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稱,有著世界工廠之稱的富士康,因為在美國與印度建廠後,其美國乃至印度的工廠並沒有達到預期的回報,更有甚者,富士康的美國工廠也成了一個毫無推進與工期的項目。
富士康源於中國臺灣鴻海集團下邊的一個集團,在1988年的時候,富士康成為了中國大陸招商引資中的一個項目,順應著90年代,中國經濟乃至中國電子產業的初步發展,富士康在深圳龍華建立了第一個工廠。
因為龍華連著著深圳乃至東莞一帶,其在整個電子產業中處於當時最優的位置,而且當時的東莞乃至深圳龍華也並沒有太多能夠製造出精密電子件的工廠,所以富士康依靠其精密的連接器模具技術,在早期的珠三角乃至香港一帶,接到了大量的訂單。
隨著中國珠三角地區還有中國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當時的美國電信巨頭摩託羅拉還有歐洲的諾基亞都把工廠選擇在了東莞,早期的富士康憑藉著在珠三角地區對組裝業務的絕對優勢,一舉拿下了摩託羅拉乃至諾基亞的訂單,使得富士康迅速發展,那也是手機時代的崛起。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還有顯示屏行業的突飛猛進,從普通的黑白屏到全屏幕的智慧型手機的轉變不到5年時間,諾基亞也因為沒有及時追趕上安卓系統乃至評估IOS系統的衝擊,一下子從智慧型手機的龍頭老大退了下來,隨著崛起的就是以蘋果手機為主要的4G智慧型手機時代,那時候的喬幫主還在,賈伯斯對於蘋果手機的絕妙設計還有軟體上邊的流暢性,使得iphone在智慧型手機上一騎絕塵,那是屬於蘋果手機的時代,富士康憑藉著手機代工行業第一的地位順利拿到了蘋果的主要訂單。
4G時代的富士康,因為蘋果手機的成功乃至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崛起,富士康也跟著快速的擴大,並形成了一個達到200萬人的世界工廠,所以那時候,富士康給中國大陸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而且富士康的周邊也帶動了整個富士康模式的消費群體。
但我們深層次研究就可以發現,其實不是富士康成就了中國市場與中國的精密代工行業,而是中國市場乃至中國的人口紅利成就了富士康,但是富士康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中國市場對其的重要性,甚至有網友說:「郭臺銘說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就是給中國大陸賞一口飯吃」,這樣的錯覺。
也隨著中國代工市場的穩定以及手機產業鏈的穩定,人工成本的增加,富士康就把眼光放到了印度市場,但是在印度市場,雖然人工成功較低,但是印度欠發達的物流乃至人工管理水平,使得印度富士康在短期內還需要派遣大量的中國的工程師乃至管理人員去支持,所以印度富士康也一直沒有達到預期的盈利目標。
但這都不是糟糕的事情,畢竟印度工廠代工的還有小米乃至蘋果等在印度已經有畢竟大的市場的產品,更糟糕的是富士康美國工廠,在川普向郭臺銘邀約後,在2017年承諾給美國提供1萬多個就業崗位,但是對於美國基建乃至工廠項目推進的緩慢程度,富士康美國工廠現在也處於不確定狀態。
面對美國工廠乃至印度工廠的受挫,富士康最近開始想把重心轉移回中國市場,畢竟中國市場屬於富士康最大而且產生利潤最多的市場。
但是隨著中國電子產業的發展,中國手機代工產業也處於競爭態勢,曾經的比亞迪以及華勤等都能夠完成iphone與華為高端機的裝配技術,而且華為也已經把部分訂單慢慢轉移到了比亞迪,所以富士康的製造模式是曾經手機時代蓬勃發展的產物,中國富士康的成功是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乃至中國基礎建設、比如物流、航運,還有中國工業基礎人才的大力培養而成就的結果。
所以富士康這種代工的模式會處于越來越激烈的態勢,如果沒有在效率與技術上的革新,富士康的代工模式將會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