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山東 | 全國融媒體濟寧行,蘆花雞變成「金鳳凰」、荸薺成為...

2020-12-15 魯網財經

孔孟之鄉 · 運河之都 · 文化濟寧

品味山東2018

10月16日下午,「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大型採風活動在濟寧啟幕。在17日-19日,融媒體採訪採風團將走訪濟寧5個縣(市、區),深入採訪濟寧市高端高質農業發展情況,並以此為樣本品味山東特色產業發展活力。

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0月18日,「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採訪採風團走進汶上縣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年繁育蘆花雞雞苗1200萬隻,年總產值達1.3億元,發展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汶上蘆花雞原生於大汶河最下遊山東省汶上縣境內,後沿小汶河繁生。該雞隱藏於汶水河畔蘆葦蕩內生存,羽毛呈橫斑黑白羽,與蘆葦顏色色澤一致,形成天然的保護色,逃避野獸的侵襲,才得以生存下來,並由此而得名「蘆花雞」。該雞屬肉蛋兼用型雞種,體型呈元寶型,又稱「元寶雞」,羽毛豐滿,尾羽高翹,體貌俊俏,擅長飛奔打鬥,肉、蛋品質卓越,集觀賞、娛樂、食用、滋補、保健於一體。

隨著時間的推移,純正的汶上蘆花雞少之又少。「當時,我組織雞場員工,發動親戚朋友走街串鄉跑遍每個土孵房,走遍全縣每個村莊,共收集了180隻比較純的蘆花雞,依據國家品種資源庫的汶上蘆花雞標準嚴格把關,籠養、人工授精、提純繁育,到2003年,共提純蘆花雞約2000隻。」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賈正國告訴記者,他請來專家,給每一隻蘆花雞作了一下DNA檢測,從基因生物學的角度進一步提純,只留下800隻真正的純汶上蘆花雞。

經過5年多努力,賈正國擁有了純汶上蘆花雞的核心群,這成為他發展蘆花雞事業的第一步——基因提純。經過基因提純和人工授精,保留了純繁蘆花雞原種12000套,在其公司所屬的兩個樹林下放養,年飼養蘆花雞達30萬隻,既保護國家珍禽,又壯大了自己的事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專門從事我國優良地方雞---汶上蘆花雞選育、種雞擴繁、種苗銷售、商品雞飼養、飼料加工、肉蛋產品深加工以及育種和生產技術研發為一體的濟寧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年出售蘆花雞種雛雞160萬套,商品代雛雞1000萬隻。隨著市場的回歸,雞苗的長途輸出已不再是未破殼的雞蛋,而是爭強免疫力後的小「金鳳凰」乘坐飛機運輸到全國各地的養殖場。

如今的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下設汶上縣蘆花雞協會、汶上縣蘆花雞原種場、汶上縣金秋食品有限公司和金秋苗木有限公司;設有山東省院士工作站,山東農業大學教學、科研與就業實踐基地。其中,食品廠已成功研發出汶上蘆花雞燒雞、蘆花雞三寶、龍鳳呈祥、汶上蘆花雞醃製雞蛋等十多個品種,並成功進入大潤發、銀座等大型超市,受到市民的歡迎。

目前,公司種雞場佔地1000餘畝,存欄汶上蘆花雞原種2萬隻,擴繁群10萬隻,年繁育蘆花雞雞苗1200萬隻,年總產值達1.3億元,發展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付出和收穫同在,艱辛和榮譽同行。2015年11月,汶上蘆花雞被農業部評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17年,賈正國的企業榮獲「食安山東」全省性畜牧示範性品牌引領企業;2017年6月,被山東省農業廳評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3月,被山東省農業廳評為「山東省農產品區域企業品牌」。此外,「山東名牌」的評審正在進行中。

記者了解到,現如今,汶上縣擁有汶上蘆花雞養殖基地16家,年孵化雛雞3300萬隻,出欄成雞1000萬隻,汶上蘆花雞系列產品16個,雞苗、產品已遠銷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

汶上縣次邱鎮朱莊村

10月18日上午,「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採訪採風團「一行來到了汶上縣次邱鎮朱莊村。

在採訪中,一盆荸薺成為記者團眼中的「香餑餑」。荸薺不僅是記者團眼中的「香餑餑」,也是當地農民的「致富果」。朱莊村今年種植了40多畝大荸薺,畝產3000斤左右,每年帶動當地100人就業。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所致,這裡的荸薺自古具有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等特點,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自古就有地下雪梨的美譽,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朱莊村黨支部書記朱紅軍說:「荸薺四月育苗,七月栽苗,成熟要到第二年十一月,這時候就是採收了。荸薺種植和水稻一樣,需經歷育秧、移栽等環節,對土壤肥力要求較高。荸薺不耐霜凍,需在無霜期生長。因此我們一般會在立秋前完成大田移栽。」

據《汶上縣誌》記載:「早在600年前,汶城西南鹿莊村方外3公裡的地帶就有種植荸薺。據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車駕出巡,駐蹕汶上,鹿莊袁某曾以荸薺進奉,受到皇帝及其近臣的交口稱讚。此後,汶上荸薺聲價倍增,長年遠銷濟南、徐州、京津等地,秧種者歷代不衰。」據了解,在2016年,汶上大荸薺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評為「汶上大荸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汶上縣次邱鎮朱莊村近千畝荷塘

金秋送爽,秋色宜人。汶上縣次邱鎮近千畝荷塘進入了豐收的旺季。夏季亭亭玉立的荷塘如今雖然乾枯敗落,但水下淤泥裡卻埋藏著金秋豐碩的果實。

次邱鎮地處泉河下遊,蜀山湖之濱,土壤粘重而保水性強,水源充足,當地農民在歷史上就有白蓮藕的傳統與技藝。10月18日,「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採訪採風團走進次邱鎮朱莊村,深入了解白蓮藕的種植髮展。

記者了解到,白蓮藕一般於清明節後整池秧種,農曆八月中秋節前後,即可上市出售,此時的白蓮藕最鮮脆可口,故有「苔下韭,謝花藕」的美諺。2016年,汶上白蓮藕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評為「汶上白蓮藕」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目前,汶上白蓮藕已形成基地種植規模,主要分布在朱莊村和沈堂村。「我們共種植了500多畝,畝產4500斤左右,每年還帶動當地200人就業。」種植戶告訴記者。

近年來,次邱鎮因地制宜,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託,著力培植壯大優質高效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次邱白蓮藕口感脆嫩、甘甜,曾被譽為「皇家貢品」。該鎮種植白蓮藕的傳統與技藝已近千年,故而被盛傳為白蓮藕的故鄉。

山東儒陶潤華土陶科技有限公司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是宋代大詩人朱熹的詩句,在充滿文化韻味的泗水之濱,一直沿襲千年的制陶技藝在這裡傳承與發展著,並且隨著科技發展,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18日下午,「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採訪採風團一行走進了山東儒陶潤華土陶科技有限公司,去揭開制陶的神秘面紗。

據了解,魯柘澄泥硯,又稱柘硯,東魯柘硯始於唐,盛於北宋。澄泥硯具有沉靜堅韌、溫潤如玉、含津益墨、聲或金石、手觸生暈、歷寒不冰、哈氣可研、發墨如油,不漬水、不損筆,古樸大方等特點,被列為山東省首批非物資文化遺產,獲得了「山東省標誌旅遊商品」稱號。彩陶花瓶,五色土泥巴揉泥拉坯製成,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如祥雲、似流水,具有不可複製的唯一性。開片陶瓶,是陶體自身開片,開而不透。每個開片花瓶花紋獨有,絕無重複,屬自然窯變形成。茶具、水杯、碗,採用當地獨有的純天然陶土原料,融入古老制陶工藝,可將弱酸性或中性的水轉化成弱鹼性小分子團狀態,可使陶土所蘊含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緩慢釋放到水中,大大改善水質,具有醫療保健之功效。

「我們公司成立於2008年10月,註冊資金300萬元,佔地6649平方米,主要生產澄泥硯,彩陶花瓶,開片陶瓶等工藝品,為山東省和濟寧市重點文化企業,屬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生產工藝於2017年6月9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山東儒陶潤華土陶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尤躍對記者說。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在傳承古老的制陶技藝的同時,不斷探索研發更適合現代人生活節奏的新產品,由粗糙加工向精緻加工轉型,創新吸納流行於臺灣、日本的柴燒技藝,利用柘溝鎮獨特優良的陶土資源,經上千次配方和工藝試驗,於2015年研製出了具有過濾吸附功能的「中國土造淨水器」以及具有金屬光澤、紫砂色、青銅器色亦或窯變成不同顏色的茶具、酒具等生活系列產品,為古老的制陶技藝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目前,該公司澄泥硯、工藝品類、土陶生活系列產品遠銷北京、香港等省外市場,在濟南、青島、濟寧、聊城、臨沂、泰安等省內地區已十分暢銷。

泗水利豐食品有限公司

「誰能想到,看似平常的甘薯,在泗水縣卻成了「金蛋蛋」。一位熟知泗水縣甘薯產業發展的人士對「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採訪採風團記者說。

此前,泗水利豐食品有限公司與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合作建設的集甘薯全利用技術研發、高科技產品加工、新品種培育推廣以及倉儲物流於一體的甘薯高科技產業發展平臺開始建設。從此,「國家級」甘薯高科技產業園讓泗水縣「甘薯生金」。

據了解,甘薯高科技產業園佔地面積500畝,由甘薯食品研發與檢測中心、甘薯新型健康食品加工、高科技產品加工、倉儲物流和國家甘薯加工工程中心五個區域組成。甘薯食品研發與檢測中心設有甘薯全利用實驗室、檢測室和學術研究設施,由該公司與國家有關的甘薯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合作進行甘薯全利用的技術研究與開發,具有甘薯新型健康食品生產冷飲、烘焙、膨化三大系列若干個品種。高科技產品重點推出蛋白、多糖、膳食纖維等高端保健產品。

「倉儲物流計劃建成10萬噸保鮮庫,並形成年周轉量100萬噸的現代物流能力,同時每年向基地薯農提供2萬噸優良甘薯品種。國家甘薯加工工程中心以新品種無土化快速擴繁、甘薯品種博覽、甘薯新型食品中式、甘薯加工產品展覽為主題,全景式展現現代甘薯產業文化。」利豐食品有限公司的顧問陳清春對記者說。

目前,該產業園已相繼完成了1萬平方米的甘薯產品檢測與研發中心、2萬噸甘薯數位化保鮮庫、日產100噸甘薯薯泥生產線、日產50噸甘薯全粉生產線、每小時生產5000件高檔甘薯糕點生產線和3萬平方米甘薯優質種苗擴繁設施。

另悉,在近日舉行的「儒風聖城、攜手共贏」濟寧(北京)投資合作推介會上,泗水利豐食品有限公司與北京二商宮頤府食品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項目實施後,宮頤府所有食品生產線將遷往泗水,預計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2億元。

濟寧市泗水縣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農村電商發展迅速,在農村地區集聚了眾多的網商用戶,不僅提高了當地居民收入,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10月18日,「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採訪採風團一行走進濟寧市泗水縣,見證了當地如何通過大力構建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型「助推器」,也為泗水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從而實現精彩一躍。

搶抓發展機遇

電商促進農民致富增收

踏足泗水縣的鄉間,撲面而來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熱潮深深觸動著採訪採風團的每位成員。記者了解到,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了當地農產品進城,城市消費品下鄉,還提高了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使農民生活有了新盼頭。

近年來,為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精準扶貧,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增強全縣農特產品社會影響力與市場競爭力,泗水縣持續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建設,有效整合電子商務服務資源,為全縣提供電子商務全產業鏈服務。尤其是在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帶動相關產業人才創業就業、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等方面成績斐然。

針對建檔立卡的貧農戶,該縣還整合縣域優質特色農產品及加工品並賦予農戶銷售的權利,依託各線上銷售平臺,幫助農戶開通網上店鋪並提供代運營服務。並以農戶為基點,把每一個農戶都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品牌,通過聯通農戶親朋好友、天南地北泗水人、支持泗水農村電商發展的企業或個人助力推廣,搭建農產品上行的精通準道,讓農產品通過各個通道走向全國。

此外,為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泗水縣不斷構築完善電商發展長效機制,還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農村電商可擴大農產品銷路、引領農村消費升級,開拓出縣域消費市場的新增長點,促進新農村建設。」泗水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共服務中心自成立以來,重點開展了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農貨進域、網貨下鄉、品牌培育、質量認證、電商培訓、溯源開發、創客孵化等資源融合工作,並為從事電商創業和服務人員提供技術支持、信息服務、營銷推廣、管理諮詢及其他增值業務等各項服務。

聚焦發展快車

助力縣域經濟「化繭成蝶」

經濟新常態下,縣域經濟發展不僅面臨新問題,也迎來了轉型升級的新機遇。而一個產業能夠在短時間內發展壯大,必然有其清晰的思路、獨特的舉措。泗水縣通過建設縣—鎮—村三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整合縣域內「四通一達」、郵政等物流快遞資源,打通物流上下服務體系,完善泗水縣農村最後一公裡配送,實現了農村的道路暢通、信息溝通、產品流通,有效幫助部分農民解決了「賣難」、「買難」、信息不暢等問題。

為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有後勁,該縣建立了完善的電子商務培訓體系,多渠道、多層次培訓電商人才,增強農村開展電子商務的能力。主要針對政府機構、涉農企業、農村創業者、村店主、貧農戶、返鄉大學生等群體,開展電商培訓、電商創業沙龍、線上直播培訓及一對一精準培訓等。同時建立培訓跟蹤機制,確保培訓人員學以致用,推動電商人才創業就業。

通過農村電商,縣域更便於將自身資源稟賦、文化特質緊密融合併進行網際網路傳播,更利於創造品牌優勢、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結合實際情況,泗水縣著力打造縣域公共品牌,將地域特色文化內涵融入到品牌農產品中,從文化內涵、內在品質、精細包裝層面下功夫,推出了如「泗水味」「原生態」「小包裝」等特色產品,解決農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並與縣域公共品牌形成母子品牌,藉助母品牌的影響力有限的推廣子品牌,子品牌的成功反哺提升母品牌的品牌資源,使母品牌和子品牌良性互動,從而提高標準以及農產品的競爭力,為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魯網記者:孫詩夢 王雅茜 徐英淦

相關焦點

  • 蘆花雞變成「金鳳凰」
    「這些蘆花雞是從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引進的,屬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畜產品,是魯渝東西協作扶貧發展的一項新產業,得到了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龍駒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扶,目前已經出欄了幾批,成了我們村脫貧致富的『金鳳凰』。」置身養殖基地,梧桐村「第一書記」白新亮難掩欣喜。蘆花雞「飛」到梧桐村梧桐村蘆花雞生態養殖基地位於該村2、3、4組,共390畝。
  • 汶上富民產業風向標 蘆花雞變「金鳳凰」
    魯網10月18日訊 (記者孫詩夢 徐英淦 王雅茜)10月18日,「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採訪採風團走進汶上縣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  經過5年多努力,賈正國擁有了純汶上蘆花雞的核心群,這成為他發展蘆花雞事業的第一步——基因提純。經過基因提純和人工授精,保留了純繁蘆花雞原種12000套,在其公司所屬的兩個樹林下放養,年飼養蘆花雞達30萬隻,既保護國家珍禽,又壯大了自己的事業。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蘆花雞變成「金鳳凰」
    早就聽說在素有中都美譽的汶上縣,有一家養殖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和品牌戰略,把尋常百姓的養雞業做成了走向全國的大產業,其養殖的本地「蘆花雞」也聲名鵲起變身為飛向全國的「金鳳凰」。近日,記者走進了這家位於汶上縣次邱鎮的養殖企業——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親身了解了其從小到大、做優做強的歷程。
  • 蘆花雞:飛出汶上的「金鳳凰」
    商報濟寧消息 蘆花雞原產自大汶河最下遊山東省汶上縣境內,後沿小汶河流徙、繁衍。   為了把蘆花雞產業做大做強,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於2010年組建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改變了汶上蘆花雞雞蛋、活雞等比較單一的銷售模式,實現了蘆花雞的精深加工,拉長了蘆花雞的產業鏈,大大提高了蘆花雞的產品附加值。
  • 探訪「食安山東」新路徑 山東啟動「全國融媒體食安山東行」
    11月30日上午,由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的「全國融媒體食安山東行」活動在濟南啟動。來自全國各地20餘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將赴濟寧、菏澤兩市,圍繞食品安全市縣創建、乳製品質量提升、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等群眾關切的重點食品安全領域進行深入採訪,呈現「食安山東」的新路徑、新亮點。山東是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大省,確保食品安全,責任重如泰山。
  • 甘肅西和:「蘆花雞」成為群眾致富的 「金鳳凰」
    張林是清水村萬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家裡是貧困戶,90後的他初中畢業就開始為生活奔波,他的哥哥張建波也常年在外為飼養場運送飼料,兄弟倆慢慢發現養殖行業很有前景,也看到相關回鄉創業的政策,發現政府對產業扶持力度大,這讓他們很心動,當時他們就想著不光要自己致富,還要帶動村裡的村民一起致富,讓自己的家鄉走出貧困,他們說幹就幹,聯繫了幾個當地貧困戶,經過調查了解後從山東濟寧市汶上星公司引進來了蘆花雞苗進行餵養
  • 汶上蘆花雞:蘆葦蕩飛出的「金鳳凰」
    原標題:汶上蘆花雞:蘆葦蕩飛出的「金鳳凰」
  • 「全國融媒體食安山東行」走進濟寧,探訪南張中學食堂的「食安經」
    12月2日,記者隨「全國融媒體食安山東行」採訪團來到濟寧任城區南張中學學校的食堂。
  • 山東老字號丨汶水蘆花雞:品種保護提升價值 土雞變身「金鳳凰」
    公司2014年2月被山東省商務廳授予「山東老字號」稱號;3月被山東省畜牧獸醫局評為「無公害農產品」;2015年7月,產品通過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22000認證,2015年11月,汶上蘆花雞被農業部評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17年,榮獲「食安山東」全省性畜牧示範性品牌引領企業,2017年6月,被山東省農業廳評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3月,被山東省農業廳評為
  • 3000蘆花雞「落戶」濟寧汶上解家莊 助群眾增收
    原標題:3000蘆花雞「落戶」解家莊  近日,濟寧汶上縣軍屯鄉解家莊村村委大院內人頭攢動,遠遠望去熱鬧非凡。「大熱的天,你們還跑這麼遠來給我們送雞苗,真是太感謝了!」村民楊金花接過商務局駐村工作隊送來的蘆花雞苗高興地說。
  • 汶上蘆花雞、黑豬肉……這些特色農產品你值得擁有!
    汶上縣政府副縣長裴豔昌都在為它們點讚汶上蘆花雞中都汶水,毓秀之地孕育著傳世千載華勇珍禽——蘆花雞近日,汶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裴豔昌就為網友們推薦起了蘆花雞近年來,汶上蘆花雞產業發展迅速建成了汶上蘆花雞國家級原種繁育中心年孵化雛雞3300萬隻,出欄成雞600萬隻汶上蘆花雞系列產品16個雞苗、產品遠銷全國3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汶上蘆花雞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地方畜禽品種名牌
  • 引進一隻蘆花雞 帶富一方老百姓
    ■到今年8月,整個項目完成後,全鎮年出欄蘆花雞可達20萬隻以上,年銷售額將達1500萬元以上,將帶動100戶以上群眾戶均增收5萬元。萬州區龍駒鎮梧桐村名字很美,但沒有引來「金鳳凰」。2017年9月,新來的「第一書記」白新亮卻為梧桐村引來了蘆花雞。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美麗中國行」融媒體傳播服務方案
    原標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美麗中國行」融媒體傳播服務方案   12月1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美麗中國行」
  • 全國融媒體聚焦鹽城採風行,聽聽大咖們怎麼說
    在鹽通高鐵即將開通之際,「全國融媒體聚焦鹽城採風行」活動12月11日正式舉行。來自全國20多家主流媒體的總編、主任和攝影記者在鹽採風期間,他們將走進自然遺產地,用鏡頭聚焦溼地之美,用筆觸記錄水韻鹽城,通過各媒體發布平臺展示採風作品,宣傳、推介鹽城高質量發展成果。
  • 融南匯北 運河文化下善於創新的濟寧餐飲民俗
    濟寧逐步成為魯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因為處於京杭運河的中樞地段,是元明清三代最高治運機構駐節之地,所以被譽為「運河之都」。因此,濟寧運河商業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幾乎運河沿線所有的商業文化現象,在這裡都有非常生動的顯現,並成為運河商業文化核心之一。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美麗中國行」融媒體傳播服務方案發布活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5日訊 今天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美麗中國行」融媒體傳播服務方案發布活動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推出的「美麗中國行」融媒體傳播服務方案,旨在為各省、區、市的文旅品牌建設提供線上線下聯動的整合傳播服務,塑造全新城市形象,共繪美麗中國畫卷。「跟過去的廣告傳播方案相比,『美麗中國行』更凸顯融媒體傳播的特色,除了電視資源,還配置了央視新聞、央視財經、央視頻等新媒體資源。」「山東是經濟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
  • 山東城市大洗牌,濰坊出圈,濟寧、臨沂誰會成為「三線一哥」
    這些年以來,山東省的發展迅速,在所有的省會中排名都很靠前,要說山東城市中,發展很好的城市有濟南,濰坊,青島等。城市排名在這一年中,山東的城市排名是這樣的,位於三線裡面的有,濰坊,臨沂還有濟寧,濰坊第一個,濟寧14名,而臨沂居中,隨著時間的流逝。
  • 濟寧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標識「濟寧禮饗」亮相(圖)
    濟寧新聞網9月21日訊(記者 穀雨)9月21日上午,濟寧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新聞發布會在全國農展館召開。發布會以「濟寧禮·天下享」為品牌口號,發布了濟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形象標識「濟寧禮饗」。  據了解,此次大會發布了濟寧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標識「濟寧禮饗」、品牌口號「濟寧禮·天下享」、品牌logo「儒」,「儒」字提取了糧食、筷子、盤子等象徵符號元素。此次濟寧農業品牌形象發布,是濟寧緊跟時代潮流,順應農產品市場消費結構變化的必然之舉。
  • 品味山東,品味章丘大蔥
    品味山東,品味章丘大蔥 為大力宣傳山東在發展高效生態、高端高質農業等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績,充分展示我省綠色經濟、特色產業取得的豐碩成果,不斷擴大山東名優特色產品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老字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品味山東——全國名博齊魯行」採風活動在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美麗中國行」 融媒體傳播服務方案
    12月1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美麗中國行」融媒體傳播服務方案發布活動在北京香格裡拉大酒店成功舉辦。近年來,總臺和各省宣傳部門、文旅部門緊密合作,為各地建設文旅品牌、發展文旅產業提供包括廣告在內的整合傳播服務,協助各地創建了「好客山東」「多彩貴州」「清新福建」等一批響噹噹的省域文旅品牌。本次推出的「美麗中國行」融媒體傳播服務方案,旨在為各省、區、市的文旅品牌建設提供線上線下聯動的整合傳播服務,塑造全新城市形象,共繪美麗中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