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吃菌子的幾個「迷信」

2020-12-04 美食家大雄

題記:怕中毒,又忍不住不吃,於是便有了許多還挺科學的"迷信"。

雨季,是雲南人的中毒高發季,每年都不知道要報導多少起中毒事件,大多是和菌子的食用有直接關係的。就算這樣,也沒有動搖到雲南人吃菌子的決心。

呆久了你就會發現,一些吃菌子的小「迷信」在雲南人的廚房是比較普遍的,有點好玩有點可愛有點.......但這些做法,真的有助於避免中毒嗎?你還別懷疑,下面提到的幾種做法,是真的需要注意!

一、炒菌法寶:蒜

這個算是科學,不算迷信。大蒜是吃菌人的試毒銀針,炒菌子一定要放。把白生生的大蒜和菌子一同炒制,如果大蒜變黑,這鍋菌子鐵定不能吃。

這一習慣,讓雲南人保留到了吃人工菌裡,即使知道無毒,大蒜也是不能少的配料。聞到炒熟的大蒜味,就像聞到了菌子的味道。

二、炒菌子的時候不能蓋鍋蓋、不能說話、不能掉灶灰進鍋、不能放味精、不能炒焦.......

對於某些種類的菌子,比如牛肝菌、見手青,常吃,但稍微處置不妥當一些,就會中毒,並且同一桌吃飯,其他人吃了沒事,獨一個人吃了出現中毒症狀也是常有的事情。

這些狀況不像菌子沒炒熟直接吃中毒的那麼直接,而是太過魔幻,因此民間就慢慢流傳出一些整治偏方來,真的是偏到不能再偏的方:

比如超菌子的時候千萬不能蓋鍋蓋,必須敞開了炒;

炒菌子的時候不能說話,要到裝盤了才可以破咒說話;

炒菌子過程中,不能嘗鹽的鹹淡(這個有一定道理,萬一吃到半生不熟的菌子,是有中毒危險的);

再比如買菌子的時候必須買有蟲洞的,因為蟲吃了沒事,大概說明沒毒,但也有種說法,有蟲洞的千萬不能買.......這就得看菌的種類了。

炒菌子的時候不能放味精、要注意不能讓天花板上的灰或是灶頂的黑灰掉到鍋裡、千萬不能把菌子炒糊了,這三種說法,聽起來倒似乎可以有點科學道理加以解釋,諸如「因為灶灰中含有某種物質容易起反應」「味精炒焦會和菌子發生化學變化」「菌子炒焦會刺激出菌子裡的毒素」之類。

還有,炒菌子作料不能多不能多不能多!無需講究各種調味料,它本來已經很鮮了,加多了萬一中毒呢?配料除了大蒜,也是越少越好,最多再來點青椒就行,少數幾種菌子可以放韭菜炒。

總之,「小心總沒錯」,這是雲南老輩子人會給你的忠告,不是對於你的人生建議,而只是對炒菌子這件事。

三、這個山頭能吃的菌子,對面山頭不能吃

雨天的山上,到處都是蘑菇,為什麼價錢還那麼貴呢?因為不是所有菌子都能吃啊。

幾乎每一座山,哪怕就是後院菜園,在一陣雨過後,也會長出菌子。一個外地人如果在這樣生命力旺盛的雨季去到雲南,看到漫山遍野都是菌子,高興得手舞足蹈,以為隨隨便便就可以撿滿一筐菌子回去,那真是想多了,除非撿回去是為了做研究,而不是為了吃。

菌子能吃的種類多,不能吃的更多,長得像的多,長得像的不能吃的更多,這個是需要經驗、手感、還有運氣,不是每個人都能撿到能吃的菌子。

菌子生長的條件也直接影響到有毒與否,所以你應該不難理解,為什麼說「這個山頭能吃的菌子,對面山頭不能吃」了。所以每個地方能吃的菌子是不一樣的,要入鄉隨俗,吃本地大多數人吃的那一種,而不要按照自己的老經驗任性亂吃。

四、這棵樹下能吃,那棵樹下不能吃

這屬於小標題黨,其實意思是,某些樹種下面長的菌子,是不能吃的,這和上一點類似,說的都是菌子的生長環境。

比如雲南人大多知道:桉樹和一種漆樹下長出的菌子是絕對不能吃的!如果一家人吃了最尋常最安全的菌子中毒了,那麼追根溯源,那些菌子可能就是在這些能夠刺激出毒素的樹下長起來的。

五、不要多種菌子混著吃

這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最好一種菌子作一種菌子的吃,不要把三五種菌子混在一起吃,除非那樣的吃法已經幾十年沒事。因為害怕菌子之間會起化學反應。所以老輩雲南人對對於吃多種菌子混雜的菌子火鍋是抱觀望態度的。

況且,菌子混著吃,也沒有單炒好吃,純屬浪費。

六、只吃一頓,不吃回鍋

每到菌子季節,雲南本地報紙上關於菌子的新聞,除了教你辨別市場上的菌子,發布中毒新聞,教你如何安全吃菌之外,還有一篇是幾乎每年都可以翻出來一字不改的再發一次的,這就是「菌子到底能不能回鍋、到底能不能用微波爐加熱?」但這種問題基本只是提出問題而已,並沒有給出一個鐵板釘釘的結論。

就像辯論賽的兩方,各說各有理,可以說是相當隨緣的事情了......不過可以肯定一點的是,油雞縱和油浸乾巴菌不在此例,這兩樣雲南人都當成酸菜那樣儲存來吃的。

菌子只吃一頓的好處是,做菌子的時候只做一頓的量,一家人分食,到每個人肚子裡的不會太多,即使有毒,也可以少些危險。類似的解決方案還有,不要連續幾天吃同一種菌子,特別是牛肝菌和見手青。

菌子中毒有多種不同的反應,比如頭暈、噁心、反胃、出冷汗、神情恍惚看到幻像等等,即使是最輕微的症狀,也一定要趕緊去醫院看看才「把穩」!

上面這些「迷信」,是一代代人口耳相傳留下來的,一部分是傳說下來的,諸如「長蟲過處的菌子吃不得」(長蟲就是指蛇),一部分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吧,這就需要做實驗來拿證據了。總之,一句話「小心駛得萬年船」不會錯。

另外還有很多關於食用菌子的「小迷信」小說法,本地人想到的,來補充一下呀,有些真是又好玩又必要呢。

這是關於野生菌的第三篇文章,前兩期內容在此:

《菌子這樣吃最好吃①:盤點最常吃的野生「界兒」》

《菌子這樣吃最好吃②:雲南只有兩種菌》

可在我號搜關鍵詞查看~

(圖片整理網絡)

相關焦點

  • 這個7月,笑點被吃菌子的雲南人承包了!
    沒錯,雲南人又雙叒要吃野生菌「試毒」了,在很多雲南人看來,沒有吃過野生菌的夏天,都稱不上夏天。(一家人最緊要是整整齊齊)01哪個雲南人身邊,沒幾個吃菌中毒的朋友?!有網友稱:我媽吃菌子見到小人人到醫院,出院再用菌子給她接風!
  • 俄羅斯人對雲南人愛吃菌子表示不服,看看我們的吃法,雲南人笑了
    俄羅斯人對雲南人愛吃菌子表示不服,看看我們的吃法,雲南人笑了!這個季節山裡永遠少不了上山採菌子的雲南人,對一個雲南人來說,他們可以死,但是不能不吃菌子,為了吃菌子中毒他們也都心甘情願,甚至有些雲南人吃過菌子之後還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小人。
  • 又到了雲南人「拿命吃菌子」的季節!保山人來告訴你怎麼吃!
    到底是怎樣的美味能叫雲南人如痴如醉?現在就讓小編為你一一道來:菌出雲南,是天賜的禮物雲南為什麼有這麼多菌?在雲南人,野生的才是菌子云南有兩種菌——一種叫「菌子」一種叫「人工菌」那些可以被人工養殖的菌類,在當地人眼裡
  • 曉食|像雲南人一樣吃菌子
    雲南人吃菌子和過節一樣,每年7-8月份是菌子大豐收的季節!特別是下雨後,菌子就像脫韁的野馬,瘋狂的生長。若是生長在山裡的人就會知道,下雨後最適合採摘菌子。老饕汪曾祺曾說過:「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身為美食活地圖的汪老一開口就知道是老江湖,——說吃蘑菇的絕對是外鄉人你得說「吃菌子」,否則就是對菌子的褻瀆。
  • 拼死吃河豚?不如雲南人「吃菌子」!雲南哪裡的菌子好吃?
    雲南產菌,楚雄尤多;楚雄多菌,精在南華。菌湯鍋 米廣弘攝昆明到大理的高鐵開通後,約1小時的時間,就可到達菌類飄香的楚雄。採摘時用小刀沿著根部菌類將其割下,不要連根拔起,以免破壞菌根,然後用土蓋上菌坑,這樣明年還會再發出菌子。採摘下山後,可以將自己的收穫帶到餐館現做現吃。街道兩旁最多的就是吃野生菌火鍋的餐館,食客絡繹不絕,爭相前來品嘗這山珍野味。
  • 雲南人對菌子的偏愛
    在雲南,菌子可以烤著吃、抄著吃,蒸著吃……各種吃法,但是味道最鮮還是菌子火鍋
  • 菌子這樣吃最好吃②:雲南只有兩種菌
    雨季,雲南菜市場裡最受歡迎的菜就是菌子,也就是被稱之為「界兒」的那種東西。雲南人不把菌子稱為野生菌,這屬於多此一舉,吃菌,當然是吃野生的。所以菌在雲南只有兩種:菌和人工菌。他們也不把菌子稱為蘑菇,蘑菇這個叫法,容易引起雲南人對小學課本上關於花花綠綠的毒蘑菇的想像。
  • 食鮮季,來雲南吃菌子啦!
    >炒熟就上桌手起筷落光碟見底每年「菌鬧」(吃菌中毒)事件的人不在少數但中毒也擋不住雲南人>對菌子的熱情到底是怎樣的美味能叫雲南人如痴如醉?在雲南人,野生的才是菌子云南有兩種菌——一種叫「菌子」一種叫「人工菌」那些可以被人工養殖的菌類,在當地人眼裡,根本都不能算菌子
  • 像雲南人一樣吃菌子,野生菌才是信仰!
    在雲南人眼裡,世界上只有兩種蘑菇,一種叫野生菌,一種不是菌。如果你請一個雲南人吃金針菇炒香菇,他大概會和你絕交。畢竟,野生菌才是信仰。吃野生菌,不僅可能會中毒,還有重金屬超標等風險,那為什麼雲南人還對野生菌如此執著?
  • 雲南女子吃菌子中毒,竟然看到小精靈。野生菌到底怎麼吃才正確?
    現在又到了雲南野生菌的生長時節了,每年都會聽到很多吃菌子中毒的消息,但是在雲南這都不算啥新聞了,因為雲南的特色就是各種菌子!炒菌子、煮菌子、菌子米線、菌子燉雞、菌子燉火腿、菌子炒臘肉、菌子炒飯、菌子火鍋。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吃菌中毒的體驗吧,接下來給大家帶來吃菌子中毒的搞笑經歷。(以下來自網友的分享.)
  • 到了雲南,不吃菌子非君子也
    這個季節的雲南,是讓人飄飄然的。山中雨後初歇,漫山遍野的菌子就按捺不住了,一個個頂破泥層,撲簌簌往上躥。文學界吃貨汪曾祺先生對此著實深有體會。在昆明住過7年的他曾寫道:「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
  • 拿生命吃菌子,大雲南又又又又上熱搜了
    雲南地區盛產菌子,拿命來吃菌是雲南人的特點。而且,他們覺得菌子的「毒性越大」越好吃。甚至有人說,如果你身邊的雲南人,沒有吃菌子中過毒,那肯定是假的雲南人……城城這裡說的毒性,說的是烹飪前有著不足致命的微毒性,但烹飪後失去毒性,且味道無比鮮美的菌子。
  • 讓雲南人瘋狂的三個月,1200買2斤菌子
    又到一年一度的吃菌子的好時節,雲南人喜歡吃菌子,眾所周知。 最近網上衝浪的時候也看到了不少段子提醒提防吃菌子中毒! 跟大家擺哈,雲南人吃菌子的種類、吃法,太多是外地人想像不到的了。
  • 讓雲南人愛恨交加的菌子,快來感受下吧|雞樅菌|牛肝菌|羊肚菌|菌子...
    每年夏季都是吃菌子的好季節吃貨汪曾祺就曾寫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一行簡短的描述都能讓人口水四溢對於吃貨來說雲南就是胃的天堂我們能見到近300種不同的菌本地人吃菌很方便拿著盆子筐子上山挖離山比較遠的大多去市場買點對於生活在北京的菌友來說吃菌也不是什麼難事交通航空運輸的發達讓我們有了為菌子「一擲千金」的機會菌子市場雲南新聞網就拿七彩雲南大酒樓來說各式各樣的松茸、雞樅菌、牛肝菌
  • 雲南人用生命在吃菌子,中毒後見五彩小人滿天飛?(附菌子做法)
    說起雲南,腦海中飄過的肯定是大理和洱海吧,四季如春的雲南,優越豐沃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優秀的雲南人以及一眾五彩斑斕又鮮美的菌子。汪曾祺寫雲南,「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雲南人吃菌子,可是出了名的用生命在吃,如果問雲南人民菌子是什麼味道,他們會告訴你,這是山珍海味都比不了的味道,是讓人朝思夜想的味道,是故鄉的味道,當然,這也是中毒的味道。中毒後,雲南人會看見和做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看見各種性格活潑、顏色不一的小人。此外中毒者還會在室內划船,出現各種各樣的幻覺。
  • 據說,每五個雲南人,就有一個吃菌子中過毒
    每年夏天,關於雲南人吃菌子中毒的熱搜,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今年來得尤為猛烈一些......對此,久經菌場的雲南人表示:害,香啊!誰吃誰知道~外省人眼裡的蘑菇,無非就是香菇、金針菇、杏鮑菇之類。不好意思,在雲南人眼裡,這些人工養植的蘑菇是入不了「菌籍」的。
  • 盛夏,雲南菌子如期而至
    雲南是中國菇菌的主產區,豐富的山林資源造就了品類豐富的菌子。盛夏時節,品味菌子的好時機來到了,此時不吃更待何時?夾起一片,鼻尖湊上前去,松香幽幽,咀嚼之間,松茸纖維中飽含的鮮味瞬間迸發,巔峰之後是餘甜,叫人意猶未盡。這是來自香格裡拉的松茸,高山松茸免了蟲害之患,生發得飽滿而富彈性。今年雨水豐富,陽光充足,菌子長勢喜人,松茸的質量非常可觀。松茸刺身是李著民認為最凸顯食材本味的食法,他會配搭上切薄了的野生天麻,味道獨特。李著民說,野生天麻沒清洗之前像土豆,洗後像白蘿蔔,吃在嘴裡是地瓜的風味。
  • 又是菌子飄香季、自然饋贈的山珍,雲南人飽口福了,您吃菌了嗎?
    在雲南,人們將野生菌簡而言之叫做菌子,品種眾多的菌子帶給了我們更多舌尖上的享受。眼看著農貿市場上出售的菌子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全,價格也從剛上市時的天價跌落不少,吃菌子,這種雲南人每年必不可少的、舌尖上的享受就隨之而來了。
  • 雲南女子吃野生菌後看到「小精靈」,讓人以身試險的菌子是哪種?
    雨季如期而至,又到了雲南人民「拿命吃菌子」的季節。在一個悠閒的清晨,提上小籃子,遊覽之餘隨手撿菌成了雲南小夥伴的日常。只不過,這樣的小美好往往也是「大型中毒魔幻現場」的前章,每年因為食用具有毒性的野生菌而出現幻覺的雲南朋友們,總是能和幻覺中的小精靈手拉手一起走上熱搜。
  • 會吃的雲南人,把火腿和菌子做成醬,真下飯!
    喏,就是這瓶火腿菌子醬,來自中華百年老字號——雲南宣威火腿集團「宣字」牌。 鮮、香、回味無窮,還辣得剛剛好,是醬料界不可多得的優質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