼養的傳統肉羊,個小肉嫩,仙峰羊主要有兩種吃法:烤全羊和清燉黃羊,清燉黃羊與別處不一樣,湯中加鮮魚同羊肉一起燉,佐以本地出產的一年四季均有供應的新鮮蘿蔔,味道鮮美。

醇香四溢的仙峰清燉黃羊

㈤、宜賓肺片

老城區好多地方都有的宜賓肺片,下飯吃不曉得好鮮

13、高縣羊田粉條

羊田粉條取材天然優質紅薯,採用傳統手工製造,久煮不爛,入口化渣,晶瑩剔透,是火鍋、涼拌、炒粉、湯菜、紅燒的上好原料。羊田鄉早在清朝時已開始生產紅苕粉條,是川南紅苕粉條生產起源地之一


相關焦點

  • 不服央視 宜賓三老男孩自拍《舌尖上的宜賓》
    四川在線宜賓頻道消息(記者 鄒霞)近兩日,一段30多分鐘的網絡視頻《舌尖上的宜賓》激起了540萬宜賓兒女的家鄉自豪感,在朋友圈裡被「瘋狂」轉發。不少人被視頻的精良製作而感動,看著自己從小到大吃過無數次的美食以絕美的畫面呈現出來,讓更多的人知曉宜賓、知曉宜賓美食,紛紛將視頻分享給自己所有的朋友。
  • 「舌尖上的中國」小瞧宜賓燃面,氣不過,宜賓三小夥自己拍紀錄片
    當下宜賓活在當下,關注宜賓,堅持原創。有智慧和思想的宜賓人,都匯聚於此,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關注。
  • 宜賓燃面亮相《舌尖2》 市民直呼「鏡頭太少不過癮」
    宜賓燃面(圖據網絡)原標題:宜賓燃面亮相《舌尖2》鏡頭太少不過癮  5月9日,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四集《家常》節目中,宜賓芽菜、宜賓燃面紛紛亮相,雖然只有短短幾十秒鐘,但成為了近日宜賓本地人茶餘飯後最熱門的話題。
  • 宜賓燃面亮相"舌尖2" 市民直呼鏡頭少不過癮(圖)
    市民正在品嘗燃面  5月9日,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四集《家常》節目中,宜賓芽菜、宜賓燃面紛紛亮相,雖然只有短短幾十秒鐘,但成為了近日宜賓本地人茶餘飯後最熱門的話題。  宜賓燃面亮相《舌尖2》市民直呼「鏡頭太少不過癮」  「有一類食物,既能當菜,又是佐料,不需要太多,卻是主食最佳的陪伴,這就是中國家庭食譜上的下飯菜。」《舌尖上的中國》中介紹了宜賓芽菜的製作方式,色澤鮮亮的芽菜用芥菜的嫩莖劃成絲醃製而成,分鹹、甜兩種,主要特點是香、脆、甜、嫩、味美可口。
  • 舌尖上的宜賓!令人難以忘懷的美食!
    >宜賓人的飯桌上,永遠少不了酒。但在宜賓人的餐桌上,兩者的位置同樣重要。在宜賓的各個區縣,星羅棋布分布的大小麵館不可計數,宜賓的麵食因其獨特的工藝和風味而蜚聲海內,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宜賓燃面、宜賓燉雞面、宜賓涼麵,另外還有排骨麵,牛肉麵,生椒牛肉麵,肥腸面等一百二十餘種,很多夜市的餃子和抄手,湯圓(雖然不是麵食)神馬的也很好吃誒。
  • 舌尖上的四川,盤點宜賓五大美食小吃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四川宜賓五大美食小吃,個個經典美味,千萬不要錯過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是哪幾道美食吧。 01宜賓燃面宜賓燃面原名敘府燃面,早在清光緒年間,便開始有人經營,是宜賓傳統的名小吃。這種小吃選用本地優質水麵條為主料,以宜賓黃芽菜、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條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幹,去除鹼味,再按傳統工藝加油佐料即成
  • 舌尖上宜賓,萬裡長江第一座城市有什麼特點
    這宜賓被葡萄酒的香味浸溼,就像一個飲酒者眼睛輕輕一蘸,他的眼睛柔軟而活潑,在微浸中有一種平靜和自由的態度。柔軟而自由,兩個看似有趣的特質,在宜賓這個城市卻安然是和諧的,從而實現了宜賓的連續竹海和那些神秘而奇妙的山水。
  • 「舌尖上的故事」宜賓芽菜——風景這邊獨好
    小二說「瞎說」篇:宜賓芽菜是四川宜賓市別具特色的地方名菜,被譽為四川四大名菜之一,食用廣泛,葷素鹹宜,冷熱皆可。是蒸、炒、湯菜和麵食的好佐料.其味脆、甜、嫩、可口怡人啦啦啦「故事」篇:宜賓芽菜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在產地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響下,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味:香、甜、脆、嫩、鮮,並得以代代相傳成為四川家喻戶曉的傳統醬醃菜。
  • 江安「豬兒粑」 舌尖上的年味
    精彩回看 2019.2.12 區縣 魅力 【歡樂宜賓年】新春特別節目 江安「豬兒粑」 舌尖上的年味
  • 不滿央視「小瞧」燃面 宜賓三小夥花400元自拍紀錄片
    四川在線消息(鄒霞 四川日報記者 吳亞飛)近日,一段30多分鐘的網絡視頻《舌尖上的宜賓》在宜賓人朋友圈火了。不少宜賓人為「良心製作」的視頻點讚。「看著老鄉把自己從小吃到大的家鄉菜用心拍出來,引起不少關注,感覺心裡很暖。」宜賓市民劉謀娟說。
  • 宜賓,被低估了!
    川南建築風情,再配上「李莊三白」下肚。這裡,活成了另一種出塵味道。 巨型的紅色崖壁上,刻滿了石龕和神像,於岷江岸邊,福佑蒼生。
  • 不食三白,枉到李莊,舌尖上的特產之宜賓李莊三白
    因為之前小迷糊的寢室有一個來自宜賓的小姐姐,有幾天總是跟著小姐姐到學校附近吃燃面吃涼糕,後面才曉得宜賓李莊的「三白」亦是聞名已久、獨具魅力的宜賓特色美食。李莊位於宜賓市郊長江南岸下遊十五公裡,算不上一座古城,但卻素有萬裡長江第一鎮之稱,文物古蹟眾多,古建築群規模較大,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為客引路 食在宜賓
    巍巍宜賓,西南半壁。金岷二水,相匯於此,萬裡長江,自斯伊始。民以食為天,當今之世,國富民樂,美食之道,不求果腹,只問舌尖。遍尋世間美味,千餚萬菜,若識宜賓美食,盤盞有山野之珍,碗碟盛江河之鮮。宜賓酒,靜如池水,烈如火焰,五糧瓊漿,酒中翹楚,香醉四海賓朋。宜賓面,紅白幹湯,品類繁多,敘府燃面,美在其料,妙在其名。
  • 上熱搜了!宜賓也是四川的!
    上熱搜了!宜賓也是四川的!>宜賓新聞網宜賓人關注宜賓新聞網 關注昨天宜賓又又又在全國火了!>接著,全國各地都開始邀請丁真去做客並且話題#丁真膚色跟熱乾麵挺像的#還一度上了當日微博熱搜
  • 可以燃起來的面,那當然是去宜賓,吃宜賓燃面啦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來揣測這個字面意思,所謂燃面,顧名思義,那就是一種可以點燃並且燒起來的麵食,而為什麼要叫做「宜賓燃面」呢,因為這個燃面的發源地呢,就在小編的家鄉四川宜賓地區,因此得名「宜賓燃面」。其實,據小編聽老輩們說,「宜賓燃面」其原名味敘府燃面,舊稱油條面,因其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名燃面。它既是我們的早餐,又是一道隨時可飽腹的美食小吃。
  • 美食品味空間:宜賓燃面 味覺鄉愁的味道
    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麵食,宜賓也有。在宜賓,大街小巷都可尋見不同味道的燃面,讓人好像走進了燃面的「大觀園」。宜賓燃面原名「敘府燃面」,此面最初被稱為「油條面」,在清光緒年間,就有人開店經營。燃面選用當地優質麵條,配上宜賓老壇芽菜、小磨芝麻油、豬板油、八角、二荊條辣椒、上等花椒,以及花生、核桃、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吃的時候,將面煮熟,撈起甩幹,再按傳統工藝加上佐料,看似簡單的麵條立刻散發出誘人的味道。
  • 「首發成貴 有顏有味」看宜賓妹子用宜賓話為家鄉「帶貨」:宜賓的...
    宜賓妹子用宜賓話為家鄉「帶貨」成貴高鐵全線開通,首班車列車時刻表(圖據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四川新聞網宜賓12月16日訊(記者 戴璐嶺 陳淋 攝影報導)成都至貴陽高鐵(以下簡稱成貴高鐵)宜賓至貴陽段於12月16日開通運營,標誌著成貴高鐵全線通車。
  • 宜賓又上央視了!這次是因為……
    宜賓又上央視了!央視又點讚宜賓了!宜賓持續推動「雙城」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宜賓智軌 莊歌爾 攝目前,包括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在內的多家高校相繼在宜賓大學城落戶辦學,宜賓高校數量已經增加到12所,在校大學生達到7.8萬人。
  • 《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那些小吃大盤點!
    相信每一個吃貨都不會放過《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裡面各種各樣充滿特色的美食一直都是小懂想去嘗試的美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出現在「舌尖」裡的小吃吧!1.山東煎餅山東煎餅,傳統特色麵食。源於山東泰安 [1]。
  • 落選「中國十大麵條」只是一場烏龍 「宜賓燃面」的實力毋容置疑
    宜賓燃面的意外「落選」引來眾多食客的熱議,紛紛為之不平,其實這些食客的舌尖早已明白了她的心。說起在宜賓家喻戶曉的燃面,每個宜賓人都能說出一番風味,感受不同情懷。然而,真正了解燃面歷史的人卻太少,網上的相關的內容也過於簡單平實,一句「能夠點燃的面」真的太過膚淺,作為能夠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宜賓燃面會不會有點太過平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