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西和:「蘆花雞」成為群眾致富的 「金鳳凰」

2020-12-15 探秘隴之南

清水村,如同它的名字一樣,青山綠水,水秀山明。但由於地處西和縣洛峪鎮大山深處,當地居民收入主要以務農為主,收入不穩定,並且產業結構單一,又缺乏資金技術支撐。近年來清水村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探索新的產業發展模式,發展特色種養殖,拓寬當地貧困人口收入來源,取得顯著成效。

張林是清水村萬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家裡是貧困戶,90後的他初中畢業就開始為生活奔波,他的哥哥張建波也常年在外為飼養場運送飼料,兄弟倆慢慢發現養殖行業很有前景,也看到相關回鄉創業的政策,發現政府對產業扶持力度大,這讓他們很心動,當時他們就想著不光要自己致富,還要帶動村裡的村民一起致富,讓自己的家鄉走出貧困,他們說幹就幹,聯繫了幾個當地貧困戶,經過調查了解後從山東濟寧市汶上星公司引進來了蘆花雞苗進行餵養。2017年開始蘆花雞的鳴叫驚開了清水村群眾的致富之夢。

萬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張林:我們這個合作社是從2017年由我們5個人組織成立的,剛開始我們是引進的山東的雞苗,慢慢的一步一步發展壯大的,由當初的5000多隻發展成現在的幾萬隻,開始帶貧10戶貧困戶,後來再帶動12戶貧困戶和我們一起發展,並給貧困戶提供雞苗,讓他們自己飼養,我們幫他們銷售,我們還想著自己育苗,建立冷庫運輸車,往外面城市銷售成品雞和雞蛋。

合作社成立後,他們自己學習飼養技術,摸索研究飼料配方,在突破養殖難點後,飼養的小雞們開始健壯成長,據了解,張林所養的蘆花雞有「黑色保健食品」之說,其肉質緊湊細膩、低脂精肉,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高;而且蘆花雞習性喜攀爬,抗病能力強,食物鏈廣泛,產蛋量高,是食用的佳餚美味,一般養殖6個月能達到3-4斤左右,是銷售的最佳時機,每隻能賣到100元。

他們在飼養成功後,銷路卻成了讓張林及養殖戶頭疼的問題,蘆花雞肉質一流但體型小,價格卻比本地雞貴的多,根本打不開當地的市場,眼看著雞苗一天天的長大,馬上就要錯過最佳銷售期,可沒有銷路,張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萬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張林:在發展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定的挫折,面對種種困難,我們堅持到這一步也不容易,我們的雞是肉質好,營養價值高,但是我們的雞體型小,比起肉雞,我們這個雞太小了,周邊的朋友經常幫助我們盡力宣傳,後來在省政協和蘭州市城關區環衛局的幫助下,我們把雞下的蛋也慢慢的銷售了出去,周邊的市場也慢慢打開了。

在他不懈的堅持和努力下,蘆花雞慢慢開始被市場接受,有了市場銷路,憑藉著蘆花雞的優質特點,上門來訂購蘆花雞的人開始多了起來,以至發展到訂戶絡繹不絕。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現在他們的蘆花雞已經可供應到蘭州等周邊城市,合作社每年能出欄蘆花雞近3萬隻,切實為當地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

上門客戶 何彥 :這個蘆花雞是我們的朋友在這裡買過,感覺到這個雞肉質好,好吃。尤其蘆花雞的雞蛋更好吃,因為我們吃過就和山雞蛋一樣,雞蛋是綠皮的特別好吃。

張育紅是清水村的貧困戶,2017年村裡的這一聲雞鳴,解決了他的憂愁,他的兒子和兒媳都外出務工,只有孫子留在自己身邊,為了照顧年幼的孫子,他只能在附近的村莊打點臨工貼補家用,忙碌不說,掙錢也不多,還得家裡工地兩頭跑,讓他每天很犯愁,2017年萬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建修,村委會聯繫他,他就從這時拿著獎補的資金入股了合作社,在合作社務工每天就能收入100元,年底還能拿合作社的分紅,這樣打消了張育紅的煩惱,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不說,孫子也能在自己的照看下健康成長。

張育紅:我是清水的貧困戶,從合作社成立開始,我就來這兒打工,一天100塊,我就一直在這山上幹活,我們10個貧困戶,給我們每戶分紅一年是800塊,沒活幹的時候我們就回家了,閒的時間我們就山上轉一轉,打掃一下衛生,除一下雞糞,走遠點又不行,家裡有孫子,兒媳婦在外面打工,每天給100塊錢,我把家裡也能照顧上,一便在這裡也可以掙到錢。

現在合作社一共帶動了十戶像張育紅這樣的貧困戶,幫助他們每個月的增收近2500元,貧困戶終於可以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目前,在各級幫扶單位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新的孵化基地正在建設中,以後就可以自己孵化培育蘆花雞苗,清水村計劃下一步還將要打造成蘆花雞特色示範村。這個山村小雞將發展成為清水村群眾致富的金鳳凰。

來源:隴南西和發布

相關焦點

  • 蘆花雞變成「金鳳凰」
    「這些蘆花雞是從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引進的,屬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畜產品,是魯渝東西協作扶貧發展的一項新產業,得到了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龍駒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扶,目前已經出欄了幾批,成了我們村脫貧致富的『金鳳凰』。」置身養殖基地,梧桐村「第一書記」白新亮難掩欣喜。蘆花雞「飛」到梧桐村梧桐村蘆花雞生態養殖基地位於該村2、3、4組,共390畝。
  • 蘆花雞:飛出汶上的「金鳳凰」
    歷史上汶上蘆花雞分布區域擴展到整個魯西南及周邊省區。這一地方珍品在時代的變遷中曾一度淡出社會的視線,同樣由於時代的變遷讓汶上蘆花雞如同「鳳凰涅槃」般再放光彩。經過一隻只篩選,精心培育的汶上蘆花雞種雞場在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汶上蘆花雞原種保種場」、「國家級蛋雞標準化示範場」。
  • 品味山東 | 全國融媒體濟寧行,蘆花雞變成「金鳳凰」、荸薺成為...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年繁育蘆花雞雞苗1200萬隻,年總產值達1.3億元,發展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汶上蘆花雞原生於大汶河最下遊山東省汶上縣境內,後沿小汶河繁生。該雞隱藏於汶水河畔蘆葦蕩內生存,羽毛呈橫斑黑白羽,與蘆葦顏色色澤一致,形成天然的保護色,逃避野獸的侵襲,才得以生存下來,並由此而得名「蘆花雞」。
  • 汶上蘆花雞:蘆葦蕩飛出的「金鳳凰」
    原標題:汶上蘆花雞:蘆葦蕩飛出的「金鳳凰」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蘆花雞變成「金鳳凰」
    早就聽說在素有中都美譽的汶上縣,有一家養殖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和品牌戰略,把尋常百姓的養雞業做成了走向全國的大產業,其養殖的本地「蘆花雞」也聲名鵲起變身為飛向全國的「金鳳凰」。近日,記者走進了這家位於汶上縣次邱鎮的養殖企業——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親身了解了其從小到大、做優做強的歷程。
  • 蘆花雞孵出致富「金蛋」
    哈爾濱市呼蘭區二八鎮楊井村農民孫立民散養汶上蘆花雞,不餵添加劑、激素,市場供不應求。汶上蘆花雞,讓孫立民走上了致富路。孫立民經過多次市場調研發現,汶上蘆花雞貴為雞中之王,但養殖卻屬於「三高」:投資高、風險高和成本高,周期又比較長,一般5至6個月,是肉雞養殖時間的五倍。這種雞個頭不大,味美肉佳,肉質細膩而筋道,蛋品質好、蛋黃大,並且還有藥膳作用和保健功效。
  • 甘肅西和「女兒節」:演繹中國乞巧民俗新內涵
    甘肅西和「女兒節」:演繹中國乞巧民俗新內涵 2018-08-16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中新社蘭州8月16日電 題:甘肅西和「女兒節」:演繹中國乞巧民俗新內涵  作者 閆姣 李亞龍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 甘肅西和:百畝萬壽菊綻放脫貧「致富花」正豔
    初秋時節,走在甘肅西和縣洛峪鎮古塘村層次分明的梯田上,放眼望去,百畝大田裡一朵朵金燦燦的萬壽菊競相綻放,農戶們穿梭在花海中,忙碌地採摘著一朵朵脫貧「致富花」,臉上綻放著幸福的笑容。近年來,洛峪鎮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探索新模式產業,而農戶手裡的萬壽菊,不光可以帶動當地的旅遊效益,還能入藥,是農戶眼裡的「致富花」,更是洛峪鎮古塘村創立生態田園式鄉村旅遊的第一步。
  • 甘肅西和:百畝萬壽菊綻放 脫貧「致富花」正豔
    初秋時節,走在甘肅西和縣洛峪鎮古塘村層次分明的梯田上,放眼望去,百畝大田裡一朵朵金燦燦的萬壽菊競相綻放,農戶們穿梭在花海中,忙碌地採摘著一朵朵脫貧「致富花」,臉上綻放著幸福的笑容。近年來,洛峪鎮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探索新模式產業,而農戶手裡的萬壽菊,不光可以帶動當地的旅遊效益,還能入藥,是農戶眼裡的「致富花」,更是洛峪鎮古塘村創立生態田園式鄉村旅遊的第一步。
  • 引進一隻蘆花雞 帶富一方老百姓
    ■到今年8月,整個項目完成後,全鎮年出欄蘆花雞可達20萬隻以上,年銷售額將達1500萬元以上,將帶動100戶以上群眾戶均增收5萬元。萬州區龍駒鎮梧桐村名字很美,但沒有引來「金鳳凰」。2017年9月,新來的「第一書記」白新亮卻為梧桐村引來了蘆花雞。
  • 甘肅西和「巧」催「她經濟」 玉米葉廢料變「時尚寵兒」
    【脫貧故事】甘肅西和「巧」催「她經濟」 玉米葉廢料變「時尚寵兒」【解說】已舉辦11屆的「隴南乞巧女兒節」今年受疫情影響而暫停,但在其節會影響下,「中國乞巧文化之鄉」甘肅隴南市西和縣「乞巧文化」傳承遍地開花,「巧女」湧入各行各業,方興未艾的「她經濟」漸成當地脫貧致富的「主力軍」。
  • 農民養殖蘆花雞,走向致富之路,專業人士教你如何養蘆花雞
    大家好,今天來了解一下蘆花雞的養殖,蘆花雞是優良的特別品種,在鄉下有很多農戶都在飼養,不過蘆花雞在飼養的時候,如果說沒有思想技巧,雖然蘆花雞還是比較有難度的,但是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如果在鄉下飼養蘆花雞,也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但是對於很多的農戶來說,都很擔心飼養的風險,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所以說飼養蘆花雞的注意事項
  • 汶上富民產業風向標 蘆花雞變「金鳳凰」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年繁育蘆花雞雞苗1200萬隻,年總產值達1.3億元,發展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汶上蘆花雞原生於大汶河最下遊山東省汶上縣境內,後沿小汶河繁生。該雞隱藏於汶水河畔蘆葦蕩內生存,羽毛呈橫斑黑白羽,與蘆葦顏色色澤一致,形成天然的保護色,逃避野獸的侵襲,才得以生存下來,並由此而得名「蘆花雞」。
  • 山東老字號丨汶水蘆花雞:品種保護提升價值 土雞變身「金鳳凰」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純正的汶上蘆花雞卻少之又少,當地政府也為汶上蘆花雞保種犯愁。「當時,我組織雞場員工,發動親戚朋友走街串鄉跑遍每個土孵房,走遍全縣每個村莊,共收集了180隻比較純的蘆花雞,依據國家品種資源庫的汶上蘆花雞標準嚴格把關,籠養、人工授精、提純繁育,到2003年,共提純蘆花雞約2000隻。」
  • 萬州區領導在蘆花雞產業聯合體成立會上要求把規模做大 把效益做大...
    三峽傳媒網訊 (記者 夏榮偉)9月27日,萬州區舉行蘆花雞產業聯合體成立暨蘆花雞全產業鏈研討會。區政府副區長張國建,市科技局扶貧集團駐龍駒鎮工作隊隊長、重慶三峽學院副院長祁俊生出席會議。蘆花雞產業是魯渝東西扶貧協作重要示範項目,也是萬州區扶貧產業新興項目。
  • 景東無量山烏骨雞變身致富「金鳳凰」
    一個是高中生,一個是大學生,丁再強夫婦是景東縣龍街鄉小龍街村南卡村民小組的文化人,但他倆卻放棄城裡的就業機會,毅然回村養殖景東無量山烏骨雞,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無量山烏骨雞以獨有的生態保健、藥用、營養價值高等優點佔據市場,不僅吸引了大學生回鄉創業,同時激發了群眾的養殖熱情,截止11月,全縣無量山烏骨雞存欄222.12萬隻,累計出欄320萬隻,除供應普洱市以外,主要銷往景洪、大理、楚雄、昆明等地,與深圳市的活雞運輸通道正在探索……景東無量山烏骨雞正變身為致富「金鳳凰」,展翅飛出山窩窩,帶領群眾奔向小康之路。
  • 3000蘆花雞「落戶」濟寧汶上解家莊 助群眾增收
    原標題:3000蘆花雞「落戶」解家莊  近日,濟寧汶上縣軍屯鄉解家莊村村委大院內人頭攢動,遠遠望去熱鬧非凡。「大熱的天,你們還跑這麼遠來給我們送雞苗,真是太感謝了!」村民楊金花接過商務局駐村工作隊送來的蘆花雞苗高興地說。
  • 寧縣 瓜菜產業引領群眾增收致富
    寧縣 瓜菜產業引領群眾增收致富每日甘肅網12月14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建強 通訊員陳龍)日前,走進寧縣湘樂鎮龐川村的瓜菜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大戶李海洋正忙著採摘成熟的隴椒。「黃瓜已經結到第二茬,為了避免養分消耗,這時候一定要把底部的老葉摘了,可以保證瓜菜營養跟得上……」大棚裡,瓜菜技術員王雙合忙著指導群眾管理瓜菜。今年以來,寧縣依託產業扶貧的有力支撐,立足縣情實際,優化產業布局,強化科技支撐,全縣瓜菜產業整體水平、產量和效益都有了明顯提升,瓜菜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 讓小小咖啡豆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金豆子」
    原標題:讓小小咖啡豆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 「金豆子」 黃秀武在咖啡室專心製作咖啡。 其實,黃秀武一直都很忙,唯一不同的是,從前剛從學校畢業出來忙著自己如何打工生活,如今則是忙著抱團發展,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艱苦創業 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與其在外打工,不如回家創業,還可以帶動相親致富。」黃秀武心有萬般感慨,中專畢業後,一直在外面打工,2008年春節回家探親,看到破敗的長興村讓他心酸不已。
  • 山東省人大「第一書記」自費購苗領村民養無公害蘆花雞
    飼養員給蘆花雞添加玉米、豆粕等飼料(實習記者 張理 攝)  齊魯網東平9月14日訊(實習記者 張理)在東平縣戴廟鄉陸莊村的一家蘆花雞散養基地,一隻只毛亮體俊、敏捷的蘆花雞在林下歡快地跑著張博韜計劃,先在村間林地養殖高附加值的蘆花雞和純種本地柴雞,爭取組建合作社,註冊品牌,再聯繫公司保底收購,一來可降低農戶風險,二來也讓村集體有收益。隨後張博韜從省農科院自費買了1000隻蘆花雞苗送給村民,但並沒有人要,怕有風險。"先僱人帶頭幹,等賺到錢,群眾看到好處,積極性自然就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