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陛下我叫達拉崩吧斑得貝迪卜多比魯翁
再說一次,達拉崩吧斑得貝迪卜多比魯翁
誤,以上不是「米米麻利哄」的魔法,只是周深演唱的《達拉崩吧》的歌詞。
《達拉崩吧》講述了一個勇者智鬥惡龍的故事。
和這首不按條理出牌的神曲一起出圈的,是背後的原唱之一洛天依,她有著中文網際網路第一虛擬偶像的稱號。
顧名思義,虛擬偶像就是藉助數位技術呈現出來的形象,圍繞他們,關於真人偶像的人設、作品、故事和社會互動,都可以產生。
出道八年的歌姬洛天依,是一個設定在十五歲的少女,性格裡綜合了文靜與冒失,偶爾有些固執,對認準的事情不放棄。洛天依在B站擁有超過194萬的粉絲,視頻播放數超過2400萬。
主營音樂之外,洛天依會出現在晚會節目,和真人明星互動,出現在李佳琦等人的直播間,現場帶貨。甚至,你用的各類商品上,也會出現她的身影。
洛天依和關曉彤一起「自拍」。
在中國,以洛天依為代表的虛擬偶像已有約三十位。作為本屬於二次元世界的歌手、網紅,他們正在打破次元,走到大眾文化和消費市場中。
而反觀當下,各類真人偶像頻頻「翻車」。對於品牌來說,虛擬偶像似乎正成為一片「安全」的沃土,對一次次傷心的粉絲來說,虛擬偶像似乎也離理想的生活和人設,更靠近一些。
業務能力
讓音樂實力派「望而卻步」
這是一首很普通的歌。
咱們來普通地動次打次吧。
這段「普通」的介紹來自《普通Disco》的投稿者ilem,洛天依背後的創作者之一。
ilem被稱為P(Producer)主,他們藉助日本YAMAHA公司開發的VOCALOID語音合成軟體創作歌曲。通過一遍一遍地調整參數,最後機械合成的聲音,會產生和諧但又是常人無法企及的效果。
被奉為B站神作的《普通Disco》,曾被李宇春和汪峰翻唱出圈。兩位歌手界的實力派,都表示過翻唱的難度,各類高音和不換氣的操作,洛天依「手到擒來」,但換到真人翻唱,就必須減慢速度,不斷改編。
戳下方
原版《普通Disco》
VS
汪峰改編《普通Disco》
虛擬偶像界,從來不缺神曲,初音未來和她著名的《甩蔥歌》應該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她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歌姬。
2019年,B站舉行的BML-VR全息演唱會,首次實現了初音未來和洛天依的「同臺」獻唱,在接近萬人的臺下,粉絲們高呼「有生之年圓滿了」。
何以如此瘋狂?
ilem早先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表明,官方給愛好者提供創作所需的工具和基礎素材,創作的成果由愛好者自產自銷,圈子裡的人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
這種消費,不止於音樂,更加涵蓋小說、遊戲、Cosplay、漫畫等領域。
如今,創作者們正在走出自己的世界,與知名音樂人合作,虛擬偶像們也出現在各個場合,和真人歌手合作,推出驚豔的舞臺。這種雙方的互動,是市場希望看到的「共贏」。
比如,虛擬偶像能夠幫助真人歌手拓寬年輕聽眾市場。薛之謙曾和洛天依合作《達拉崩吧》,19歲以下的聽眾對他的認知度會明顯提升。
可想而知,在5G技術逐漸普及的當下,虛擬偶像一定程度上賦予了音樂產業以活力,圈層的打通也會讓更多二次元少年,走向外面的世界。
代言賣貨、社交達人
他們才是最強KOL
如果說,洗腦神曲帶動了虛擬歌手的出圈,那以此為原點,從音樂到更多產業,從個人到團體,從線上到線下,虛擬偶像攪動的是一盤品牌創新的棋局。
上個月,618年中大促,初音未來進入淘寶直播。她一度打敗各大流量小生,成為了人氣擔當,與之相關的聯名產品得到熱賣。
而在先前落下帷幕的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中,愛奇藝打造的國內首個原創潮流虛擬偶像廠牌RiCH BOOM出現,與女孩們同臺競技。
區別於傳統「養成系」的虛擬偶像,RiCH BOOM主打Z世代們所追捧的「潮」,六位成員是風格各異的時尚弄潮兒,還成為青島啤酒、農夫山泉廣告片中的主角。
當然,在更高的次元上,由仿真虛擬偶像塑造的全新生活理念正在興起。在CG技術的幫助下,他們的外表走出「二次元」的平面感,進入到現實生活中,讓人一下子無法區分。
比如日本CG公司Modeling Café在2018年夏天推出的仿真偶像imma,她在2019年成為了竇靖童和綾瀨遙的「新朋友」,她們一起完成了SK-II廣告片的拍攝。
這家鼓勵女性打破外界限制的品牌,一向敢於嘗試前衛的形式,藉助虛擬偶像,傳達出突破次元的「煥新」力量。
有意思的是,點開imma的社交媒體,她展現的是一個與真人「意見領袖」沒有差別的生活狀態,早晨健身打卡、以路邊的花為背景自拍、愜意地享受brunch……
只有#我好像是CG#的tag在提示著人們,這是一個成熟的包裝團隊在背後,引領著一種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
imma拍攝樂町廣告。
虛擬偶像,
從人設中來,到哪裡去?
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不太平」的2020年,更加不穩定的是粉絲們的心態。
無論是轟動圈內外的肖戰2.27事件,還是原地自曝的仝卓事件,真人偶像的不穩定因素,隨處可見。
今天戀愛了,明天被偷拍了,原地不動還會「被熱搜」,品牌在篩選代言人時,可謂需要費盡心思,做好風險評估。
與之形成對比,虛擬偶像的世界,就不存在這樣的「煩惱」了。一個由粉絲共創的少女形象,是經久不衰的;一個在社交媒體上秀出光鮮的虛擬網紅,是不會翻車的。
與此同時,也有人會疑問,虛擬偶像也太假了吧,哪裡有「人氣」呢?
這就涉及到「人設」的建立。
以虛擬偶像絆愛為例,她人工智慧的設定是外表,卻經常在粉絲們中間扮演「人工智障」的角色。在與粉絲的互動中,絆愛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從英語漢字到電影,都想要了解,迷之自信的行為,卻經常收穫「打臉」的效果。
在二次元圈內,這叫「萌點」,而在圈外,則是品牌合作時主打的「賣點」。這是粉絲經濟裡的核心,也是粉絲文化中最戳中人內心的調劑品。
粉絲與絆愛的互動經常是「以黑為樂」。
而回到真實的偶像世界中,前不久,出身於AKB48的日本藝人渡邊麻友,宣布因為身體原因,退出演藝圈。在AKB48的龐大體系中,女孩們以「陪伴宅男一起成長的普通女孩」為人設,進行各類活動。
渡邊麻友作為偶像,在業界多番被人稱讚,她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讓人感受到夢想和希望,但面對「你成為偶像失去什麼」的提問中,她曾坦言,失去的是「作為人的感情」。
一邊是虛擬偶像以屹立不倒的人設,成為真人粉絲追捧的對象;一邊是真人偶像在努力經營自己人設後,放開一切,回到普通的自我。
這些現象,同時存在於當下的消費社會中,跨越國界,也跨越次元。
所以,真真假假似乎已經不能成為評判追星與消費的唯一標準,無論是在虛擬世界裡找到自我認同的價值,還是在現實中抓住推著自己前行的微光,這個過程,已經能夠讓多方滿足。
最終的結果,還是交還給未知的未來吧。
參考資料:
[1] 一種關注丨那些深愛著虛擬偶像的年輕人,南方人物周刊,2019-9
[2] 【盤點】虛擬偶像營銷風生水起,國內外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虛擬KOL?SocialBeta,2019-11
[3] 李佳琦和洛天依,誰會是直播間裡的「倖存者」?| 超級觀點,36氪,2020-6
[4] 愛奇藝: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
[5] 虛擬偶像在音樂行業的滲透加速度,由你音樂研究院,2020-5
[6] 跟真人一樣的虛擬偶像,正在搶走活人的生意,2020-5
[7] 26歲的她決定退出娛樂圈,接下來的人生,還給她自己吧,2020-6
END
出品 | 生活方式研究院
作者 | 沙糖
繪圖 | NEK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