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山南市脫貧攻堅紀實:幸福歌聲縈繞雅礱大地

2020-12-27 澎湃新聞

圖為加查縣莫熱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記者 李洲 攝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堅持「四級書記抓扶貧」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機制,緊緊圍繞「八個聚焦」抓落實,強力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向黨和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2018年底,山南市12個縣(區)全部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19.3%降至0.23%;2019年,該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清零、綜合貧困發生率降為零,基本消除了絕對貧困。

山南人民用時5年創造了減貧奇蹟,奏響了發展史上的壯麗凱歌,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

聚焦精準,舉全力攻堅克難

五年來,山南市堅決貫徹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建立了地級幹部包縣、縣級幹部包鄉、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和黨員包貧困戶的責任體系。同時,各級幹部主動認領責任,籤訂責任書,構建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山南市堅持靶向治療、對症下藥,堅決做到精準識別、精準退出。截至目前,該市精準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191戶57844人,全部脫貧。

同時,堅持打基礎、利長遠、求長效,致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累計完成投資272.32億元,實施「十項提升工程」項目253個,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公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目前,該市12個縣(區)全部實現主電網供電,行政村通郵率、通電話率、網際網路覆蓋率均達100%。

生產生活條件的巨大改善,贏得了廣大農牧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可。2018年,國務院第三方考評組離開扎囊縣扎塘鎮施貢村時,該村年逾古稀的格桑赤來老人拉著工作人員的手說:「我是新舊西藏的見證者,是共產黨帶領我們翻身做了主人,是共產黨帶領我們消除了貧困……你們從北京來,一定要把我的話帶給習近平總書記:黨的恩情我們世世代代不會忘,我們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搬離窮窩,擺脫「循環式返貧」

加查縣冷達鄉共康村,也叫莫熱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康」,取的是「共同奔小康」之意。如今,搬遷群眾在這裡實現了「脫貧夢」,正在小康路上闊步前進。

受氣候和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影響,山南市一些地方存在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情況。易地扶貧搬遷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共康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嘎瑪頓珠,以前住在海拔4500多米的加查縣洛林鄉倫麥村。住的地方山高路遠,出行困難,生活條件差,外出務工機會少,處在貧困中。

為了勸說嘎瑪頓珠搬離「窮窩窩」,洛林鄉工作人員一次次給他講政策、出主意,最終他決定搬離以前居住的地方。

2017年12月,搬到共康村後,通過參加當地組織的技能培訓,嘎瑪頓珠拿到了中式烹調師初級從業職業資格證、創業培訓合格證和裝載機從業資格證,購買了裝載機,圓了「就業夢」「脫貧夢」。「開裝載機一年能夠增加收入4萬多元。沒活時,我還可以去餐館打工,也能掙不少錢。」脫貧後的嘎瑪頓珠滿懷感激地說,「是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幫我擺脫了貧困,黨的恩情我永遠不會忘。」

據統計,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建成澤當城區、加查莫熱壩、桑日追塘壩、扎囊桑耶4個市級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4個縣級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5個分散安置點,8124名像嘎瑪頓珠這樣的貧困群眾實現了易地搬遷。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不僅配套建設了居民房、衛生院、幼兒園等基礎設施,還規劃了特色產業項目,拓寬了搬遷群眾的就業渠道,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發展產業,築牢脫貧根基

「五個一批」中「發展產業脫貧一批」十分重要。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通過完善落實產業政策、狠抓產業項目建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強發展資金保障等,全力幫助貧困群眾脫貧。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山南市共實施產業精準扶貧項目217個,建成206個,輻射帶動受益2.8萬餘人,實現產業脫貧16850人。

「以前,家裡收入主要靠種糧食,一年到頭下來,除去吃的、用的,根本沒有餘錢。現在,我在藏草萬畝植物分苗擴繁溫室大棚打工,每天收入150元,一年能夠增加收入兩三萬元,日子比過去好多了。」扎囊縣阿扎鄉張達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次仁白瑪打工的地方,是該市產業精準扶貧項目中的一個。該項目不僅促進了群眾就業,還對防沙治沙作出了積極貢獻,可謂是一舉多得。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總投資44.8億元,規劃實施六大類217個產業項目,輻射帶動2.8萬人增收,帶動16850人脫貧。

此外,在發展產業項目的同時,山南市通過開發就業崗位、組建扶貧民工聯隊、加強勞務輸出等方式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組建農牧民工聯隊432個,帶動勞動力轉移就業32201人,勞務創收3.7億元。今年,山南市採取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當地貧困勞動力參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維修、低產田改造等項目,幫助群眾就業增收。「現在,不用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次仁白瑪高興地說。

強化教育,根除滋生貧窮的深層土壤

「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教室裡安裝了電子白板、網絡智能化設備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學校還實現了供氧供暖,學生更安心學習了,教師教學熱情更高了。」說起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的變化,浪卡子縣中學副校長李波雲感慨地說。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山南市高度重視教育脫貧工作,目前,該市本級財政每年對教育投入的比例達25%,援藏資金投入教育比例達30%。2017年制定出臺《山南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實施免費教育補助政策實施細則》,解除了貧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後顧之憂。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共兌現建檔立卡和農村低保大學生免費教育補助資金8240.6892萬元,落實山南籍大學生資助政策資金26934.95萬元,資助大學生36049人次。

同時,山南市堅持聚焦志智雙扶。據統計,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累計開展脫貧攻堅宣講14.9萬場次,舉辦夜校5200期,接受教育人數達870多萬人次。累計投入培訓資金3472.99萬元,實施勞動力「萬人技能培訓」工程,培訓貧困戶勞動力16420人次。健全完善《村規民約》1688條,切實用制度管理好村民事務。

過去,由於身體殘疾,隆子縣隆子鎮扎果村村民雲旦加措靠領救濟金生活。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他學會了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在該村蔬菜種植合作社實現了就業。有了收入後,他不僅主動要求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把學到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身邊人。他說:「過去窮,一是缺技術,找工作四處碰壁;二是觀念陳舊。精準扶貧,不僅讓我學會了技術,更解放了我的思想。我們要靠勤勞雙手增收致富。」

改善民生,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過去,受環境影響,地少、收入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是黨和政府帶領我們搞生態扶貧。如今,我們家不僅脫了貧,周圍的生產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很大改善。」扎囊縣阿扎鄉章達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格桑告訴記者,「在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上班,一個月工資4800元。有了收入,我們再也不用靠國家救濟生活了。」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累計投入資金近18億元,在雅江中遊實施生態扶貧產業項目30個、種植經果林等4萬畝,完成植樹造林4.5萬畝、防沙治沙40萬畝,建設了萬畝苗圃基地、千畝經果林基地、千畝甘草基地、百畝車釐子基地等一批生態產業項目,初步形成了江北萬畝林果經濟帶,打造了貢嘎縣至桑日縣長160公裡、寬1800米的雅江綠色生態走廊。

生態扶貧成效顯著,僅是山南市民生改善的一方面。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聚焦民生抓落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該市累計投入資金6537.06萬元,改造危房4423戶;投入資金4.67億元,建成季節性飲水安全點841處,徹底解決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設立大病救助基金1000萬元,各縣(區)設立50萬元以上預藉資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醫生籤約率達100%;創新實施「十大民心工程」,落實資金29.4億元,出臺惠民政策26項;開設殘疾人就業培訓中心8個,幫助1730名持證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

民生的極大改善,不僅促使貧困群眾思想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更增強了貧困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心和信心。「過去,共產黨帶領我們搞脫貧攻堅,幫我們實現了『脫貧夢』;現在,共產黨又帶領我們搞鄉村振興。」格桑說,「脫貧後,大夥守護神聖國土、建設幸福家園的決心和信心更堅定了、發展動力更足了。」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記者 段敏

相關焦點

  • 雅礱大地黨旗飄——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黨建工作綜述
    原標題:雅礱大地黨旗飄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碩果纍纍,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百姓幸福指數節節攀升……近年來,山南市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雅礱兒女邁向幸福的道路上,總有一面旗幟指引著方向、鼓舞著力量,這就是飄揚的黨旗。
  • 西藏舉行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1月30日西藏舉行介紹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  11月30日西藏舉行介紹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邀請山南市政府副市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張福臣,山南市扶貧辦黨組書記、副主任次仁達娃介紹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 條條坦途惠民生——「十三五」西藏山南市交通運輸工作掃描
    白那村甭唐組是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71個自然村中最後一個通硬化路的。通車後,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眼前這條路。讓他們高興的是,以後的出行方便了,青稞、土豆、藏雞蛋等土特產品也能更好往外銷售了。    一條條路面平坦、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農村路,迂迴在雅礱大地的田野阡陌,構建了城鄉內暢外聯的格局的同時也讓當地群眾走上了幸福路。
  • 守護碧水藍天 建設美麗家園——山南市「十三五」城鄉面貌展新顏
    圖為雅江兩岸生態項目為進一步打造生態宜居的文明城市形象、優化城鎮人居環境,「十三五」以來,山南市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為契機,共投資4.1億元用於綠心公園建設,努力打造宜居城市。山南市集中建設了萬畝苗圃基地、千畝經果林、千畝甘草基地、百畝車釐子基地等一批生態產業項目,初步形成了江北萬畝林果經濟帶。雅江兩岸生態項目實施過程中,累計提供生態崗位近1.4萬個,真正做到了把「黃沙荒漠」變成「宜居家園」、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做到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相輔相成,政治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得益彰。
  • 西藏山南市2020雅礱文化旅遊節成果豐碩
    近日,以」藏源·藏緣——不忘初心 再創輝煌」為主題的2020雅礱文化旅遊節在西藏山南市舉行。據悉,本屆雅礱文化旅遊節包括開幕式文藝演出、招商引資推介會、山南市博物館開館儀式暨傳統工藝美術展、高原特色產品展銷會、旅遊交流推廣活動、山南特色藏品入湘展銷活動等內容,促進湖南與山南兩地文化交流交融,活動將持續至11月。據悉,本屆文化旅遊節突出招商引資,籤約項目較往年從質量、數量等方面均有提升。
  • 西藏民主改革60年山南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驚人成就
    官方數據顯示,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山南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序、穩中向好,2018年完成全市生產總值164.32億元,是1990年的59.1倍;2018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88億元,是1959年的2805倍;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5.8億元,是1980年的150.8倍;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315元,是2006年的
  • 脫貧攻堅丨黑龍江電力:大美龍江 幸福家園
    脫貧攻堅丨黑龍江電力:大美龍江 幸福家園 來源: 時間:2020-12-04 10:29 大美龍江 幸福家園——國網黑龍江電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 谷世家 王鵬宇 通訊員 解琳琳  11月的龍江大地,一曲豐收之歌唱罷,成捆的金黃色秸稈齊齊排列,像被檢閱的士兵正等待它們的下一場「綠色之旅」。
  • 山南市第40屆雅礱物資交流會——古老盛會見新姿_旅遊_中國西藏網
    12月1日,山南市第40屆雅礱物資交流會在各種叫賣聲中開幕。  在物資豐富、商品繁多的今天,這種由集市衍變而來的物資交流會在繁榮市場經濟的同時,帶給人們更多的還是回憶。
  • 湖南日報|脫貧攻堅漣源觀察(二)幸福花開節節高
    幸福花開節節高 ——漣源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嚴柏霖 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見習記者 李梅花 通訊員 周桂發 張光華 肖一波 11月14日,初冬的暖陽灑滿漣源大地。農村小院裡,黃牛哞哞叫,公雞在牆角刨著食,稻穀已經收割,大白菜長勢正好,農戶臉上笑開顏。孩子們背著書包,跳躍在寬敞整潔的水泥路上,穿過一棟棟清新亮麗的新房子,歡快地奔向學堂……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一幅鄉村幸福生活的美好畫卷鋪展開來。
  • 夯實基礎 逐夢小康——張掖市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工作紀實
    問政 >> 時政 夯實基礎 逐夢小康——張掖市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工作紀實
  • 山南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12月31日 普布頓珠)
    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也是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民主改革60年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黨的光輝政策照耀下,雅礱各族兒女齊心協力、銳意進取,雅礱大地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振興、從封閉凝滯走向開放發展、從溫飽不足走向全面小康,呈現出經濟文化繁榮、社會全面進步、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大好局面。雅礱兒女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信心滿滿、意氣風發!
  • 百折不回,滿園春色——老區百色脫貧攻堅紀實(2)
    新華社照片,南寧,2020年12月5日 百折不回,滿園春色——老區百色脫貧攻堅紀實 在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祥周鎮百銀村,當地村民在採收辣椒準備上市(2018年11月29日攝)。(配本社同題文字稿)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新華社照片,南寧,2020年12月5日 百折不回,滿園春色——老區百色脫貧攻堅紀實 百色市德保縣境內的一處柑橘扶貧產業園(10月29日攝)。
  • 脫貧夢·普洱情——雲南省普洱市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原標題:脫貧夢·普洱情 ——雲南省普洱市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9月25日,雲南省江城縣康平鎮瑤家山村的一排排青瓦房整齊劃一,巍然矗立,在一片青山綠水間顯得分外醒目,仿佛在無言地訴說著瑤山巨變,更清晰地折射出瑤族群眾從曾經的「刀耕火種」一步跨進了「現代文明」的歷史印記。
  • 宜川縣:南建功主持召開宜川縣「十三五」農村脫貧攻堅規劃討論會
    宜川縣:南建功主持召開宜川縣「十三五」農村脫貧攻堅規劃討論會 發布時間:2016-12-23 11:04:46
  • 西藏山南市12個縣區全部摘帽
    圖為脫貧攻堅國家交叉驗收組在山南市桑日縣增期鄉檢查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本報記者 段敏 攝   過去一年,是山南市脫貧史上的重要一年。2018年山南市減少貧困人口4378戶15132人,3年來全市16721戶52705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全市12個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喜訊傳來,全市沸騰,廣大群眾紛紛為黨和政府點讚、為脫貧幹部點讚!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深入推進繡花式扶貧,脫貧攻堅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 「十三五」全國政協這樣助力脫貧攻堅
    值此節點,本報推出「『十三五』,委員關心的那些事」專欄,反映「十三五」期間政協委員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履行職能、廣泛凝聚共識的風採,凸顯人民政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作用,敬請關注!要充分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巨性。今後幾年,我國脫貧攻堅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
  • 產業扶貧,看看山南市怎麼做?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緊緊圍繞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脫貧目標任務,圍繞完善落實產業政策、狠抓產業項目建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強發展資金保障等綜合施策,凝心聚力、合力攻堅、多措並舉、統籌推進,紮實推進產業扶貧各項工作,增強發展後勁。
  • 一片丹心譜華章 ——河南離退休幹部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號角吹響 初心所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以對黨、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吹響了脫貧攻堅集結號。近年來,省委老幹部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切實把組織引導廣大離退休幹部助力脫貧攻堅作為聚焦聚力中心大局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組織引導全省離退休幹部持續開展「不忘紅色初心、助力出彩中原」活動,聯合媒體向全省老同志發出倡議,精準對接離退休幹部獨特優勢和各地脫貧攻堅實際需要,緊扣主題搞謀劃、搭建平臺抓落實、上下聯動增合力,為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了強大正能量
  • 劉雲成到張家寨鎮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據思南縣人民政府網 10月23日,縣委書記劉雲成前往張家寨鎮井崗村、龍崗村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張家寨鎮黨政主要負責人隨同。劉雲成首先來到井崗村,實地查看了脫貧攻堅紀實館建設情況。紀實館內,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幅幅新舊房屋對比圖、一個個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承載的都是滿滿的情懷,生動反映脫貧攻堅帶來的「滄桑巨變」。劉雲成認為該村能充分利用閒置房屋建設脫貧攻堅紀實館,投入資金少,展示內容豐富,在全縣具有較好的試點和示範作用。他要求,要進一步充實紀實館展示內容,優化展館設置,切實增強紀實展覽的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激發廣大幹部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熱情。
  • 寫在大地上的「答卷」河北安平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
    扶貧開發和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縣委、縣政府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樸素的民生情懷,提出了「脫貧致富,一個都不能少」「讓每個貧困戶都過得像個樣子」的總體目標,對標重點貧困縣工作標準和力度,集中財力、人力,以超常規舉措,全力推進扶貧、脫貧、防貧各項工作,並探索了「防貧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模式,為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提供了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