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面,到底難不難吃?杭州人自己愛就夠了

2020-12-22 五美合意

昨天的推文一經放出,後臺的讀者朋友們紛紛表示質疑,「杭州的面」那麼難吃,有什麼可說的?

其實我還挺意外的。所以出個番外趴,就好好聊聊,杭州的面,到底難不難吃

▲ 片川,圖源大眾點評

先上結論!

當然不難吃!不然你以為950萬杭州人的味蕾都壞掉了?要是連片兒川都不好吃了,這世界上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北人南渡,不僅帶來了衣冠士族的風貌,也帶來了開封府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

杭州的麵條主要分兩種,一種是湯麵,以片兒川為主;另一種是乾拌麵,以拌川為主。

「片兒川」就是朋友們口誅筆伐的重災區。

自從舌尖上中國報導了杭州第一面以後,片兒川這名聲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 片兒川和蝦爆鱔面

許多遊客不遠千裡來到杭州品嘗,一個個放下筷子就罵陳曉卿

麵條半生不熟、鹼味重不說再加上酸菜和肉絲,恨不得一口氣倒進去半瓶醬油,怎麼的,杭州醬油不要錢啊。

咬一口麵條嘆一口氣,不自覺的想撥打12345,趕緊給市長反映反映,杭州人民過的都TM什麼日子!

▲ 前同事離職前拍的照片,我很想念她

「拌川」很顯然就是另一種不知所謂的極端了。

到底是炒麵還是拌麵?這個問題能逼死一大半的外地遊客,剩下的一小半則是對這種黑乎乎的東西發出了由衷的質問:這真不是熱乾麵?

▲ 流芳麵館腰花拌川

一點沒有沾染南方人的精緻,拌川的粗獷程度堪比東北人,油鍋裡炒制拌開的面結打開,豬肝爆炒腰花給了這座城市一個重口的名片。

說好的江南文藝範呢?這盤豬下水是咋回事?

杭州面本身就是不如北方面好吃。

這沒什麼好洗地的,事實如此。

誰都知道春小麥做出來的麵粉就是不如北方冬小麥,面本身不好吃也就罷了,在澆頭上,杭州面也受到了各方面的鄙視。

在南方,「蘇式面」以一年四季不同時令的澆頭站在了另一條鄙視鏈上頂端。

蘇州,吳儂軟語的城市偏偏也愛吃溫柔的面,雖然也都是機器的鹼水面,澆頭卻講究的不行了。

不但有煎、炸、炒、燴、燜、滷等製法,也有著能滿足口味需求的冷澆、熱澆、過澆和困底等,種類之繁多,製作之精妙,琳琅滿目,枚不勝舉。

▲ 燜肉、爆魚、炒肉、塊魚、爆鱔、鱔絲、鱔糊、蝦仁、滷鴨、三鮮、十景、香菇麵筋......更別提盛夏時節的三蝦麵,秋冬的楓鎮大肉麵更是讓人有不時不食之感。

而杭州面一年的司機的腰花豬肝大腸等一系列下水招牌,屬實有點尷尬啊!

蘇式面,才是江南澆頭發展水平的最高級。

一時間,杭州的面還真有點天下人共擊之的意思。

杭州人其實是憤憤不平的,面嘛,哪是隨便燒燒就能好吃的?杭州面的真正奧義,你不吃它個幾百碗,連門檻都摸不到呢。

都說杭州面不好吃,景區吃到的片兒川能叫片兒川嗎,沒有冬筍的都叫雪菜肉絲麵曉得不?拌川沒有韭黃和肉絲還有靈魂?澆頭不是一碗一碗燒的不就是蓋澆面?

吃麵,杭州人自有其法則,按照規矩來,不好吃你打我。

湯,幾乎每一家麵館都有自己對湯頭的理解,但核心要點都是一個!原汁原味,加一點味精調料都算叛變杭州麵食界!

機器的麵條沒啥特別,但湯麵最好都是圓面,生面不易打結,在沸水中煮開了才是恰到好處。

誰說杭州面的澆頭就不講究了,片兒川,冬筍和倒篤菜一樣不可少,最講究的館子還有用雪裡蕻的,味道更是極鮮。

你去的館子連筍乾都不給,直接用茭白代替,你能說是片兒川的鍋嗎?

正宗的蝦爆鱔面用的蝦都是河蝦,只只新鮮飽滿;黃鱔都得是現宰現殺,要有大拇指粗,五條就是一斤。在水中養至吐淨泥腥,方可開膛拆骨。

▲ 新式的酸菜魚湯麵

做的就更講究了,最好的傳統面甚至得用三種油爆炒。菜油爆出香氣、豬油炒出味道、麻油澆到落胃。

這樣做出來的蝦爆鱔面,蝦嫩鱔脆,麵條剛吃幾口略有夾生,別吃,先吃幾口澆頭,兩分鐘過後,湯頭浸透麵條,這碗面才是真正的柔嫩滑鮮!

不是蝦爆鱔面不好吃,是你找不到真正用心的好館子,按照我們昨天的地圖走,吃完你想怎麼罵杭州面都成。

而拌川更是杭州面煙火氣的最佳體現,是那種路邊怎麼吃都很好吃的存在啊。

街頭巷尾,人聲鼎沸。吃拌川的時候,食客和老闆都有說不出來的江湖氣。

傳統的杭州拌川小店,老闆端坐灶臺,豬肝腰花這種極具江湖風的食材偏偏獨得杭州人喜愛。

▲ 粉肝粉腰,全不見一點血絲,兩個灶臺開火,兩個鍋同時進行,拌川實際上就是在油鍋裡拌出來的麵條。

拌川多用扁面,相對於蘇式面更加的生籠有嚼勁,油鍋裡爆開,麵條和澆頭下鍋一起痛快的拌開,每一根麵條都帶出了澆頭的味道。

別說什麼拌川像熱乾麵,真不是一種東西,熱油的錘鍊讓拌川多了一點厚重的煙火,也讓他因此更加能撫慰杭州人的心靈。

▲ 下水沒什麼不好,九百多萬杭州人心心念念的豬肝腰花怎麼就拿不上檯面了。

不是我非要和什麼稀泥,杭州人估計也不太在乎外地人愛不愛這一碗「川」,沒關係,西湖讓給你們看,龍井讓給你們喝。

就是這一碗杭州的面,杭州人自己愛就夠了。

▲ 今天下午窗外的杭州

王旭峰在《茶人三部曲》中寫道:

日本人因戰敗退出杭州城後,那些被迫離鄉背井的人們回來了。

他們不急著回家,而是先去西湖,似乎看到西湖依舊,那顆心,才能真正地安定下來,精氣神兒才能恢復,才確信,是真的到家了。

而杭州的面,大概早就和西湖一樣,是杭州人滿懷信念的故鄉了。

文章來源:24季私享家撰文 | 嵩洋 主編 | 易小婉拍攝 | 網絡、嵩洋

相關焦點

  • 遊客的困惑:杭州為什麼那麼多麵館?杭州人為什麼那麼愛吃麵?
    杭州位於我國的華東地區,是浙江省的省會,同時也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旅遊城市,再加上最近這些年杭州的飛速發展,更是備受大家的關注,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城市。不過,如果你去過杭州旅遊的話,就會發現杭州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杭州的麵館特別多,不管大街小巷,麵館幾乎隨處可見,也是讓人感覺相當意外的。照理說,杭州是典型的江南城市,應該更喜歡吃米飯,而不應該是麵食啊。南方地區通常都將麵食當作點心,可杭州麵館如此密集,顯然是因為很多人都將麵條當作主食吧?
  • 杭州的面,鮮味第一,冬筍和倒篤菜一樣不可少
    之前的推文一經放出,後臺的讀者朋友們紛紛表示質疑,「杭州的面」那麼難吃,有什麼可說的? 其實我還挺意外的。所以出個番外趴,就好好聊聊,杭州的面,到底難不難吃。
  • 杭州人為什麼那麼愛吃麵?答案就藏在武林路上的這家小館子裡!
    「北方人愛吃麵,南方人愛吃米飯」是大家對南北飲食差異的固有印象,可是走在杭州的街頭,你會發現麵館林立,客人絡繹不絕。有數據顯示,杭州的麵館比蘭州還要多,就像《舌尖上的中國2》所說, 「宋王朝因戰爭遷都,賦予了杭州中原的味道。」
  • 愛餃子超過湯圓,愛辣不愛蔥香菜,原來你是這樣的杭州人
    浙江人有多愛點外賣?大家都愛吃點什麼?1月9日,美團外賣發布2018趣味數據,浙江省2018全年訂單王來自杭州,他全年下單1986單,平均一天要點5.4次,總共花費近9萬。數據顯示,杭州人愛餃子超過湯圓,愛辣不愛蔥香菜。
  • 杭州當地的名菜,為何杭州人幾乎不吃,外地遊客又都說難以下咽?
    在杭州,杭州本地人無論是自己品嘗和宴請賓客,幾乎從來不會去酒店裡點西湖醋魚這道菜,雖然它名氣很大,但在杭州人眼裡,西湖醋魚只是一道外地遊客專屬的菜,這種酸甜口的魚,好像並不受杭州本地人待見,杭州人可能偶爾會去品嘗一下東坡肉和龍井蝦仁,但奇怪的是,西湖醋魚這道杭幫名菜卻上不了杭州本地人的餐桌。
  • 杭州當地的名菜,為何杭州人幾乎不吃,外地遊客又都說難以下咽?
    杭州是國內著名的旅遊城市,自古以來就被譽為「人間天堂」,這裡不但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有著秀麗婉約的湖光山色。都說旅行不但要看當地的美景,更要體驗當地美食,那麼說到杭州當地的名菜,很多人一定會如數家珍,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東坡肉,宋嫂魚羹,尤其是西湖醋魚,更是堪稱杭州當地的名菜。
  • 在杭州絕不能錯過的5碗面!你吃過幾碗?
    一碗片兒川,半部杭州史。每個杭州伢兒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麵館:「這是我從小到大都在吃的」「就是這個味,是家」「一碗熱騰騰的片兒川落胃又實在」...杭州人喜歡把「面」叫作「川」,但是拌川又和拌麵不一樣,它受到了熱油的洗禮,比一般的拌麵更多幾分煙火味。正宗的杭州麵館裡,兩個灶頭齊開火,一鍋炒菜,一鍋煮麵,同步操作才能保證麵條不糊不爛,味道不差分毫。一碗熱騰騰的「川」佐以肉絲,香乾,韭黃和澆頭拌成之後就可大快朵頤了。
  • 杭州人有多愛吃麵?這幾家「網紅」麵館顧客盈門
    和風景相比,杭州的麵條實在是沒啥存在感。但是你大概不知道,杭州也是全國最愛吃麵的城市之一。杭州人用每條街開滿的麵館告訴所有人,杭州人,真的也是沒有麵條不行!現在,隨著各大餐飲店恢復堂食,這些麵館的生意恢復了幾成?那熟悉的煙火氣回來了嗎?
  • 杭州這些網紅早點鋪已復工,每一口滋味裡都是杭州人的煙火味
    熬再深的夜也不能錯過最美味的早餐,有人說,杭州這座城市的煙火味就存在於街角巷裡的早點鋪。每天三四點開始做準備,六點左右開門迎來第一波早起的客人,復工復產的情況如何,看看早點鋪的生意就一目了然了。杭州人早餐種類的選擇不太多,也就豆漿、油條、餛飩、生煎、燒賣、煎餃、雞蛋餅、拌麵、牛肉粉絲這些吧……復工復產後,杭州人最愛的網紅早點鋪開門了嗎?
  • 自從出名以後,每天都在走「下坡路」,杭州的麵條到底做錯了什麼
    第一次來杭州吃片川兒,本以為它的氣質應該有著與西湖相符的不食人間煙火氣,可事實上,賣片川兒的麵館都是這樣的!濃鬱的江湖氣息盡顯在這一方灶臺中,裡面賣面的老闆更是脾氣火爆,一言不合可能就吵吵起來了!而杭州的麵條,更是讓這些外地遊客失望至極!
  • 杭州人為什麼愛吃大腸
    就連本地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也甘願為「全杭州最好吃的大腸在哪裡?」這樣的選題開闢專欄。 江南地區裡,帶著中原血統的杭州人最愛大腸。 大腸給面帶來了滷汁和油氣,充滿油津津的誘惑;大腸作澆頭也是享受,點上一碗片兒川,搭配上大腸、豬肝等,大腸柔韌,面有嚼勁,吃得也帶勁。 大腸在杭州人手裡開出了花,大腸煲、溜肥腸、爆炒大腸、涼拌大腸……做法樣式多,每種樣式都各有特色。
  • 杭州城裡的「小京都」,烙印於杭州人的記憶裡,都愛去的美食街
    如今南鑼鼓巷已經成為了徹徹底底的國際文化輸出窗口,而在杭州城裡,還藏著一條鮮為人知的古老舊巷。十五奎巷,全稱周衙弄北十五奎巷,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南與城隍樓牌巷相通,十五奎巷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從前這個巷子裡有個大石龜,它的俗名本是石烏龜巷,畢竟是俗名,肯定有些難登大雅之堂,故用諧音改為十五奎巷。
  • 杭州人的年夜飯,少不了一道清湯魚圓
    文/小肥蝦在杭州吃早飯,除了小籠湯包,印象深的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如經典小吃片兒川,醃菜裡放幾片五花肉;如豬肝面腰花面,內臟冒著油滋,作為澆頭,清晨食用難免油膩。這樣的場景,令人不免覺得這哪裡是古時候江南的臨安府城呢?
  • 為什麼全國各地有那麼多「杭州小籠包」?杭州人表示我真不知道啊
    問:有很多杭州人去外地賣小籠包嗎?答:不敢說一個沒有,但應該極少極少,反正我沒聽說過。問:杭州人知道外地有那麼多杭州小籠包嗎?答:經常全國各地走動的,肯定知道。看到招牌,表示懵圈:為毛不是上海小籠包,上海人比我們更愛吃小籠包啊。
  • 杭州人最愛吃得小吃,真是好吃得停不下來!
    杭州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西湖和雷鋒塔了,那今天小編作為一個偽杭州人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杭州的特色小吃,作為浙江省的省會,那個小吃一條街真是人山人海。那杭州到底有哪些好吃的小吃呢,我給大家分享幾個吧!1、杭州小籠杭州小籠製作時,選用發酵精白麵粉作皮,用鮮肉、或鮮肉拌蝦仁、或雞肉拌火腿作餡,然後再在餡料中加入肉皮凍。要做到皮薄餡靚是有秘訣的。做皮時開粉要用滾水淥熟,皮才軟滑,若用生粉就會太幹了。
  • 杭州特色早餐小吃有哪些,杭州有什麼特色早餐小吃
    到了杭州,一定要吃杭州的特色美食,杭州人早餐都吃什麼呢?杭州有什麼特色早餐小吃你知道嗎?為你介紹地道的杭州特色早餐小吃,一起了解一下吧!其中杭州的蝦肉小籠包非常有名,杭州人將小籠包稱作「小籠饅頭」,小籠包的麵皮很薄,裡面的湯汁和餡料很新鮮,餡料也很多樣,吃起來鮮香味美,價格實惠,杭州小籠包歷史悠久,原汁原味。
  • 但排隊這件事杭州人從沒輸過!
    >壹 / 老杭州麵館 /要說杭州的麵館,可真不少,可還是抵不住杭州人吃麵的熱情。不到十點鐘,已經陸續有人來吃麵了。腰花片兒川被評為杭州人最喜歡吃的十碗面,就是這一碗!小杭說:去方老大吃麵,不排隊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家燒制時間較慢,需耐心等待,不過吃到他家的腰花片兒川,再加上小黃魚,等待也值了!
  • 蘭州和杭州,哪座城市才是當仁不讓的吃麵大城?
    「北方人愛吃麵,南方人愛吃米飯」是大家對南北飲食差異的固有印象,但是如果你來到杭州就會發現,杭州的麵館太多了,吃麵的人也太多了,所以有老杭州人會說:咱們杭州吃麵的人比蘭州人還要多。這怎麼可能?要知道蘭州牛肉麵的地位在中國「面「界地位幾乎無法撼動,杭州憑什麼能在「面」上更勝一籌呢?
  • 杭州片兒川:平常又珍貴的家常面
    新鮮的筍提鮮了味道疫情嚴峻的前段日子,大家都宅在家裡不敢去外面的餐館吃飯(餐廳也都不開)。各自在家裡提高自己的烹飪水平。拌川杭州的麵店有不少。歷史久一點的有奎元館,知味觀;新近被愛吃麵的網友推薦的有菊英麵館、松木場麵館等好多。每家麵店的口味有自己的特色。
  • 味道濃鬱,適合外賣,杭州悄然流行半湯麵
    浙江在線11月5日訊 杭州人真是出了名的愛吃麵,從片兒川到肉絲拌川,從方老大到陳八兩,從杭州傳統鹼面到手工打面,杭州人從未停下吃麵的步伐。  最近,杭州吃貨天天見面社群裡,有網友發現,市面上一種「半湯麵」的燒法在杭州悄然流行。從中山南路的阿炳爆鱔面,到中山北路的安吉半湯手工面,再到嘉裡中心附近的大碗面……麵館老闆們紛紛推出了這種新燒法。  半湯也叫「緊湯」,就是湯比較少,反之,「寬湯麵」的湯就比較多。緊湯的燒法有更濃鬱的口感,還很適合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