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自挪威進口三文魚翻番: 中國「修復性」消費已至
隨著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趨於穩定,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全面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作者: 錢小巖
「石油早晚會流光,天然氣早晚會燃盡,但是我們永遠可以有魚賣。」這是一句來自挪威漁民的古老金句。剛剛好,挪威對接上了中國正在回暖的消費市場,迎來了意想不到的大賣。
漁民們的智慧沒有過時——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之際,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重挫。但根據挪威海產局的統計,挪威對華海產出口在3月和4月仍然實現了同比增長,特別是挪威三文魚對華出口勢頭更是強勁,4月份向中國出口了3141噸三文魚,數量同比增長97%。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據,中國4月的消費市場有所改善。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稱「社零總額」)約達2.82萬億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個百分點;1~4月份,社零總額同比下降1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8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當天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雖然消費回歸的勢頭仍然面臨一定挑戰,但是,短期來看,消費的環境在逐步改善;長期來看,消費復甦的勢頭也是有條件持續的。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挪威海產局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總監博薇婭(Victoria Braathen)表示:「中國市場的復甦表現非常好,潛在的需求超過了我們先前的預測。我可以很肯定地說,中國市場的前景是非常樂觀的。」
三文魚銷量翻倍
自從上世紀60年代挪威在沿海發現油氣資源以來,為挪威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使之成為了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如今,挪威是世界上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也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國之一。
然而在「暴富」後挪威人並沒有忘記他們的「本」——漁業,一個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
如今,挪威在海產品出口方面僅次於中國,在全世界排名第二。而其海產品的出口總值在其國民經濟中也僅次於能源產業出口值。
在挪威對華出口的海產品中,數三文魚最為中國消費者所接受。2019年,中國從挪威進口了2.3525萬噸三文魚,這數字幾乎已經較2018年翻了個倍。而在今年4月,中國從挪威進口三文魚的量又在去年同期的基礎上翻倍。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博薇婭表示:「中國市場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們看到很多可喜的變化。」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影響,全球經濟遭受重大挫折,很多經濟指標和銷售數據結束多年的增長開始萎縮。而挪威海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需求量不降反升,不可謂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成就。
為何在中國市場能實現增長?博薇婭分析道,三文魚銷售翻倍,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新冠病毒疫情對世界三文魚市場的布局造成了衝擊,在其他主要市場上,由於封城等因素,對於挪威海鮮產品的需求下降,這樣挪威就有更多的三文魚可以向中國市場提供,並且價格也更加優惠。
疫情也正在改變中國人的消費習慣,人們有更多時間關注健康和改善自身飲食。具體來看,4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和飲料類同比分別增長18.2%和12.9%。
隨著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趨於穩定,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全面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以上海為例,5月4日晚,上海首次推出的大規模消費節慶活動「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13日,上海市商務委主任華源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五五購物節」取得階段性成效——24小時全市消費支付金額超過156.8億元,10天網絡零售額超過400億元、線下實物消費達482億元。其中,受疫情衝擊嚴重的餐飲消費正在快速復甦。美團點評的大數據顯示,全市餐飲消費已達到去年同期的82%,到店餐飲交易額比購物節前上漲45%。
作為「五五購物節」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上海進口商品節也同期推出,有望促進對進口商品的消費增長。
「目前隨著餐飲、旅遊、購物及電影院等消費的陸續啟動,市場整體還將進一步回暖,但已不大可能出現報復性消費,更多的是修復性消費。」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近日對媒體表示。
解決生鮮物流難題
雖然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在歐洲形勢依然嚴峻。這給挪威三文魚出口帶來一定困擾。
三文魚運輸一般分為冰鮮和冷凍兩種方式,冰鮮走空運,冷凍則選船運。挪威三文魚基本都是通過冰鮮的方式運抵中國,而目前中國市場上絕大多數冷凍三文魚來自智利。
冰鮮產品,經不起物流上的耽擱。對於疫情是否對三文魚的物流造成了影響,博薇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2月,三文魚的物流的確碰到過一些問題。因為此前,三文魚通常是用商業客機運抵中國的,但是因為疫情影響,客運航線大幅減少。
不過,中挪雙方的客商也迅速尋找到了解決方案:以貨機取代客機進行運輸。博薇婭說,在2月以後,從挪威到中國的航空運輸逐步趨向於平穩,目前物流已經很順利,幾近於正常狀態,這不僅推動了三文魚的對華出口,更有利於挪中兩國的貿易復甦。
不過,通過航空運輸三文魚,除了成本較高外,還產生了不少碳排放。目前,北歐企業也在探索利用歐亞鐵路進行冰鮮三文魚的運輸:從挪威北部港口納爾維克港通過鐵路與瑞典相連,繼而可經由芬蘭、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最終運抵中國。
俄羅斯在2019年7月取消了歐盟農產品過境運輸的禁令,使得這一運輸方式成為可能。雖然路程需要12天,但運費可壓縮80%左右,成為運輸三文魚的另外一種選擇。
拓展市場新增長點
博薇婭本人1月底曾短暫回國休假,從2月以來就一直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幾乎見證了中國抗疫的全過程。
她表示,就她個人觀察而言,現在上海的生活已經日趨恢復正常,消費者也願意出來與朋友和家人一起聚餐,這也推動了三文魚消費量的增加。
不僅僅三文魚對華出口在2020年實現了增長,並且挪威北極鱈魚對華出口也在2月和3月實現了增長。
在2020年前4個月,中國已經成為挪威北極鱈魚最大的市場。根據挪威海產局提供的數據,1~4月,一共有8416噸冷凍北極鱈魚出口到中國,這要比排名第二的英國,超過一倍還要多。
博薇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挪威來說,中國是包括鱈魚在內挪威眾多海鮮產品的重要市場。「即使在這段困難時期,對於鱈魚的需求也實現了成長,這一數據非常積極。」她說。
此外,挪威海產品企業還在思考如何變革銷售方式,更好地以中國消費者熟悉的模式進行銷售。
挪威偉鱈羅藍(Vesteraalens)公司是一家位於挪威北部的北極鱈魚加工企業。該公司銷售和市場總監尼古拉森(Eirik Nikolaise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市場具有極大的體量,魚丸、魚油等海產品在中國十分受歡迎,鑑於中國經濟向好並不斷增長,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具有美好的前景。他預計在2~3年之內,他們銷售額的50%都會來自於中國市場。
尼古拉森說,在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十分迅猛並且達到了一定高度,公司已經藉助一些電商平臺面向中國消費者,為他們提供健康安全的魚丸、魚油等挪威特色產品。據他介紹,其實公司已經在中國市場耕耘多年,只不過此前是以企業對企業(B2B)的形式與中國夥伴合作,所以不為大眾所熟悉。今後兩年至三年內,公司將持續在這一方面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