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融媒體聚焦鹽城採風行,聽聽大咖們怎麼說

2020-12-17 澎湃新聞

在鹽通高鐵即將開通之際,「全國融媒體聚焦鹽城採風行」活動12月11日正式舉行。來自全國20多家主流媒體的總編、主任和攝影記者在鹽採風期間,他們將走進自然遺產地,用鏡頭聚焦溼地之美,用筆觸記錄水韻鹽城,通過各媒體發布平臺展示採風作品,宣傳、推介鹽城高質量發展成果。

司馬小萌

中國晚報攝影學會會長

北京晚報高級記者

蘇北騰飛重在鹽城

兩年前,我曾領著攝影小分隊一行8人去射陽縣拍丹頂鶴,發現那裡的生態環境實在太好了,跟新聞裡報導的一樣:藍天白雲,海岸森林,鶴翔藍天,鹿逐大地。特別是秋冬季節,自然保護區內,漫天的鹽蒿草為無邊的灘涂鋪上紅色植被,一望無際的蘆葦叢成了遷徙水鳥的天堂。

後來我查閱資料發現,我國有兩個地方被稱為「丹頂鶴的家鄉」,一個是黑龍江齊齊哈爾的扎龍,另一個就是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包括射陽、東臺、大豐、濱海和響水五縣(市、區)灘涂,海岸線長587公裡,總面積45.3萬公頃,是中國最大的海岸溼地保護區,每年在這裡越冬的丹頂鶴最多時超800隻,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丹頂鶴越冬棲息地。

鹽城是溼地大市,溼地總量大,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近年來鹽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溼地保護,將其作為「生態立市」重要抓手,溼地保護修復法規保障、環境教育成效非常突出。眼下,鹽通高鐵即將開通。鹽城市委、市政府已把接軌上海作為貫徹江蘇省委「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要求的現實路徑,推動全市各個層次到上海開展各種類型的合作交流活動,全力構築起長遠競爭優勢的戰略支點。我相信,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高鐵將為鹽城帶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趙 昀

中國記協理事、澎湃新聞編委

讓滬鹽兩地更親近

上海、鹽城,一直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及親兄弟般的深厚感情:1968年,鹽城大豐農場總共接收了8.5萬名上海知識青年;而今,上海數百萬流動人口中13.7%來自鹽城,鹽城籍新上海人約30萬;鹽城是上海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肉盤子」,有專門供應上海的農副產品基地;鹽城的淮劇是上海戲劇市場的重頭戲;兩地在經濟產業方面的合作日益緊密。

作為一個上海人、媒體人,我對鹽城是格外熟悉、格外親近的。鹽城有我的同學;每年的「鹽城農產品上海推介會」我都會參加;經常會去上海農場參觀、採訪;到射陽縣田間地頭做過「中國農民豐收節」射陽大米專場直播;每一個鹽城「網紅」景區我都打過卡。每次到鹽城走親訪友、採訪、旅行時,我都能感受到上海與鹽城特殊的血緣親情。

這20年來,我來過鹽城有10多次之多,從第一次由南京乘坐大巴車走國道花了7個小時;到後來從上海開車走高速,不堵車的情況也需要四五個小時;再到可以「打飛的」過來。上海到鹽城的路,可謂是越來越近,然而比起兩地兄弟之情的親近,我們總覺得還是不夠近。終於,就在這個月,兩地可以真正地更加親近了——鹽通高鐵開通後,鹽城至上海的距離終於可以縮短到一個半小時了。

滬鹽兩地一下子變得更加緊密,將會續寫什麼樣的故事,我們拭目以待。

朱 琰

江南晚報副總編輯

「夜鹽城」風採迷人

晚上的鹽城市區,華燈綻放,流光溢彩。高架樞紐地段,層層疊疊,橫空穿越,很有氣勢,也讓鹽城有了大都市的氣派。這是我首次晚間自駕到鹽城的第一印象。

我以前沒有來過鹽城,這是第一次來,看到鹽城的城鄉面貌,顛覆了我的想像,親眼看到的鹽城讓我讚嘆:鹽城很美,城市很現代,交通便捷,街道整潔,市民臉上洋溢著自信與樂觀的神態。

特別是鹽城市區的高架,如巨龍一樣連通市中心與城郊,讓市區沒有了距離感;通過高架連接,上高速、坐高鐵、乘飛機、到港口,都極其方便快捷。今年底,鹽城經南通往上海的高鐵通了,大上海的輻射,會帶動鹽城的經濟更快發展、騰飛。

這次「全國融媒體聚焦鹽城採風行」活動,規劃的採風線路上,有「世遺」黃海溼地,及丹頂鶴、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鹽城的知名企業、新潮的夜消費街區等鹽城人引以為驕傲的地方,這些都讓我很期待。

聽說鹽城還有大縱湖、九龍口、荷蘭花海等許多景點很有名,國內外遊客不少,這次我沒時間去,等有長假機會時,一定推介親友一起,到鹽城來好好玩一玩、看一看,領略一下鹽城的風採、鹽城的魅力。

宋 捷

南通日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

黃海觀瀾看鹽通

南通和鹽城,江蘇沿海兩座緊鄰的兄弟城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聯繫緊密。隨著鹽通高鐵正式通車的一天天臨近,時速350公裡的高鐵動車在鐵軌上加速飛奔呼嘯而來,一個嶄新的兩地互通新時代正在開啟。

在南通的城市朋友圈裡,幾乎沒有哪座城市比鹽城有那麼多的親緣。100年前,張謇實施「廢灶興墾」,創辦淮南草堰場大豐鹽墾股份有限公司,11.6萬南通人推著小車從家鄉出發,來到鹽城東部的沿海灘涂屯墾開荒,種植棉花。一個世紀過去了,這些南通的先驅者在鹽城艱苦創業,繁衍後代,演繹了許多精彩的鹽通「雙城記」。

毫無疑問,隨著鹽通高鐵的通車,兩地的聯繫會更加緊密,在江蘇沿海崛起、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兩座人文相親的城市都將書寫屬於自己的城市榮耀,在城市群戰略中打造強支點,讓上海北翼的「績優股」和「潛力股」大放異彩。

楊秉灝

蘇州日報報業集團融媒編委會副主任

鹽城 一座生機勃勃的城市

這次來到鹽城,一個突出的印象就是整個城市生機勃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韓(鹽城)產業園加速推進,確立了機遇疊加的「鹽城身份」;成為長三角中心區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標定了地理版圖的「鹽城空間」;進入高鐵時代,改寫了暢通八方的「鹽城時間」;躋身世遺行列,界定了資源稟賦的「鹽城價值」。曾經偏於一隅的「鹽」城,正在成為「長三角的鹽城」「中國的鹽城」,乃至「世界的鹽城」。

我這次行程關注的主要內容之一是,鹽城是如何厚植綠色家底、利用好生態品牌溢出效應的,重點採訪鹽城推進全域旅遊,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我還要關注鹽城在聚焦接軌上海,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具體做法。採訪鹽城堅持「兩海兩綠」發展路徑,在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升級上是如何改革推進的,特別是實體經濟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新能源產業的培育,將走進企業深入採訪。

相信這次採訪,我能滿載而歸。

徐海濤

宿遷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

多一處「詩地」 少一個「遠方」

隨著徐宿淮鹽鐵路的開通,在宿遷人的心中更是多了一處「詩地」,少了一個「遠方」。

鹽城與宿遷都是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發展潛力巨大的城市。作為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的鹽城和宿遷的經濟合作緊密,文化交流頻繁,旅遊互通便利,尤其是穿越兩城市境內的大運河和鹽城黃海溼地交相輝映,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相得益彰。

2017年,在「致我親愛的家鄉——最美江蘇詩詞大會」大型全媒體活動中,一首《詠牡丹》(元·卞元亨)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鹽城最美詩詞(牡丹本是手親栽,十度春風九不開。多少繁華零落盡,一枝猶待主人來。)

牡丹還是鹽城的市花,代表大美鹽城,描畫出鹽城先民在一片苦鹼土地上的奮鬥史,也反映現代鹽城像花一樣美麗。

宿遷是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一座英雄的城市。在「宿遷精神」的指引下,建市24年來,宿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而今,鹽城是江蘇沿海中心重點城市,輻射中西部。宿遷是江蘇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輻射的重要門戶城市,也正在積極地發揮紐帶作用,兩座城市愈加一脈相連。

鹽城是一座因大海而生的城市,「託春風牡丹,覽海甸情潮」,祝願鹽城在遼闊海天孕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翟 明

泰州晚報總編輯

鹽泰聯繫更緊密

泰州歷史上和鹽城淵源很深。黃橋戰役後,東進北上的新四軍,與南下的八路軍在白駒會師,是我小時候就聽說過的革命故事。鹽城的東台歷史上曾經屬泰州,著名的泰州學派領袖人物王艮就是東臺人。還有淮劇。泰州的淮劇戲迷非常多。泰州的陳德林,人稱「淮劇皇帝」,經常在鹽城一帶演出,擁有眾多的粉絲。

最近這些年,鹽城和泰州兩地報業互動很多。我多次來過鹽城。每次來都感到很親切。親身感受到鹽城日新月異的變化。這次到鹽城來之前,又傳來一個好消息:國家鐵路集團有關專家帶隊,來到泰州開展鹽泰錫常宜鐵路的現場勘探。這條鐵路開通後將極大地方便兩地的出行。鹽城和泰州的聯繫將更加緊密。據說設計時速是每小時350公裡,到時我們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鹽城了。早上在泰州吃過早茶,一一噹噹地到鹽城看丹頂鶴,參觀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吃藕粉圓子、糖麻花、阜寧大糕,還有醉螺醉蟹,最後再看一場淮劇,應該趕得上回泰州吃晚飯吧。

張 林

淮海晚報總編輯

一個讓我心扉蕩漾的魅力城市

鹽城,離淮安最近的城市,也是我到過次數最多的城市。麋鹿、丹頂鶴、荷蘭花海、黃海森林公園、新四軍紀念館、海鹽博物館……她的美麗讓我數不清,說不完;快速公交、風力發電、機場、港口……她的活力巨變讓我一次次驚嘆;「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南宋丞相陸秀夫,《水滸傳》作者施耐庵,「中國二喬」胡喬木、喬冠華,淮劇……她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我羨慕不已;最新獲得的全國文明城市桂冠讓她的神採更加熠熠生輝。

鹽城、淮安,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緊密牽手的好鄰居。奔馳的高鐵,半個多小時的路程,讓兩地離得更近、貼得更緊。鹽城,我又來了,期待看到你更多的美麗,期待你給我更多的驚喜。

王延中

棗莊日報黨委副書記、副社長

棗莊晚報總編輯

鹽城 一座英雄的城市

鹽城是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鹽阜大地的人民都作出了極大的犧牲。鹽城以烈士姓名命名的地名128個,歷史影響最早的是濱海縣的正紅鎮,是以1925年「五卅慘案」中犧牲的共產黨人顧正紅命名的。這些先烈傳承下來的紅色基因也已成為鹽城人民永遠的精神財富。

鹽城以「鹽」得名,美不勝收,有美麗的丹頂鶴、奔騰的麋鹿,有世界自然遺產——鹽城黃海溼地。

作為老區的黨報,《鹽阜大眾報》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集可讀性與服務性一體的報紙。《鹽阜大眾報》《鹽城晚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每次來鹽城都有不同的感受,這次我也是為學習而來。

張亞峰

安慶市新聞傳媒中心總編輯

城市魅力在不斷升華

這次來鹽城參加「全國融媒體聚焦鹽城採風行」,可以近距離感受水韻鹽城之美。

我們安慶與鹽城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長三角中心區27城之一,我們安慶在最西端,鹽城在最北端。最近鹽城以非常好的成績加入了全國文明城市的「朋友圈」,值得祝賀!鹽城從硬體建設到公共設施,從人居環境到道路交通,從居民收入到社會保障,都留下了一個個蝶變的華麗瞬間,城市魅力不斷得到升華,給我的印象深刻。

鹽城是革命老區之一,是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劉少奇、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都在這裡戰鬥生活過,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鐵軍精神,新四軍紅色文化在鹽城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今年底,鹽通高鐵的正式開通,將為鹽城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遇。同時,我也留意到,產業轉型升級,鹽城選擇了中高端產業的直接落地。近年來,鹽城的大數據、智能終端、高端裝備、光伏光電、電子信息港的發展都在加速,低調的鹽城正在騰飛。

登瀛觀察,致力打造鹽城最具影響力的時政公號!

撰 稿 | 鹽阜大眾報融媒體記者 陸榮春 趙亮 徐群群 孫志華 李永寧 程蘭霞 郭敬雷

值班主任 | 江漢超

原標題:《全國融媒體聚焦鹽城採風行,聽聽大咖們怎麼說》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融媒體大咖團來到黃海森林公園:鹽鹼荒灘長出一片森林
    12月12日下午,當棗莊日報社經管委員、高級編輯鄭顯德在和參加「全國融媒體聚焦鹽城採風行」活動的媒體大咖們,赴東臺黃海國家森林公園採風途中,從隨行導遊那得知該公園的由來時,驚訝不已。坐落於世界自然遺產——江蘇鹽城黃海溼地的東臺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始建於1965年,總面積6.8萬畝,其中海林景區4.2萬畝,海濱景區2.6萬畝,負氧離子平均達到4000個/立方釐米,森林覆蓋率超過90%,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平原森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太平洋西岸罕見未被汙染的海濱勝地。
  • 三大論壇聚焦融合創新 聽聽傳媒大咖怎麼說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分論壇現場。   技術的發展帶來大眾傳播和媒體環境的巨大變化,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如何圍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用戶訴求進行變革與再造,實現媒體融合?  目前,媒體融合的進程正在加快,全國各大傳媒集團均在「厲兵秣馬」。  如何轉型?  如何融合發展?  這是眾多媒體共同面對的時代命題。
  • 「大美黃河口 浪漫東營行」全國網絡媒體採風活動啟動
    11月1日下午,由中共東營市委宣傳部、東營市旅發委、黃河口生態旅遊區管委會、山東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大眾網)主辦,大眾網東營頻道承辦的「大美黃河口 浪漫東營行」全國網絡媒體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東營藍海大飯店舉行。
  • 大咖點讚融媒體中心:這裡有文化,有創新,有特點!
    咱們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啦!來自全國各地國家級新區代表、學者、專家、各大主流媒體等眾多「大咖」紛紛來到新區表示祝賀感受新區融媒體蓬勃發展!那麼,在這些「大咖」的眼中現在的江北、咱們的新區融媒體是什麼樣子?
  • 全國文化旅遊大咖探訪千年寶慶 行攝奇美邵陽
    中國網12月24日訊 奇美邵陽,俯首皆景,去湖南隆回縣灘頭鎮體驗灘頭木版年畫非遺技藝,在世界自然遺產崀山赴一場山水之約……12月19日至22日,來自全國的旅行達人、網絡大咖及主流媒體記者共30餘人,走進邵陽景區(點),開展了一次探訪千年寶慶、行攝奇美邵陽的採風之行。
  • 媒體大咖齊聚!中國晚報協會第35屆年會在廈門舉行
    縱論媒體融合發展感受廈門40年巨變關於媒體融合,大咖們有什麼要說的?中晚協的凝聚力非常強,一百多家晚報的兄弟姐妹們團結起來,一起去採風一起壯大影響力;每年年會都會安排論壇時間,邀請全國各地媒體進行經驗介紹,讓大家互相取經,共同探討媒體融合發展。廈門日報社有很多創新的做法,我們的晚報同行也很期待在這次年會上能從廈門日報社、廈門晚報社的媒體融合中吸取一些經驗。
  • 品味山東 | 全國融媒體濟寧行,蘆花雞變成「金鳳凰」、荸薺成為...
    孔孟之鄉 · 運河之都 · 文化濟寧品味山東201810月16日下午,「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大型採風活動在濟寧啟幕。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0月18日,「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採訪採風團走進汶上縣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
  • 聽聽大咖們怎麼說
    昨天,首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舉行主論壇和「在線新經濟迎來新機遇」主題論壇,一起聽聽大咖們是怎麼說的吧。上海嗶哩嗶哩科技公司董事長兼CEO陳睿:5G時代到來之後,視頻會成為主流的內容形式,因為未來視頻會佔據越來越多的時長。那麼,人的時間花在哪裡,哪裡就是市場的機會。
  • 直播麗水,聽聽網紅大咖怎麼說
    近日,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的知名網紅、網絡大咖們走進全域麗水,「尋山、訪水、聞氧」。在採風途中,網紅大咖們還進行了直播,分享旅行中的見聞和感受。  「畲族婚嫁」獨具特色  田園村落仿若桃源仙境  「遠方客人到畲村,山笑水笑人歡樂。」
  • 鹽城智能製造如何注入新動能?聽聽網際網路大咖們怎麼說!
    位於鹽城市城南的江蘇省鹽南高新區,是全國第一個國家製造業大數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製造化智能化如何升級發展?9月7日,來自全國各地製造業和創新企業掌門人、智能製造領域研究專家等200多位嘉賓齊集鹽城,圍繞智能製造的現狀、挑戰和未來,進行深入探討,探索如何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 圖文直播 | 「一米菜園」採風活動正式啟動!多位央媒大咖集體打卡...
    2020年,衢州市婦聯以巾幗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為指引,圍繞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化美麗浙江建設部署和大花園行動計劃,結合全國婦聯「美麗庭院」「美麗家園」建設工作,創新性地推動「一米菜園」創建,深入做好農房整治「後半篇文章」,以小切口撬動大主題,推動「小美菜園」向「大美鄉村」轉變。如今,走進衢州的鄉村裡,越來越「流行」菜園,不僅吸睛更「吸金」。
  • 長春市九臺區大貝花海媒體採風行活動圓滿結束
    長春市九臺區大貝花海媒體採風行活動圓滿結束 2019-08-09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網絡大咖領略禪文化,暢旅雲浮新興
    近日,由雲浮市新興縣委宣傳部、新興縣文廣旅體局組織的「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網絡大咖新興行」正式啟動。活動邀請了南方衛視、以及@維尼小熊、@一路南風、@素走世界等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媒體記者、網絡大咖組成採風團,向「禪意生態名城」出發,以「千年古韻 生態新興」為主題,開展採風體驗與宣傳報導,深度領略新興千年的禪文化,當下的自然生態、鄉村休閒及康養度假的魅力。
  • 全國四十餘家主流媒體「大咖」齊贊萬州!
    正值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即將開幕之際,昨日,來自全國40餘家主流媒體及網絡大V齊聚萬州,遊覽「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山水中」的獨特城市風貌;感受「山水相依、湖城相融」的別樣城市風光。當晚,在南浦劇場,他們還觀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萬州民俗文化表演。本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將於今日正式啟動!
  • 全國媒體煙臺葡萄酒產區採風行首日走進5家酒莊
    全國媒體煙臺葡萄酒產區採風行  大眾網煙臺9月9日訊 (記者 楊瑞遠) 9月8日,「葡萄酒城 浪漫之旅」——全國媒體煙臺葡萄酒產區採風行走進煙臺和蓬萊產區,由煙臺市葡萄與葡萄酒局常務副局長張加玉帶隊,32家中央及省市級新聞媒體先後走進黑尚莓酒莊、張裕卡斯特酒莊、西夫拉姆酒堡、瑞楓·奧塞斯酒莊和海市沃族酒莊等5家葡萄酒莊。
  • 「全國百家網絡媒體看重慶」啟動 首站聚焦彭水
    全國百家網絡媒體看彭水全媒體採風活動啟動儀式。 記者 劉嵩 攝記者 劉嵩 攝  華龍網5月2日13時50分訊(記者 祝可)今(2)日,「全國百家網絡媒體看重慶」暨全媒體彭水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彭水舉行。在接下來的5天時間裡,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媒體全媒體記者將先後走進彭水、酉陽、涪陵等地利用新聞網站、APP客戶端、網絡視頻直播、微博微信互動等方式,集中宣傳渝東南的特色風情。
  • 山東16地市自媒體大咖西海岸狂歡之旅活動順利舉辦 看大咖行程做...
    第一站:青島貝殼博物館    8月1日,自媒體代表一行首先來到青島貝殼博物館,參觀了號稱「海貝之王」的大硨磲(che qu),工作人員還現場演示了大法螺的天然音箱功能和海螺變身藝術燈罩的過程,自媒體大咖紛紛通過拍照、錄製短視頻、現場抖音直播/快手直播等形式展現貝殼博物館的非凡魅力。
  • 高州龍眼甜又爽,各路媒體採風忙
    高州是世界儲良龍眼發源地、中國金牌龍眼之鄉,為進一步打響高州龍眼品牌,全面提升高州龍眼的品牌知名度,促進高州龍眼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鄉村振興,7月17日,由高州市委宣傳部指導,高州市委網信辦舉辦以「品金牌龍眼,促產業發展」為主題的2020茂名高州龍眼文化節媒體採風活動,誠邀了10多家央、省、市屬新聞媒體記者、
  • 「感受新山東•見證新願景——臺港澳媒體山東行」聯合採風活動...
    10月23日,由魯網舉辦的「感受新山東·見證新願景——臺港澳媒體山東行」聯合採風活動圓滿落下帷幕。在7天的時間裡,臺港澳媒體和山東媒體記者分別走進東營、德州、聊城、濱州等市進行採風。通過媒體的獨特視角,感受齊魯文化,多角度宣傳山東、推介山東。
  • 「全國媒體川酒產區行」暨首輪小金花採風活動在邛開啟
    加局長好友(V:haojiujz),拉你進酒友群11月12日,「川酒飄香 再創輝煌——全國媒體川酒產區行」暨首輪小金花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邛崍市文君酒廠舉行,川酒大型宣傳報導活動由此全面啟動。活動邀請了全國25家省市權威媒體,「好酒調查局」是唯一受邀的酒類自媒體。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富榮,省經信廳酒業發展處邱建,邛崍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林,副市長楊敏等參加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