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松齡:歸綏保衛戰指揮官

2020-12-16 正北方網

  

紀松齡

紀松齡,蒙古族,字世勳,蒙古名賽勝嘎,又名蕭勝嘎,1899年6月出生,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小淖爾鄉西營子村人。

紀松齡出生在一個殷實的蒙古族農民家庭,幼年時在私塾學了7年蒙古文、滿文和漢文。1922年春天,他考入張家口察哈爾一中。京綏鐵路大罷工時,他和許多進步同學一起走上街頭,示威聲援。1923年,他在北京求學,開始接觸馬列主義思想。1924年夏天,他在馮玉祥將軍創辦的國民軍西北陸軍幹部學校炮兵科學習。

1925年,紀松齡在李大釗、趙世炎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他參加了籌建「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工作,出席在張家口召開的成立大會。1926年初,紀松齡在察哈爾盟、卓索圖盟和昭烏達盟一帶組建軍校,籌款15000大洋,招收200多名學生,成立了林西軍官學校,擔任軍事教官。1926年8月,內蒙古軍官學校在包頭東河區三盛公成立,他擔任軍事教官。9月,內蒙古人民革命軍成立,紀松齡擔任騎兵第一營營長,他與寶音巴特爾、奎璧、王瑞符組成了中國共產黨秘密支部,負責內蒙古人民革命軍和軍官學校的黨務工作。1927年8月5日,在蒙古烏蘭巴託召開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特別會議上,紀松齡對委員長白雲梯、委員郭道甫投靠國民黨的錯誤行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會議改選了中央領導機構,紀松齡擔任中央執行委員。1930年3月,紀松齡在伊克昭盟烏審旗主持召開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察哈爾盟、鄂爾多斯盟、烏蘭察布盟特別秘密會議,制定了《揭露日本侵略者和中國反動派對內蒙古的反動政策》綱領性文件。9月,紀松齡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深造,11月7日,他參加了蘇維埃十月革命大檢閱活動。1931年,中共內蒙古特委成立,他擔任少數民族委員。

1933年4月,紀松齡回國,在綏東一帶從事情報工作,先後在綏遠省綏東四旗剿匪保安司令部擔任副官、參謀長。他多次來往於歸綏(今呼和浩特)、集寧、北平等地收集日偽軍情報,通過吉雅泰、畢力格巴圖爾轉送給黨組織。1935年秋天,紀松齡舉家從集寧遷往歸綏,在平綏鐵路做情報工作。他與烏蘭夫、奎璧等人,共同引導百靈廟蒙政會保安隊官兵抵制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投靠日本人的活動。1936年2月21日,雲繼先和朱實夫等人領導了百靈廟暴動,德王心腹章文錦煽動部隊發生譁變,槍殺了雲繼先。紀松齡和烏蘭夫等人幫助朱實夫收拾殘局,以暴動隊伍餘部為基礎,重新組建了蒙旗保安總隊,他擔任蒙旗保安總隊代理總隊長。1936年8月和10月,紀松齡指揮部隊配合傅作義的部隊,兩次打敗日偽軍,取得紅格爾圖戰役的勝利。1937年初,南京國民政府軍政部任命紀松齡擔任第一大隊隊長,他帶領隊伍在包頭固陽先後消滅了幾股流竄的土匪,補充了部隊裝備。他動員、吸收當地青年參軍,不到3個月,隊伍擴展到800人左右。

1937年七七事變後,東北挺進軍總司令馬佔山留守綏遠,將蒙旗保安總隊改編為蒙古混成旅。10月11日,日軍黑田聯隊和3個偽蒙古軍共約9個師的兵力從東、南、北3個方向形成了對歸綏的包圍,歸綏城岌岌可危。蒙古混成旅從包頭乘火車來到歸綏參加保衛戰。11日傍晚,部隊在大黑河沿岸集結布防。紀松齡率領一團駐守在桃花板村,他乘著夜色帶領兩名警衛員查看了附近的地貌,選擇好有利地形,帶領部隊連夜構築工事。他鼓舞士兵:「我們決不能在全國人民面前丟臉,讓全國人民小看咱們蒙古混成旅,一定要打出我們的威風。」12日拂曉,歸綏保衛戰打響,紀松齡率領全團將士奮力阻擊,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進攻。13日凌晨,日軍黑田聯隊炮兵從大黑河南岸向紀松齡駐守的陣地狂轟濫炸,混成旅的炮兵從北岸予以還擊,激戰一天,難分勝負。日軍憑著優勢兵力和精良武器發起新一輪攻擊,右翼防線國民黨李大超部隊的一個團先行撤退,混成旅孤軍作戰,指揮部命令前沿部隊向石羊橋一帶撤退。紀松齡主動要求留下和一連戰士共同狙擊敵人,他端著輕機槍向日軍猛衝過去,子彈打完後,帶領官兵與日軍展開肉搏戰。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戰鬥,突出重圍後清點人數,發現全連100多人只剩下11名戰士,撤退到石羊橋附近後,重新修築工事,準備再次狙擊敵人。深夜,打完最後一場狙擊戰,紀松齡奉命撤離歸綏城。歸綏、包頭相繼淪陷後,蒙古混成旅渡過黃河進入伊克昭盟。

1938年春天,國民政府將蒙古混成旅改編為蒙旗混成旅,紀松齡擔任一團團長。烏蘭夫和紀松齡與晉西北八路軍120師取得聯繫,得到了八路軍120師贈送的棉軍裝400套、軍鞋600雙和菜金1000大洋。冬天,白海風旅長到南京政府為部隊要給養,紀松齡擔任代理旅長,為了抵制馬佔山收編,他帶領部隊轉移到陝西神木和府谷駐防,保存了這支民族武裝。1939年夏天,蒙旗混成旅擴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三師,紀松齡擔任第七團團長,駐防桃力民。部隊建立了軍務委員會,烏蘭夫擔任書記,紀松齡擔任軍事委員。1940年7月,紀松齡升任新三師副師長。秋天,國民黨反動派對新三師進行分化瓦解,紀松齡遭到國民黨軍統特務監控,被迫離開新三師。

1941年,紀松齡擔任綏東招撫專員兼遊擊司令,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1942年2月14日,紀松齡慘遭國民黨特務槍殺,年僅43歲。

(呼和浩特市委黨校供稿)

[責任編輯:張燕]

相關焦點

  • 歸綏兩城文廟和書院的發展演變
    二是綏遠城將軍同治年間在城內東南建立的八旗文廟(又稱滿文廟)和長白書院,光緒年間改稱啟秀書院,民國年間中山學院遷入;三是歸綏道臺於光緒年間在歸化城北修建的漢文廟(又稱北文廟、縣文廟)和相連的古豐書院,是今呼和浩特市一中的前身,至今也有120多年歷史。清代歸綏地區的統治者修建祭祀文廟和設立書院,主觀目的是為了「永維聖教之尊」,「維持風化,輔翼昇平」,並培養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人才。
  • 歸綏為啥改名呼和浩特?看清來龍去脈,你就知道了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以前曾經叫做歸綏。那麼,新中國成立後,歸綏為啥更名為呼和浩特呢? 到了民國的時候,北洋政府將歸化和綏遠兩城合併,改稱「歸綏」,作為綏遠特別區軍政長官都統的駐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4年3月,將歸綏市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從1954年4月25日起,將「歸綏」改為「呼和浩特」,恢復其原來的名稱。 看完來龍去脈後,我們會發現,歸綏要比呼和浩特晚了很多年。
  • 通過信封看歷史:1946年歸綏航線封品讀
    其中綏遠省(今已撤銷,即今內蒙古)的歸綏為航線城市,歸綏為歸化城與綏遠城的合稱,即今呼和浩特,1946.7.8開通北平-歸綏航線。但1946年國內航郵業務統計中卻是空缺,可見此地航郵業務之稀少。這是一件1946.9.1歸綏寄南京5支局的航快,貼了單一面值的重慶加蓋國幣20元五枚,郵資100元(平信20元+航空30元+掛快50元)。此日為國際郵資調整首日,可是國內未調,故本件不能稱之為「郵資首日封」。
  • 內蒙古自治區的省會歸綏,1954年,為何改成了呼和浩特?
    那麼,在1954年,歸綏府為何被改成了呼和浩特呢?說起呼和浩特,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牧場。其實在歷史的長河裡,呼和浩特地區曾經是大片的耕地。當年,戰國七雄中的趙國全力向北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當時就囊括了呼和浩特和包頭等地區。到了秦漢時期,呼和浩特被稱為雲中郡,而包頭被稱為九原郡。
  • 內蒙古的首府原本叫做歸綏,後來為何改成了呼和浩特?
    那麼, 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出現了,當年為何要把歸綏改成呼和浩特呢?在大家的潛意識中,肯定以為呼和浩特地區都是牧場,其實並不是這樣。呼和浩特地區可以作為牧場,但同時也可以耕種莊稼。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部落曾經反覆爭奪這片地區。
  • 1954年,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為何從張家口搬到了歸綏?
    但是在1954年,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從張家口遷往了歸綏,也就是呼和浩特。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內蒙古地區的歷史發展。在我國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一直與農耕為主,北方草原政權,則是以遊牧為主,兩大體系一直處於反覆對抗的局面。在中原王朝強盛的階段,會組織一系列的北伐行動,主動進攻北方遊牧政權。
  • 4月20日——1954年今天,「歸綏」改名為呼和浩特市,蒙古語意為...
    1954年 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命令,因自治區首府「歸綏」之名包含有妨礙民族團結的意思,經向各界人民廣泛徵求意見後,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自4月25日起,將歸綏市更名為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之城」。
  • ...皇帝遠徵葛爾丹大勝歸來,經過歸綏,御馬在此踢出一眼甘美的泉水
    開本:1/16 字數:342千 ISBN 978-7-5555-1421-3 定價:138元 我是生活的地方有一口玉泉井,相傳是康熙皇帝遠徵葛爾丹大勝歸來,經過歸綏
  • 解放戰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四平保衛戰」的起因是什麼?
    解放戰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四平保衛戰」的起因是什麼?解放戰爭時期圍繞吉林四平的戰鬥主要有四次:四平解放戰、四平保衛戰、四平攻堅戰、四平收復戰。這四次戰役的雙方指揮官分別是林彪和杜聿明,兩人分別出自黃埔四期和黃埔一期。
  • 日偽統治時期 歸綏市曾一度改名為厚和浩特市(圖)
    1929年設立綏遠省的同時,把歸綏縣的歸化城和綏遠城命名為歸綏市,定為綏遠省省會所在地。  據《綏遠通志稿》記載:「民國三年,合綏遠、歸化兩廳,改歸綏縣。」這就明確指出,原歸化、綏遠兩城,各取一字,於1914年改稱歸綏縣,至1929年綏遠省成立時,將歸綏縣改為歸綏市,並定為省城。《綏遠通志稿》卷十七說:「民國十八年,省政府呈行政院,改歸綏縣為歸綏市。」
  • 抗日戰爭石牌保衛戰,五萬日軍進犯,胡璉取勝為何僅需兩營兵力?
    蔣介石、宋美齡視察部隊1943年5月25日,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橫山勇下達進攻命令,日軍第三師團和第三十九師團逼近石牌要塞正面陣地,石牌保衛戰就此爆發。在華日軍最高指揮官畑俊六1943年5月29日,石牌保衛戰已經達到白熱化的地步,日軍兩支師團源源不斷的派出兵力攻入石牌山區。
  • 「綏粳18」成為黑龍江省水稻第一品種
    原標題:「綏粳18」成我省水稻第一品種 水稻是黑龍江省主糧作物中的主要作物,近年全省有種植面積統計的水稻品種150餘個。今年,「綏粳18」種植面積近千萬畝,成為全省水稻種植第一大主栽品種,結束了我省第二、三積溫帶沒有優質長粒香型水稻主栽品種的歷史。
  • 「綏粳18」:黑龍江江川農場職工的「滿意稻」
    據了解,「綏粳18」屬於香味品種水稻,集高產、優質、多抗於一身,從2014年審定推廣以來短短六年時間就成為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等第二、第三積溫帶主要栽培品種,據江川農場有限公司農業技術人員介紹,「綏粳18」近年來平均畝產都在620公斤以上,稻瘟病抗性很強,苗齊稈壯,劍頁挺舉,莖稈粗壯有彈性,收穫時適合大機械化收割作業,省工省時省力,尤其是在農場今年遭受連續一個多月降雨和洪水內澇及颱風的侵襲下
  • 花垣攬勝之六:綏安橋
    作者:張明華綏安橋又名五拱橋是當時花園城聯繫外界的主要通道這座橋的傳奇故事至今還讓人津津樂道永綏廳治所由吉多坪遷來花園此橋建成後,為圖吉利,就取名為綏安橋,一方面表示人民不再受古苗河洪水泛濫的阻擾,可以自由平安往來,另一方面也表示希望永綏安寧人民安康。假如你到綏安橋來觀察,就會看見在其他橋梁看不到的神奇之處,那就是會看到中間石拱的正上方,橋面下有一截石頭龍尾,但尾部末端已經斷掉。奇怪的是浮橋朝下遊的橋壁上既不見龍頭,也不見龍身。這是什麼原因呢?
  • 明星水稻「綏粳18」再獲豐收
    9月19日上午,中國最大的香粳稻品種「綏粳18」的發祥地——綏化市北林區舉行大面積實收測產活動。上午8時,整裝待發的水稻收割機在眾位來賓的注視下開機啟動,徐徐開進測產地點位於北林區秦家鎮的綏化盛昌種子繁育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按照GPS定位劃出的田壟開始收割,不到半小時,3個點共計4畝水稻就採收完畢,現場脫粒稱重。
  • 《突襲4》指揮官技能及專屬兵種一覽
    導 讀 第1頁:德國-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 展開 《突襲4》遊戲中每個指揮官都有自己的專屬兵種與技能,下面為大家帶來《突襲4》指揮官技能及專屬兵種一覽,一起來了解下各國的指揮官吧
  • 綏佳鐵路進入佳木斯境內的第二站——湯原站
    湯原站,位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境內,是綏佳鐵路進入佳木斯市第二站,始建於1940年5月,隨綏佳鐵路興建而設站,現為綏佳鐵路線上的中間停靠站。隸屬於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佳木斯車務段管轄,現為三等站。
  • 一艘效力過五個政權的炮艦:民國海軍「利綏」號
    一生效力過五個政權——民國海軍「利綏」號炮艦的傳奇經歷在民國海軍的序列裡,有過這樣一艘軍艦,它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效力過五個政權,曾被飛機炸沉過,被打撈修復後又繼續服役,且服役時間長達40餘年。它就是民國海軍「利綏」號炮艦。
  • 碧藍航線:隨著指揮官的漸漸老去,艦娘會變心嗎?
    指揮官不會變老?那些說自己不老的指揮官,敢不敢讓涅普看看船塢。一個個婚的艦娘不少於一排,不變老?以為涅普是這麼好糊弄的嗎。下面我們繼續切入正題。在指揮官衰老後艦娘還會喜歡我們嗎?指揮官整體都和艦娘待在一起打塞壬,也不存在有女朋友這回事,排除擁有共同子嗣的羈絆這種可能。說完了外表,接下來說說艦娘的內在也就是靈魂。雖然艦娘的身體不會衰老,但隨著閱歷的增加她們的心理年齡也會慢慢增加。
  • 民國時期,海軍四易其主的傳奇炮艦「利綏」號!
    「利綏」號炮艦是民國時期海軍中一艘歷經滄桑的軍艦,不僅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還四次更改旗幟。不過「利綏」號的原身是德國的「祖國」號炮艦。 1904年,為了保護其在中國內河的特權,德國特意建造了這一艘內河炮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