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知道美國製造很難了?富士康承認大廠難蓋,願少領美方補貼

2020-12-22 讀事時間

2017年,川普向全世界的製造業推廣「美國製造」,號召廣大的企業到美國來蓋工廠製造產品。收到橄欖枝的郭臺銘特地跑到美國去和川普洽談投資建廠的相關事宜。很快,富士康於年內就宣布,已與美國威斯康星州達成投資協議,富士康要在威州拉辛縣(Racine County)投資100億美元(約653億人民幣)建立一座10.5代的先進LCD面板廠,為當地創造1萬3000個工作機會。同時得到威州承諾,給予富士康28.5億美元的稅務減免,外加1.5億美元營業稅減免,合計規模30億美元(約195億人民幣)的減稅優惠。

但在本月,代表美方與富士康籤約的威斯康星經濟發展公司認定,富士康僅投資了3億美元,僱用的全職人員也只有281名,並且富士康在當地的大型廠房建造內容已經發生改變,違反了雙方的協議,因此不會給予富士康2020年的減稅優惠。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指出,富士康原本承諾要在當地建立10.5代的先進LCD工廠,現在已改成6代廠,廠房規模縮水到只有原來的20分之1。

不過,富士康卻對美國方面的說法表示反駁。富士康的律師貝裡(Robert Berry)告知威州,不讓富士康獲得減稅的決定,「不僅偏離認知,也偏離合約時間表」。

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則發表聲明,富士康已達獲得減稅資格的最低門檻,並要求威州維持對富士康的承諾,同時也強調富士康將繼續致力完成並擴大投資計劃。

郭臺銘的這份聲明,明顯就是在暗示,威州想不認帳的意思。反正,威州和郭臺銘雙方,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讓誰。

或許因為這樣反覆扯皮讓雙方的臉上都很難堪,富士康終於抵不住壓力決定接受威州降低減稅優惠,換取更多投資的彈性空間。

《威斯康星州報》(Wisconsin State Journal)與《密爾沃基哨兵日報》(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日前報導稱,雙方即將達成新的協議。

報導指出,富士康的律師貝裡(Robert Berry)在11月23日致函威斯康星經濟發展公司的首席法務官坎貝爾(Jennifer Campbell),內文提出了一些關於修改投資協議的內容。文中說,富士康還希望獲得其他管理單位的支持,並希望能及時籤署這項協議。

富士康也發表聲明,對與威斯康星州經濟發展公司籤署新協定,感到樂觀。

其實,富士康在威州建立的工廠規模比原先的計劃小,不僅威州當地,就連業界也都知道,只有富士康自己嘴硬不願意承認。現在富士康要求修改協議,才等於是承認了投資減少的事實。而富士康希望得到的投資彈性空間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富士康要來,美國要歡迎,富士康要走,美國不要攔著。

要深究富士康在美投資失利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時光背景,那就是在郭臺銘決定赴美,憑藉的是富士康收購日本面板廠夏普後掌握的技術優勢,但他沒想到的是,在之後的幾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的技術終於走向成熟,在LCD面板上足以與一流廠商競爭,當然也包括富士康。根據TrendForce顯示器研究處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在全球顯示器面板的市場份額,明年可能將達到驚人的52%。

隨著中國大陸面板產能擴大,面板的價格也開始逐步下降。可以預期,面板的利潤肯定沒有富士康之前期待的那麼高了,若再按照與威州的協議把工廠蓋下去,富士康絕對是要虧錢的。

而富士康決定收手,又造成了一個對美國和郭臺銘都雙輸的局面。

面板是一些電子產品的重要零部件,在所有零部件裡的成本佔比很高,這個產業能有效提升製造地的經濟產值,也能帶動當地就業。對美國而言,這些就像煮熟的鴨子,飛了。另一方面,也讓世界看清了,要把美國製造從口號落實到行動還很難。由此可以分析,美國方面難免會對郭臺銘感到抱怨。

而對郭臺銘而言,則是對他的聲譽損失比較大。因為,郭臺銘作為一名企業家,信譽是非常重要的,當年那麼高調的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後來川普還高興的親自來參加工廠的奠基典禮,結果現在卻沒能履行承諾。另外就是這次郭臺銘對美國看走眼,尤其考慮到他之前輝煌的職業生涯而言,會讓人覺得他這樣成功的企業家也會犯糊塗。

郭臺銘在12月19日還針對修改與威州的協議作出解釋,稱在富士康在美國的業務是從「量」到「質」的轉變。

然而,質和量這兩者之間其實並不存在矛盾,是可以共存的。換句話說,難道之前富士康打算在威州蓋的10.5代廠是重量不重質嗎?這種說法對於富士康這樣的大企業而言,其實是不合適的。

綜上所述,希望與美國達成減少投資的新協議只是富士康的緩兵之計,因為有之前的協議在先,富士康是不可能說走就走的,這樣會得罪美國市場,但又不可能硬著頭皮按原來說好的投資下去,所以只能以拖待變了。

相關焦點

  • 富士康「移民」夢碎,郭臺銘的100億美元也付之東流
    談到富士康這個企業,相信大家一點都不陌生,但不知你們知不知道,就是這樣一家如此有名的代工企業,它的創始人郭臺銘前段時間卻爆出驚人言論,稱自己「給大陸人賞飯吃」。要知道,富士康真正的崛起之路,和我們中國絕對脫不了關係。起初,趁著逐漸恢復民間交流的機會,郭臺銘在深圳建立了工廠。
  • 郭臺銘夢碎全球化,富士康根基重點回歸大陸
    2018年6月28日,富士康投資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工廠奠基儀式 破土動工,然而兩年過去了,郭臺銘的投資100億美元大單沒有落地,當地的稅收財政補貼也沒有兌現,郭臺銘投資美國布局全球的夢也戛然止步不前。如果說美國的投資是全球布局失敗的開始,那麼後來郭臺銘準備在印度開設三十萬人大廠,投資五十億元,準備在人口紅利爆發期的印度大賺一筆。沒想到印度工人窮,工資低,但工人幹活也不賣命。
  • 人物| 郭臺銘與富士康的「雞腿」往事
    6月6日,富士康在深圳舉辦三十周年慶典,郭臺銘現身發表演講,在現場播放的視頻中,郭臺銘表示,富士康選擇在A股上市一個原因是,大陸員工很難拿到臺股股票。工業富聯上市後,會馬上推出員工持股激勵計劃,激勵人才。郭臺銘還表示,未來富士康可能會考慮合伙人制度。6月8日,富士康將在A股上市。
  • 「血汗工廠」富士康為何人人喊打?郭臺銘放話:是我賞給大陸飯吃!
    就在傾家蕩產的風險下,最初合夥的朋友們相繼退出,只有郭臺銘一個人堅持了下來。而後黑白電視興起,郭臺銘抓住機遇全身心投入電視機零件的製造中,為了及時交貨,郭臺銘廢寢忘食穿梭於模具工廠,用笑臉和迎合換取公司更大的產能。
  • 富士康未兌現給美國畫的製造業大餅,美國政府怒了,拒絕...
    但儘管如此,富士康似乎依舊不想放棄這個計劃。最新的消息是,美國因其未完成承諾拒絕向其補貼。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美國第二次拒絕了。被川普稱讚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富士康工廠成果如何?可能有些同學對富士康的這一工廠還有些陌生,我們不妨先來梳理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 郭臺銘清楚的很,富士康離不開蘋果,富士康的苦日子在後頭?
    郭臺銘心裡很清楚,蘋果可以離開富士康,但富士康未必能離開蘋果。 我記得蘋果CEO庫克曾說過這麼一段話,對待全球供應商時,必須侵略性十足而且不合理,在蘋果供應鏈背後,許多供應商因為蘋果而輝煌,也因為蘋果的供應鏈策略而倒下。
  • 如果蘋果退出中國,富士康會怎樣?郭臺銘早已規劃好?
    如果蘋果退出中國,富士康會怎樣?郭臺銘早已規劃好?蘋果手機,是很多人都想要擁有的產品。當前蘋果面臨的局面就是,蘋果將會退出中國市場,那麼作為蘋果手機的最大代工廠,富士康會怎麼樣呢,其實對於這樣的狀況,郭臺銘在就已經透露了自己的格局。富士康是隸屬於鴻海集團的一家公司,在經歷了數年的發展之後,富士康擁有的頭銜不再是一個製造工廠,現在我們越來越多的看到,新聞上報到富士康將會啟動機器人換人的戰略。
  • 郭臺銘:商而優則仕 逾400億身價的代工之王
    面對誘惑,經過兩周的考慮,郭臺銘選擇購買設備,成立模具廠。而模具廠蓋好不到半年,當初那塊土地的價格已翻了三倍。不過,郭臺銘認為,自己是以一個工業經營者的心態做出的決定,看得比較長遠,想把公司基礎打好。他知道,生產的模具好不好,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臺灣經濟飛速發展,不少人做起了炒房炒地的生意,已擁有百萬資本的郭臺銘在捫心自問後,選擇了從事長久的工業。
  • 郭臺銘清楚得很,富士康離不開蘋果,富士康的苦日子在後頭?
    郭臺銘心裡很清楚,蘋果可以離開富士康,但富士康未必能離開蘋果。最近幾年的例子大家都看到了,蘋果把大部分訂單給了郭臺銘的富士康,結果富士康就成為了全球最有實力的代工廠,而最近2年,蘋果又開始加大對立訊精密的扶持,結果還是一樣,目前立訊精密的市值超過了3524億元,不得不說,蘋果的造富能力確實很強!富士康為何要去印度建廠?郭臺銘這個人太狂妄了!
  • 郭臺銘正式卸任鴻海董事長!富士康未來發展有哪些方向?
    1973年,郭臺銘出資10萬元新臺幣,與朋友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據了解,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在臺灣地區興起,公司從事製造黑白電視機選臺的按鈕。當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臺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
  • 富士康將在濟南設立半導體公司?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該項目大部分事業費用將由珠海政府資助,並被列為頂級科技項目之一,並獲得補貼及稅收減免等優惠。中國一直都未放棄半導體自給及先進晶片等計畫,但如今在美國的壓力下,恐怕補貼等優惠政策會有變數。 中國媒體表示,該晶圓廠將於2020 年開始建設,富士康將藉此來挑戰臺積電、三星等代工巨頭。
  • 富士康「換帥」 劉揚偉接替郭臺銘任董事長
    今年4月,郭臺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計劃辭去富士康董事長一職。因此富士康衣缽由誰掌舵,成為此次股東大會的焦點。富士康相關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新任董事長由S次集團總經理劉揚偉接任,相應公告將於晚些時候發出。
  • 不是郭臺銘傻而是蘋果太會算,富士康又回來了,這次要生產晶片
    幾年前郭臺銘曾計劃花50個億去印度建廠,本一位能省筆錢,結果前不但一分沒剩還倒虧了不少,本以為郭臺銘能記住這個教訓,可是沒想到前段時間富士康又曝出要花10億去印度建廠,網上也是爭議不斷,不是人說郭臺銘這是月老越糊塗了,但實際上也不能只怪郭臺銘,因為富士康從到外國建廠,一系列的事情都跟蘋果脫不開關係。
  • 富士康給美國畫的餅,又沒兌現
    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12日報導,今年,威斯康星州政府機構經濟發展辦事處(WEDC)再度拒絕富士康稅收補貼申請,理由是富士康沒有執行建設10.5代液晶面板工廠的原始合同內容,並且該公司去年招聘人數再次沒有達到申請補貼的最低標準。
  • 美國「針對」下,郭臺銘被看清,張忠謀被力挺,他卻熱衷「美女」
    而在臺灣,就有三大知名代工廠,一個是郭臺銘的富士康,一個是張忠謀的臺積電,還有一個就是林百裡的廣大。這三大巨頭,不是營收千億就是市值萬億,規模是很大的。而在去年下半年面對美國「制裁」華為的事件時,這三家代工廠分別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
  • 富士康美國、印度之旅受挫,製造業中的富士康模式還能回來嗎?
    最近有消息稱,有著世界工廠之稱的富士康,因為在美國與印度建廠後,其美國乃至印度的工廠並沒有達到預期的回報,更有甚者,富士康的美國工廠也成了一個毫無推進與工期的項目。因為龍華連著著深圳乃至東莞一帶,其在整個電子產業中處於當時最優的位置,而且當時的東莞乃至深圳龍華也並沒有太多能夠製造出精密電子件的工廠,所以富士康依靠其精密的連接器模具技術,在早期的珠三角乃至香港一帶,接到了大量的訂單。
  • 財經人物百科:郭臺銘
    ,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年4月12日成立深圳富士康公司2002年入選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亞洲之星」。至1999年底,富士康集團分別在深圳和崑山建成兩大資訊科技工業園1971臺灣「中國海專」畢業,進入當時臺灣前三大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1974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1985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自有品牌 2001獲美國《福布斯》(Forbes)「全球億萬富翁」第198名2001鴻海以1442億元臺幣營收
  • 郭臺銘接班人塵埃落定 劉揚偉接任富士康董事長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自富士康科技集團(又名鴻海精密)董事長郭臺銘宣布退休計劃,業內紛紛將注意力聚焦於其接班人問題上。6月21日,富士康舉行了股東大會並宣布劉揚偉接任董事長,而原董事長郭臺銘將淡出經營,但仍擔任公司董事。「過去數十年,我做到了企業家的自我取捨,我盡心盡力地無愧於我的股東。」郭臺銘在股東大會上還引用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話,如此說到,「一個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把公司經營好。因為公司經營好,員工有福利,社會才安定。」
  • 「刀削麵機器人」將走進富士康的美國工廠?
    【相關新聞】 走進日本的中國企業與走進中國企業的日本技術人員 美國環保車「雙雄」,為何成敗截然不同?富士康已經在其部分餐廳導入了這款刀削麵機器人,據說今後還打算對外銷售。 那麼,富士康為何要製造刀削麵機器人?因為刀削麵對富士康的老總郭臺銘董事長來說是「媽媽的味道」。 郭臺銘雖然出生於臺灣,但父母都來自大陸,父親生於山西。或許是受在麵食之鄉長大的父親的影響,從小吃著父母做的麵條長大的郭臺銘也非常喜歡麵食,甚至連婚宴的主食也是牛肉麵,被臺灣媒體廣為報導。
  • 富士康造「芯」版圖:密謀四年,布下一張晶片產業網!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董溫淑如果不是八月份財報會議的「口誤」風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郭臺銘已經不再擔任富士康董事長,而新任董事長劉揚偉已經上任一年多。2016年,郭臺銘領導下的富士康做了三個決定:35億美元高價收購日本國民家電品牌夏普、與晶片IP大廠ARM合作設立晶片設計中心、與深圳市政府籤署在半導體科技領域和創業孵化器方面共同努力的聲明。彼時,夏普作為日本電視領域的「百年老號」,因經營不善連續8年出現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