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會磨耗一些客觀東西,在客觀論中,沒有什麼可以永垂不朽,但在主觀論中,有許多的東西可以不受時間的消磨:文化,智慧,藝術……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自2017年成立,承墨文化以來,發布過一些內容,但是一直以來,有幾個問題困擾著我。所以,發布了一些不輕不重不鹹不淡的文章。倒也博得了一些眼球,實在慚愧的很。
最近,和一些業內的老師,以及調查了一些在校老師的想法。承墨就「師說藝譜」版塊。修正了一些發布內容。未來的方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推薦。一些文章包括乾貨,對於功成名就的藝術大家們,也許不是很重要的。
但我希望,這些文章能帶給初入門以及我們的下一代有所啟迪。也希望看到的老師、先生、大家以及好友們能予以傳遞,尤其是針對我們的下一代。我將會在未來的文章內容上,編輯的更嚴謹。更為紮實。
期間發布了系列文章16課。從中華傳統文化講到書畫藝術。從書法的歷史淵源講到當今如何學習。從筆墨紙硯講到了題跋裝裱。總體來說,希望對大家有一點點幫助,就說明功夫沒有白費。接下來將對系列文章更加細化。從楷、隸、行、草、甲骨文(金文)進行推薦。
「師說」第一課: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經典匯集
「師說」第二課 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請告訴教會您的下一代
「師說」第三課 書法應該學點什麼呢
「師說」第四課 書法學習應該注意的幾點
「師說」第五課 新手練習書法,建議從以下著手
「師說」第六課,中小學國學教育的論調雜談「共贏」
「師說」第七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共享)
「師說」第八課,漫談書法藝術教育的意義「共享」
「師說」第九課,關於學書法取法選帖的問題「共享」
「師說」第十課,書法演義,尋找來自長河的源點
「師說」第十一課,書法,從一筆一墨,一帖一紙開始……
「師說」第十二課,初學小楷,最好能從大字入手
「師說」第十三課,孩子,請牢記這些劃時代的巨匠
「師說」第十四課 既為好作品,無法繞行的題跋、自題
「師說」第十五課「裱背」是中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技術
「師說」第十六課,藝術要講究,書畫用章最乾貨
在編輯文章時,【師說藝譜】一直本著「繼承、傳承、共享、雙贏」的運行理念。
【師說藝譜】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一則是與我們平臺合作的藝術家的推薦。推薦他的經歷歷程,讓看到的人有所感悟和學習;
二則我將推薦以書畫為主的一些學習邏輯和好的一些建議。尤其在一些系列類課程上,盡最大程度做到嚴謹和有意義;
三則我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些優秀內容進行合理編輯,推送於前臺。例如,《道德經》、《論語》、《周易》、《鬼谷子》以及一些其他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同時,【師說】方面更多的是一些可以共享內容類;而【藝譜】方面將會推薦一些名家、導師、碑帖以及藝譜的一些優秀學員等。
「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眾樂樂。」孟子借談論音樂,借題發揮,闡述了同樂的「王道」主張,揭示了好的東西需要分享的道理。仁,則興;不仁,則亡。仁,愛也。分享,是一種愛,是大愛。
古往今來,凡有為者,無不是懂得分享的人。
讓傳統文化在共建共享中得到傳承和發展,讓文化和時代同頻共振,散發出新的更大的魅力。這與國家提倡提出的「共享的發展理念」是不謀而合。
在這個「共享時代」,或說為了創建「共享時代」,越來越多的資源正在被共享,文化,更需要共享。且以書法為例,隨著打字普及,人們慢慢忽視了這些華夏幾千年的藝術結晶。我們能做的很少,也許只是提起筆,我們能做的很多,也許能讓更多人提起筆,了解這份藝術。文化需要傳承,文化需要共享。在你我的努力下,我相信:共享文化的這條路,不孤單!
【師說藝譜】是承墨文化經紀有限公司的獨立運行品牌。希望我們因此而結緣。同時,也誠摯邀請全國業內藝術家的大力參與。
(承墨旗下「師說藝譜」的所有文章,均通過以下自媒體渠道全年永久無償為藝術家們常年推廣。現開拓自媒體有:《今日頭條》《企鵝號》《百度號》《搜狐號》《大風號》《一點資訊》《簡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