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由於認知有限,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看重周圍環境細小的變化,並且將這些習以為常的現象與自身聯繫在一起,由此形成一整套有關生活起居的習俗。這些習俗經過世代的口耳相傳,演變成為一種民間特有的文化。
華夏民族從古至今,無論是隱匿山野,還是起居於鬧市,人人都想著凡事圖個吉利,雖然明知是一些似有非無的事兒,但人們還是不遺餘力地堅信著,比如「宅現四喜,能人輩出」,說得是自家宅院裡若是出現四種奇怪的現象,預示著這家人將來會人丁興旺且大有作為。那麼古人所說的「家中四喜」是指哪四喜呢?
一是枯木逢春·重獲生機
枯木逢春一詞,生活中不算陌生。本意是指已經乾枯凋零的數目,一到春天時節,便會生枝發芽,恢復往日的生命力。後來「由樹及人」,比喻那些身處生活絕境的人,突然轉衰為亨,與「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的意思大致相仿。
枯木逢春為什麼會列為宅院四喜之首,還要從它的由來說起。北宋有個得道高僧叫釋道原,他曾撰寫一部釋家名作叫《景德傳燈錄》,有人向釋道原請教「枯木逢春時如何」,釋道原言簡意賅地說「世間稀有」,從此以後「枯木逢春」成為一種祥瑞的象徵。
以前沒有樓房的概念,都是以庭落為主的四合院風格,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庭院,北方稱之為「天井」,院子裡往往會栽種上樹木。古人認為人與樹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家院中的樹木是否旺盛往往代表著這家人的福氣如何。因此,家中的樹木若是枯萎死去,又突然復甦過來,便成為時來運轉的象徵。
二是惡犬守門·家勢盛大
養狗這項活,在華夏文明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具體什麼時間出現的狗,沒人說得清。至少先秦時期,狗已經與人類結成生活良伴的關係,因為十二生肖排名十一位便是狗。
古人養狗與今人大有不同,今人養狗喜歡以性格溫和憨厚的寵物狗為主,古人卻喜歡狗性暴躁的狗,這是由於古人養狗的目的所決定,古人養狗的首個需求是「看家護院」或是「遊玩打獵」,一隻性情溫順的狗,顯然達不到養狗的目的。
為什麼說「惡犬守門」是家中四喜之一,原因很簡單。有個詞叫「狗仗人勢」,說狗的性格好壞完全是仰仗著主人,此時人與狗實際上是一種性格上的相互「鼓舞」。因為主人身份的不同,會直接造成狗的脾氣底氣差別很大,所以古代那些權貴都喜歡「聲色犬馬」,聲便是指犬吠,色便是指馬的膚色。
三是堂前飛燕·家中無寒
有關燕子的詩句,流傳最廣的莫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便是晉朝兩大家族(謝靈運和王羲之),說王謝兩家飛黃騰達時,京畿地區的燕子全部飛入他們家,失勢後家中中落,燕子都飛往普通人家搭窩築巢。
燕子之所以去王謝等名門貴族,主要是衝著大戶人家有錢,有錢人家宅院寬廣,房屋高大,正好符合燕子擇高處築巢的習慣。同時民間有言說「燕不進愁門」,所以有燕子飛入家中便成為一種福氣。
四是蜘蛛吊絲·人丁興旺
很難想像蜘蛛吊絲是家中四喜之一。常理中,蜘蛛一般喜歡在少有人居的地方結網,加上一些影視作品的渲染,蜘蛛成為家道中落、人氣凋零的象徵。事實恰好相反,古人認為蜘蛛是財富的象徵,俗語說「蜘蛛到,財源到」,因此蜘蛛成為家中四喜。
古人之所以認為蜘蛛是福祿的象徵,更多是來自蜘蛛的習性。蜘蛛捕食依靠結網,靜待蚊蟲自投羅網,有著守株待兔、安享財富的寓意。所以宋朝賈似道有詩曰「羽翼不長肩蓋盡,等閒覓得夜明珠」,說的就是蜘蛛安然自得的生活狀態。
另外,關於「家中四喜」有著不同的版本,有的地方說是「枯木、飛燕、蝙蝠、蜜蜂」,蝙蝠有著「福」的諧音,蜜蜂是甘甜的象徵等。無論是哪種版本,都代表著封建社會時期,人對世界的淺薄認識。再好的祥瑞,也需要依靠人的雙手才能創造出幸福生活。一個家庭能否出人才,更多的是依靠讀書和勤奮。所以,自古以來「天道酬勤」四個字永遠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