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棗饅頭:西區食堂比臉還要大的饅頭,宿舍一人帶飯,一個大饅頭餵飽全宿舍。
竹筒飯: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的味道,保證了原有的營養價值。
「將鹹蛋黃一個個剝出來,揉碎,加入肉鬆香油豬油,再揉成蛋黃的形狀加入青團……」清明節前夕,中國人民大學食堂推出的青團又成了「網紅」,網友們紛紛轉發、評論說「想吃」,這是繼校慶月餅、比臉還大的饅頭、重陽糕之後的又一個「網紅」。大學食堂裡為什麼會不斷湧出「網紅派」?這些好吃的飯菜是怎麼出爐的?北京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東區食堂的豆沙餡南瓜麵包、竹筒飯、烤魚,中區食堂的年貨禮盒,西區食堂的比臉還大的山東棗饅頭,北區食堂的重陽糕、南瓜餡麵包、小龍蝦飯、青團、東臺魚湯麵……中國人民大學後勤集團總經理宋大我老師如數家珍地向北青報記者梳理了一下從該校食堂流傳到網上,並且紅極一時的美食,「目前已經有十個之多了。」這些所謂的「網紅派」菜品為什麼會火?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一道「網紅派」背後,竟有許許多多人大人的貢獻。
青團:口味有肉鬆蛋黃糰子、松仁豆沙糰子、薺菜鮮肉糰子。
烤魚:食材為當天早上6點多採購回來的活魚,加入多種配菜力爭營養均衡。
調查
「食堂鐵粉團」專為菜品「挑刺兒」
張樹志今年剛上大二,就加入了「食堂鐵粉團」,可以深度參與食堂新菜推介、菜品推介和菜餚品鑑環節,同時又享受「VIP」待遇,參加烹飪示範課和實操課。後勤集團還會不定期面向「鐵粉」,舉辦烹飪工藝講座並進行菜餚製作現場演示;開展烹飪實操課或組織「鐵粉」進行烹飪技能比賽等活動。
人大後勤官微「溫馨人大」從今年開始了「美食愛好者招募令」,專門召集「能吃會吃」的同學來食堂試菜。張樹志就是因為積極在「溫馨人大」後臺留言,而被遴選為第一批「鐵粉」。「說起『溫馨人大』這個公號,也是我們學校粉絲人群最多的公號之一」,張樹志介紹說,這既是人大學子表達意見的「留言板」,也是外校人了解人大「網紅派」的一個窗口。
到目前為止,張樹志已經給食堂提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包括「青團如何做會更糯一些」,「熱乾麵的花生碎放多少口感更好」,他微博「@」過食堂主任,也會在打飯時在窗口提一句,「雖然看不到後廚做飯的過程,但是下次吃飯時能明顯感覺到味道的變化,就說明我的意見沒白提」。
「民以食為天,學生的飯菜就是我們的天」,北區食堂主任王祚榮,不僅是「網紅」食品的代言人,更是人大出了名的「微博主任」,他經常在微博上和學生互動,哪道菜做得鹹了、哪道菜淡了,他都「門兒清」。這還不夠,王祚榮希望能聽到更多「一線」的意見,就從「線上」走到「線下」,每天在吃飯高峰期,都站在人群中,捕捉學生們對菜品的評價信息。
各食堂廚師「較著勁」 比手藝
人民大會堂國宴大師、北京飯店譚家菜主廚、法國廚皇會會員,甚至是保持著金氏世界紀錄的廚師團隊,都來過人民大學,現場展示拿手好菜。這是人大食堂「客廚RUC」系列活動之一——「客廚RUC」活動,即邀請社會、高校餐飲界精英來校交流。人大五個食堂的主任都在心裡「較著勁」,想請來更好的廚師,讓同學們一飽口福。食堂的廚師長也「緊繃著一根弦」,每次都要從外來的大廚那裡學兩門手藝,等以後做給自己學校的學生吃。
前不久,在多項廚藝比賽中獲得金獎的首師大大廚楊國強做客人大,為同學們展示兩道拿手好菜——宮保雞丁和咖喱肉片。西區食堂行政總廚何昌華就現學了一招,「他這個宮保雞丁做得地道主要就在於調製湯汁時,醋和糖比例恰到好處,做菜火候也很重要,十七八秒就要出鍋。再就是食材,雞腿肉口感更好。」何昌華說,接下來他會徵求學生的意見,如果大家認可,以後會在食堂推廣。
北區食堂的大廚代智慧去年做了一件特別有「滿足感」的事——為五仁月餅正名。去年中秋恰逢學校80周年校慶,中秋月餅升級為校慶月餅,五仁月餅當然不能少。代智慧意識到,想要改變五仁月餅的「刻板印象」,要從「餡」開始。他先是從網上搜集了各種製作視頻,然後開始配置月餅餡:自己動手剝核桃、松子、瓜子,炒烤後嘗試香酥口感,反覆嘗試了三四十次,終於找到了「秘方」,改良後的「蘇式五仁月餅」一出爐,就被搶購一空。雖然在學校掙的工資是外邊的一半,但代智慧看到同學們在微博、朋友圈中曬圖和好評,感覺自我價值得到了實現,「能獲得這些高材生的認可和尊重,活兒幹著也有動力。」代智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