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看看山南市怎麼做?

2020-12-16 西藏主要新聞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緊緊圍繞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脫貧目標任務,圍繞完善落實產業政策、狠抓產業項目建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強發展資金保障等綜合施策,凝心聚力、合力攻堅、多措並舉、統籌推進,紮實推進產業扶貧各項工作,增強發展後勁。

截至目前,山南市累計實施「十三五」時期產業精準扶貧項目217個,完成投資40.4億元,輻射帶動2.8萬餘人受益,實現產業脫貧16850人。

圖為山南市「菜籃子」工程瓊結基地員工正在包裝黃瓜。

精準施策 特色產業全面開花

在山南市「菜籃子」工程瓊結基地,巴桑和央金正有條不紊地按大小、成熟度分裝黃瓜。她們倆是瓊結縣下水鄉唐布齊村相達組人,2019年基地建設投用後,她們和組裡另外17戶村民成為了基地的正式員工。

「我們每個月工資有4800元呢!基地離家近,既能掙到錢,又能照顧到家裡,還能學到種植技術,我們都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巴桑邊麻利地打包黃瓜邊說。

唐布齊村第一書記丹增克珠介紹,基地現在的41名員工全部來自唐布齊村,村民們不離鄉、不離土實現了就近就便就業增收。

隆子縣「聶雄」標準化奶牛養殖廠目前養殖奶牛1000多頭,在當地購買奶牛直接帶動全縣養殖戶增收900餘萬元;在當地購買飼草料,為隆子縣群眾創收132餘萬元;2019年流轉土地3900畝,每畝土地流轉費400元,直接為當地群眾創收160餘萬元……

像隆子縣和瓊結縣唐布齊村一樣,山南市找到脫貧路徑的縣、鄉鎮還有很多。洛扎縣拉康電站項目由三川控股公司運營實施,按照合同約定洛扎縣計劃投資3.75億元,年固定收益3500萬元,利益覆蓋全縣建檔立卡戶,截至目前已分紅279萬元。同時電站帶動扎日鄉、色鄉、生格鄉、拉康鎮和拉郊鄉五個鄉鎮2919戶12676人受益,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146戶3171人,人年均增收2000元。

一項產業就是一條致富路子。近年來,山南市按照「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的原則,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青稞、奶牛、草業、藏豬(生豬)、藏雞、林果等特色產業。

這些特色產業,已成為推動脫貧的強有力的支柱。

圖為錯那縣貢日門巴民族鄉斯木村黨支部書記群增次仁向遊客介紹苦蕎系列產品。

創新模式 充分發揮產業效益

產業扶貧不能成為「一錘子買賣」,更不能成為「短命經濟」,如何讓產業運營好,發揮好效應,山南市各地頻出奇招——

洛扎縣「藏南聖品」通過郵政「郵樂購」電商平臺和「天上西藏」郵局微商平臺,啟動黨建電商創業助脫貧工程,開設了「藏南聖品」淘寶店、微店,充分利用援藏資源優勢,與中糧集團達成協議,將蘋果乾、蕎麥麵、蕎麥枕等12種產品掛靠在「央聯e家」電商銷售平臺,特色產品掛靠央企,進一步拓寬了特色產品和手工藝品銷售渠道,為群眾增收致富、脫貧奔小康創建有利平臺。

貢嘎縣劉瓊村的扎西班旦成立的阿新朗苗圃有限公司,180餘畝的園區主要培育經營綠化用楊樹、白柳、柳樹、側槐樹和枸杞等果苗。這幾年,扎西班旦的苗圃基地為劉瓊村45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貧困戶27戶,每戶貧困戶年收入增加2000多元。

錯那縣貢日門巴民族鄉斯木村黨支部書記群增次仁,依靠斯木村海拔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特殊的地理環境,帶領群眾種植苦蕎,發展苦蕎經濟,實現了增收致富。全村經濟總收入從2012年的146萬增長到現在的242萬元,邊民人均純收入從不足7000元達到如今的1.5萬元,一躍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的「領頭羊」。

浪卡子縣羊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包鄉」形式為倫布雪鄉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提供編織氆氌崗位,解決當地貧困群眾就業難問題,實現「就近就便、能幹會幹、不離鄉不離土」增收受益。

大力發展電商、培養致富帶頭人、能人回歸扶貧等多種模式,產業發展帶動效應明顯。除此之外,山南市還積極引進億利集團、蒙草集團、中糧集團等區外龍頭企業,大力培育本土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扶貧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

圖為遊客在桑日縣塔木村葡萄園採摘葡萄。

三項機制 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產業強勁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這個「源頭活水」。

山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多次作出專項安排和指示批示;市政府分管領導定期研究、定期安排部署產業脫貧工作,有效推動了扶貧產業項目的實施。

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山南市及時調整充實了市縣兩級產業脫貧組,配齊配強了產業脫貧工作專班,制定了《山南市產業精準扶貧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山南市產業脫貧利益聯結機制的指導意見》等辦法措施,建立了產業脫貧項目資金分配進度表、項目實施進度表、項目貸款情況統計表等臺帳制度,切實提升了工作效率,規範了產業脫貧各項工作。

健全資金整合機制。按照「統籌安排、集中使用,渠道不變、各計其功」的原則,山南市整合扶貧、農牧等部門資金用於產業脫貧,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市級配套落實產業發展資金1.8億元。

健全金融信貸助力機制。實行金融支持產業精準扶貧「七步走」戰略,建立了金融精準扶貧小組和信息互通工作機制,積極與銀行對接,有效搭建了多方合作推進金融支持產業項目發展的良好環境。截至目前,已落實產業扶貧貸款資金5.9億元。出臺各項保障機制,為的是將企業扶上馬、送一程,讓他們走得更穩更遠。

「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落實各項扶貧措施,全力謀劃推進產業扶貧,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徵程中不落一人。」山南市扶貧辦黨組書記次仁達娃說。以產為基,力拔窮根。聚焦群眾穩定增收和全市經濟發展,山南市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勇啃各個環節的「硬骨頭」,讓全面小康的陽光照進每一個家庭,鼓勵群眾向著美好生活奮力前行。

(微山南官方 梁秋)

相關焦點

  • 西藏山南市旅遊扶貧成效顯著 農牧民人均增收5429元
    貢桑拉姆 攝中新網山南8月17日電 (記者 貢桑拉姆)16日記者從西藏山南市官方獲悉,目前山南市旅遊從業人員共有8868人,其中,農牧區民眾直接參與旅遊接待者2072戶5400人,人均增收5429元(人民幣,下同)。2019中國西藏雅礱文化節於8月15日晚在山南市開幕。圖為當地藏族青年演員在開幕式獻唱。
  • 西藏舉行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
    ——五年來,我們聚焦產業抓落實,增收渠道有效拓寬。「十三五」時期規劃實施六大類217個產業項目,總投資44.8億元,輻射帶動2.8萬餘人增收,實現16850人產業脫貧。制定完善了《山南市脫貧致富產業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等機制。成功引進三川集團等20家企業,吸引社會資本40餘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4500個。  ——五年來,我們聚焦環境抓落實,生態扶貧成效顯著。
  • 「十三五」以來山南市脫貧攻堅紀實:幸福歌聲縈繞雅礱大地
    據統計,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建成澤當城區、加查莫熱壩、桑日追塘壩、扎囊桑耶4個市級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4個縣級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5個分散安置點,8124名像嘎瑪頓珠這樣的貧困群眾實現了易地搬遷。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不僅配套建設了居民房、衛生院、幼兒園等基礎設施,還規劃了特色產業項目,拓寬了搬遷群眾的就業渠道,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西藏山南市12個縣區全部摘帽
    圖為脫貧攻堅國家交叉驗收組在山南市桑日縣增期鄉檢查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本報記者 段敏 攝   過去一年,是山南市脫貧史上的重要一年。2018年山南市減少貧困人口4378戶15132人,3年來全市16721戶52705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全市12個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喜訊傳來,全市沸騰,廣大群眾紛紛為黨和政府點讚、為脫貧幹部點讚!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深入推進繡花式扶貧,脫貧攻堅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 今天,吳英傑輕車簡從,來到山南市浪卡子縣……
    今天,區黨委書記吳英傑輕車簡從,來到山南市浪卡子縣專題調研指導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等工作情況。這是在浪卡子縣翁果菜籃子基地,吳英傑與當地群眾交談,詳細了解基地運營及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情況。
  • 山南市推進森布日產業布局規劃
    為確保森布日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點群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山南市堅持規劃先行,統籌推進產業布局。    該市緊緊聚焦「高原生物產業園」定位,按照「一次規劃、分域布局、適度超前、特色鮮明、分步實施」的原則,帶動群眾就近就便就業增收。
  •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勒布溝景區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勒布溝景區  發展鄉村旅遊助推脫貧攻堅  山南市錯那縣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通過建立「四種模式」,全面實施鄉村旅遊精準扶貧工程,有力帶動了農村基礎設施、休閒觀光、特色餐飲和旅遊產品開發等關聯產業的快速發展。
  • 守護碧水藍天 建設美麗家園——山南市「十三五」城鄉面貌展新顏
    山南市集中建設了萬畝苗圃基地、千畝經果林、千畝甘草基地、百畝車釐子基地等一批生態產業項目,初步形成了江北萬畝林果經濟帶。雅江兩岸生態項目實施過程中,累計提供生態崗位近1.4萬個,真正做到了把「黃沙荒漠」變成「宜居家園」、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做到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相輔相成,政治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得益彰。
  • 西藏民主改革60年山南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驚人成就
    60年來,山南市產業發展穩步推進,產業建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已形成較為鞏固的「二三一」產業格局。農牧業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向現代農牧業邁進的根本轉變。2018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32.86億元,是1959年的32.86萬倍。
  • 西藏山南市所有景區恢復開放
    圖為山南市卡久寺(資料圖)。 山南市旅遊發展局供圖中新網拉薩4月17日電 (張偉)4月17日,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政府、自治區旅遊發展廳(簡稱「西藏旅發廳」)在拉薩主辦「2020年西藏人遊西藏山南旅遊專場」推介會。
  • 山南市推進「三秋」工作
    日前,記者從山南市「三秋」工作暨青稞增產工作現場推進會上了解到,山南市聚焦農業生產中心環節,切實抓好青稞生產。    山南市要求各縣(區)和農業農村部門緊抓不放、有序推進,切實做到秋收應收盡收、秋翻應翻盡翻、秋播應播盡播。
  • 西藏山南市2020雅礱文化旅遊節成果豐碩
    近日,以」藏源·藏緣——不忘初心 再創輝煌」為主題的2020雅礱文化旅遊節在西藏山南市舉行。據悉,本屆雅礱文化旅遊節包括開幕式文藝演出、招商引資推介會、山南市博物館開館儀式暨傳統工藝美術展、高原特色產品展銷會、旅遊交流推廣活動、山南特色藏品入湘展銷活動等內容,促進湖南與山南兩地文化交流交融,活動將持續至11月。據悉,本屆文化旅遊節突出招商引資,籤約項目較往年從質量、數量等方面均有提升。
  • 山南市召開旅遊協會成立大會
    為進一步引導全市旅遊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實現旅遊行業自我規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發展,進一步增強全市旅遊行業活力和競爭力,經過近半年的充分籌備,12月10日上午,山南市旅遊協會成立大會在山南市雅礱河酒店成功舉行,全市49家會員單位代表,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市文化局、市民政局
  • 山南市貢嘎縣吉納特大橋力爭今年年底通車
    森布日幸福家園吉納特大橋項目位於山南市貢嘎縣,於2019年11月18日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2.27億元,項目路線全長4.719千米,其中控制性工程為吉納特大橋,橋長1.794千米。採用二級公路技術標準,合同工期12個月,力爭提前完工,確保年底通車。
  • 藏源山南 服務至上 山南市2020年旅遊服務技能大賽正式啟動
    12月21日,由西藏山南市旅遊發展局主辦的「2020年旅遊服務技能大賽」啟動儀式在山南市維也納酒店舉行。山南市旅發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梁金華,山南市旅遊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索朗多傑出席活動並致辭。山南市2020年旅遊服務技能大賽由市旅遊文化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辦。
  • 產業扶貧怎麼做,來「燕麥故鄉」看一看
    但這裡地勢南高北低,山地多,耕地少,氣候寒冷乾旱,自然資源匱乏,產業基礎薄弱,是集「老、邊、山、窮」於一體的典型貧困地區,在2002年被國家列為扶貧開發重點縣。經過17年奮鬥,武川縣於2019年正式摘帽,其中,燕谷坊集團燕麥訂單種植貧困農戶佔到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的56%,燕谷坊燕麥產業扶貧成績顯著。
  • 日照:整合扶貧資金 助力產業扶貧
    日照市跳出「就扶貧抓扶貧」的思想藩籬,以效益為中心,以創新為動力,全面整合資金、集聚項目,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確保扶貧資金收益穩定,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重要保障,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撐。在東港區三莊鎮,新建成的龍門崮田園綜合體蛋雞養殖項目已投產運營。與普通的蛋雞養殖項目不同,這個投資約8000萬元的項目中,有4122萬元來自東港區的扶貧資金。
  • 平頂山市魯山縣:科技扶貧特派員使產業扶貧「含金量」倍增
    憑著熱心、肯幹,並擁有熟練的畜牧獸醫技術,喬書志在2016年9月被魯山縣科技局選派為科技扶貧特派員,負責魯山縣張店鄉邢溝村、雷趴村、張窯村的養殖產業扶貧工作,指導畜牧養殖,疫病防治,市場分析,助力脫貧攻堅。  據了解,魯山縣自2016年以來,已選派63名科技扶貧特派員,組成農業科技服務團,分包聯繫全縣174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村。
  • 憑祥鞏固產業扶貧成果
    【原標題】憑祥鞏固產業扶貧成果  在憑祥市夏石鎮榴利村利君香蕉基地,筆者看到成片的香蕉地裡掛著一串串個頭飽滿、色澤光亮的香蕉,工人們正忙著砍下成熟的香蕉,送到洗蕉基地。榴利村脫貧戶農愛華正在清洗香蕉、打包、然後裝箱。她在村裡的香蕉基地務工,每個月都能獲得穩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