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非油炸食品中也含反式脂肪酸嗎?

2020-12-13 人民網

  近日,記者選取部分反式脂肪標稱為「0」的膨化食品跟隨實驗人員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均超過了規定的0.3g/100g反式脂肪零界限值,非油炸型膨化食品中同樣也含有反式脂肪。專家為此提醒,反式脂肪酸引發心血管病、影響發育的危害早有公論,消費者不能因為看到是「0」反式脂肪和非油炸,就對這類食品大快朵頤。

  膨化食品反式脂肪多標註為「0」

  1月1日起,衛生部制定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正式實行。按規定,所有預包裝食品都必須強制標註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等核心營養素含量。標準要求食品如使用了氫化油脂,以及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以氫化油為主要原料的產品,都應標示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不標註真實含量易誤導消費者

  這些食品標「0」反式脂肪是否靠譜?「非油炸」食品有沒有反式脂肪酸?

  衛生部此前在《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裡對反式脂肪酸規定了一個零界限值:即每100克產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小於等於0.3克,反式脂肪酸可標註為「0」。

  記者從超市購買常見的薯片、漢堡球、麥香雞味塊3種膨化食品,由北京服裝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室進行實驗測試。結果卻顯示,3種膨化食品無論是油炸還是非油炸,無論是否標註「0」反式脂肪,實際含量都超過了規定的0.3g/100g零界限值。

  北京服裝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龔龑指出,超過零界限值,就應該標註出反式脂肪酸的真實含量,否則就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更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和欺騙。

  ■ 名詞解釋

  反式脂肪酸

  又名氫化脂肪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經過部分氫化的植物油,做出來的食品口感好且保質期長,但對健康並無益處,也不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可能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導致生育困難、抑制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國際上早就對反式脂肪酸給予普遍關注,歐美國家紛紛立法限制,出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限量,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的反式脂肪酸不超過攝取總熱量的1%,大約相當於2克。我國在今年1月實施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中要求明示標註含量。

  ■ 實驗

  「非油炸」食品反式脂肪更多

  實驗目的:測試油炸、非油炸膨化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實驗過程:從超市購買的3種袋裝膨化食品,其中有2種標註反式脂肪酸為「0」,2種標稱「非油炸」。檢測人員打開包裝,各取5克左右。加入有機溶劑,放到旋轉蒸發器,保持溫度恆定進行萃取,約30分鐘後,對萃取的溶液進行衍生處理。再用微量進樣針取無色上清液,注入到高效液相色譜儀中進行分析,電腦屏幕開始形成譜圖。

  實驗結果:檢測人員介紹,通過實驗發現,3種膨化食品都檢出了超過0.3g/100g零界限值的反式脂肪酸,非油炸膨化食品也同樣含有反式脂肪酸。其中,非油炸膨化食品麥香雞味塊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最多,每100g中含有0.8256g。

  ■ 專家提醒

  防反式脂肪應少攝取人造奶油

  北京服裝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龔龑介紹,反式脂肪酸可能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促生糖尿病,幹擾必需脂肪酸的代謝,導致生育困難、抑制嬰幼兒的生長發育。

  據介紹,麵包、餅乾、奶茶、蛋黃派等食品,如果加工過程中用了氫化植物油,就會有含量不等的反式脂肪酸。所以,消費者購買時可以留意一下包裝上的食品配料表,裡面有氫化植物油、植脂末、起酥油、人造奶油、人造酥油等原料的,一般有反式脂肪酸,要儘量少攝取。千萬不能因為標註反式脂肪酸為「0」,就讓孩子大量食用。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指出,除了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外,消費者還應該關注食品的總脂肪含量。比如將氫化植物油替換成棕櫚油,反式脂肪酸是沒有了,但飽和脂肪酸卻高了不少,而且是純脂肪,也會增加心臟病和糖尿病的危險。

  所以,無論食品中有沒有反式脂肪酸,只要是加入了大量脂肪,就會有健康風險,建議平時多吃沒有加油、沒有加糖的天然食材、雜糧豆薯、蔬菜水果等。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中國食品闢謠聯盟解讀「反式脂肪酸」的8個真相
    事實上,個別媒體對反式脂肪酸泛濫和危害進行了誇大報導,並錯誤的把焙烤食品的相關原料——人造奶油、氫化植物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等直接等同於反式脂肪酸,一些認知片面、錯誤的不實報導造成了部分消費者的恐慌,給行業及相關企業造成了不良影響和經濟損失。為此,中國食品闢謠聯盟與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邀請有關專家對反式脂肪酸有進行客觀、公正的解讀。
  • 哪些含反式脂肪酸 國內食品大多遮掩沒有標註
    首先,油炸食品,如方便麵、薯片、薯條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其次,一些含有油脂尤其是人造油脂的加工食品,如方便湯、冷凍食品(如湯圓)、烘焙食物(如餅乾等)、各種即衝型糊粉狀食品(如粉狀麥片、椰子粉、芝麻糊粉等),以及各種奶油糖、花生醬、巧克力醬中都有反式脂肪酸的身影。此外,起酥麵包裡含「起酥油」,低檔巧克力含「代可可脂」,一些麵包和酥點中含「麥琪淋」,微波爐爆米花和一些膨化食品中都含有氫化植物油。
  • 中國食品闢謠聯盟解讀:「反式脂肪酸」的8個真相
    事實上,個別媒體對反式脂肪酸泛濫和危害進行了誇大報導,並錯誤的把焙烤食品的相關原料——人造奶油、氫化植物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等直接等同於反式脂肪酸,一些認知片面、錯誤的不實報導造成了部分消費者的恐慌,給行業及相關企業造成了不良影響和經濟損失。為此,中國食品闢謠聯盟與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邀請有關專家對反式脂肪酸有進行客觀、公正的解讀。
  • 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危害很大?減少油炸食品就可以了?闢謠
    很多人說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有危害很大,但是你知道反式脂肪酸分為天然和非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嗎?它們對人體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同時很多人覺得只有油炸食物才含有反式脂肪酸,但真是這樣的嗎?反式脂肪酸分為天然反式脂肪酸和非天然反式脂肪酸。天然的TFA主要來自於反芻動物(如牛、羊)脂肪組織及其乳製品,主要由飼料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經反芻動物瘤胃中的丁酸弧菌屬菌群的酶促生物氫化作用生成。反芻動物體脂的 TFA 含量佔總脂肪酸含量的4%~11%。
  • 蛋糕、餅乾還有洋快餐專家:少吃含反式脂肪酸
    蛋糕、餅乾還有洋快餐專家:少吃含反式脂肪酸 2010-11-09 08:44: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綜合   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報導了植物奶油存在隱患的消息後,引起許多市民的關注。
  • 「非一般食品」享受美食,請遠離「反式脂肪酸」
    一、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1、降低記憶力 研究認為,青壯年時期飲食習慣不好、反式脂肪酸攝入過多,老年時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更大。 2、容易發胖 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容易在腹部積累,導致肥胖。喜歡吃薯條等零食的人應提高警惕,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會造成明顯的脂肪堆積。
  • 停用人造反式脂肪 這些食物含反式脂肪酸多!
    停用人造反式脂肪 這些食物含反式脂肪酸多!時間:2018-05-17 12:32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停用人造反式脂肪 這些食物含反式脂肪酸多! 世界衛生組織14日發布名為取代的行動指導方案,計劃在2023年之前徹底清除全球食品供應鏈中使用的人造反式脂肪。
  • 好麗友薯願到底含不含反式脂肪?
    我目前的判斷是:好麗友薯願含反式脂肪,但標註「100%不含反式脂肪」是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上海工商部門的罰款是否妥當有待商榷。聽起來是不是很荒唐?既然「含有」,怎麼能標註「100%不含」?反式脂肪怎麼標、標的對不對,需要參考的是《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28050-2011)。薯願的配料表裡有「氫化植物油、植脂末」,因此按要求必須在營養標籤中標註反式脂肪含量。
  • 冠心病的患者,應避開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什麼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實際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然存在的,這類並無害處,而有害處的是經過人工處理後所產生的反式脂肪酸,主要通過人工催化加氫後形成。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性許多流行病學調查或者動物實驗研究過反式脂肪各種可能的危害,其中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具有最強的證據,其中,風險最大的一個研究結論是,反式脂肪的熱量佔食物的總熱量的比例每增加2個百分點,冠心病發生率增加一倍。
  • 蛋糕用了人造奶油 卻不含反式脂肪酸?
    本報記者 張泰來 攝  濟南市民宋女士最近買蛋糕時發現一件蹊蹺事,蛋糕配料表裡明明標示了人造奶油,營養成分表裡卻顯示對人體有害的反式脂肪酸為「0」。「人造奶油不就是反式脂肪酸嗎,怎麼反式脂肪酸含量是零呢?」  用了人造奶油  卻不含反式脂肪酸?
  • 反式脂肪酸就是人造奶油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介紹,反式脂肪酸也叫反式脂肪,就是人造奶油或人造黃油,它是食品加工業者在製造植物油(植物油產品,植物油資訊)的過程中,通過微生物與氫化技術產生的一種人造植物油脂。
  • 反式脂肪酸為0,就是不含反式脂肪酸?未必,挑選美食要避開2點
    但在前幾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有不少的食物裡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大家可不要小看食物中的這種物質。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較低大,在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程度上,可明顯升高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而增加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危險。所以,在這個方面人們是要限制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 0反式脂肪酸=健康?教你如何識別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
    斌姐,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能吃嗎?如何判斷食物中有沒有反式脂肪酸?——網友 22斌姐答疑:22您好!丹麥:2003 年3 月,獸醫與食品管理局發布條例:自2007年6月1 日起,市售植物油、動物脂肪、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不得超過總脂肪的2%。美國:1、FDA於2003 年7月11日通過最終條例, 要求從2006年1月起對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進行強制標示。
  • 反式脂肪酸"躲避戰"
    王興國認為蛋黃派和榴槤酥「最垃圾」的理由是,這兩種食品「都含大量反式脂肪酸、大量添加劑,營養素極少、蛋黃極少,榴槤酥大多用的是榴槤香精」。據悉,上海已經開始對含脂肪食品進行反式脂肪酸監測,今年將專門針對反式脂肪酸進行風險評估。   多數人不知  「反式脂肪酸」為何物  「氫化植物油?
  • 世衛組織全球禁用人工反式脂肪酸,專家權威答疑到底怎麼吃
    連牛羊肉都要儘量別吃嗎?國家衛計委反式脂肪酸調研項目專家權威答疑解讀專家鄧澤元(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曾參與國家衛計委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調研項目,其團隊已對反式脂肪酸作了十多年細胞、流行病學和動物試驗研究。
  • 食品工藝專家:遠離反式脂肪酸,應從完善制度開始
    「反式脂肪酸有害健康,這早已得到了學界的公認。」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李再貴今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但他同時告訴記者,「並不是被"氫化"了的植物油,都會成為反式脂肪酸。如果在加工過程中降低溫度並加壓,能夠減少反式脂肪酸的形成,當然,這樣生產食品的成本會相對高一些。」
  • 反式脂肪酸是什麼?有什麼危害?奶茶和油炸食品不能多吃的原因!
    第三種,看到不含反式脂肪酸,那就說明反式脂肪酸肯定是不好的東西,那麼證明這個東西更值得買。不過在買別的東西的時候,就不會去刻意留意了。最後一種,就是知道反式脂肪酸是什麼,也知道其危害,會注意買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商品。其實我覺得應該不只是反式脂肪酸,大多數被備註在商品包裝上的內容,人們都不會特別關注,關注了也不一定了解,了解了也不一定在意。是的,這是一種常態。
  • 餐桌上的定時炸彈——反式脂肪酸的真相
    關注飲食健康的朋友可能經常會聽到「反式脂肪酸」這個詞,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五十萬人因攝入反式脂肪酸而死於心血管疾病,成為危害健康的隱形殺手。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居民中,西化食品成了飲食的重要來源。
  • 反式脂肪酸究竟有多可怕?
    前一陣子國內媒體熱炒過地溝油,最近又開始熱炒「植物奶油」或「氫化油」,說它們富含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酸,「被專家列入人類食物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並稱現在不少歐美國家已經開始對氫化油封殺、叫停,但在國內仍然可以看到普遍使用氫化油的情形。     果真如此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什麼是反式脂肪酸。這個名字聽上去就很反面,但其實是根據其分子結構命名的,很中性。
  • 反式脂肪酸 氫化植物油惹的禍?
    一直為人所詬病的反式脂肪酸,最近又闖入公眾視野。這一次,它在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出現。港媒一紙報告直指國產奶粉含反式脂肪酸,文中提及含量不超國標與國際標準。然而,內地媒體轉載中有意無意地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將視點放在「含反式脂肪」上,淡化甚至忽略了「不超標」。官方翌日反彈回應「所有奶粉均不可避免含有反式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