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養大孩子,老了只能去養老院,原因真的很無奈

2020-12-22 劉佳慧說情感

文/劉佳惠說說 (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

放棄該放棄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

中國人對於生育的焦慮很多時候都是出於養老焦慮。很多父母對於孩子不結婚不生孩子都是非常擔心的,擔心孩子身邊沒個人照顧生活怎麼能順當呢。擔心孩子不生育老了之後孤孤單單。勸孩子結婚生子大部分的理由也都是說有孩子了有人給養老,不至於沒人照顧去養老院。

但是現在的養老方式和從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時候家裡孩子都多,兩個三個很正常,所以給父母養老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老人家如果想自己住,孩子們就一人出點錢給請個保姆到家裡照顧。要是覺得孤單不願意自己住呢就在孩子們家裡各住幾天,輪流照顧,誰的壓力也不大,還很熱鬧。

現在就沒這麼簡單了,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結婚如果對方也是獨生子女,那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兩家人四個老人,如果有了孩子夫妻兩就要同時照顧五個人。很多人覺得這種情況生了孩子肯定不愁沒人帶。可是養老也是個大問題,人老了誰沒個小病小痛,兩個人養四個人,根本忙不過來。

現在就有很多老人自己提出去養老院,聽起來非常的辛酸。因為在中國人心目中對養老院是沒有好印象的,覺得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裡面的護工還可能會虐待老人,出門也沒什麼自由。覺得沒有孩子照顧或者孩子特別不孝順才會把爹媽送去養老院受罪。不然放著好好的家裡不住,誰願意去養老院呢。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真的是孩子不孝順嗎。不是的,真實情況是沒人照顧,獨生子女的家庭裡兩個人面對的四個老人,如果老人們有養老金身體好一點,那壓力不會太大。但如果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可就難了,小病還好,都是在家養著,沒事去看看就行,要是碰到嚴重一點的需要留家屬在醫院照看的是非常熬人。請保姆和護工大家有時候還不放心。

夫妻兩個都上班的話就需要單位家裡醫院來回跑,而且這種情況三五天都不夠用,最少也是半個月起,要是自己孩子還小真是分身乏術。時間長了誰也受不了,身體的勞累,精神壓力也大,經濟壓力也不小。所以很多遇到了這種情況的老人就會自己提出去養老院,其實還是心疼孩子,不想讓孩子太累。

往期經典

結婚不要彩禮,婚後日子真的能過得好嗎,現實打臉了

能不能生孩子,夫妻倆在這件事上,差別太大了

這種智商還生什麼孩子,太可笑,內蒙夫妻竟靠敲詐超市養二胎

寒風中帶女兒送外賣,女外賣員表示,靠男人不如靠自己

相關焦點

  • 不要以為住養老院就能幸福終老,年輕時種什麼因,老了就結什麼果
    有些老年人雖然結婚了,但他們是丁克一族,並不準備生兒育女,他們認為養兒女根本就沒有用,為兒女付出那麼多,到頭來可能是白忙活一場,很多人辛辛苦苦養了一輩子兒女,可是兒女也不見得給他們養老
  • 當父母年齡大了,能不送養老院的,最好別送,他養你小,你養他老
    對我外公特別貼心,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考慮周全。我大舅呢,雖然不想那兩個舅舅全心全意對我外公,但他也不是不孝順的人。三個舅舅商量好的,我外公想住誰家就住誰家,另外兩個給服侍他的繳生活費就可以了。我覺得這也是不錯的辦法。我不僅想到,父母可以撫養多個孩子長大,多個孩子贍養父母卻要輪流管飯,父母老了就變成了負擔,可悲。
  • 鄉村紀事:她寡居多年,將四個孩子含辛茹苦養大,最終怎樣了?
    尤大娘看著在自己面前哭成淚人的老兒媳,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的小兒子,心一軟,就把拆遷款和樓房的房本都給了老兒子。尤大娘去小兒子家生活不到一年,就被兒媳婦好說歹說勸去了養老院,老兒媳婦說:你在我家待著你孫子都娶不上媳婦,誰家姑娘願意一進門就伺候老人?
  • 「我女兒在國外定居」老人養老院攀比,揭露老人晚年生活
    文丨木棉媽媽當我們逐漸老去的那天,會接受養老院生活嗎?養老院對於不同群體的老人,意義不一樣。有些老人會認為:我住養老院挺好,比較方便,有護工照顧。老人總是為子女付出太多為什麼國外的老人普遍能接受老了之後住養老院,而國內很多老人對住養老院還是抱有牴觸心理呢?因為國內外文化不同,在我們國家,老人對子女普遍付出很多,不僅養大自己的子女,還要幫忙帶孫子、帶孫女。
  • 日本養老觀的微妙變化①:當你老去,成為養老院的一張床位
    兩代人本來是分開的,父母上了年紀後卻要去投奔兒女,勢必對小家庭的生活造成影響。父母呢,也不願意看小輩眼色生活。選擇去養老院或付費式老人公寓,有人提供夥食,還有保健方面的服務,或許還比較輕鬆。有些養老院提供日間服務。兒女每天上班時間家裡沒人照顧時,老人可以去養老院參加活動、吃飯、洗浴等。
  • 35年後的差距告訴你:有些父母註定進養老院
    比如說,不肯直接面對晚年生活差距的老一輩,不肯結合中國大環境下默認潛規則的部分網民,他們整齊劃一說著「生男生女都一樣」,仿佛看不到中國十億底層家庭的無奈和晚年苦楚。所以,今天不如我們掰開了、揉碎了說清楚,生男生女到底是否一樣?全部結合身邊真實案例,告訴你35年以後,只生女兒和只生兒子之間的差距,而其中,有些父母註定要去養老院。
  • 《大宅門》:人老了是非常無奈的事,人老了最怕什麼?
    《大宅門》第二部,白二奶奶老了,死了。白景琦也一天天的老了,白景琦的晚年生活很讓人感慨。多英雄的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任何人,老了都是很無奈的事。英雄如白景琦者也逃不過老了的現實,最後白景琦坐在大宅門前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回顧,讓人既感嘆也無奈。那麼人老了最怕什麼呢?
  • 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這些網友說出了大實話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熱播劇《三十而已》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女主顧佳換了大房子之後,不放心喪偶的爸爸獨自生活,想把爸爸接來與自己同住。誰知顧爸爸得知後一口回絕,並提出要住進養老院去。於是,很多人就會萌生將父母送去養老院的念頭,因為那裡有同齡人可以說話解悶,有專人護理,相較於空蕩蕩的家裡,老人的晚年生活會更有質量。但這種想法一旦說出來,又會被人扣上「不孝」的帽子,送父母去養老院真的就是不孝嗎?
  • 現在的人為什麼要把不能動的老年人送進養老院
    兩口子8個老人,還有自己的孩子,這種情況下,老人不送養老院又能怎麼辦?能夠做到把老人送養老院,說明他們已經很能幹了,送養老院也要用錢。我的一個朋友小周,姐姐遠嫁,他和老婆住在嶽父母家裡。媽媽去世以後,爸爸一個人在農村老家,他不放心。
  • 父母的年齡越大,越希望兒女沒出息,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孤單
    而王大爺每天孤零零一個人,再加上腿腳不便,也只能在村子裡面散散步,好在兒子每半年能打過來足夠的生活費。至於為什麼王大爺沒有去兒子的城市一起生活,王大爺腿腳不方便,而兒子家住的房子沒有電梯,因此去兒子家,王大爺也只能每天在樓上悶著。
  • 什麼身體狀況適合去養老院呢?聽聽這位老人的話,你認同嗎?
    現在的老人,為了減輕兒女們的生活負擔,大部分都想著將來老了去養老院,但是老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去養老院合適嗎?難道真的要等到身體不能自理再去嗎?我們不妨來聽聽這位常駐20多年養老院老人的選擇吧!
  • 老漁民的話讓人意外,真的很無奈
    老漁民的話讓人意外,真的很無奈!說到美食這樣的一種東西相信有不少的人也還是覺得非常喜歡了吧, 畢竟無論是誰,看到了吃這樣的一種東西也都是立刻都走不動路了,更別說是那種非常美味的東西了呢!而且有句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吃這樣的一件事情真的是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的東西了呢,還有的人甚至也都是可以為了吃進行很多的嘗試的,因此也是被大家稱之為「吃貨「!
  • 75歲老人被送進養老院,哽咽哭訴:老了才懂,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起初兒子每次都會回來,但是時間一長兒子也逐漸表現出厭煩感,媳婦更是直接提出把張大爺送去養老院。本以為兒子會拒絕,可是兒子只是告知了自己一聲,就匆匆的辦好了入院手續,硬是把張大爺塞進了養老院,而且一直都沒有來看過。
  • 81歲大爺哭訴:「輪流養老」就是要飯,還不如去養老院
    作者:左耳↗↗↗↗曰:願你我瀟灑坦蕩,感情純良在孩子小的時候,當父親的並沒有因為錢難賺,就不去賺錢養家,當母親的並沒有孩子難帶就拋棄孩子。但是等到父母都變老了,孩子長大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因為給父母養老壓力比較大而放棄養老。不管父母的孩子們有很多很多,他們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藉口,說到底還是他們不夠孝順而已。
  • 五星級養老院,高級養老院價格表
    五星級養老院,高級養老院價格表。北京民眾護理院提倡老人的自我價值,重視個人的體驗。養老院價格表:http://www.iyanglao.com.cn以親情服務為標準,讓每一位老人在家中安居樂業。五星級養老院,高級養老院價格表。
  • 丁克老人:因有錢進了高檔養老院,沒想到自己處在鄙視鏈最底端
    文|秘籍君 如今不少年輕父母提到自己的晚年生活,都會來一句:我們養兒不為了防老,大不了以後攢錢去養老院。有兒有女的尚且如此,沒兒沒女的丁克老人更是這樣了。但養老院生活究竟如何?真的是誰錢多誰就過得更滋潤嗎?
  • 於淑珍:年輕時名滿天下,為什麼老了和丈夫住進了養老院?
    大家都對她說,你平時那麼喜歡唱歌,唱得也好聽,你去試試唄。於是,於淑珍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參加了考試。就這樣,於淑珍踏上了自己的藝術之路。於淑珍的先天條件不錯,但是她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她的嗓音不夠大,不像其他女歌唱家那樣開闊和洪亮。她發現,自己如果要唱得氣勢磅礴,自己的嗓子就會破音。所以,她採取了以情緒為主的方式來處理歌曲,就這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 作為普通人,你把你老年生活交給養老院=交給e租寶隨時爆雷!
    (再分享一篇關於養老院的文章)2012年,我正式上班。之前曾經有過一絲絲丁克的想法,在去過三次轄區內養老院後徹底改觀了。第一次去,比較正式。區領導、民政局領導來這個養老院調研,我們作為陪同一起去。當時去感覺除了味道不太好聞以外,其餘的還能接受。中餐裡有肉有蛋,一個月費用2000元,半年一繳。院長激情而又洋溢的介紹著他們的模式和經營狀況,介紹完後,不忘了問領導要補貼,順帶還問我們要政策。比如,攝像頭安置的時候多放幾個在他們院周圍,不穿的衣服及時捐獻給他們等等。我那時年輕,覺得這個院長真幽默,有大領導在都不忘了開玩笑。
  • 網友:住養老院比讓兒女伺候舒服
    傳統觀念「養兒防老」,兒子被視為老後依靠的主要照顧者,隨著社會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就有網友不禁好奇,那些主張不生養孩子的人,有沒有想過以後老 了該怎麼辦? 貼文一出隨即掀起熱議。原作者日前在PTT「八卦板」以「不生小孩的有想過老年生活嗎?」
  • 網友快評:一少養八老,你當我愛喝八寶粥麼?
    如果你只想到這個,只能說明你的想像力還不夠豐富,一個這樣老齡化的農村家庭,如何維持生計?這就是如東,中國老齡化最高縣城,在這裡1個年輕人需養8個老人。從生活成本來說,搜狐天津市網友「曉夢」也對這種養老狀態表示擔憂「城鎮退休職工有退休工資還好一點,農村老人養老全靠孩子就很困難了」。  如東老齡化困局離每一個中國家庭其實都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