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站——椒香四溢的鱔絲
四川在線樂山訊(記者 餘建軍) 嘗盡「翹腳牛肉、甜皮鴨、魚火鍋、麻辣燙、西壩豆腐、燒烤、白宰雞」等樂山美食的最美滋味,「樂山十大美食」專列號「轟隆轟隆」地駛入下一站。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味道美時分外饞。隨著「況且」一聲,停靠在風光無限的中國「雙遺」勝地樂山大佛峨眉山下,在一座依山傍水、林木蔥鬱、民風淳樸的小鎮——臨江鎮上,一道經久不衰的美食——臨江鱔絲,早已讓食客們的味蕾隨之而舞蹈,口水也情不自禁裡直往肚裡下咽。
入選「樂山十大美食」的「鱔絲」以「臨江鱔絲」為代表,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樂山、峨眉山一帶的路邊小店,享有盛名,也有商者把它做成「峨眉鱔絲」四處推廣。其實,就象「白宰雞」一樣,臨江當地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鱔絲,哪家來了客人,主人會親手掌勺,啪啪啪幾下切了菜、拍了姜、剝了蒜、剪了椒、入了酒、熱了油,三兩下就端出一盆讓人垂涎欲滴的「臨江鱔絲」,這已成為當地人熱情待客的一個傳統習慣。
為了揭密「鱔絲」的誘人風味,四川在線記者驅車40多分鐘,在鄉間公路緩緩前行,兩邊田園、山丘和村落賞心悅目,來到「臨江鱔絲」的發源地,樂山與峨眉交界處的臨江鎮,一個吃「鱔絲」的好地方。
據了解,臨江鎮距樂山城區30公裡,距峨眉山市16公裡。說「臨江生態好,鱔絲是一絕"此言非虛。記者粗略地算了一下,在這小小的臨江鎮街上,以賣鱔絲為主的餐館就有近十家。當你一到臨江,就有一種置身於「鱔絲之鄉」的感覺。因為街道兩邊都是以鱔絲作為招牌菜的餐館。
記者在「鱔絲」美味的「牽引」下,找到了入選樂山十大美食的商家代表、做了20多年「臨江鱔絲」的安記飯店老闆趙華。「平時飯店生意一般,節假日生意還可以,一些外地人專程開車來吃鱔絲,成都人最多,最多時一天能賣到100多斤。」趙華一見記者就打開了「話匣子」。
趙華毫無保留地向記者介紹了製作「臨江鱔絲」的要領。必須選用手指粗細的野生稻田黃鱔為原料,再配以豬油、泡生薑、泡海椒、香菜等近二十種調料。通過煮製、去骨拉絲、切配炒料、燒製成菜等工藝流程烹製而成。在選材方面,尤其以使用本地野生苦馬菜為最大特色,涼性的苦馬菜和溫性的黃鱔搭配,堪稱「絕配」。另外,熟食鱔絲與其他地方鱔絲做法的最大差別在於,需要將活黃鱔直接倒入沸水中用大火煮,煮的火候非常重要,通常是煮3至5分鐘,煮的時間不夠,黃鱔太硬去不了骨,煮得太久,黃鱔一拉就斷,成不了絲。煮熟後撈出,再用牛骨刀把煮熟的黃鱔去骨頭拉成三根鱔絲,然後進行烹製。煮黃鱔的水都採自當地深井水,水溫低、水質好、礦物質含量豐富,這是其他地域的水所不可比擬的。所以,「臨江鱔絲」是臨江和鱔絲的完美結合。
記者在安記飯店內,只見老闆娘操作嫻熟,三下五除二,一盆熱氣騰騰、椒香四溢的「臨江鱔絲」就端上來了,香味也隨之瀰漫整個餐桌,用筷子一挑,盆裡鱔絲裹夾著香蔥、春芽、茴香、香菜、酸菜、萵筍在翻滾,香味直撲鼻尖。夾起一嘗,鱔絲滑嫩無比,一抿一嚼間,適度的辣味伴著春芽、茴香、香蔥、香菜、酸菜糾集在一起的複合香味穿透舌尖,充溢口腔,繼而舒坦你的食道和飢腸轆轆的胃,頓感胃口大開,食慾大振。鱔絲的滑嫩和配料的耐嚼,讓你的牙齒和口腔體驗到肉軟菜脆的質感和軟脆一張一弛的對比。鱔絲吃得差不多的時候,一把煮好的掛麵又丟進盆裡,稍為挑撥幾下,麵條拌著鱔絲的香味吞進你的肚裡,品味絕美。最後,再來一盤彎曲有致,色澤金黃的鱔骨,放進嘴裡,酥脆化炸,唇齒焦香。
一位來自成都的食客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是一個美食微信群裡的群友,特別喜歡樂山美食,這次是看到朋友圈的推薦,專門來樂山品嘗臨江鱔絲的。「一盆麻辣鮮香的鱔絲不知不覺被消滅後,服務員再端上一盤麵條倒在湯裡頭,吃起過癮。還有焦香酥脆的蟮骨讓你咀嚼回味,爽到爆,這一趟沒有白跑。」陳先生翹起大拇指說。
臨江鱔絲風味獨特,原料佐料講究。被四川省烹飪協會評為2014年度最受歡迎民間菜餚的嘉國鱔絲堂老闆彭加國介紹說,臨江鎮緊靠臨江河,水資源豐富,氣溫比樂山城略低,適宜黃蟮生長,這為臨江鱔絲「走紅」提供了一定的條件。「臨江鱔絲」之所以美味難擋,離不開本地野生的黃蟮,加上配料的比例、烹飪的手法,關鍵是所用的油脂,要是新鮮的菜籽油加豬油的混合油,所用的水要是深井水,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他每天黃鱔需求量達好幾十斤,這些黃鱔主要靠當地捕鱔人提供,不夠的時候,就在其他鄉鎮的捕鱔人手裡收購。
在號稱樂山第一家的「鵬藝臨江鱔絲」店內,從業30多年、人稱「遊一刀」的主廚遊建英告訴記者,在臨江鎮第一個推出「臨江鱔絲」菜品的是一個叫陳榮華的老闆,她是其關門弟子。遊建英說,「臨江鱔絲」所選鱔魚均為本地野生,隨吃隨剮,新鮮;又用骨刺做刀,輕剖鱔魚,一分為四,絲絲如縷,滑嫩。又用上好的菜油和新熬的豬油做底,烹調出來的鱔絲別具滋味。鱔絲不僅味美,而且富含維生素、蛋白質、膽固醇、磷等多種人體所需營養物質,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至於「臨江鱔絲」的歷史,有的人說始於民國初期,也有人說源於臨江一羅姓大地主家,還有人說應該追遂到張獻忠剿四川說起。儘管眾說紛紜,但當地人喜歡吃鱔魚並擅長用鱔魚做菜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一晃百年,菜的來歷只留下美好傳說,但臨江鎮家家戶戶都掌握了捕鱔的手法和燒鱔段、剝鱔絲的做法。並且,在改革開放後,臨江人也慢慢的做起了鱔絲生意,在不斷的創新和改革中成就了現在美名遠揚的臨江鱔絲、紅燒鱔段、香酥鱔骨這三道「名菜」。
樂山市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代勇剛告訴四川在線記者,樂山「臨江鱔絲」,帶有一種介於四川火鍋和水煮肉片的特色風味,憑藉其得天獨厚的水土環境,孕育了這道風味獨特的美食佳餚。據不完全統計,在市中區、峨眉兩地約有50餘戶商家在經營熟食鱔絲,每天銷售數百斤黃鱔。
樂山十大美食揚名天下,百道美味四海飄香。說到西壩,就能聯想到「西壩豆腐」;說到蘇稽,就能聯想到「蹺腳牛肉」;說到牛華,「麻辣燙」、「豆腐腦」就能立馬從腦海裡「脫穎而出」。說起「臨江鱔絲」,已是樂山十大美食品牌之一,臨江鎮最具特色的美食,來樂山作客,去臨江吃「鱔絲」,不枉此行。
「樂山十大美食」專列號第八站推薦入選「百道美味」 鱔絲品嘗點:
安記飯店(市中區臨江鎮臨江街35號)
鵬藝臨江鱔絲(市中區茶坊路464號)
嘉國鱔絲堂(市中區平興鄉滑石街9號)
光明鱔絲(沙灣區嘉農鎮新興村2組)
永生酒樓(市中區蘇稽鎮樂峨路西段5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