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便當在日語中叫做「キャラ弁(羅馬音:kyaraben)」,「キャラ」是外來語「キャラクター」(character)的縮寫。卡通便當的出現,最初是日本的家庭主婦媽媽們為了增加孩子的食慾,在製作便當時想方設法把食材做成孩子們喜歡的卡通形象。後來,這種受大眾喜愛的便當形式逐漸成為了日式便當的一大分類。
其實最初,我對於製作料理絲毫興趣都沒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一個電視節目,節目中講一個人通過用平時製作便當節省下來的錢,每年去好多國家旅行。我突然覺得製作便當這件事真是太美好了,就想嘗試一下。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學做飯、每天早起、一次次的失敗,這些都令我非常氣餒。但有一天我看到盛滿米飯的飯盒,無意中發覺它就像一塊空白的畫布,於是想試著在上面作畫,沒想到畫起來竟然還挺有趣。這一畫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從此以後,我把製作每一個便當的過程,都看作是在作一幅畫,這樣一來就覺得做便當也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了。我覺得我如果不是以這樣的心態來做便當的話,一定不會堅持到今天的。
每當在製作便當時,我都會特別注意至少要選用5種不同顏色的蔬菜。日本人飲食喜愛以油炸和水煮的食材為主,所以普通便當通常只是白色的米飯配上茶色的菜餚。這種便當的視覺感受不太好,營養也非常不均衡。所以我喜歡在這樣的便當裡面多加入綠色、紅色、黃色等各種顏色的蔬菜,使它們變成五顏六色又營養豐富的便當。而這種色彩豐富的便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營養便當。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便當都非常精緻。現在日本市面上的各種食品外賣既便宜又方便,甚至可以買到各種山珍海味。但是便當的存在卻又是無法替代的,因為它永遠都表達著製作者:「我永遠都是你的支持者」「在外注意安全,要平安回家哦」這樣的心聲。
日本人正是為了傳達這種感情,為了在便當中加入體貼的信息,才會如此用心的。其實即使不做成一幅畫,只要食材的顏色搭配到位,使便當看起來更有食慾,能讓享用的人想全部把它吃乾淨就足夠了。
在做便當的過程中,我曾經有段時間,特別熱衷於收集製作食材的各種奇特形狀的模具。在這個過程中,我總是要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形狀才肯罷休。為此跑遍了好多地方,耗費了許多心力,到最後卻發現完美符合自己心意的商品是不存在的。與此相比,倒不如巧妙利用手邊的各種工具,將它們隨意組合,反而可以創造出自己理想的形狀。只有我用日常隨處可見的工具製作出來的便當,才能夠給生活中的人們提供實用的參考,當我真正意識到這件事時,我便果斷放棄了之前的習慣。
摘自《知日·斷舍離》特集,點擊「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知日·斷舍離》特集
亞馬遜 噹噹 京東 快書包
全國各大書店 北京7-11
正在發售
「知日 ZHIJAPAN」
國內唯一專門關注日本的媒體品牌。
致力於為中國年輕人深度報導記錄有關日本的文化,創意,藝術和旅行等。
歡迎關注知日微信:zhi_japan
知日新浪微博:@知日ZHI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