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line:調查顯示超過45%的可穿戴設備用戶擔心個人健康信息安全

2020-12-23 199IT

  隨著Apple Watch的發布,智能手錶、智能手環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這些智能可穿戴,它們大都具有健康追蹤的功能。然而很多人對健康追蹤得來的數據持懷疑態度,他們擔心自己的身體數據會被黑客竊取利用。

Healthline的一個調查顯示,在使用健康設備或與健康相關的移動應用的人群中,將近有一半的人擔心他們的數據會被盜竊。在2014年,保守估計全球售出2100萬個可穿戴設備。此外,預計到2019年,可穿戴設備全球總銷量將上升到1.5億個。雖然消費者似乎喜歡可穿戴技術,但很多現在在使用健康類設備的人擔心他們個人信息的安全性。

在六月中旬,Healthline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超過45%的可穿戴設備用戶或者使用相關移動應用的人擔心黑客可能會盜取他們的個人健康信息。

大約有25%的用戶擔心Fitbit手環和健康追蹤軟體的信息安全性。約有10%的人表示對蘋果手錶的安全性擔憂。

擁有Fitbit手環或者是類似活動追蹤設備的用戶佔15%,在他們中有超過80%的人說到這些設備使他們有動力去堅持他們的鍛鍊計劃。

只有約7%的受訪者說他們有蘋果智能手錶。當中,超過41%的人說他們買這款設備是為了身體健康和保持身材的。

在3679名參與該調查的Healthline讀者中,超過半數的人說他們至少有一個移動健康應用。大約有50%的參與者說,他們最多使用4個APP,平均使用2個APP。

用戶們還指出,他們想看到更多的醫療和健康軟體。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對血壓追蹤的興趣較大(熱度74%)。緊接著的是食物攝取和卡路裡監控(63%),然後就是服藥提醒功能(62%)和血糖監控(57%)。

總的來說,63%的參與者均表示他們的移動健康應用給他們帶來不同程度的好處。

約有1/3的參與者已經使用健康軟體3到8個月,還有1/3是使用少於3個月的。

然而,43%的人表示他們已經不再使用健康或健身軟體了,他們僅僅堅持用了6個月或更短。將近30%的人表示他們不再使用是因為他們覺得對自己的幫助不大。

Healthline的CEO Dean Stephens提出,「Healthline.com的調查顯示了用戶和服務提供者對可穿戴設備和移動應用發展的強烈興趣。」

「但是,在保護個人健康信息這方面,仍存在猶豫和明顯的擔憂。這應當是製造商的警鐘,他們必須確保這項新技術的安全性是首要任務。」

這項調查還涉及醫療方面。

超過71%的被訪者稱他們依然是去到醫生的診室去求醫的,20%的人說他們去過急診室。超過13%的人說去過像CVS Minute Clinic這樣的零售診所。

對於小病小痛,有9%的參與者會使用遠程醫療服務。而且他們當中有90%的人認為遠程醫療和去診室會診的效果一樣,甚至比後者更好。

處方移動應用正處於研發前期,不過它們確實出現在我們周邊。大約有4%參與調查的讀者表示他們的醫生也推薦他們使用移動應用。2%的讀者表示他們的醫生指定某一個應用。

6月17號到24號是Healthline開展調查的時間。調查結果誤差大概在5%左右。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規模兩年可達300億美元?智能手環熱炒
    似乎一夜之間,可穿戴設備市場成了引爆市場的焦點。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可穿戴智能終端的出貨量將超過1億部,至2018年可能超過3億部。瑞信集團的預測報告認為,未來兩到三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億至500億美元。但也有市場人士擔心,穿戴設備的前景如今並不明朗,且許多產品的性價比偏低,蜂擁而至的瘋狂將成為曇花一現還是開闢另一片新大陸,仍有待市場檢驗。
  • 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發展的兩大困境
    廣闊的市場前景可穿戴設備應用於醫療領域確實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據艾媒諮詢顯示,到2016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將會達到74.2億元。2018年,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規模將達到184.3億。而據其對市場的觀察表明,2016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達180億,有超9成中國手機網民願意嘗試相關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功能成為用戶購買使用前最先考量的方面。到2017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98.1億。
  • Cuff:可讓用戶「炫耀」的可穿戴設備! | 獵雲網
    功能性和裝飾性,對於打造一款讓用戶喜愛的可穿戴設備產品來說,缺一不可。近日,一家名為「Cuff」的初創公司,將女性飾品元素和可穿戴元素進行融合,打造出了一系列「耀眼炫目」的產品。
  • IMS Health:2015年全球醫療健康類 APP 調查報告
    全球醫療健康領域領先的信息、服務和技術提供者 IMS Health 日前發布了一篇研究報告,關於大眾對國外醫療類 APP 接受度與認知度作了詳盡的調查。這些 APP 功能集中於幫助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和慢病管理等。
  • Endeavour Partners:調查顯示34%購買者不願長期佩戴可穿戴設備
    不過讓健康行業的業內人士感到興奮的是這種所謂「可穿戴技術」的發展前景。    Dr. Bob Duggan是一個足踝外科醫師,開了多家醫師協會,他的工作要依賴病人把他們的不適告訴他。他期盼有一天在病人走進診斷室之前就知道他們哪裡不適。    他說可穿戴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
  • 市場被點燃,可穿戴設備「叫好又叫座」?
    可穿戴設備市場兩位數的增長不僅表明市場需求強勁,還表明了許多人正在首次獲得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再「叫好不叫座」? 市場增速超過預期 儘管今年受到疫情衝擊,但全球可穿戴設備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消費者對智能手錶、手環、耳機等可穿戴設備需求強勁。
  • 可穿戴設備:有「秘密」也別說—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根植於物聯網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因其感知並記錄用戶身體和行為的「一切」,迅速捕獲世人的心。但同其他網際網路技術一樣,可穿戴設備也是一把雙刃劍,被感知的個人信息越豐富,隱私洩露的風險也就越大。用戶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成為了伴隨這項技術的熱議話題。
  • 可穿戴設備製造商Kiwi:單一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已經過時 | 獵雲網
    加拿大可穿戴設備初創公司Kiwi近日就可穿戴設備發表言論,他們認為單一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已經過時,只有提供豐富體驗的產品才有未來。該公司的產品正在進行眾籌和預定。獵雲網9月9日報導(編譯:億乞)Kiwi,一家多倫多的可穿戴設備初創公司,近日就可穿戴設備發表言論
  • 可穿戴設備品牌Polar旗下App出現漏洞:洩露用戶位置
    據美國科技網站The Verge援引歐洲媒體報導,法國可穿戴智能設備公司Polar提供的App在隱私設置上存在漏洞,導致App中有一項功能會洩露用戶的位置信息。   Polar是一家法國公司,它生產多種智能設備,包括Polar Balance智能體重秤、M600智能手錶、M430跑步手錶,所有這些設備都可以連接到公司的健身App,也就是Polar Flow。   Explore是Polar Flow的一項功能,它相當於用戶的活動地圖,可以追蹤全球許多用戶的活動數據。
  • 誰讓你的個人信息在「裸奔」?——部分APP「過分」收集用戶信息調查
    ——部分APP「過分」收集用戶信息調查新華社記者胡林果、毛鑫看小說的APP要讀取用戶簡訊、貸款類APP要訪問攝像頭並拍照、上網類APP要讀取用戶通訊錄……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大量APP在不知不覺中收集了一些與自身業務無關的信息,個人信息在網絡空間中「裸奔」的現象屢禁不絕。
  • 助力NBA複賽背後,NBA與可穿戴設備的糾葛纏鬥
    為推動球員積極參賽並保障球員的健康安全,NBA最近下發的一份長達108頁的健康與安全協議。其中非常有趣一點就是,NBA為球員準備了一個外形如同戒指的可穿戴智能設備。這一智能戒指的作用是可以提醒佩戴者保持社交距離,降低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風險。不過在有些球員看來,這更像一個隱私追蹤器。
  • 《2018年電商消費者調查報告》:超過50%的馬來西亞人是電商用戶
    該報告顯示,過去12個月裡有51.2%的馬來西亞人會使用電商平臺進行在線購物和銷售。 根據世界銀行的2018年度報告,馬來西亞在東南亞地區的電商用戶比例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加坡。 該調查還顯示,78.3%的馬來西亞消費者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線購買商品和服務。可以下載電商購物應用使得智慧型手機成為人們進行網購的首選設備,這一點尤其體現在那些30歲以下的人群中。另外,社交媒體對於消費者在購買前收集產品或服務的信息非常重要,44.1%的消費者會通過這些平臺來尋找和確認產品質量,從而避免上當受騙。
  • 可穿戴設備市場格局:華為國內封王,蘋果領跑全球
    文/楊劍勇IDC近日發布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研究稱穿戴設備測量卡路裡消耗差錯離譜
    導語:日前的調查表明,穿戴設備在測量人體運動心率方面的準確率尚可,但是在測量卡路裡消耗方面,差錯太離譜,完全不可靠。
  • "可穿戴設備教父"亮相百度百家解構大數據(圖)
    可穿戴之父阿萊克斯•彭特蘭談百度大數據中國網8月31日訊 百度百家對話欄目《The BIG Talk》第三期於8月31日在北京舉行,本期主題為「大數據開啟大未來」活動邀請有「可穿戴設備教父」之稱的麻省理工大學人類動力學實驗室主任亞歷克斯·彭特蘭(Alex Pentland)發表主題演講,並與現場嘉賓就「大數據常見誤區」和「中國可穿戴設備前景」等話題進行現場交流。
  • 富友收件寶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點名 未經用戶同意就收集設備MAC...
    日前,App治理專項工作組發布《關於61款APP存在手機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通告》。在本批被通告的57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中,富友金融集團旗下富友收件寶被點名。
  • 花旗:可穿戴設備將推動蘋果業務增長,重申「買入」評級
    智通財經APP獲悉,花旗分析師吉姆·蘇瓦(Jim Suva)表示,投資者低估了蘋果(AAPL.US)可穿戴設備業務推動其增長的能力 蘇瓦說,蘋果可穿戴設備的銷售將推高該公司的股價,因為人們會在帶有健康追蹤功能的科技設備上花更多錢。蘇瓦表示:「蘋果繼續進軍醫療設備市場,我們認為這是吸引和吸引用戶使用其產品的積極舉措,因為這些功能對個人很重要。」 此外,儘管有報導稱iPhone會推遲上市,但蘇瓦預測,蘋果將在假日購物季之前推出備受期待的iPhone 12。
  • iPearl穿戴式智能設備亮相CES
    新品運用NFC等多種信息傳輸技術,以「物聯網」串聯消費者日常家居生活,首度推出「輕家居物聯網」。  CES2014新增智能互聯設備最佳配件獎  幾年前,公眾對可穿戴式智能互聯設備的認識,還停留科幻大片或概念炒作的層面。2012年穀歌眼鏡的成功推出,正式吹響可穿戴式智能互聯設備市場的號角。
  • 可拉伸微型超級電容器,可用於可穿戴設備供電
    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教授Huanyu "Larry" Cheng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開發了一個用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設備的可拉伸系統,能夠從人類呼吸和運動中收集能量。目前可穿戴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使用的電池或超級電容器存在能量密度低和可拉伸性有限的問題。作為電池的替代品,微型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儲能設備,可以補充或替代可穿戴設備中的鋰離子電池。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體積小、功率密度高、快速充放電的能力。
  • 跑步熱催生社交體驗 可穿戴設備發展助推體育產業前行
    、營養保健食品藥品等研發製造營銷」,預示著從技術到產品、從需求到市場,可穿戴設備將成為體育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跑步將成為這個產業全面起步的突破口。 「社交」 2000萬跑者的源動力 2013年,隨著跑步熱的雪崩式蔓延,「可穿戴設備」成為了跑步愛好者最經常提到的詞彙。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下,跑者不但急切地想要用上新興技術,甚至希望能邀請身邊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一起跑。 央視新聞頻道專題中提到的咕咚,已經擁有2000萬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