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潛伏」膨化食品

2020-12-21 濟南時報

作者:李永明

  反式脂肪酸,被稱為「健康頭號殺手」,會導致生理功能出現多重障礙,普通人群每日最多攝取不應超過兩克。為了與其撇清關係,不少膨化食品在包裝上標註「不含反式脂肪」。然而,有業內人士揭秘,「0反式脂肪」不能輕信,不少食品包裝袋上標註著含人造脂肪、氫化油、氫化棕櫚油等,就是反式脂肪酸的「馬甲」。這是真的嗎?本期「馬上真相」為你揭開膨化食品的面紗。

使用範圍

  孩子們喜愛的各色膨化食品,如薯條、薯片、蝦條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所穿「馬甲」

  人造植物黃油(奶油)、人造脂肪、氫化油、氫化棕櫚油、起酥油、植物酥油等。

危害風險

  反式脂肪酸的攝取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易使新生兒患上必需脂肪缺乏症。

馬上真相·膨化食品篇

□本報記者 李永明

  不少人過年時不忘為自己準備薯片、蝦條等膨化食品打發看晚會的時間;過年走親訪友,特別是到有小孩的人家,也會買上幾個孩子們愛的膨化食品大禮包。有網友稱,幾乎所有的膨化食品都標註不含被稱為「健康頭號殺手」的反式脂肪酸,但事實上反式脂肪酸只是在包裝上穿了個「馬甲」,這是真的嗎?

將各種膨化食品分成3組(具體分類見下文)將第二組點燃,火苗較大。第二組燃燒後出現大片油跡 記者張剛 攝

【實驗材料】

從正規大型超市購買的薯條、薯片、玉米花等各種膨化食品;打火機;白紙

【實驗步驟】

  1.將各種膨化食品分成3組,第一組未標註「不含反式脂肪」(圖1上),第二組全部標註「不含反式脂肪」(圖1中),第三組既標註「不含反式脂肪」,還標註「非油炸」(圖1下)。

  2.用火分別將3組膨化食品點燃,並用白紙墊底,接住燃燒時滲出的油

【實驗結果】

  3組膨化食品均可燃燒,燃燒過程中均能滲出油。食品火焰大小與是否標註「不含反式脂肪」或「非油炸」無明顯關聯。營養學專家稱,這些標註著「不含反式脂肪」的膨化食品裡涉嫌含有帶反式脂肪酸的其他物質。

業內揭秘

標著「不含反式脂肪」,只是穿了「馬甲」

  業內人士揭秘,一般的商場、超市中出售的膨化食品雖然在包裝上沒有「反式脂肪」字樣,但事實上,標註著人工黃油(奶油)、轉化脂肪、人造植物黃油(奶油)、人造脂肪、植物酥油、精練XX等不同名稱的,其實都是一回事——— 裡面含有反式脂肪酸。此外,食品包裝成分種類標示是依含量高低排列順序,如果以上名稱出現在成分標示靠前位置,可推測反式脂肪酸含量高。

  近日,記者走訪濟南幾家正規大型超市,選取了幾種膨化食品,觀察其包裝袋背面都標註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為「0」,但氫化棕櫚油、奶油等赫然在列。

專家說法

反式脂肪酸會導致生理功能出現障礙

  反式脂肪酸,是對植物油進行氫化改性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飽和脂肪酸的替代品開始被使用。專家介紹,人造奶油、冰淇淋、糕點等,快餐中的炸雞和炸薯條,超市裡孩子們喜愛的各色小食品,薯片、餅乾、幹吃麵、炸麵包圈、巧克力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營養專家介紹,反式脂肪酸的攝取會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從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會降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破壞心血管系統的保護系統。實驗證明,反式脂肪酸容易使胎兒和新生兒患上必需脂肪缺乏症,同時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據了解,對於普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目前我國尚未出臺相關國家標準。只是在嬰幼兒食品中提出不得使用氫化油脂,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應當小於總脂肪酸的3%。國際上對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不是簡單禁止食用,而是依據本國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情況設定限量標準或標籤標示要求。另有媒體報導,以可能引發心臟病為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建議禁止在從小甜餅到冷凍比薩餅的各類加工食品中添加人工反式脂肪酸。

  營業專家建議,普通人群每日最多攝取的反式脂肪酸不應超過兩克。

相關焦點

  • 食品標識「0」含量 反式脂肪未必真為零
    原標題:食品標識「0」含量 反式脂肪未必真為零   誤區   當你在超市購買麵包等糕點時,是否留意過配料表?人造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是部分氫化處理的植物油,即人造奶油。
  • 反式脂肪會發胖嗎?哪些食物含有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有多可怕?它會讓你變胖變笨,並在不知不覺中誘發慢性疾病的形成。而更可怕的是,這些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就藏在你常常進食的食品裡!奶茶、蛋糕、方便麵……這些食物都榜上有名。奶茶、蛋糕、餅乾、速溶咖啡……我們常見的很多食品,都是反式脂肪酸的潛伏地。
  • 專家解讀: 非油炸食品中也含反式脂肪酸嗎?
    近日,記者選取部分反式脂肪標稱為「0」的膨化食品跟隨實驗人員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均超過了規定的0.3g/100g反式脂肪零界限值,非油炸型膨化食品中同樣也含有反式脂肪。專家為此提醒,反式脂肪酸引發心血管病、影響發育的危害早有公論,消費者不能因為看到是「0」反式脂肪和非油炸,就對這類食品大快朵頤。
  • 反式脂肪不再「被認為是安全的」?
    反式脂肪——氫化植物油的一大來源——從2006年開始就已經成為食品界的「反派人物」,從FDA開始要求廠商在食品的營養成分表中必須標註出它們開始。自那之後,潛伏在從餅乾到奶油霜糖等一系列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大部分都已經消失了——但也有例外,比如冰激凌上的裝飾和多納圈。當反式脂肪在食譜中來了又走的時候,一些人抱怨食品廠商採用了反式脂肪,給了他們比其他動物產品更廉價的選擇。
  • 好麗友薯願到底含不含反式脂肪?
    上海市工商局日前對「好麗友薯願」馬鈴薯膨化食品「口感鬆脆、不油膩,且100%不含反式脂肪」的虛假宣傳處以5萬元罰款。輿論普遍認為,罰款的原因就在於對反式脂肪的虛假宣傳。好麗友到底有沒有騙人,工商部門到底罰的對不對呢??
  • 美國全面禁用人造反式脂肪 什麼是反式脂肪
    如果是的話,那就要當心了,你可能每一餐都在和反式脂肪打交道。而就在16號,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宣布,將在三年後全面禁用人造反式脂肪。  麗薩:每增加2%的反式脂肪食物攝入量,你患心臟病的機率將增加30%。所以食用反式脂肪極大地加大了患心臟病的風險。  在聲明當中,美國藥管局宣布給予食品生產廠商三年的緩衝期。2018年將全面禁止添加人造反式脂肪酸。而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估算,消除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每年能夠減少2萬次心臟病發作,避免7000人死亡。
  • 正確認識「反式脂肪(酸)」這個小姐姐!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問答中規定:(1)預包裝食品標籤中標註的反式脂肪酸通常是指油脂加工中產生的含1個或1個以上非共軛反式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總和,不包括天然反式脂肪酸。(2)在食品配料中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時,應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 焙烤和油炸食品易藏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在牛羊肉、牛奶及其製品中存在少量的天然反式脂肪。而人造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是部分氫化處理的植物油。這種油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存放久等優點,在炸雞、薯條、爆米花、餅乾、蛋糕等食品中使用比較普遍。  反式脂肪有明顯的優點,但缺點更突出。
  • 0反式脂肪=健康?先認清反式脂肪是什麼吧!
    反式脂肪存在哪些食物中?對健康有什麼危害?關於它,我們有哪些常見的認知誤區?如何才能儘量避開它?今天我們就說個明白。什麼是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食物中的反式脂肪來源主要有兩種:天然存在和人工產生。
  • 反式脂肪成了過街老鼠
    早在1993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衛組織就發表了反式脂肪影響健康的報告,建議標註限制反式脂肪的食品標誌;2003年,又發表報告建議,應儘量控制飲食中的反式脂肪,攝取量最好不超過總能量的1%。2018年,世衛組織推出了「REPLACE」(取代)指導意見,計劃在2023年前全球食品供應中停用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
  • 反式脂肪到底何罪之有
    前不久,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名為「取代」的行動指導方案,計劃在2023年之前,徹底清除全球食品供應鏈中使用的工業反式脂肪,主要是部分氫化植物油。  對此,媒體引用WHO的數據稱,反式脂肪每年引發50萬人死亡。那麼,反式脂肪是什麼?哪些食物含有反式脂肪?它對人體到底有什麼危害?
  • 油炸食品、漢堡都含有反式脂肪 容易致心臟病
    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說法,在包裝食品和一些餐館的食物中大多含有反式脂肪,這些脂肪會通過液體油脂轉化為固體,從而使它們穩定並提高其保質期。雖然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這個建議,但反式脂肪仍然存在於日常的食物中。比如雜貨店裡的餅乾和烘焙食品中發現反式脂肪(即使是家裡做的食物),微波爐爆米花、人造黃油、咖啡奶油、冷凍的即食餅乾以及包裝的冷凍食品等,都是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
  • 反式脂肪的氫化植物油
    20世紀90年代早期,美國食藥監督管理局估計95%的餅乾、所有的薄脆餅和大部分零食中都含有後來被稱為反式脂肪的氫化植物油。通過食用蛋糕、餅乾、糕點、漢堡、冰激凌、薯條和其他油炸食品,許多美國人攝入的反式脂肪佔到了每日攝入熱量的10%。
  • 反式脂肪百年興衰史
    2003年,WHO建議膳食中反式脂肪的供能比應低於1%。同年,丹麥率先立法禁止銷售反式脂肪含量超2%的產品;2006年,美國FDA出臺了強制標示規定,要求所有食品的營養標籤上必須標註反式脂肪含量,每100克反式脂肪含量在0.5克以下的可以標註為0。此外,瑞士、加拿大、韓國等國家都在2005年之後出臺了強制標示或者限量的規定。
  • 哪些含反式脂肪酸 國內食品大多遮掩沒有標註
    首先,油炸食品,如方便麵、薯片、薯條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其次,一些含有油脂尤其是人造油脂的加工食品,如方便湯、冷凍食品(如湯圓)、烘焙食物(如餅乾等)、各種即衝型糊粉狀食品(如粉狀麥片、椰子粉、芝麻糊粉等),以及各種奶油糖、花生醬、巧克力醬中都有反式脂肪酸的身影。此外,起酥麵包裡含「起酥油」,低檔巧克力含「代可可脂」,一些麵包和酥點中含「麥琪淋」,微波爐爆米花和一些膨化食品中都含有氫化植物油。
  • 一半反式脂肪攝入來自食用油 世衛專家倡導食用零反式脂肪食用油
    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了食用油消除反式脂肪的重大意義,並向全球消費者積極推薦食用零反式脂肪食用油產品。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曾經發布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報告指出,中國大城市居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有一半來自於食用油。
  • 反式脂肪到底有多可怕?臺灣未來全面禁用於食品中
    麵包類、油炸類、奶精製品與各種精緻糕點是最常見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應儘量避免。在美國,這項規定早已於去年(2015年)6月便開始逐步實施,可見反式脂肪對人體健康危害之甚。我們一定都聽過反式脂肪,但是你知道反式脂肪到底有多可怕嗎?
  • 你今天吃反式脂肪了麼?
    由於反式脂肪對健康的極大損害,有人把油脂氫化技術發明的那一年列入「人類災難日」之一。各國科學界和有知識的國民都感覺不能再容忍它了。於是,丹麥政府2002年便制定法規,規定作為食品配料的油脂當中反式脂肪含量不能超過5%,2003年又把這個規定降到2%。2003年,美國FDA宣布要在2006年強制標示包裝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
  • 膨化食品是垃圾食品嗎?被「誤解」多年
    熱量高且脂肪高?兒童吃膨化食品會得病?面對這些質疑,多位專家表示,消費者往往容易因片面報導產生誤解,而事實上膨化食品並非「垃圾食品」。值得注意得是,「垃圾食品」本身就不是一個科學的定義,食品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垃圾的膳食搭配。
  • 反式脂肪真有那麼可怕嗎?
    專家觀點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在牛肉、羊肉和牛奶、乳製品中都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這屬於其天然來源。非天然的部分主要來自於植物油的氫化、精煉過程。由於反式脂肪耐高溫、不易變質、存放久,可延長油炸和烘焙食品的保質期,而且成本較低,在一些零食、烘焙及煎炸食品中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