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牟平發揮資源優勢、調整區域布局、發展海洋經濟 傳統海洋產業...

2020-12-19 同花順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瀕臨黃海,海岸線長52公裡,轄海域總面積1500平方公裡,海域資源遼闊,沿海水質良好,適宜多種魚、蝦、貝、藻類水產品生長繁殖,周邊海域有海洋生物700餘種。境內有養馬島、小象島、獐島三個島嶼。近年來,牟平區著力推動海洋漁業經濟向規模化、生態化、現代化發展,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優勢,推進漁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調整,向「海洋漁業﹢」轉型,使得傳統海洋產業鏈走上了升級之路。

  海洋牧場開啟牟平「海上糧倉」

  向海而生的牟平,因漁而興。

  近幾年,我國將開發海洋牧場作為海洋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牟平區委區政府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海洋漁業從獵捕型向農牧型,從近海淺海向離岸深遠海的戰略轉變。

  「過去出海捕魚,現在出海『種』魚。」進入11月,煙臺東宇海珍品的海參養殖區仍是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煙臺東宇海珍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效平說:「在海洋牧場養海參,不用投喂,品質還好,價格也好!」

  目前,牟平擁有「國家海洋牧場示範區」1處,「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2處,省級休閒海釣場2處。全區海洋牧場總面積11.4萬畝,其中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總面積7.5萬畝,年刺參產量2900多噸,產值7億元。

  據了解,按照生態優先、陸海統籌、持續利用的原則,牟平區實施海水養殖準入機制,嚴格落實海洋功能區劃和海洋生態紅線制度。2018年,編制了《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合理布局海水淡水養殖區域,將沿海千米線內整體規劃為限制養殖區。同時,嚴格控制養殖規模,確保漁業養殖與生態環保的和諧統一,並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行動,2005年以來,已累計增殖放流各類苗種近15億尾。

  海島旅遊刷新產業發展格局

  走近養馬島後海,一座座面朝大海的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若隱若現。登上「幸運島號」海洋牧場平臺,透過負一層的玻璃窗,就可看到水母翩翩起舞、各式各樣的魚類盡情遊弋。

  「我們在這座半潛式平臺上增加了遊客親海觀光、餐飲、垂釣、潛水等體驗項目。」興運海尚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公司將垂釣、觀光旅遊和潛水等產業相融合,打造「海洋牧場﹢旅遊」產業發展格局,為牟平區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

  藍色旅遊產業正在成為牟平海洋經濟中的一抹亮色。

  就在今年10月1日晚,牟平區養馬島跨海大橋燈光旅遊項目舉行了亮燈啟動儀式。當日,當地市民的朋友圈被一張張來自龍湖北中國海公園的照片刷屏。而後,這裡作為牟平一大「網紅景點」,成為當地市民夜遊養馬島的打卡「必選地」。

  據介紹,牟平區正以養馬島4A級旅遊景區為載體,把海洋文化建設納入牟平海洋強區發展規劃,挖掘歷史人文底蘊,提煉海洋文化內涵;通過養馬島生態旅遊島建設項目,加快養馬島中心漁港經濟區建設,將養馬島中心漁港經濟區打造成吃、住、行、遊、購、娛一體化的海島旅遊目的地。目前,總投資2.65億元的汙水管網、島外換乘中心、海水浴場升級改造、道路景觀提升、步行棧道等養馬島其他五大旅遊品質提升工程正在加緊推進中。

  藍色藥谷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依託海洋牧場豐富生物資源的生物醫藥產業具有巨大市場潛力,是極具成長力的朝陽產業,也是牟平區精心謀劃布局、開啟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10月底,坐落於中韓(煙臺)產業園和煙臺國際招商產業園的多家醫藥企業正在忙著投產前的準備工作。

  「現階段,由於一些精密的儀器設備調試周期長,因此我們儘量縮短工作周期,力爭早日投產。」山東豐金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生產主管張仁剛介紹。

  今年以來,牟平區大力發展醫藥健康產業,依託資源優勢,投資80億元全力建設「煙臺(牟平)藍色藥谷」,傾力打造海洋生物與醫養健康產業集聚區。

  截至目前,牟平全區涉藥單位已發展到493家,初步打通了藥品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力爭到『十四五』末,在『煙臺(牟平)藍色藥谷』形成一個千億級的醫養健康產業集群,使海洋生物醫藥成為全區海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牟平區政府有關人士表示。

  「生態為先」全面壯大海洋經濟

  海島旅遊、「藍色藥谷」都是牟平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新六產」中的重要實踐。

  何為海洋經濟「新六產」?

  「新六產也可視為『海洋漁業﹢』,就是著眼提升海洋漁業發展的綜合效益,以海洋牧場為綜合載體,將漁業與網際網路、旅遊、休閒、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流通鏈相通的綜合經濟體。」牟平區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蓬勃向上的海洋經濟以良好的生態為基礎,而優質的海洋牧場建設也實實在在地做到了反哺海洋生態。

  「海洋牧場建設打造了穩定的海洋生態體系,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漸凸顯,可以有效杜絕底拖網和「絕戶網」捕撈,礁區3年內生物量增長6.7倍,基礎生產力提升20.4%,生物多樣性指數提升60.5%,昔日荒漠化的海底得到了明顯改善。」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已建設海洋牧場離岸平臺2座、深水抗風浪智能網箱50個,在建深水抗風浪網箱55個、深遠海智能大圍網1個;通過實施近海養殖區常態化監測項目,布設9個常規監測點位,實現了對海水水質中pH值、溶解氧、溫度、鹽度、葉綠素等指標的實時在線監控。

  「2021年,牟平區將將以海洋牧場為紐帶,堅持控制近海、拓展外海、發展遠洋的方針,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減量增效為目標,以海洋牧場、大型網箱等裝備漁業、現代化種業發展為重點,推動海洋漁業經濟向規模化、集約化、高端化、品牌化轉型升級,延伸海洋牧場產業鏈。」該負責人說。

  擁抱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在山東省委、省政府建設海洋強省戰略指引下,「把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的藍色交響曲正在牟平奏響。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煙臺牟平傳統海洋產業鏈的升級之路
    近年來,牟平區著力推動海洋漁業經濟向規模化、生態化、現代化發展,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優勢,推進漁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調整,向「海洋漁業+」轉型,使得傳統海洋產業鏈走上了升級之路。海洋牧場開啟牟平「海上糧倉」向海而生的牟平,因漁而興。
  • 煙臺: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與此同時,我們還以各具風情的海灣、星羅棋布的島嶼為依託,加快推進芝罘灣、萊州灣、丁字灣、龍口灣、長島、牟平濱海新城區、招遠濱海科技新城區等區域開發建設,打造藍色經濟戰略支撐帶。  記 者:「一體兩帶」建設需要項目支撐,煙臺正在著力推進哪些大項目?  張江汀:沒有項目,建設藍色經濟區就沒有抓手。
  • 煙臺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煙臺市的最大發展優勢在海洋,最大潛力也在海洋。新型海洋牧場、智能網箱、高端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近年來,煙臺加快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精心謀劃,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為海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 深耕海洋:煙臺創新海洋牧場產業模式
    7月16日,在海濱城市煙臺市政府「重中之重項目」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副局長孫成列介紹了煙臺創新海洋牧場產業模式。發揮大國重器「藍鯨一號」的設計建造者——中集來福士等海工裝備企業的科研優勢,加快構建海水養殖裝備產業示範集聚區,在全國率先研發建造半潛式、自升式海洋牧場多功能管理平臺以及深遠海智能網箱、管樁大圍網等,加快現代漁業向深遠海域拓展,全市已建成海洋牧場平臺12座,深水智能大網箱3座,在建平臺6座,網箱7座。二是創新「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做到全時空水產養殖。
  •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洋強國建設,對山東海洋事業發展寄予厚望。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指出,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要求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趨勢及產業規劃思路
    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目前主要以資源開發型和勞動密集型為主,以高耗能和資源依賴型產業作為依託。漁業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近海漁業資源枯竭,海洋捕撈作業監管缺失,海水養殖業汙染過度,海產品深加工技術粗糙;濱海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等傳統海洋產業發展對自然海岸線的破壞非常嚴重;油氣資源勘探開採技術工藝低端,油氣資源的勘探規模有限、效率低、效益不高,汙染嚴重。
  • 石獅將率先建成海洋經濟藍色產業帶發展示範區
    《意見》提出,要圍繞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的目標,以高起點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為核心,以重點海洋產業區塊為載體,以體制機制與海洋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強海洋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拓展海洋資源利用範圍和深度,把石獅沿海優勢、區位優勢、港口優勢、對臺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率先建成海洋經濟綜合實力較強、開發開放度較高、生態環境良好、體制機制靈活的藍色產業帶和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 煙臺請來專家「當面交鋒」武裝頭腦促海洋經濟發展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2020年度第一期學術研討會現場 膠東在線5月14日訊(記者 孫宗順 於夢賾)煙臺是海洋經濟大市,海洋經濟正成為煙臺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又一重要增長極。「本次會議緊緊圍繞『海洋經濟發展』這一主題,是一次學術大學習,思想大碰撞,希望增強全院在海洋經濟發展方向、海洋產業人才政策等方面的認知,全面增強大家在海洋牧場建設與管理、生物資源養護原理與技術、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柏說。
  • 經略海洋黨建聯盟:領航經略海洋新發展
    【全國首個】經略海洋黨建聯盟:領航經略海洋新發展煙臺因海而生,因海而興,發展海洋經濟是煙臺最大的特色、優勢和潛力所在。作為全市經濟的龍頭,自貿區煙臺片區的承載地,開發區必須勇立潮頭,當好高質量經略海洋的「排頭兵」。
  • 經略海洋,乘風破浪!這些精彩觀點不容錯過
    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山東要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間在海洋,最大的動能也在海洋。我們將乘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東風,認真學習、吸收、運用本次大會成果,立足山東實際,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不斷發揮優勢,積聚壯大海洋新動能,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促進全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山東智慧、山東力量。
  • 特色水產打響汕頭品牌 保護海洋資源 打造海洋經濟新亮點
    &nbsp&nbsp&nbsp&nbsp我省第五次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以來,汕頭圍繞建設海洋經濟強市這一目標,實施可持續發展、科技興海和外向帶動三大戰略,提出增創「海洋優勢」等四大優勢。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海洋產業作為一個發展重點,切實加強海洋綜合開發和管理,促進海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海洋經濟已成為我市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 國外海洋經濟發展實踐與經驗啟示
    在世界範圍內,海洋經濟能夠拉動經濟增長、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對於世界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海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的壓力也逐漸增加,這些壓力不僅來自於各國經濟活動範圍的擴大、強度的增加,也來自於全球氣候的變化,生態環境問題的日趨嚴重。
  • 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山東有條件把海洋開發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希望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 錨定未來的煙臺實踐∣③經略海洋實現「六大突破」向海經濟總量達...
    近年來,根據全省海洋牧場定位和自然稟賦,煙臺市全面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海洋強省戰略,將海洋牧場建設作為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增殖漁業資源和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建立全省領先、國內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項目,是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重要舉措。
  • 煙臺在百萬畝海域「牧漁耕海」 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煙臺經略海洋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億元,主要投向海洋牧場、海工裝備、海洋科技、海產品養殖、生鮮加工等。引導銀行、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推動海洋牧場全國首單保險在煙臺籤訂。先後投入近億元,整合牧場數據資源,完善海洋生態環境在線監測、海洋牧場觀測和海洋經濟運行監測網絡,搭建海洋綜合管理大數據平臺,支持海洋牧場實現「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
  • 海洋牧場+休閒旅遊!青島海洋產業在跨界融合中加速崛起
    青島海洋自然資源豐富、海洋科研優勢突出、海洋裝備製造業發達、休閒漁業發展基礎良好,發展海洋牧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當前,青島市漁業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旅遊業面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嚴峻考驗。如何將青島市海洋牧場發展優勢與濱海旅遊城市優勢結合起來,讓二者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 廣東「現代化區域協調發展體系」路徑圖:發揮灣區優勢 加強一核一...
    因此,廣東省「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十四五」時期廣東要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資源要素配置與生產力空間布局,加快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建設更高水平的現代化區域協調發展體系。
  • 溫州國家級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方案出爐
    示範任務浙江溫州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探索民營經濟參與海洋經濟發展新模式,開展海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將如何建設?具體如何規劃布局?到2025年,示範區海洋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160億元,五年年均增長約12%,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佔海洋生產總值比重達40%左右,基本實現良性循環的海洋海島生態系統,全面建成國家級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浙江溫州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將構建「一核一軸四區多島」的空間布局。
  • 雙招雙引看煙臺:攜「海洋基因」合作贏未來
    對於一系列問題,記者採訪了煙臺開發區海洋經濟發展局局長常勝軍。他介紹,中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主要面向俄羅斯及其他俄語區國家,本著「請進來,走出去」原則,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戰略,發揮兩國雄厚的科研實力和資源優勢,以海洋領域科技合作與產業化為主線,構建中俄海洋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展示平臺和網絡信息共享平臺,兩國共同開展系列科技活動,拓展與俄羅斯、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等國家的科技合作與交流。
  • 海參為「媒」煙臺「海洋名牌」叫響世界
    以「經略海洋、綠色安全、共贏未來」為主題的「2020世界海參產業(煙臺)博覽會暨海洋食材展」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來自世界海參主產區參展商、國內海參行業專家學者、頂級海參品牌企業以及9000多名專業採購商入會參展。一場全球規模最大、專業性最強、業內人士最多的海參領域「盛宴」拉開序幕,煙臺海洋經濟動力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