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特殊的苦行僧文化,據統計,印度大約有500萬名苦行僧,這個數量非常巨大。他們想方設法折磨自己,通過肉體折磨來修煉心靈。苦行僧們的修煉方式各種各樣,有些近乎自虐,一連幾天不吃不喝,有的把自己掛樹上,有的只用一隻腳走路,有的穿釘子鞋,有的把自己放火上烤,也有人舉手28年,手臂瘦成了細竹竿。
印度的苦行其實是瑜伽的一種,在《瑜伽經》裡有這麼一句經文,瑜伽的練習可以是苦行、誦讀經書、奉獻。印度很多人通過苦行進行瑜伽練習,希望最終達到瑜伽的最高境界。那麼,刻意的折磨肉體到底是不是《瑜伽經》裡提到的苦行呢?
我覺得不是,因為,《瑜伽經》的開篇裡就說得很清楚,約束心靈的變化就是瑜伽!瑜伽所有的練習最終是服務於心靈,導向心靈。刻意折磨肉體的苦行僧本意是「超越」身體的痛苦,達到心靈的解脫,這條路其實有點不符合邏輯。因為身體是身體,心靈是心靈,兩者存在關聯,但不能完全等同。
可以做一個比喻,我們的心靈就像是騎馬的人,而肉體就是馬。通過折磨馬,騎馬的人會達到超脫嗎?顯然不能,馬的健康與否,馬是否強壯,關係著騎馬的人可以走多遠,可以去往哪裡,而不斷折磨馬,讓馬變得傷痕累累,還指望你的心靈能夠去往哪裡呢?
對於已經超脫的人,不需要那匹馬,他已經足夠強大,可以去往任何地方;但是沒有超脫的人,需要好好養護這匹馬。所以,我們練習瑜伽體式,不是去折磨身體,而是為了養護身體,讓身體保持健康,為你心靈層面的提升提供堅實的基礎。
既然《瑜伽經》裡的苦行不是刻意折磨肉體,它到底是指什麼呢?我認為,這裡的苦行是指在塵世修行。塵世其實有很多令人開心的事情,也有很多溫暖人心的事情,但也有很多讓我們痛苦的事情,比如,我們為了物質去奔波勞碌,為了功名利祿心力憔悴,因為失戀而痛苦,因為分離而失落,因為孤單而不安等等。
也就是說,塵世的生活中,就有很多事情讓我們的身體勞累,讓我們的精神受折磨,我們在塵世生活,某種意義上屬於「苦行」,不然,佛教怎麼會說「輪迴之苦」呢,不然,各個宗教裡給你描述一個無痛苦,永遠快樂的另一個世界呢?所以,瑜伽裡的苦行就是指在塵世修行,讓我們好好在塵世中生活,體驗塵世中的一切苦難,並且超越這些苦難,你也就完成了瑜伽的最高水平。
那麼,如何超越呢?方法其實很多,簡單來說,就是「放下」,只是操作起來不容易。但是,你應該有這麼一個概念,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不信你試一試,放下是什麼感覺?只是放下一會兒也行,你會感覺十分輕鬆,當你體會到了這種輕鬆,並且有意識地訓練自己放下的能力,你最終就會達到,一直放下,一直放鬆,一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