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搖搖晃晃走紅毯的餘秀華:疼痛感消失了,還能寫出好詩嗎?

2020-12-19 上觀

「你覺得我需要化妝嗎?」在延安西路一家五星級大酒店的房間內,餘秀華光著腳盤腿坐在窗口的沙發上,仰著臉問我。因為身體的殘疾,餘秀華口齒不清,每說一個字都很費勁。

 

那天晚上,餘秀華要走上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式的紅地毯,有關於她的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入圍本屆電影節紀錄片主競賽單元。在我們見面的上午,她已經換上了一條粉紅色的裙子,這是一條層層疊疊的紗裙,胸口處綴著半透明的蕾絲,有些若隱若現,但與紅毯上很多女明星的服裝相比算是保守的。「我覺得這個地攤貨還是可以用一下的。」餘秀華拍了一下身上的裙子說,「淘寶上買的,兩三百元。」

 

在餘秀華看來,這條紗裙和晚禮服有著明顯區別。「晚禮服要拖在地上」,而這條裙子是一條「平時也可以穿的裙子」。6月18日,《搖搖晃晃的人間》亞洲首映日當天,她穿了一條同樣兩三百元的露肩黑底白點裙子。之後,有人讚揚她:不同於有些偏黃的臉色,她肩上的肌膚雪白,只看身形的話,還像個未長開的少女。

 

「我覺得你不需要化妝。」我回答。紅毯上盛裝打扮的美女多了去了,少一位也不嫌少。餘秀華點點頭:「應該也可以吧。我覺得我的皮膚本來就這麼好,化妝不化妝區別不是很大。天生麗質難自棄!」說完,她自顧自在沙發上笑成一團,絲毫不顧忌裙子會不會起皺。沙發下,就是那雙她準備穿著走上紅毯的松糕鞋,一隻倒著,一隻歪著。

 

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餘秀華差不多每天都呆在這家酒店裡。「是各種接待嗎?」我問。「不是接待,是等待。」餘秀華糾正。首映日之後,她的時間主要用來接受採訪,差不多每天要接受3-4家媒體的採訪,此外就是參加一些飯局、聚會。「我是很被動的,他們叫我我就去,我是不會主動約他們的。」餘秀華望了一眼窗外林立的高樓,灰濛濛的天空還在淅淅瀝瀝下著小雨。

 

在她的朋友看來,能自如地社交已經算是餘秀華的一個重大進步。2015年1月16日,伴隨著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餘秀華一炮而紅,位於湖北鍾祥橫店村的餘家,一度裡裡外外全是媒體,一波又一波的記者蜂擁而至。從那時開始,餘秀華在媒體圈留下了「難對付」的名聲,有人說:「所有記者的戰鬥力在餘秀華面前都變成渣」。

 

但這次在上海,餘秀華面對媒體還算有耐心。「不是每個記者都懟,這幾天,我只懟了兩個記者,只懟了10%不到。」餘秀華笑得有些狡黠。一聽這話,負責這次紀錄片電影宣傳的工作人員連忙解釋,這兩個記者問的問題過於程式化,有的問題沒有充分準備,有的問題以前都問過。

 

《搖搖晃晃的人間》的導演範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評價說,餘秀華「因為口無遮攔其實得罪過很多人,現在已經學會了有所收斂」。但餘秀華卻並不認同這個說法:「我根本就沒有經驗,我從第一天接受採訪到現在都是一樣的。我的心性還在幼兒期,這兩年情商越來越低了。」

 

為了證明自己的情商低,餘秀華給我講起她在武漢參加的一個飯局:「有個朋友請我去吃飯,飯局上有銀行的行長、工商所的所長。我很生氣,說我走了,再見!我朋友就說我情商為零。我說你是請我吃飯,不是讓我來當陪客的?後來我就和我的這個朋友鬧翻了。」

 

「說我情商為零的幾個人都被我拉黑了。」餘秀華嘴一咧,笑出了聲,「性格決定命運,如果我是高情商的女人,我的生活可能會好一點。」隨後她又話鋒一轉,「但好也好不到哪裡去。」

 

餘秀華自認為情商低,但也有人認為她「情商高」。在面對媒體和讀者時,她時不時語出驚人地「調戲」別人。這次首映會上,有讀者問她:「你現在有男朋友嗎?」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男朋友很多!包括範儉。」範儉連連擺手,「我已經結婚了!」惹得眾人大笑。

 

別人看起來的大膽,甚至帶著一點輕佻的舉動,在餘秀華看來是「天生的」。她說這是一種很天然的性格,高中的時候就喜歡開玩笑,但她隨後又補充說,「這是被逼的」。

 

無論是「懟」,還是「調戲」,或許都是出於一種試圖掌握主動權的自我保護。看盡人生底色的人,雖然並不一定能改變什麼,倒是容易保持清醒的頭腦,而這也成就了她的獨特性和她的詩句。

 

我們的採訪結束於中午,按照流程表,接下去餘秀華將去化妝、候場,工作人員建議她換下這套粉紅色的紗裙,還是穿首映式上那套黑底白點的裙子。當天晚上,我在電視裡再次看到了餘秀華,在紅毯上,她挽著導演範儉的胳膊,走路依然搖搖晃晃,但可以看出她正在用力保持平衡。

 

雖然,這次她畫好了妝,也沒穿她的那件粉紅色紗裙。

(走紅毯的餘秀華,右一為餘秀華,中間為範儉)

(正在化妝的餘秀華)

 

「人不是為了詩歌而活著」

 

上觀新聞:最近你頻繁接受媒體採訪,算不算你的第二次爆發期?成名之後,感覺有何不同?

 

餘秀華:還有第三次嗎?還有第四次嗎?這都無所謂。這次不叫爆發期,這是為了配合他們宣傳。

 

這些也是生活呀。哪裡是假的?都是真的。只是說相比我生活的常態不一樣。無所謂啊。反正我覺得生活不需要什麼常態。

 

上觀新聞:現在一年中有多少是常態,有多少是非常態?

 

餘秀華:今年還好,在家裡呆的時間長一點。去年和前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家,一半的時間在外面。

 

上觀新聞:因為這部紀錄片,你還去美國交流,感覺怎麼樣?

 

餘秀華:那不就去個美國而已嘛,沒什麼不同。

 

上觀新聞:會感覺到落差嗎?

 

餘秀華:我覺得無所謂,隨遇而安。

 

我對外界的感受不太敏感,我可能是一個太活在自己內心世界的一個人,去哪兒,我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他們說我有點自我,從這方面來說,確實是這樣。對外界環境,融不進去。

 

如果本身是個明星,是個大人物,可能會有感覺。我們基本上是社會最底層的人,走到今天,無所謂生活怎麼變化,不可能更壞。

 

上觀新聞:2015年以後你覺得你還在最底層嗎?

 

餘秀華:我不知道應該從哪個方面來看,就是經濟比過去好一點點,但不能說成富婆了。

 

上觀新聞:經濟上有一些什麼變化?

 

餘秀華:我又沒有工作、沒有工資,版稅有一點,這個根本就無法固定。年收入?這個沒有統計過。我都不知道我的銀行卡裡有多少錢。

 

以前是家庭收入一年一萬元,現在不止一萬元。不過我爸還在打零工。他不去打工,就會整天胡思亂想,要去找女朋友,這不太好。哈哈哈。

 

上觀新聞:還要打零工?

 

因為我們家沒有地了。村子要建新農村,要選一塊地,把房子建在一起,剛好選中了我的那塊寶地。

 

這也得益於我的父親,我父親每年春天都會栽樹,所以我家周圍都是樹木,看起來很美。

 

現在雖然我的老房子還在那裡,但風景都沒有了,原來有麥田、魚塘都沒有了。

 

上觀新聞:你詩裡的那些場景就看不到了?

 

餘秀華:是啊,沒有了。看不到也寫不出來了。

 

上觀新聞:以前寫詩的元素消失了,還怎麼寫呢?

 

餘秀華:寫不出就不寫唄。我真的覺得無所謂。人不是為了詩歌而活著的。

 

現在是生活的本質發生了改變,並不只是生活的環境發生了改變。

 

一個很簡單的方面,比如廁所,原來我們是跑到外面,上茅廁,現在都是抽水馬桶,都有下水道,農村城市化了。所以,這是生活的方式發生了改變,而不僅僅是環境的改變。

《搖搖晃晃的人間》劇照

《搖搖晃晃的人間》劇照

 

「現在也算是一個迷茫的時期吧」

 

上觀新聞:成名之後還有一點變化,我覺得你的詩歌創作量減少了。

 

餘秀華:因為上半年發生了一些事,嚴重擾亂了我的心情。我整天在這些事裡,心情不好,所以也沒怎麼寫詩。

 

而且我原來就覺得我以前寫的太多了,去年那麼忙,我還寫了280首詩歌,10萬字。今年是有意減少。詩需要一個斷層才好。

 

上觀新聞:斷層?你是指接下去詩的質量會有個飛躍?

 

餘秀華:不一定是飛躍,可能是下降。

 

我原來有個婚姻的牢籠,還有很多破事,所以我活得很絕望。人在絕望中,情感的表達會更充分一些。相反,隨著這個婚姻的解除,婚姻的枷鎖就解開了,然後人就處在一個放鬆的狀態,所以詩歌就肯定沒有疼痛感了。

 

但是我想好詩並不一定因為疼痛感而存在,所以對詩歌的寫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覺得我現在還達不到那個更高的要求,所以現在也算是一個迷茫的時期吧。

 

上觀新聞:這個要求是指文字還是內容方面?

 

餘秀華:包括文字上的、內容上的,都應該有所提高,但我現在沒有辦法提高,這就是能力問題。有的詩人會越寫越好,有的詩人會越寫越差,都有可能。

 

上觀新聞:很多人都說你是寫詩的天才。

 

餘秀華:所謂的天才就是知道怎麼去排列文字。但還需要對一件事的思考,寫詩需要有文字的能力,還要有思考的能力,缺一不可。

 

詩人首先是哲學家。必須要有哲思,才會懂得詩歌怎麼寫。所以會寫分行文字的人,不一定是詩人。

 

現在每天產生的詩歌數量是龐大的,但能夠影響到別人的詩歌微乎其微。他們老是把分行文字當作詩歌,這是不一樣的。

 

當把自己的情感充分表達後,他能不能和別人產生共鳴,能不能把自己的文字寫到別人的心裡去,這也是一個問題。

 

上觀新聞:你什麼時候覺得自己是個哲學家?

 

餘秀華:我天生的。反正吹牛怎麼吹都不交稅。哈哈哈。

 

小時候的經歷,會迫使你去面對這些發生的事情,被迫去思考,這屬於一個被逼的過程,就形成了一個思考的習慣。

 

我經歷每件事情,就會想,為什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因果關係是什麼?

 

我覺得我的知識來得很慢,他們通過看書輕而易舉地獲得,我都是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得的,這個不一樣。

 

上觀新聞:看書和思考獲得的知識還是不一樣的。

 

餘秀華:我看到自己寫的和別人寫的一樣,不覺得很冤嗎?如果早點看到,就不需要自己思考了嘛。

 

上觀新聞:比如會思考一些什麼問題?

 

餘秀華:我去打計程車,因為走路搖搖晃晃,所以很少有車子願意停下來載我,怕我沒有錢。從這個事,我就思考了很多,為什麼會這樣?

 

這裡面問題很多,我想到的是一個社會的問題,這些思考都是從生活中來的。

 

還有些問題是生命本質的問題,一出生就會遇到這些問題。

 

對人生的感知能力,在農村、城市都一樣,不管讀什麼學校都是一樣的,看你怎麼去想。

 

上觀新聞:不管社會怎麼發展,人面對的很多問題總是那些永恆的問題。

 

餘秀華:對。

《搖搖晃晃的人間》劇照

《搖搖晃晃的人間》劇照

 

「他們在獵奇我,我也在獵奇他們」

 

上觀新聞:我看到你的桌上放著艾米莉的書,是因為有人說你是「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所以你在看她的詩歌嗎?

 

餘秀華:我是被迫的(指被稱為「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這本書翻譯有問題的,直譯,沒有詩性。

 

我覺得把外國人的詩翻譯過來需要一定的水平。我不懂英語,但你去對比一下就會覺得翻譯得不好。

 

中國人的語言和英語之間有差異,一個英語單詞沒有中文單詞表達得那麼精準,它有很多意思,所以翻譯的水平有差異。

 

上觀新聞:你覺得艾米莉寫的怎麼樣?

 

餘秀華:我以前沒怎麼讀過,我覺得她寫的就那樣。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說是偉大的詩人。什麼偉大?

 

上觀新聞:你覺得你寫的比她好?

 

餘秀華:沒有。我寫的詩也很差,真的,這個也不是謙虛。但是她寫得也不是很好嘛。

 

上觀新聞:你覺得為什麼詩歌走到現在越走越邊緣?

 

餘秀華:現在這個環境我覺得沒有什麼好擔心的。現在社會處於一個經濟發展期,但是發展到一個階段,文化會追上。沒有經濟的發展,就沒有文化、文字的發展。

 

汪國真的詩歌現在也有市場,一批一批成長起來的青年、少年,需要這些心靈雞湯的文字安慰。我的文字安慰不了別人,汪國真可以就行了。中國能出一個汪國真,但再不能出第二個汪國真。

 

上觀新聞:如果你說汪國真是符合需要的,那你紅是為什麼?

 

餘秀華:我紅?我紅是因為我詩歌寫的好嘛。

 

我的詩歌和身份、地域、身體的差異形成一個落差。如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是個男的寫的,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如果是個美女寫的,她肯定被罵死了。文字在心中形成了差異、碰撞、對峙,才讓人們產生了獵奇的心理。

 

他們在獵奇我,我也在獵奇他們,這個是相互的。

 

上觀新聞:你覺得這種獵奇會長期存在嗎?

 

餘秀華:現在都沒什麼好獵奇的了。這個片子(《搖搖晃晃的人間》)的播出把我的生活剝得一乾二淨,一點都不奇了。

 

「我真的希望,我們能知道文字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上觀新聞:現在似乎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人蹦出來爆紅。

 

餘秀華:我覺得這樣挺好,現在這個媒體時代,不管你在哪個階層,如果是真正有才華,他不可能被埋沒,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但是,無論是什麼人,要寫文字,基礎是從文字出發,而不是從內容、故事出發。如果僅僅從故事出發,無論一個人有多少經歷,多麼傳奇,就只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講完了,就沒有了。

 

上觀新聞:你沒有策劃團隊?

 

餘秀華:我也想要啊,我要有策劃團隊,可比現在牛多了。

 

我覺得一個詩人,又不是演員,要策劃什麼?一策劃,首先在詩歌圈子裡完蛋,你就不是一個真的詩人,這個是很要命的。所以我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我是個詩人,就是寫詩。

 

要策劃幹嘛?沒有其他事幹了嗎?

 

上觀新聞:其實很多作家都是一輩子只寫一個故事。

 

餘秀華:搞文字的,就要對文字有要求。不是要靠一個故事來打動別人。每個人都有故事,都能打動一部分人。你又不是寫《知音》,就是寫《知音》,也不能一輩子寫一個故事吧。

 

我真的希望,我們能知道文字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上觀新聞:現在你對於未來有什麼想法?

 

餘秀華:沒有。我都不知道明天還在不在,每天都涉險而過,生命的存在真的是一種幸運。

 

(編輯郵箱:shangguanfangtan@163.com 本文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相關焦點

  • 搖搖晃晃半生,富了的餘秀華比瘋了的食指活得更像個人
    食指不知道,而今,當詩的力量還不如個屁響,批評搖搖晃晃的餘秀華,是心殘的打身殘的。一個因為腦癱,走路歪歪斜斜、口角歪歪斜斜、家裡窮到近乎家徒四壁的女人,活著,是別人口中免不了的笑話。為了讓她活著,餘秀華不到20歲就被嫁給了一個大她很多歲的丈夫。你可以想像願意娶她的男人會是什麼樣,餘秀華說過,在她摔倒的時候,丈夫是不會上前攙扶,而是在一旁嘲笑她。在她歪歪斜斜掙扎著活的時候,沒有一個文化人兒想著「負責」點啥,她比打破吉尼斯記錄還不可思議的靠寫詩成名了,你跟她談「你不對歷史負責,就會成為歷史的笑話」?!
  • 餘秀華:我感謝自己卑微而鮮活的存在
    她搖搖晃晃地登上了臺連聲對穿越大半個京城來看她的讀者說「謝謝」面對主持人的調侃她認真地糾正「不要跑題」當聽說自己的新書未面世就驚了專家詩人餘秀華那是2014年底,一首《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讓餘秀華一夜爆紅。此後餘秀華相繼出版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們愛過又忘記》。幾年過去了,餘秀華詩集總銷量達40餘萬冊,為20年來詩歌銷售之冠。
  • 餘秀華: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做真實的人很難
    封面新聞專訪餘秀華  「當愛一個人時,靈魂是在上升,不是沉淪」  很多讀者早早在演講大廳外排隊等候。坐得滿滿當當的人群中,有一位男讀者站起來提問後不忘大聲喊,「餘秀華老師,我愛你。」這個大型追星現場的主角,不是娛樂明星,也不是青春文學「偶像」作家,而是一位詩人。
  • 《風吹》:餘秀華,三言兩語,觸動心靈的,是詩歌
    《風吹》:餘秀華,三言兩語,觸動心靈的,是詩歌我們為了生活,已經筋疲力盡,為何還要抽出時間來讀詩?這難道不是一種奢求嗎?前路漫漫,披荊斬棘,遍體鱗傷的時候,我們需要讀詩嗎?當然,不然用什麼來療傷,來撫慰我們的心靈,獲得片刻的安寧。
  • 腦癱詩人餘秀華給李健寫信,遭遇謾罵,她就沒有喜歡偶像的權利嗎
    搖搖晃晃到人間餘秀華因為詩歌《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在網際網路一夜成名,同時也隨著「農婦」、「腦癱女詩人」等標籤闖入了公眾視野。餘秀華表示「我的身份順序是女人、農民、詩人。但是如果你們在讀我詩歌的時候,忘記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將尊重你,所有的標籤都是錯誤的,帶著一種歧視。
  • 女詩人餘秀華:報復渣男最好方式,是自己優秀起來,讓他後悔去吧
    萬念俱灰的餘秀華想到了殘疾人另一條出路:乞討。不久後,餘秀華捧著一隻缺碗,站在縣城裡人來人往的大街上。一天下來,路人施捨的錢,還不夠她的生活費用。一位行乞多年的「師傅」告訴她:「你得跪下來。」必須得跪下嗎?那還是算了吧!本就自卑的餘秀華,實在沒法再接受這一份屈辱。從此,她安心回到村裡,跟隨父母一起,開始在地裡刨食。
  • 1月17日,餘秀華家的喧譁與騷動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17日清早,她走出門迎接記者,在田野間的小路上,走起來搖搖晃晃的。她說話有些口齒不清,面部肌肉的抽搐時常讓她的表情看起來非常誇張,無論什麼表情都像是在滑稽地笑。接記者回到家後,她轉去後院餵兔子。餘秀華家有個小院子,院子裡有幾間平房。家裡有餘秀華的爸爸媽媽,兩隻小狗,一隻貓還有十幾隻兔子。丈夫才從北京打工回來,兒子剛考上大學,正在武漢讀書。
  • 餘秀華《且在人間》,把婚姻寫成小說:生命,不應被無愛婚姻浪費
    看到餘秀華的《且在人間》,我們彷佛突然有了一絲答案。正如當代著名作家廖一梅說的那樣,「在我們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了解,正是我們所呼喚的愛的真諦。《且在人間》也正是餘秀華女士寫的一部,呼喚了解的自傳體小說。
  • 餘秀華: 我沒有什麼人設
    憑藉著飽含生命激情和張力的詩歌,餘秀華幾乎拿遍了整個詩歌界、出版圈的重要獎項,讓一度冷門的詩歌,重新進入大眾視野。《月光落在左手上》是餘秀華的處女作,近日推出了全新精裝版,收錄了餘秀華詩作140餘首,包括十餘首新作,另收入了記錄詩人生活和創作環境的全彩圖片。據悉,餘秀華的作品英文版已授權美國出版公司,預計將在2021年9月上市,由企鵝出版集團發行。
  • 餘秀華,就做那朵落敗的花
    因為公開「表白」李健、參加某短視頻平臺活動讀詩、關於詩歌尺度的討論等,餘秀華幾度因為言語粗鄙登上微博熱搜,一夕之間,大量謾罵和嘲謔紛紛湧向她。她在「生理性失常」的微博上與網友「大戰」幾個回合:「又有人說老娘說髒話了。對,老娘說了,還很快樂!咋地,詩人不能日誰?」9月17日晚的新書發布會上,她公開回應自己這段時間「罵人上熱搜」:「我那叫罵人嗎?
  • 「老北京風俗奇書」、「出圈」的餘秀華詩集……中秋國慶雙節好書...
    尤其難得的是作者自身是旗人,他寫出了一幅生動翔實的滿族旗俗的風情畫卷。這對我們理解北京文化的多民族形成和巨大包容性,勾勒中國鄉愁的北京特色極具意義。 本書以敘述為主,不僅趣味性高,可讀性極強,羅信耀先生又善於版畫,本書通過大量的生動插圖,對我們還原那些老北京消逝的絕活極有啟發意義。羅信耀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在燕京大學做英文文秘,結識了埃德加·斯諾。
  • 餘秀華的悽美情詩,從開篇美到結尾,不少網友感嘆:人不可貌相
    大家可能無法想像,當不到20歲的李清照寫出「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時,承受了多少壓力。那時候多少人一面驚豔於她的文字之美,一面又口吐著類似這樣的話:啥?一個沒出閣的大家閨秀,居然跑到野外去划船,還有沒有家教!
  • 餘秀華直面質疑:我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他們只盯著我那幾首詩
    第三種類型的代表人物是餘秀華。或許有人說他沒有餘秋雨的智慧,沒有莫言的大度,但她面對質疑的膽量確實是令人佩服的。2020年4月25號,餘秀華再髮長文,直面質疑。這話是說餘秀華整日陷於自己的情詩中,沒有詩人的擔當。這讓筆者想起了兩位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和杜甫。李白和杜甫雖是好友,但兩人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性格。李白的詩中很少有家國情懷,他的悲多數是因為自己不得志,他的喜多數是因為有美酒好景當前。而杜甫不一樣,杜甫的喜是因前方傳來捷報(參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悲是天下寒士無廣廈可住(參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餘秀華回應食指批評:我的過錯在於,在底層卻偏偏高昂著頭
    在這段視頻裡,食指批評餘秀華說:「看過餘秀華的一個視頻,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評論界把她捧紅是什麼意思?評論界的嚴肅呢?我很擔心。今天嚴肅地談這個問題,是強調對歷史負責。
  • 餘秀華的詩歌《捂不緊,內心的風聲》賞析
    一直低於風聲多年後,一個埋我的人被指定這些年,我偶爾想一想死亡的事情把活著當成了一種習慣成名前的餘秀華以沉靜之心態寫生活之艱苦,以向上之進取寫生活之翹盼,這和成名後的餘秀華以譁眾之姿寫情詩,以向下之意曲解唐詩是截然不同的。
  • 餘秀華新書《無端歡喜》分享會:寫詩是激情 寫散文是思考
    《無端歡喜》收入了餘秀華近年創作的四十餘篇散文。在書中,餘秀華談人生、談故鄉、談友人——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安,靈魂的動蕩,那些看得見的、看不見的痛苦與喜悅。分享會現場,餘秀華談到散文與詩歌的不同時說道:「寫詩是激情,寫散文是思考。」新書剛一上市立獲出版界和文藝界的認可和好評。
  • 《一隻蝴蝶顫抖著》:餘秀華,那麼多的愛,沒有一種能止渴
    《一隻蝴蝶顫抖著》:餘秀華,那麼多的愛,沒有一種能止渴愛而不得,是塵世眾生的最大苦惱,餘秀華寫了許多情詩,沒有一首是完美的,總是帶著無限的憂傷,她就像是流浪的貓狗,看著窗戶裡優雅而滿足的寵物,羨慕不已,外面的風雪肆虐,她只能舔著傷口,默默離開
  • 餘秀華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無一愛字卻句句肉麻,寫進痴情人心坎裡
    在近幾年的現代詩壇中,再也沒有比餘秀華更有爭議的詩人了。愛她的人,稱她拯救了早就沒落的現代詩,這話說得雖誇張卻不無道理,因為餘秀華的存在,確實掀起一股小範圍內的詩歌熱。而在討厭她的人眼裡,她就是一個「跳梁小丑」般的存在,大詩人食指就曾用十分犀利的言語公開指責她。
  • 《再致》:餘秀華,這人生,都是經不起推敲的情意
    《再致》:餘秀華,這人生,都是經不起推敲的情意餘秀華的火爆,不是網紅的轉瞬即逝,也不是炒作的一時喧囂,她已經站在我們面前,很多年了,經歷了那麼多的挫折,那麼多的誹謗,那麼多的蔑視,又能如何,她依然站著,歪歪扭扭的站著,就是不倒下。
  • 不顧輿論繼續寫「黃詩」,面對輿論的指責,餘秀華可敬還是可恥?
    此外,詩人也是特立獨行的,超然於普通人之上,自然不被普通人理解,著名詩人餘秀華即是如此。本是才華橫溢,卻空背負著「腦癱患者」、「黃詩作者」的罵名。提及詩人,大家腦海中的印象。要麼是「使我不得開心顏」放蕩不羈的李白,要麼就是「百年多病獨登臺」念念殤殤的杜甫。可餘秀華不同,她的形象,不但不符合詩人,反而遭普通人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