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話版《茶館》壓軸上海國際藝術節

2020-12-17 東方網

原標題:視頻|四川話版《茶館》壓軸上海國際藝術節

  一鍋老湯、一壺釅茶,老北京一家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館」上演了半個世紀的興衰變遷,人間悲喜。老舍的《茶館》以傳統京味著稱,如今四川話版的《茶館》以致敬經典的姿態登場,又是別有一番滋味。

  10月29日下午,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攜手大麥MaiLive,在上海思南公館舉辦「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暨2018全國巡演新聞通氣會」。四川話版《茶館》由北京人藝著名的川籍導演李六乙執導,匯集四川人民藝術劇院老中青三代演員,該劇目既忠實原著,又具強烈川味兒特色,一經推出就廣受各界好評。

  此次四川話版《茶館》全國巡演於10月19日在重慶啟動全國巡演,陸續將在昆明、西安、包頭、上海、南京、北京七個城市演出,歷經兩個多月,演出16場,並將於11月20日壓軸亮相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茶館》是老舍先生於1956年創作的經典話劇作品,由北京人藝於1958年首排。據說老舍先生及家人在抗戰期間曾經在重慶長期居住,對重慶的風土人情有著深厚的感情。

  時值《茶館》話劇發表60周年之際,四川人民藝術劇院將四川話版《茶館》2018全國巡演首站定於重慶,也是藉此向老舍先生致敬,向經典致敬。導演李六乙憑藉四川話版《茶館》、《李爾王》兩部作品獲得上海2018「壹戲劇大賞」年度最佳導演獎。他表示:「一部經典劇作應該活在每個時代的舞臺上,而不是塵封在書架上。」

  為排演四川話版《茶館》,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進行了一次具有創新創造性的大膽嘗試,並力邀國內一線主創陣容加盟——導演李六乙,舞美設計嚴文龍,燈光設計胡耀輝,服裝造型設計門曉光等業內頂尖人才,力求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體現川話版的地域特色。

  提起茶館,人們都會想到老北京,但有趣的是,最早的茶館正是起源於四川。據《成都通覽》載,清末成都街巷計516條,而茶館即有454家,幾乎每條街巷都有茶館。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館恐怕也仍是中國之最。

  為突出巴蜀文化特質,在四川話版《茶館》中,觀眾還有機會看到四川的茶館文化與原劇本的有機融合:四川蓋碗茶取代北京大碗茶,四川特色竹椅取代北京長凳,甚至還有成都街頭的老招牌與當地特色小吃等。無論是場景中正在採耳的茶客,還是背景音中「冰粉兒、涼糕、涼粉兒、涼麵」的吆喝聲,又或是茶客身下「吱吱喳喳」作響的竹椅,都會讓觀眾感受到濃濃的川味。劇中春熙坊、鍾水餃等舞臺布景具有強烈的成都標識,再加之四川話詼諧幽默、風趣搞笑的特點,給周旋於各色人等中的掌柜也添色不少。

  四川話版《茶館》在北京首演後引起了極高的話題討論。著名表演藝術家、北京人藝版《茶館》中「常四爺」的扮演者濮存昕在欣賞完四川話版《茶館》後發表評論說:「川版《茶館》是超出任何人想像的一部作品。格局很大,大家要堅決相信這個樣式、風格,我為你們的大膽、勇氣、演員發出的光彩而由衷高興。」北京人藝著名表演藝術家藍天野表示:「打破一種不正常、習慣性的理念,為中國話劇打開了一扇門窗。經典絕不應成為固定的模式。」

  「灶火不滅,龍門陣不散。一個舞臺一種熱鬧非凡。」這個發生在北京皇城根下的故事,竟然在巴蜀之地生根發芽。期待麻辣川味的《茶館》能在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上給觀眾帶來不同尋常的觀劇體驗。

相關焦點

  • 四川話版《茶館》來滬助力「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29日,大麥網旗下現場演出品牌MaiLive攜手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公司,在上海思南公館舉辦四川話版《茶館》參加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暨2018全國巡演新聞通氣會。四川話版《茶館》由北京人藝著名導演李六乙執導,匯集四川人民藝術劇院老中青三代演員,該劇目既忠實原著,又具強烈川味兒特色,一經推出就廣受各界好評。此版話劇《茶館》的全國巡演於10月19日在重慶群星劇院啟動,並將於11月20日參加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 四川方言版話劇《茶館》亮相藝術節
    蓋碗茶取代了大碗茶,竹椅頂替了北京長凳,若北京的老裕泰茶館「開」去四川,《茶館》是否依舊是老舍筆下的《茶館》?11月20日,由李六乙執導、集結四川人民藝術劇院老中青三代演員共同打造的方言版話劇《茶館》將亮相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並在文化廣場上演。
  • 上海國際藝術節|川味《茶館》將在滬上演,經典不應固定模式
    然而,今年和去年以來,中國的戲劇舞臺卻先後誕生了兩部具有極大影響的新《茶館》。一部是剛剛在烏鎮戲劇節上作為開幕大戲上演的孟京輝版《茶館》,另一部,就是由四川人藝出品、李六乙導演的四川話版《茶館》。兩部新《茶館》在風格上大相逕庭,但步子卻都邁得極為大膽。孟京輝的《茶館》用極為當代和西方的舞臺呈現,重構了《茶館》。
  • 「好茶一碗 巴適得板」:四川話版《茶館》演繹別樣經典
    11月20至22日,四川話版《茶館》作為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劇目,在上汽文化廣場與觀眾見面。適逢《茶館》首演六十周年,該劇也將於12月7、8日登陸南京,於12月14至16日期間在北京上演。陝西話版的《白鹿原》、河南方言劇《老湯》均收穫了不少好評,仿佛也可以佐證川話版《茶館》存在的合理性。四川是擁有最多茶館的省份之一,茶文化與巴蜀文化的精華融會貫通,於是用四川話重新演繹這一作品則有種自然為之的適配感。對茶館掌事人的稱呼由「掌柜的」轉為「老闆兒」,宣洩不滿的口頭語由「他媽的」轉為「錘子」「龜兒子」,濃厚京味的轉換並未消解臺詞的趣味性。
  • 川版「裕泰茶館」北京開張 四川人藝「精雕」四川話版《茶館》
    為了向經典致敬,向老舍先生致敬,向焦菊隱先生致敬,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集合全員精銳力量打造一臺「原汁原味」的四川話版《茶館》,在忠於老舍先生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具有創新創造性的大膽嘗試。11月17日,四川話版《茶館》全國首演媒體見面會在北京舉行。見面會上,執導該劇的北京人藝川籍導演李六乙對四川話版《茶館》進行了主創闡述,並對劇目主創、領銜主演、主演進行了推介。
  • 老舍經典話劇《茶館》將推出四川話版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白瀛)在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之際,老舍的京味兒經典話劇《茶館》將推出四川話版。這部由北京人藝導演李六乙執導、四川人藝演出的作品將於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並開啟全國巡演。
  • 《西安文藝》|四川話版《茶館》講述小人物的命運沉浮
    以小茶館映射大社會,以人物語言反映時代特徵,是中國第一部「走出去」的話劇作品,為中國話劇贏得了世界聲譽。《茶館》由北京人藝於1958年首排,頗受讚譽。2017年四川人民藝術劇院也籌備多時,將四川話版《茶館》搬上舞臺。
  • 四川話版《茶館》北京「開張」 老舍原味與川味「無縫銜接」
    一鍋老湯、一壺釅茶,老舍先生的《茶館》濃縮了半部中國話劇發展史。已經演了700場的北京人藝版《茶館》,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經典」和「東方舞臺上的奇蹟」。那麼,由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特邀北京人藝川籍導演李六乙精心雕琢的四川話版《茶館》,又會以怎樣的姿態、形式,去觸摸經典、致敬經典呢?
  • 四川話版《茶館》什麼樣?濮存昕:把川人的風採亮出來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見習記者 李雨心今年是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茶館》劇本發表60周年,四川人藝特意推出四川話版《茶館》致敬經典。「一部經典劇作應該活在每個時代的舞臺上,而不是塵封在書架上。」11月13日晚,四川話版《茶館》的首次合成彩排在德陽上演。當晚7:30,隨著三聲鐘響,燈光漸熄,紅色的帷幕慢慢拉開,四川風味兒的茶館展示在觀眾的眼前。聽著王利發用四川話調侃唐鐵嘴,滿臺方桌竹椅間,茶客們川話龍門陣擺得興起,正在採耳的茶客,背景音中「冰粉兒、涼糕、涼粉兒、涼麵」的吆喝聲,都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川味兒」。
  • 大碗茶變蓋碗茶 四川人藝「泡」出川版《茶館》
    如今,為了呈現給觀眾一出真正意義上的四川《茶館》,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邀請到北京人藝著名川籍導演李六乙,力求將這部上演數十年的「奇蹟」,打造成全新版本——從普通話轉成川話、融入四川茶館文化,慶祝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
  • 四川話版《茶館》今晚蓉城首演 濮存昕曾贊超出任何人想像
    今晚7時30分,由四川省文化廳主辦,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演出,北京人藝著名四川籍導演李六乙執導的四川話版《茶館》繼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成功後回到了家鄉成都錦城藝術宮,為期待已久的家鄉觀眾砌上一碗蓋碗兒茶。
  • 上遊觀劇|川話版《茶館》:用方言詮釋京味兒意義在哪裡
    上遊觀劇NO.36川話版《茶館》李六乙導演作品重慶群星劇院2018年10月19-20演出川話版《看起來,似乎90歲的藍天野對川話版的評價最為中肯,他曾在1958版扮演「秦二爺」,川話版後讓他很激動,演出結束登臺講話,他說自己終於看到一個突破了以往模式的「不一樣的《茶館》」,「沒有什麼經典是動不了的,李六乙打開了一扇不應該閉鎖的窗戶。」「不一樣」正是關鍵。
  • 致敬經典 茶館裡的四川市井生活
    致敬經典 茶館裡的四川市井生活 川話版《茶館》排練劇照。11月17日,由四川人民藝術劇院(下稱「四川人藝」)出品的川話版話劇《茶館》在京舉行全國首演媒體見面會,團隊主創宣布11月30日至12月3日,川話版話劇《茶館》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全國首演,以致敬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之作《茶館》。
  • 方言劇:就像為四川人定做的「麻辣燙」
    (四川人民藝術劇院供圖)  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的四川方言版話劇《茶館》即將亮相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這部話劇用俏皮幽默的四川方言,重新演繹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茶館》,呈現出濃鬱的巴蜀風情,自2017年首演以來便獲得諸多稱譽。  表演藝術家、北京人藝版 《茶館》裡常四爺的扮演者濮存昕看了川版《茶館》後曾表示:「川版《茶館》是超出想像的一部作品。」
  • 四川人藝版《茶館》德陽聯排 「常四爺」濮存昕點讚:超乎任何人的...
    四川話版《茶館》中的三位主人公:王利發、常四爺、秦二爺,處著拐杖,踏著蹣跚的腳步,高呼著「莫談國事,莫談國事」,「大清國要亡,大清國要亡…..」緩慢地走向舞臺中央,拉開了首次聯排的序幕。當晚,著名表演藝術家、北京人藝版《茶館》中「常四爺」的扮演者濮存昕現身劇院現場,稱四川話版《茶館》「是一部超乎任何人想像的作品,我很感動。」
  • 四川方言版《茶館》來北京 將於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天橋藝術中心...
    四川人藝黨委書記、董事長羅鴻亮表示,跟北京相比,四川的茶館文化毫不遜色,這也成為打造川話版話劇《茶館》的底氣。不過,重新排演該劇並非易事,尤其是北京人藝的版本持續演出了近60年,早已深入人心。如何呈現有別於以往的美學內涵,賦予作品不同的思想主題?
  • 川版《茶館》北京登臺:老舍風味的另一種呈現
    原標題:川版《茶館》北京登臺:老舍風味的另一種呈現 11月30日晚,四川話版經典話劇《茶館》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登臺,此番對於老舍京味名作的「川味」解讀,呈現出《茶館》另一番風貌的同時,在氣質主核上做到了與原作的天然嫁接。
  • 孟京輝版《茶館》 國際首秀獲贊
    ▲孟京輝版 《茶館》劇照,近30位來自歐洲各地的藝術節總監以及劇院負責人親臨現場,老舍先生的外孫女王晴也專門趕來觀看。  此次《茶館》演出的劇場是一座專業的歌劇院,聲場效果一流,一上來《茶館》第一幕的臺詞便能夠聽得出演員的滿弓滿調。雖然臺詞量很大,但觀眾通過字幕依然能同步捕捉到舞臺的氣息,只是陳明昊的大段獨白因為有即興的成分,字幕跟隨有些吃力。  阿維尼翁戲劇節總監Olivier Py在謝幕時激動落淚,稱這是他這輩子看過的最好的戲劇作品之一,並給出了六字評價:詩意、深刻、瘋狂。
  • 《茶館》僅五版,這不值得深思嗎?
    2017年 李晏 攝  2017年李六乙川話版  2017年11月,《茶館》劇本發表50周年之際,李六乙與四川人藝聯手推出四川版《茶館》,此版維持焦菊隱版本中經典的三桌,文學上對老舍的劇本沒有太大改編,劇中人物的臺詞大部分直接由北京話向四川話轉換,老舍先生的幽默在四川話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還原了一個閒散慵懶的「四川茶館」。
  • 票牛助力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打造頂級文化盛宴
    票牛助力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打造頂級文化盛宴 2019年10月23日 16:2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於10月18日至11月17日舉行,已確定有來自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43臺劇目參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