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後備人才基地添磚加瓦——「校園足球」走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

2020-12-13 湘湘帶你看社會

近日,2020年湖南「公益體彩 校園足球」活動走進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體育學校,為該校捐贈了足球、桌球拍、羽毛球拍等體育器材及青少年足球圖書。

在捐贈儀式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體局四級調研員彭曉瑞表示,希望州體彩中心進一步加大對體育事業的支持力度,也希望州體校進一步辦出體育特色,再創輝煌。

據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體育學校坐落在湖南省吉首市砂子坳民族體育中心,創辦於1976年,目前已經先後培養出了楊霞、龍清泉、向豔梅等奧運冠軍,向湖南省隊、省體校、全國各高校培養輸送了大量的優秀運動員。2017年,該校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國家高水平後備人才示範基地」。

據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現有學生500多人,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常規體育器材消耗增大,造成學校體育器材的嚴重匱乏,給該校體育正常教學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亟待解決,體彩捐贈的這些體育器材有效緩解了該校部分體育器材緊缺的窘境。他對體彩的捐贈和關愛表示了誠摯感謝,表示將充分利用這些體育器材,讓孩子們動起來,在運動中盡情享受成長的歡樂,在運動中增強體質。

領到足球、羽毛球拍、青少年足球圖書等物資後,有的同學興致勃勃地翻閱起圖書,有的則迫不及待地踢起球來,孩子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湘西體彩還將一如既往地履行國家公益彩票的職責,幫助更多的學校,惠及更多的人群。」州體彩分中心主任彭荊州說道。

公益體彩,樂善人生。青少年足球是體彩公益金支持的一個重要領域,從2009年起,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啟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計劃」,國家體育總局每年從本級體彩公益金中劃撥4000萬元(2013年起增加到5600萬元),用於開展校園足球。在湖南,湖南省體彩中心在湖南省體育局的支持下,開展「公益體彩 校園足球」活動,2020年向全省足球特色學校及體育器材匱乏的中小學捐贈2萬個足球和20多萬冊青少年足球圖書,資金來源為體彩公益金。其中,2020年湖南「公益體彩 快樂操場」活動評選出的100所受助學校也納入2020年捐贈計劃。中國體育彩票持續助力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添磚加瓦、保駕護航。(轉自11月30日《中國體育報》08版)

【來源:中國體育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擁有3所高等院校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駐吉首市。湘西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轄區內有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縣,2015年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州內人文古蹟眾多,老司城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蹟。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紀實
    趙春華 攝「湘西的神秘和民族性的特殊大有關係。歷史上『楚』人的幻想情緒,必然孕育在這種環境中,方能滋長為動人的詩歌。想保存它,同樣需要這種環境。」這是沈從文先生在百年前說過的話,高屋建瓴的論斷歷久彌新。2010年5月,「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在湘西掛牌。
  • 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
    本報11月28日訊(記者 張湘河)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授牌儀式26日在吉首市舉行。這是自2007年以來,我國設立的第5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也我省首個獲批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
  • 湘西民俗文化豐富多元—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風情
    一、湘西民俗風情概述  湘西州民俗風情濃鬱。土家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各自獨特的語言、習俗、服飾、建築、音樂、舞蹈等等,是文化部2010年5月授予的湖南唯一的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2014年3月,《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獲批實施。
  • 湘西土家族、苗族宗教信仰為何具有多神崇拜的特徵
    湘西土家族梯瑪與苗族巴代在祭祀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互以彼此為文本,是宗教發展、演變的必然結果。相同的族源是民族文化共通的前提,民族融合是民族音樂文化互文的基礎。關於湘西土家族的族源,當前學界並無確切的定性,但是湘西土家先民部分源於巴人後裔是學界普遍公認的一種說法。湘西苗族的族源則比較清晰,是上古時期蚩尤九黎部落的後代。
  • 武陵山上杏林秀——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的興院之路
    67年,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雖然只是一瞬間,但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吉首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卻用濃墨椽筆描繪了一幅地市級醫院生機勃勃、蒸蒸日上的發展畫卷。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的前身是湘西行署兄弟民族醫院,始建於1952年9月。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個極具民族特色的城市,非常值得一遊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駐吉首市,湖南的14個地級行政區之一。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界處。湘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轄區內有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縣。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老司城遺址是土司制度的物化載體,是中國古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的活標本。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板慄村
    板慄村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今屬雙龍鎮),坐落於四面環山的凹地,為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板慄之鄉,苗寨福地;藏風聚氣,趕秋第一。板慄村歷史文化悠遠綿長,苗族文化豐富多樣、建築風格獨特,且土地肥沃,自然環境優美。
  •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開《紅色湘西——紅二方面軍的搖籃...
    3月31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開《紅色湘西——紅二方面軍的搖籃》編纂出版工作推進暨培訓會議,編委會副主任、湘西州政協副主席向頂天主持會議並講話,湘西州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劉克興宣布編纂出版工作方案和責任分工,進行編纂業務指導培訓,編纂組全體成員參加了會議。
  • 湖南省湘潭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趕集時間表
    湖南省湘潭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趕集時間表湖南省湘潭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趕湖南省湘潭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趕集時間表湘潭市轄區(雨湖區+嶽塘區)+韶山市3/8:青山橋曉南堆站,龍口,河口鎮,中路鋪鎮,烏石瓦子坪,石潭摸橋,雲湖橋鎮,龍口鄉,峽山口,上星橋,梅林橋鎮麥子石4/9:日華,青山橋中學,煙山農貿市場,排頭留田,楊嘉橋梅林巷,郭家橋5/10:響塘,古城畜牧場,雙板橋,白石鎮,峽山口,河口雙板橋,錦石鄉,烏石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趕集時間表
  • 湘西土家族、苗族之間祭祀音樂各有什麼特點呢?
    從「一個都不能忘、一個都不能少」和「敬奉寨祖先、敬奉一寨祖宗」中可以發現其核心文化觀點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同胞尊敬祖先的情懷。其祭祀程序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環節:第一個環節以祭家先(祖先)或祭司為主,三者共同的世界觀認為祖先或祖師是其組織祭祀儀式「法力」的來源,通過請師賦予自己「法力」完成整場祭祀儀式。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鋼塑複合管多長一根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鋼塑複合管多長一根 ,「mf21kj1m2s」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鋼塑複合管多長一根,鋼塑複合管是由傳統鋼管改造而成的一種複合鋼管材料。訂單有限,今年冬天鋼廠之間的爭鬥會很激烈,更多的方法是打。
  •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繼續支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為加快富民強省步伐,促進全省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現就繼續支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湘西自治州)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繼續支持湘西自治州加快發展的戰略意義和總體要求  1.現實基礎。湘西自治州是我省的老、少、邊、山、庫區,也是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全票通過
    湘西美景。(資料圖)紅網時刻7月31日訊(記者 李璐 實習生 孟芷如 通訊員 王琛 向蕾)7月30日,在湖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獲全票通過。《條例》共二十七條。其中第一條至第六條,對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了總則性規定。
  •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考察團來銅仁市考察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考察團來銅仁市考察 2020-10-22 09:0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鄉愁在村莊裡瀰漫——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打造民族風情大觀園
    在自治州,還有數不清的土家族苗族古村落、古建築群,無聲無息地為人類記錄歷史、傳承文化。 呂洞村因境內呂洞山而得名,平均海拔800米,全村97%人口為苗族,是一個「化石級」的古苗寨。一進村,我們聽到的最熱情的問候便是一聲聲苗語的「你好」。登上聖山祭臺,眺望呂洞主峰,穿過雲霧,可見350餘棟苗族民居散落於呂洞山腳,呂洞河蜿蜒環繞,蔚然壯觀。
  • 湘西苗族鼓舞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南省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六:湘西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國苗族地區最獨特的舞蹈藝術。它流傳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吉首市、鳳凰縣、瀘溪縣、保靖縣、花垣縣、古丈縣等。  湘西苗族鼓舞歷史悠久,據歷史文獻記載源於漢代以前,產生在苗族祭禮活動中。隨著時代的變遷,苗族鼓舞己成為苗族人民最喜愛的舞蹈藝術形式。湖南省文化廳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為鳳凰縣山江鎮、吉首市矮寨鎮、己略鄉、古丈縣默戎鎮分別授於「民族藝術之鄉」、「苗族花鼓之鄉」稱號,以示保護。國家文化部於2004年4月公布第二批中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工程試點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列入其保護試點區。
  • 湘西土家族梯瑪、族巴代祭祀音樂風格有什麼特徵?
    「唱」部分的音樂旋律構成是以當地方言語音為基本要素,從而顯現出音樂旋律性不強的特徵。湘西苗族巴代札所使用的聲腔在「說」上同梯瑪、巴代雄並無區別,而在「唱」上卻體現出鮮明的旋律性。形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湘西苗族巴代札是苗族同其他民族文化、音樂等多元文化融合後的產物,其音樂旋律也借用了其他民族的元素。
  • 淺析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通知》《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古城古鎮古村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為傳統村落實現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政府職能部門積極作為,對中國傳統村落實行掛牌保護,並全面完成了172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編制,還加強了農村傳統工匠培訓,培訓了9期,發證2029人,為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 湖南苗族服飾、土家族服飾、土家織錦地方標準發布
    湖南省地方標準《苗族服飾第1部分:鳳凰式》《土家族服飾》《土家織錦織造工藝規程》發布會舉行。土家織錦、苗族服飾等民族特色工藝品現場展示。紅網時刻湘西7月24日訊(記者 彭婷)7月24日,湖南省地方標準《苗族服飾第1部分:鳳凰式》《土家族服飾》《土家織錦織造工藝規程》發布會在湘西經開區舉行。湖南省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李丁、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凌頻出席並講話,發布會由湘西州市場監管局局長周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