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汪偉秋11月20日報導:將體育課中枯燥乏味的基本動作訓練轉化成孩子們感興趣的情景式教學,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掌握運動技能,培養運動興趣。一節單調的體育課也能變成孩子們難忘的有趣回憶。
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推進會及教學研討活動日前在上海市羅星中學舉辦。在本次活動的教學研討活動環節,通過初中、小學的體育與健身課觀摩、學校體育特色項目展示和學校陽光體育活動觀摩三大板塊,展現了當前學段體育課的特徵,增強了各學段體育課程改革的聯動和有序銜接,凸顯了新課改精神。「健身性」、「興趣化」、「多樣化」等課改理念在展示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我今天上的這堂體育課主要內容是單雙腳跳躍,使用的是情景教學方式。」來自朱涇小學的體育老師平子逸告訴記者,學習跳躍對於小朋友們來說很枯燥,於是通過情景教學的方式,將簡單的跳躍放入各類有趣場景,使小朋友們在玩樂中就能學會體育技能。「針對不同的課,我們體育組的老師會去思考研發適合小朋友們『吸收』的情景式課程。」平老師表示,像今天的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今後更加高階體育課程打下基礎。
記者從上海市教委了解到,2015年上海市就啟動了「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在全市選擇了16個區的22所小學和23所初中作為本市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試點學校,徐匯、閔行、寶山為改革整體試點區。在2018年7月制定並出臺的《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改革指導意見(試行)》中,進一步明確了「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目的意義、主要任務和實施要求。同時,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確立80所小學和80所初中作為第二批試點學校。
「人格的健全、健康的行為、運動的能力這三方面是我們體育的核心素養。」上海市東實驗學校校長沈洪告訴記者,通過這次展示是體育課程「三化」改革落地成果集中體現,也是對應體育全國標準的平臺。
針對下階段體育課程改革工作的具體方向,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表示,各試點校要聚焦「教會、勤練、常賽」的工作要求,建立以課改為紐帶,推動形成涵蓋體育課、陽光體育活動、體育社團等多方面內容的有機聯動機制,形成校內校外、課內課外一體化的學校體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