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永明
反式脂肪酸,被稱為「健康頭號殺手」,會導致生理功能出現多重障礙,普通人群每日最多攝取不應超過兩克。為了與其撇清關係,不少膨化食品在包裝上標註「不含反式脂肪」。然而,有業內人士揭秘,「0反式脂肪」不能輕信,不少食品包裝袋上標註著含人造脂肪、氫化油、氫化棕櫚油等,就是反式脂肪酸的「馬甲」。這是真的嗎?本期「馬上真相」為你揭開膨化食品的面紗。
使用範圍
孩子們喜愛的各色膨化食品,如薯條、薯片、蝦條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所穿「馬甲」
人造植物黃油(奶油)、人造脂肪、氫化油、氫化棕櫚油、起酥油、植物酥油等。
危害風險
反式脂肪酸的攝取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易使新生兒患上必需脂肪缺乏症。
馬上真相·膨化食品篇
□本報記者 李永明
不少人過年時不忘為自己準備薯片、蝦條等膨化食品打發看晚會的時間;過年走親訪友,特別是到有小孩的人家,也會買上幾個孩子們愛的膨化食品大禮包。有網友稱,幾乎所有的膨化食品都標註不含被稱為「健康頭號殺手」的反式脂肪酸,但事實上反式脂肪酸只是在包裝上穿了個「馬甲」,這是真的嗎?
將各種膨化食品分成3組(具體分類見下文)將第二組點燃,火苗較大。第二組燃燒後出現大片油跡 記者張剛 攝
【實驗材料】
從正規大型超市購買的薯條、薯片、玉米花等各種膨化食品;打火機;白紙
【實驗步驟】
1.將各種膨化食品分成3組,第一組未標註「不含反式脂肪」(圖1上),第二組全部標註「不含反式脂肪」(圖1中),第三組既標註「不含反式脂肪」,還標註「非油炸」(圖1下)。
2.用火分別將3組膨化食品點燃,並用白紙墊底,接住燃燒時滲出的油
【實驗結果】
3組膨化食品均可燃燒,燃燒過程中均能滲出油。食品火焰大小與是否標註「不含反式脂肪」或「非油炸」無明顯關聯。營養學專家稱,這些標註著「不含反式脂肪」的膨化食品裡涉嫌含有帶反式脂肪酸的其他物質。
業內揭秘
標著「不含反式脂肪」,只是穿了「馬甲」
業內人士揭秘,一般的商場、超市中出售的膨化食品雖然在包裝上沒有「反式脂肪」字樣,但事實上,標註著人工黃油(奶油)、轉化脂肪、人造植物黃油(奶油)、人造脂肪、植物酥油、精練XX等不同名稱的,其實都是一回事——— 裡面含有反式脂肪酸。此外,食品包裝成分種類標示是依含量高低排列順序,如果以上名稱出現在成分標示靠前位置,可推測反式脂肪酸含量高。
近日,記者走訪濟南幾家正規大型超市,選取了幾種膨化食品,觀察其包裝袋背面都標註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為「0」,但氫化棕櫚油、奶油等赫然在列。
專家說法
反式脂肪酸會導致生理功能出現障礙
反式脂肪酸,是對植物油進行氫化改性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飽和脂肪酸的替代品開始被使用。專家介紹,人造奶油、冰淇淋、糕點等,快餐中的炸雞和炸薯條,超市裡孩子們喜愛的各色小食品,薯片、餅乾、幹吃麵、炸麵包圈、巧克力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營養專家介紹,反式脂肪酸的攝取會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從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會降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破壞心血管系統的保護系統。實驗證明,反式脂肪酸容易使胎兒和新生兒患上必需脂肪缺乏症,同時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據了解,對於普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目前我國尚未出臺相關國家標準。只是在嬰幼兒食品中提出不得使用氫化油脂,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應當小於總脂肪酸的3%。國際上對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不是簡單禁止食用,而是依據本國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情況設定限量標準或標籤標示要求。另有媒體報導,以可能引發心臟病為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建議禁止在從小甜餅到冷凍比薩餅的各類加工食品中添加人工反式脂肪酸。
營業專家建議,普通人群每日最多攝取的反式脂肪酸不應超過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