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我們大家都知道,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國家的老齡化人口越來越多,再加上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也愈來愈多,因此如何安排好我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就成為了一件特別頭疼的事情。
好在現在越來越多養老院的興起,就讓我們一些老人找到了晚年的「歸屬」,這在一定程度上面,也解決了我們很多老人的養老問題,按理說,老人去養老院養老,這不僅僅是未來的一種「趨勢」,而且養老院還有自己獨到的優勢,理應受到我們所有老人的「追捧」才對。
可是有的時候,我們有些老人,卻對於養老院並不認可,他們寧願找保姆也不去養老院,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當事人自己是怎麼說的。
68歲的的郭阿姨
郭阿姨今年已經68歲了,她在40多歲的時候,因為感情問題就和丈夫離了婚,離婚以後,她處於各方面的考慮和著想,就再也沒有結婚,而是自己獨自一人,把三個子女拉扯大,並且還幫忙他們成了家。
最開始的時候,郭阿姨還是和大兒子一起住在自己的平房裡面,大家彼此在一起,互相還有個照應,可是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小平房明顯就「容納」不了這麼多人了,大兒子索性就花錢買了一套大房子,然後一家人就搬出去住了。
曾經熙熙攘攘的小平房,一下子就變得冷清了許多,這個時候郭阿姨的心裡就別提有多難受了,可是即便如此,郭阿姨還是能理解大兒子的,他知道子女大了,終歸要回歸到他們獨立的小家庭裡面,不可能就和自己這麼一直住下去的。
可是子女們都有自己的家了,而自己孤苦伶仃一人,也應該有個「歸屬」才對,於是她就電話通知三個子女,想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三個子女回到家後,意見竟然出奇的一致,也就是說他們一致同意老母親去養老院。
聽完三個子女,把養老院說的如何如何的好之後,郭阿姨並沒有順著三個子女的意思,而是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說自己就只想找個保姆,並不想去養老院,三個子女一聽就愣了。
大兒子連忙說:「媽,你為什麼寧願找保姆也不去養老院」?隨後郭阿姨就闡述了自己的幾點意見和看法。
「老人為什麼寧願找保姆,也不去養老院」?老人說出3個理由
一.我花同樣的錢,找保姆可以享受到「一對一」服務,而養老院卻很難
很多時候,我們現在的養老院,確實可以為老人,提供到各種各樣的服務,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現在的養老院多半的是一種「盈利機構」,那麼從成本考慮和出發,養老院的護工就是很有限的,而這就極有可能出現一個護工,照顧好幾個老人的現象,人多了,老人所享受的服務難免就會下降。
郭阿姨說:「就算養老院的護工,也都能做到盡職盡責,可是一個人的精力和體力畢竟有限的,想讓所有老人就都能享受到同樣的服務質量,多半是不可能實現的」。
郭阿姨直言:畢竟保姆她就只是照顧自己一個人,那麼她的時間、精力、體力等等各方面,相比較而言,就會特別的充足,自然她的服務質量也能得到一個有效的保證,花同樣的錢,自己當然選擇服務質量好的,而養老院多半是達不到這樣的要求。
二.我花錢找個保姆,在家養老自由、氛圍好,而花錢住養老院多半難盡人意
我們都知道,養老院作為一個獨立的養老機構,它必然會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飲食作息規律等等,當然養老院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我們不可否認,這樣一來,老人在養老院的活動就會處處的受限,而且養老院的養老氛圍也不會那麼的好。
郭阿姨說:「老人一旦住在了養老院,那麼老人的活動範圍,多半就只限在養老院裡面,老人不能隨便的出入,而且老人長時間生活在這樣一種環境裡面,老人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就會越來越重」。
郭阿姨覺得:我找個保姆在家,自己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而且有保姆陪在身邊,「安全」方面也會有所保障,平時在家種種花養養草,陶冶一些情操,沒事還可以走親訪友,心情舒暢自然就會精神愉悅,而養老院多半是做不到這點的。
三.我花錢找個保姆,能感覺到一種「尊嚴感」,而花錢住養老院就不一定了
我們老人住在養老院,那多半都是花了錢的,老人和養老院之間,二者就應該是一種平等互利的關係,可是事實上,我們的老人住在養老院,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老人的心裏面,無形之中就會感覺自己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郭阿姨說:「老人住進養老院,雖然老人也是花錢了,可是老人卻是一種被管理者的身份出現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老人在養老院裡面,就會顯得戰戰兢兢和唯唯諾諾的」。
郭阿姨坦言:我花錢找個保姆,我就是她的僱主,她理應就是處處都要聽從我的計劃和安排,我是管理她的,而不是她來管理我,這種關係的確立,就會讓我很有「尊嚴感」,而同樣都是花錢,養老院卻恰恰相反,我自然不同意去養老院了。
當郭阿姨說完這3個理由之後,她的三個子女也都覺得老母親說得非常有道理,也沒有任何狡辯和反駁的意思,後來他們也就不再勉強什麼,一致同意老母親,花錢找個保姆來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
小微結語
作為子女的要清楚:為人子女的,要是真正的孝敬老人,那么子女就要多聽從老人的話,只要老人的建議和想法,能夠經得起一系列的推敲和反駁,子女就應該全力以赴去支持和幫助,子女只有這樣做,才算是對「百善孝為先」一種最好的踐行。
作為老人的要明白:老人不管是做出什麼樣的舉動和行為,都要通過擺事實和講道理等的方式,來取得子女的首肯,而不是通過倚老賣老或者是胡攪蠻纏,任何時候,老人的一些想法和訴求,都應該是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礎之上。
所以說,人到晚年,老人不管是找保姆還是去養老院,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出發和考慮,畢竟每位老人的實際情況,就都是不一樣的,一味的去「下個」找保姆好或者是養老院好等的結論,就都是不負責任的,也是非常武斷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句話在什麼時候都適用,你們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