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梨膏糖浸透百草香

2021-01-08 鳳凰江蘇

在許多老蘇州印象中,梨膏糖是一種潤肺止咳的「藥糖」,過去誰有個痰多咳嗽的毛病,都會買上一小塊梨膏糖含在嘴裡。由於製作工藝講究又不賺錢,如今小小一塊梨膏糖在蘇城大街小巷已難覓蹤影。今年66歲的顧洪扣是姑蘇區雙塔街道覓渡社區的居民,也是賣了30年梨膏糖的老師傅,如今這項傳統手藝的日漸式微讓他深感惋惜。9月19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顧洪扣說了一個心願,希望自己肚子裡的這張秘方不要失傳。

「梨膏糖看起來沒啥稀奇,製作起來卻大有講究。」顧洪扣介紹說,製作梨膏糖關鍵在於將糖漿熬得恰到好處。熬糖時先放入冰糖,再加入白砂糖,最後倒進梨子汁。熬好的糖漿用竹片一攪一拎,會掛下一條均勻的糖絲,這就說明火候到了。然後再將川貝、桔梗、麻黃、枇杷葉等中藥材研磨成粉末倒進糖漿拌勻,最後倒入模子裡冷卻凝固,梨膏糖就做好了。「過去,每個賣梨膏糖的師傅手裡都有一張方子,方子因不同流派而各不相同,我做的是百草梨膏糖,需要用12味地道中藥材,當年在江浙滬地區是獨一家。」顧洪扣說。

上世紀70年代,顧洪扣經鄰居介紹,前往浙江嘉興平湖,跟江浙一帶有名的梨膏糖師傅陸寶珍學手藝。「陸師傅對收徒這件事很謹慎。他先讓我打了一段時間的下手,看我挺實誠,才答應收我為徒。」顧洪扣說。在跟隨陸寶珍學手藝的兩年裡,顧洪扣從熬糖漿學起,跟著師傅走南闖北外出賣糖,幫著提行李,在旁邊用心看,慢慢悟。

9月19日,顧洪扣給記者展示了一塊分為二十個小格的木製模子,這是他當年自己親手做的,一連用了20多年。「模子裡的每一格都有手掌般大小,倒進去的熱糖漿凝固後就是一個個大塊,顧客吃起來不方便,所以我在糖漿完全冷卻前還要用竹片在每一格中劃出六小塊。這樣在吃的時候,就可以掰一小塊,非常方便。」

在顧洪扣家裡,依舊珍藏著製作梨膏糖的全套工具和秘方。顧洪扣說,現在市面上止咳潤肺的藥物比比皆是,梨膏糖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他在8年前「退休」後,家裡的孩子也不肯學,想收徒弟很難找到合適人選,過不了多久,自己肚子裡的秘方恐怕真要失傳了。

相關焦點

  • 紫銅鍋中聚百草精髓 162歲梨膏糖良藥裹進梨汁香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魏徵侍母 糖梨汁摻入止咳方   上海老城隍廟梨膏糖,自唐朝盛傳至今,從有歷史記載的鹹豐五年算起,已有160餘年歷史。經歷了清代、民國、抗戰、新中國,作為百年老店中傳統的梨膏糖,遵循藥食同源中醫理論,取百草之精髓,熬傳統梨膏糖,給芸芸眾生帶來了健康。
  • 百草梨膏糖,1顆清涼舒爽,秋冬吃它真舒坦
    老師這個職業,一天到晚都要說話,不如試試這款梨膏糖,建議用梨膏糖泡水喝,喝下去涼涼的,喉嚨裡也滑滑的,一天課上完,嗓子也不覺得疲憊。02傳統工藝慢熬不添加防腐劑、香精、色素俗話說,濃縮的都是精華。隨後濃縮,過濾,收膏……前前後後共7道工序,近30個小時製作,方才初見梨膏糖雛形。為了吃的方便,少不了工人再「精雕細琢」一番!看似簡單的切塊,其實每一下都有技巧在裡面!涼透了切,梨膏糖過碎,整塊作廢;溫度過高,根本不能成塊!即便是有經驗的熟手,對待梨膏糖也像工藝品一般小心翼翼。刀起刀落間,全憑師傅的經驗與時間賽跑!
  • 百草梨膏糖的製作方法西充縣做法揭秘
    【我來免費教學梨膏糖想免費學梨膏糖就直接給我打電話文章你別看】立冬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尤其是這兩天,北方一直下小雨,溫度下降了好幾度,大家出門的時候,要記得多添衣!
  • 梨膏糖:改變的是歲月 不變的是味道
    製作梨膏糖的原料年過半百的董金鬥從父親那裡學得製作梨膏糖的技藝,如今在董家老宅門口擺攤售賣。他們制梨膏糖遵循古法,藥放入的先後順序極其講究,因製成後形如糖塊兒,食之清爽,又有秋梨潤肺之功效,故名「百草梨膏糖」。
  • 手工梨膏糖哪裡可以學句容市透露
    其實荷包梨膏糖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有很多朋友做的荷包梨膏糖容易散花,而且還不,滿鍋都是梨膏糖黃和梨膏糖花,一看就沒有食慾,如果你也遇到這種情況的話,這是步驟做錯了!今天我給大家帶來2種荷包梨膏糖的做法,是放在鍋裡煮,第二是上鍋蒸,我們先來說一下煮荷包梨膏糖,煮荷包梨膏糖的時候,梨膏糖不能直接上鍋煮,應該把梨膏糖打在小碗中,然後倒在鍋裡,這樣煮出來的梨膏糖,不散黃,又好吃,第二蒸荷包梨膏糖的時候,先在小碗中加上清水,再打上梨膏糖蒸,這樣梨膏糖不沾碗,而且梨膏糖又圓又好看,比煮荷包梨膏糖還省事,在家做荷包梨膏糖的時候,學會這2種做法,新手一次也成功!
  • 怎麼樣熬梨膏糖變硬扶風縣方法公開
    【我來免費教學梨膏糖想免費學梨膏糖就直接給我打電話文章你別看】立冬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尤其是這兩天,北方一直下小雨,溫度下降了好幾度,大家出門的時候,要記得多添衣!
  • 製作梨膏糖加什麼變硬冀州市做法揭秘
    製作梨膏糖加什麼變硬冀州市做法揭秘【要學梨膏糖我是免費教學的文章你就不要看了,要學直接給我打電話】冬天到了,氣溫逐漸降低了,露天的蔬菜也少了,這個季節只有梨膏糖、白菜、紅薯,每年秋冬,我都會趁著梨膏糖便宜,一次多買點,因為梨膏糖的吃法比較多,可以炒著吃、煲湯、醃著吃、做成各種麵食的餡料,其實梨膏糖不管怎麼做
  • 梨膏糖與「小熱昏」,傳統文化代代傳
    學唱「小熱昏」 學校供圖7月10、11日下午,現代快報小記者工作室組織部分快報小記者走進葉莉莉梨膏糖青山橋店,學梨膏糖製作技藝,聽小熱昏說唱藝術,並與「常州梨膏糖和小熱昏」雙料非遺傳承人——葉莉莉老師面對面交流。
  • 你還記得陳坊橋鎮上的周記小熱昏梨膏糖嗎?
    你還記得陳坊橋鎮上的周記小熱昏梨膏糖嗎?周家的梨膏糖品種主要有糙白色和灰褐色兩種,灰褐色的叫藥草梨膏糖,裡面摻有中藥成分,據說能治療咳嗽,含在嘴裡甜蜜蜜、很清香、很潤喉。梨膏糖的價錢比較便宜,買的人很多,尤其是小孩。我小時候每逢春節到陳坊橋去玩,也常常用爸媽給的一點點鈔票買些梨膏糖吃吃,再買個洋卵泡吹吹,把錢用光,也就感到心滿意足了。
  • 一家四代做梨膏糖 歲月流逝裡的傳承與創新
    說起梨膏糖,佛堂賈家土法熬製的梨膏糖特別有名。昨天(12月2日)上午,記者慕名來到佛堂老街下街20號的「宏媽梨膏」店,據義烏市非遺辦工作人員介紹,賈家一家四代做梨膏糖,賈家的梨膏糖製作技藝已被列為義烏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賈家梨膏糖完全是採用傳統手工技藝熬製的,其中,『宏媽』梨膏糖名氣最大,特別受顧客的青睞。」 「我用的也是祖傳的方子,只是現在的品類更豐富而已。」
  • 藥苦梨香裹舌尖 百年老字號梨膏糖華麗變身
    原標題: 藥苦梨香裹舌尖 百年老字號梨膏糖華麗變身「賣梨膏糖咧……」這熟悉的叫賣聲停留在很多人的兒時記憶中。老城隍廟的梨膏糖,是糖,也是深受市民歡迎的止咳糖。如今,百年老字號、上海「非遺」梨膏糖華麗變身,研製出20多個品種的品嘗型梨膏糖,以及首款上海梨膏草本飲品——梨膏露。
  • 老城廂非遺傳人:梨膏糖下功夫 為檀香扇起死回生
    原標題:小小老城廂非遺六傳人  從左到右:王大隆刀剪傳承人鄭洪金、麗雲閣扇莊傳承人施正飛、豫園梨膏糖傳承人吳生忠、老飯店傳承人任德峰、南翔小籠傳承人遊玉敏、童涵春堂傳承人陳衛兵。這裡,我們給上海老城廂裡非遺項目中的6位傳人造像,旨在傳達上海老城廂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也希望在喚起人們的回憶同時喚起珍視:小小的老城廂豫園就擁有非遺項目13個,其中包括豫園燈會、老飯店製作技藝等國家級非遺項目,以及南翔饅頭製作、五香豆製作等市、區級非遺產項目。這些,不僅是老上海發展至今留下的印象名片,也是上海這座城市悠久商業文化的歷史縮影。
  • 老字號演繹經典技藝 古法梨膏糖好吃不易做[組圖]
    圖片說明:2009中華老字號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點擊圖片瀏覽組圖】    東方網記者謝婧9月24日報導:老上海們還記得兒時梨膏糖的滋味嗎【點擊圖片瀏覽組圖】    最懷舊:手工梨膏糖回味猶在  梨膏糖是老上海人的集體回憶,口味甘甜、有止咳化痰之功效,可謂是舊時的「保健食品」。
  • 梨膏糖——風靡蘇浙滬的藥糖
    果然,這老太太十分喜歡這種清甜爽口的藥糖,每天都能吃下些,沒過多久她的病就好了。後來梨膏糖的製作方法逐漸傳到了民間,到北宋的時候已經相當普遍了,製作的技術也比較成熟了。南宋時,掌握著梨膏糖製作技術的商販遷徙到南方,把這種手藝也帶到了南方,從那以後,梨膏糖在江南也風靡起來。在江南,梨膏糖逐漸發展,形成了杭幫、本幫、蘇幫、寧幫和揚幫等。
  • 千年梨膏糖遇上小熱昏,成就一場口舌之間的盛會
    一百多年來,在常州,梨膏糖與小熱昏相伴相攜,聲、色、藝都有了。小熱昏,俗稱「賣梨膏糖的」,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諧謔曲藝形式。說唱結合,形式自由,表演者自帶小鑼、板等樂器伴奏,內容以時事新聞和故事笑話為主,唱詞通俗詼諧。三分賣糖,七分賣唱。賣梨膏糖的藝人走街串巷,木擔子一支,鑼鼓一敲,竹板一打,自編自唱,顧客都被吸引來了。
  • 雙料非遺傳承人葉莉莉 將說唱藝術與梨膏糖結合到底
    還一度在南京博物院舉辦《小熱昏與梨膏糖相伴相生》的非遺系列講座,粉絲開始漫延到年輕群體。現在,葉莉莉常駐南京博物院非物質遺產展示館,嚮慕名找來的觀眾介紹這一兼具觀賞和實用價值的文化遺產。也就是在展櫃前,我們熱烈地聊了起來。
  • 匠心本甜,含一粒羊鼻公梨膏糖幸福來得那麼突然
    就是這一塊塊小小的砂板糖 ,和我們小時候在街邊買的硬糖又有很大不同,入口冰冰涼涼的,又不失梨子的果香,一塊糖能在口中含好久,一點點化開,神奇的是,一塊糖含完,嗓子立馬就不幹不癢了。於是我把這「神奇而甜蜜」的滋味分享給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他們都很喜歡,我母親說慢慢含著這個糖就不會那麼憋悶,能夠幫助順氣。孩子帶著去學校,還說讓我多買兩盒,他要送給老師。後來我認識了這小小糖塊的製作者,也了解到了這甜甜涼涼的滋味大有來頭,是傳承了千年的古方。
  • 舌尖上的上海「非遺」之梨膏糖 香甜酥糖裹進13味中藥
    是糖,更是藥   他父親曹德榮9歲就在德甡堂學藝,1979年退休,27歲的曹海龍辦「頂替」進了上海梨膏糖食品廠。進廠第一天,曹德榮一臉嚴肅地對兒子說:「梨膏糖是糖,但它又不是普通的糖,它更是藥。做藥,要憑良心。」   賣梨膏糖,有「文賣」和「武賣」之分。永生堂和德甡堂是「文賣」的代表:現做現賣,一邊唱曲吸引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