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20多年餃子,才知道「鍋貼」和「煎餃」的區別,看完漲知識

2020-09-05 吃貨集合地

昨天和閨蜜一起逛街,中午時候在飯館吃飯,閨蜜指著鍋貼說「這不就是煎餃嗎?為什麼非得叫鍋貼呢?」我反覆給她解釋了幾遍,她還是似懂非懂的狀態。很多人都認為鍋貼就是煎餃,其實是不對的,鍋貼和煎餃有著本質的區別。今天小編就跟您聊聊這倆「孿生兄弟」,還贈送給您4種經典鍋貼的做法,保證您會喜歡。


鍋貼,屬於煎烙餡類的美食,其製作精良,味道可口,深受大家的喜愛。可以根據不同季節的蔬菜,來搭配最合理的吃法。其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兩頭開口,非常考驗調餡人的手法。我大概算了一下,一大鍋豬肉餡的鍋貼不到3塊錢,看著挺複雜的,其實做起來非常簡單,隨便捏就能吃,可以一次多包一些放入冰箱冷凍,想吃的時候拿出來製作就可以。


【豬肉三鮮鍋貼】餃子皮的和面方法在文章末端,喜歡的童鞋別錯過。

原料:餃子皮40張,蝦仁200克,豬肉餡200克,胡椒粉適量,鹽適量,韭菜100克,蠔油20克,味極鮮30克,香油少許,蔥姜個20克。

製作,1:漿肉餡,將攪好的肉餡放在盆中,然後加入蔥薑末,味極鮮,蠔油,料酒,胡椒粉醃製30分鐘。

2:蝦仁剔除蝦線,清洗乾淨,韭菜切末,水發木耳切末,一同放在肉餡中拌勻。

3:餃子皮擀成橢圓形,放入適量餡料,包的時候每個裡邊放一個蝦仁,中間捏緊兩遍不要封口。

4:鍋內加入少許底油,依次放入包好的鍋貼中小火煎制,見底步微微發黃定型,倒入清水,迅速蓋上蓋子。

5:燜至水分收幹,打開蓋子再稍微煎一會讓底邊形成脆底即可出鍋。


【大蔥羊肉鍋貼】原料:羊肉,大蔥,餃子皮,味極鮮,料酒,胡椒粉,蔥姜,蔥油。做法:新鮮羊肉剁成肉泥,加入蔥姜,胡椒粉,料酒,鹽,味極鮮攪拌均勻,花椒粉分兩次加入。然後放入切好的大蔥末,蔥油拌勻即可,包起來就可以。出鍋前撒上一小把黑芝麻,就ok了。


【西葫蘆鍋貼】原料:西葫蘆,雞蛋,木耳,鹽,胡椒粉,蔥油。做法:西葫蘆擦成細絲加鹽醃製,然後攥幹水分。雞蛋提前炒熟涼透,木耳切絲。將上述原料拌勻,加鹽,胡椒粉,蔥油甜味,包起來煎制就可了。


【韭菜鍋貼】原料:五花肉餡,韭菜,蔥薑末,花椒粉,雞汁,味極鮮,香油,鹽,白糖,蔥油。做法。五花肉攪成肉餡,加入上述調料醃製30分鐘,韭菜切末,拌勻即可,出鍋前撒上白芝麻就可以了。

小廚有話說:

1:餡料的調製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家可以隨季節選用新鮮的蔬菜。

2:煎的時候,一定要煎制底部微黃再倒水,水量大約是鍋貼的三分之一。

3:最好是用醋水,就是醋+水攪勻即可,放醋水吃起來更脆,麵皮也會更鬆軟。

4:待水分消失聽到滋滋聲後關火,肉餡大約需要10分鐘,素餡大約需要7分鐘。

5:做鍋貼必須要蓋鍋蓋,既能提高縮短時間,又能讓麵皮更柔軟,口感更好。


煎餃的做法與鍋貼完全相同,餃子是全封閉的沒有留口的,而鍋貼則是兩邊都要開口的,這就是從形狀上的區別。更有網友打趣道:吃了20多年餃子,才知道「鍋貼」和「煎餃」的區別,沒想到做這麼簡單。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如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讚轉發關注,感恩閱讀,感謝有您……

做鍋貼麵皮的技巧:

1:鍋貼或者水餃,多以冷水和面,最好是在和面的時候加入一個雞蛋和少許鹽,會使口感更勁道。

2:麵粉與水的比例為,2:1,500克麵粉最少要加入250克左右的清水。

3:鍋貼最好是擀成橢圓的形狀,也可以直接買現成的餃子皮製作。

相關焦點

  • 活了20年才知道,「鍋貼」和「煎餃」的區別,多年的餃子白吃了
    但是往往會在一個不小心中發現它們的區別,其中鍋貼和煎餃應該就是特別典型的了吧。說起鍋貼和煎餃,想必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它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吧,並且在口感上都是差不多的。尤其是在外面買的時候,吃起來並不能感覺出什麼。其實我們活了整整20年,都混淆了它們兩個。其實在各個方面,它們都還是有著一些細微的區別的,想必大家應該都還不知道吧,那多年的餃子真的是白吃了。
  • 煎餃和鍋貼有啥區別?方法錯了就是煎餃,跟我學做外焦裡嫩的鍋貼
    餃子是大家經常吃的食物,鍋貼是什麼呢?鍋貼是一種中國北方的著名傳統小吃,鍋貼製作精巧,味道可口。不同的季節配當季的新鮮時蔬。每個地方的鍋貼形狀也不一樣,但通常都是細長的餃子形,屬於煎烙餡類小吃。外皮軟中帶脆,餡兒鮮香美味。很多人都認為,都是皮包餡兒煎出來的,鍋貼不就是煎餃嗎?
  • 鍋貼餃子的做法,它和煎餃有什麼區別呢?
    鍋貼餃子製作過程,只要掌握了技巧就很簡單了。原本一道北方的小吃,現在已經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能吃到了。即使吃不到也沒關係的,跟著下面學起來。食材準備餃子、蔥花、白芝麻、食用油、麵粉為了方便操作,選用平底不沾鍋。
  • 是鍋貼還是煎餃?這道家鄉美食,我吃了20多年
    等到的人,心滿意足地端著小碟坐進店裡吃。住得近的直接拿著鍋碗就去了,裝滿一盆,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鍋貼在我的記憶裡,一年四季從不缺席。它是過多少年都不會忘記的家鄉味道,指引我的鄉愁,回歸到「家」在的地方。
  • 鍋貼和煎餃傻傻分不清楚?這一步錯了,咋做都是煎餃,不信你試試
    有很多人不懂鍋貼和煎餃的區別,經常將兩者混為一談,《嚮往的生活》中黃磊做鍋貼時,就有很多人在彈幕上討論:「這不就是煎餃嗎」,其實還真不是。鍋貼和煎餃的區別就在於製作方法,鍋貼的做法自始至終都是煎,中途會加水燜制;煎餃卻少不了水煮這一步驟,有的會先煎後煮、有的會先煮後煎,但都是需要下水煮的。
  • 吃了20幾年的西瓜,才知道黃瓜瓤和紅瓜瓤的區別,看完漲知識了!
    吃了20幾年的西瓜,才知道黃瓜瓤和紅瓜瓤的區別,看完漲知識了!我記得在以前的時候,因為家裡面還是非常的窮,那時候經濟條件也不是多麼的好,家裡都沒有冰箱,所以每次有賣西瓜的人去到我們那裡的時候爸爸就會買好幾個西瓜,因為我們院子裡有一口井,我們都知道井裡是非常的涼快的,爸爸就會把西瓜放在一個桶裡面,然後在桶的把上拴上一個繩子,把桶放進井深處幾個小時,等到幾個小時以後就可以把桶拿出來了,西瓜吃起來就像放在冰箱裡一樣。
  • 煎餃就是鍋貼嗎?只要做好2點,煎餃鍋貼都焦香脆嫩,漂亮又好吃
    我是做手工餃子餛飩的三姐,如果我寫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吧。煎餃和鍋貼都是用麵皮包上餡,餡可葷可素,任你自由發揮。麵皮用麵粉製作而成,和餃子皮是一樣的做法。煎餃和鍋貼都是用油在平底鍋裡把麵皮煎得焦黃,吃起來又脆又香。煎餃就是鍋貼嗎?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 吃了30多年雞蛋,才知道「紅皮蛋」和「白皮蛋」的區別,漲知識了
    導讀吃了30多年雞蛋,才知道「紅皮蛋」和「白皮蛋」的區別,漲知識了這類詞都和生雞蛋息息相關,全部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今日大伙兒就來聊一聊,有關於生雞蛋你永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仔細的寶寶會發覺,在購買生雞蛋時,又分成「紅殼蛋」和「白殼蛋」,究竟哪一種更適宜家裡人,哪一種更加營養?許多人猶猶豫豫,不清楚該選哪一個?很有可能是受老一代人的幹擾,覺得藍色雞蛋殼的便是笨雞蛋,白色雞蛋殼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紅色雞蛋殼的更好意頭。那,實際上確實是那樣嗎?一個比較普通的生雞蛋,為何有這樣多的顏色?雞蛋殼的顏色決定著營養成分嗎?
  • 煎餃和鍋貼,傻傻分不清楚?本質上都是麵包餡,好吃才是王道!
    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關於煎餃和鍋貼,你一直認為它們是同一種東西,還是有所區別呢?大叔的簡單理解是:鍋貼是不封口的,煎餃是封口的。煎餃和鍋貼的區別:煎餃封口,鍋貼不封口。煎餃可以只煎底部,也可以翻面煎,而鍋貼不可以翻面,否則就會露餡兒。煎餃可以煮熟再煎,也可以生煎,鍋貼必須生煎。
  • 風物故事丨鍋貼和煎餃,原諒我傻傻分不清
    「不就是個鍋貼,排隊去吃個早點,早就餓暈了好不!」「不是鍋貼啦,煎餃,煎餃,這個是煎餃了啦!」(呃,請你們忽略這個人~)......好像是煎餃~我想,有不少人分不清煎餃和鍋貼的,比如我和我的傻朋友。御膳房就得不停煮出熱騰騰的餃子,還得把冷掉的餃子丟掉。御廚不捨得丟,就用油煎熱了自己吃,沒想到香味傳到花園裡吸引了太后。問叫什麼名字,御廚看到煎餃子用的鐵鍋,就隨口答道「鍋貼」。後來,經過改良,鍋貼竟躋身為宮中宴請的菜品。所以,到底是哪裡先有的鍋貼,我也不能說的確切。外觀:主要看氣質煎餃——北方的家常食品,原材料就是生的水餃。
  • 鍋貼和煎餃有啥區別?早餐胡辣湯搭配鍋貼很不錯,鍋貼比煎餃好吃
    吃鍋貼最佳搭配不是白粥,而是胡辣湯。不少人覺得鍋貼和煎餃是一回事兒,無非是類似鳳梨和菠蘿這樣的名稱不同差別不大而已。實際上鍋貼是兩頭不封口,下鍋只煎一面,而煎餃則是口封緊實兩面油煎,鍋貼是長條形,煎餃是元寶形,鍋貼比煎餃更好吃。吃鍋貼最佳搭配不是白粥,而是胡辣湯。
  • 吃了這麼多年的日料,你知道真正的芥末是什麼樣的?看完漲知識!
    吃了這麼多年的日料,你知道真正的芥末是什麼樣的?看完漲知識!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是過得越來越好了,那麼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的人在生活當中也是特別喜歡吃日本料理的,在吃日本料理的時候,有的人特別喜歡吃生魚片,再吃生魚片是需要蘸上芥末醬的,這樣的味道吃起來才會非常的美味,也有一些人他們再到日本去旅遊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吃到的芥末醬跟我們在中國吃的完全是不一樣,那麼吃了這麼多年的日料,你知道真正的芥末是什麼樣的嗎?看完漲知識了。
  • 吃了這麼多年肉,才知上五花肉和下五花肉的區別,看完又漲知識了
    現在才知「上五花肉」和「下五花肉」的區別,以後不會再買錯了!豬身上有很多部位都是可以吃的,而五花肉是大家最常吃到的一種,不管是做紅燒肉還是炸小酥肉用來包餃子,用五花肉最合適了,那大家知道嗎?五花肉也分為上五花肉和下五花肉,大家知道它們的區別嗎?哪種五花肉做出來的菜餚口感才更加的好呢?不知道的一起來看看吧。大家都知道,五花肉位於豬的腹部,是豬肋排上的肉,一般分為五層,一層是豬皮,第2層是豬油,第3層是豬瘦肉,第4層是豬油,第5層還是豬瘦肉,而上五花肉是連接在排骨的那部分,在剔排骨的時候肉都掉下去了,這樣的五花肉比較適合用來做包子和包餃子。
  • 煎餃vs鍋貼?喬饞鍋貼讓你口水流一地!
    鍋貼!」鍋貼和餃子的區別有很多人分不清鍋貼和煎餃的區別,認為它們是一樣的,有些地方甚至把鍋貼就叫做煎餃,但其實兩者的製作方法是有本質區別的。煎餃與鍋貼最大的區別是:煎餃需要先煎後煮,或者先煮後煎,總之都少不了煮這道工序(實際上很多地方的煎餃是生餃子直接煎,沒有煮的過程)。並且煎餃是蓋上鍋蓋一次成功的。
  • 鍋貼不是煎餃,很多人都搞錯了,看看鍋貼是這樣做的,你吃過嗎?
    第一次吃鍋貼是和閨蜜一起出去玩的時候,閨蜜買給我的。第一眼看到鍋貼時就想這不就是煎餃嗎?為什麼叫它鍋貼呢?當時怕丟人就沒問,但是它的味道確實驚豔到我了,跟餃子的味道確實不一樣,更加焦香,閨蜜買的鍋貼不一會兒就被我吃完了。
  • 「燉湯」和「煲湯」有啥區別?不止南北方叫法的差別,看完漲知識
    「燉湯」和「煲湯」有啥區別?不止南北方叫法的差別,看完漲知識昨天跟著婆婆做飯,聊著聊著就說起了煲湯和燉湯的區別,沒想到婆婆做了這麼多年的飯,卻也不知道有啥區別,你知道嗎 ?然後還是問大廚才知道區別, 原來不止南北方叫法的差別,你喝的湯是燉的還是煲的?差別大了去了,看完漲知識哦!說起煲湯,廣東人絕對有發言權!他們一年四季都在用湯水滋補身體!而且在廣東有這麼一個詞,叫做「煲三燉四」其實這就說明煲湯和燉湯不僅是南北方叫法的差別,而且在烹飪手法上也是不同的!
  • 活了30多年,才知道「湯圓」和「元宵」的區別到底是啥?漲知識了
    賞花燈,猜燈謎,都是這天的傳統習俗,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能少了傳統美食,元宵和湯圓!說到這個吃元宵,可能又要激起,南方北方湯圓VS元宵大作戰!那麼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到底是不是同一種食物呢?今天,小簡就帶您走進湯圓VS元宵身世大揭秘!
  • 吃了30多年饅頭,才知道「乾酵母」和「鮮酵母」的區別,漲知識
    答:酵母菌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單細胞真菌微生物」,是一種天然的發酵劑!別看酵母個頭小,但是它的能量卻很大,酵母菌的大小相當於頭髮絲的十分之一,一克乾酵母相當於3000億個細胞,如果500克酵母中的細胞排起隊來,相當於地球一圈的距離!
  • 吃了20多年的豬蹄,才知道前腳和後腳口感差別很大,你買錯了嗎?
    吃了20多年的豬蹄,才知道前腳和後腳口感差別很大,你買錯了嗎? 豬前腳和後腳哪個好吃?煲湯用哪個?滷豬蹄用哪個?看完漲知識!豬蹄是一種很特別的食材,肉少骨頭多,而且價格不便宜,但是吃的人卻很多。我就很喜歡吃豬蹄兒,特別喜歡吃滷豬蹄兒,有一段時間下班的時候經常買個豬蹄,邊走邊啃,到家也差不多吃完了。只是發現,有的豬蹄肉多味道香,有的豬蹄肉硬,不好嚼。後來我才知道,豬前腳和後腳的口感差別很大,你有注意過嗎?有沒有買錯啊?很多地方主體都不分前後,但是在廣東卻有很詳細的區分,把前腿叫豬手,後腿叫豬腳。豬前腳和後腳哪個好吃?
  • 做飯20多年,今天才知道「生粉」和「澱粉」的區別是啥,漲知識了
    導讀:生粉和澱粉一字之差,用途卻大不相同,弄懂4個區別,你就是大廚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簡食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飯所用到的調料裡,有很多是長相非常相似的,但是作用卻有著天壤之別!就拿生粉和澱粉來說,您知道它們的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