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只有經過人生的磨礪,才能成就輝煌的人生。自古以來,我們都注重意志地磨練,堅信經過錘練後,終有一天會出人頭地,不過現在的社會,人們的想法卻發生了改變,很多人認為,我們過苦日子,並非是想進行自我磨礪,是當下的物資過於匱乏,屬無奈之舉。與此同時,有一些人即便擁有了好的物質條件,卻依舊在過著苦日子。
在佛教中,有一種特殊群體的存在,他們往往甘心於過苦日子,這些人的名字叫做苦行僧。苦行僧堅持修煉,有時他們甘願降低生活質量,承受更多的痛苦,甚至是絕食。
這些行為在常人看來無法忍受,但苦行僧卻認為,只有經歷這些磨難,才能換來一個更乾淨的靈魂,為自己的轉世投胎做鋪墊,他們甘願深受困苦。在印度,就有一位苦行僧,曾經為信仰高舉右手,47年不放下。他被稱為「印度最牛的苦行僧」,如今他的現狀又如何呢?
阿瑪爾出生於印度,沒有信奉佛教之前,他有一個美滿的家庭,過著舒適的日子,當時他的生活在很多印度家庭中都算富裕。1970年,阿爾瑪開始信奉溼婆神,三年之後,他便有一個改變人生的決定:立志做苦行僧。苦行僧就是通過各種方式磨練自己,而阿爾瑪給自己選擇的方式是高舉右臂。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高右手臂不放下會有什麼感覺?相信用不了幾分鐘,就會感到手臂酸痛,可這位苦行僧卻堅持47年沒有放下。在生活中,阿瑪爾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用左手完成的,無論是洗澡還是吃飯,他都不會使用左手。人們看到他的樣子,就嘲笑他太巔瘋,可了解他的,知道他是在修行,會由衷的欽佩他的意志。
據悉,阿爾瑪在修行之前,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他成為苦行僧之後,不享受優厚的物質條件,與家人劃清界限。修行之後,阿爾瑪渾身髒兮兮的,也十分消瘦如同乞丐,家人都非常心疼他的狀況,阿爾瑪卻下定決心,不能夠認輸,此後很多印度人將阿爾瑪當成自己的榜樣,並且為其拍攝視頻,一時間,阿瑪爾成為了印度最牛的苦行僧。
在這種情況下,阿爾瑪就再也沒有動搖過,他已經成為印度人盡皆知的苦行僧,要向印度宣告,他虔誠的信仰態度。時間的流逝,轉眼間,阿爾瑪已經高舉右臂47年了,他的手臂也因為長年血液不暢,基本上已廢掉,指甲也因為長時間不修剪,導致非常黑。
即便如此,阿爾瑪卻通過47年的修行,顯現溼婆神形象,並且讓他自身獲得了極大的滿足,這種滿足早已經勝過了身體上的痛苦。也許在普通人眼中,我們無法理解阿爾瑪的行為,但他堅定自己的信仰,並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他所遭受的苦,令人欽佩。也許我們沒有他的堅強和毅力,但我們卻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一點點地做起,提高自己的專注力,做一個有韌勁的人。
孟子曾說過,上天如果派給一個人重任,就會勞其筋骨,苦其心志。苦行僧就是這樣一類人的存在,他們為了淨化自己的靈魂,願意磨練自己。即便嘗盡了各種辛酸,但為信仰也在所不惜。
在信徒的心裡:他們所遭受的劫難都有定數,如果他們多吃一點苦,大眾就會少受一份罪。他們負重前行的思想,令人感動。如今,阿爾瑪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他的辛酸與付出,也被大家看在眼裡,而這位苦行僧的堅強毅力,更是令我們欽佩。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擁有信仰並為之努力付出的人,令人佩服。有人說,最可怕的人不是能力大,而是有毅力。有毅力的人,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會退縮,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毅力就是我們最好的武器。在一些困苦和磨難面前,我們都應該拿出勇氣和決心。
參考資料:
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