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食在食草動物中普遍存在,為什麼食肉動物的狗也出現共食行為?

2020-12-19 悟空科學

共食在食草動物中更普遍存在

動物吃糞便無疑是個重口味話題,但這樣的場景的確有不少人都親眼見過,尤其是動物界的一些食草動物似乎都有這個「癖好」。那麼,那些轉身吃掉自己糞便的動物都具有怎麼的特徵?既然絕大多數習慣吃自己糞便的動物都是食草性動物,那肉食動物的狗為什麼偶爾也會有這樣的行為?難道它們吃這些食物排洩物對身體無害嗎?

排洩物是否對人類有害,這個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可能沒有人研究過,畢竟人類的食物選擇範圍很大,但在動物界,吃自己糞便卻被視為一種再平常不過的習慣,比如野兔這樣的兔形目動物、嚙齒類動物大鼠和同為靈長類的一些大猩猩,這其中還沒包括山海狸和狗。

不同於大家飼養的寵物狗,它們只是偶爾吃自己的糞便,兔子甚至將吃自己的排洩物當做日常飲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能一般人很難想像,對這些兔子來說,食用排洩物不僅不會對身體有害,不食用反而說明其身體出了問題。事情是這樣的,在兔子的後腸有種頁數的發酵劑,但兔子吃東西的時候,食物是先進入胃部,然後才從小腸深入到大腸位置,這個時候細菌在裡面發酵後會分解出的一種堅硬的植物材料。

簡單點說,這種分解出來的東西就是兔子需要的,但由於其發酵的位置處於盲腸區域,而並非消化過程燥起的小腸和胃部,所以,兔子要想使用這種植物材料舊的在其被排洩遲來的時候吃掉。

而且,兔子排出的糞便還不一樣,這種特殊的植物材料就是晚上才會被排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可以將其成為「夜間糞便」,主人一般是看不到這個排便和吃糞便過程的,這應該算是通過二次消化來吸收營養。

為何動物吃自己糞便無害有利?

接下來我們可以說一些除了兔子以外的其他體型更大的動物,比如大象和河馬,有調查和研究結果顯示,哪些還沒有長大的小象和河馬,儘管在沒有生活能力的時候主要是靠母親的奶吸收身體需要的營養,但是,當它們開始學著吃一些固體食物的時候,偶爾也會將同伴或母親的糞便也吃掉。

並且,這些「誤食」的糞便,還能讓小動物的腸道建立更健康的細菌群落,這有益於增強其自身的正常消化能力。另一方面,在野外生存的動物,不管體型的大小,它們除了要適應自然棲息的氣候和環境以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飽肚子。

但是,並不是所有動物都能滿足基本的食物需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共食算得上是一種特殊機質,因為,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動物再次從消化的排洩物中徹底吸收剩餘的營養物質,以及消化道中某些微生物作用出的特殊物質。

實際上,那些會吃自己大便的動物一般都不會因此而感到不適,除非其原本攝入的食物就存在有害物質。

整體來說,這樣的現象在食草性動物群體中更常見,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想到狗,因為,其實狗是肉食性動物,為什麼它們有時候也會吃自己的糞便,有動物科學家說這可能是它們在模仿狗媽媽吃小狗排洩物的行為,那還有沒有其他可能?

狗是肉食性動物,為何偶爾也共食?

毫無疑問,一般人看到狗吃自己糞便的行為會感到噁心,不同於草食性動物吃糞便有比較明確的原因,但作為食肉性動物為何也會偶爾吃糞便則不是很明確。研究人員表示,狗的這種行為可能是它的食物中缺少維生素B1,也可能是食物攝入不足需要緩解自己的飢餓感。

當然,也就研究人員表示,狗吃糞便的共食行為,很可能只是狗在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清除行為。

而且,在狗還處於幼年的時候,它們的狗媽媽常常會舔它們的一些身體部位,從而促使其正常排便和排尿,然後糞便消耗了來保持它們的巢穴保持相對乾淨的狀態,或許狗就是在小的時候模仿了這些行為,只不過不適所有狗長大以後都會繼續表現出這樣的行為罷了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繁殖率從繁殖力這一方面說起,食肉動物的繁殖性比食草動物的繁殖率低,故人類更加傾向於食草類動物,因為它們能夠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資源。為什麼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繁殖率低呢?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在這樣的前提下,人類的第一選擇是性格溫馴,捕捉難度不高的食草動物。有時候也會看上鳥類,比如雞的祖先原雞,一種食譜很雜,體型小攻擊力不強的動物。對於那個時候的人類來說,最好不要招惹食肉動物。畢竟,人類也是在食肉動物的食譜上的,還有就是獵殺成本和收穫不成正比。捕捉食肉動物所耗費的時間,精力和最後到嘴的肉,都不足以讓人類提起興趣。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
    人類不是食肉動物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減少疾病的傳播。我們知道,食草動物的食物是植物,植物中的病菌很難感染到動物,比如:感染植物的黴菌很少能感染牛或者羊,因此食草動物身上攜帶的病菌較少。由於飼養成本較高,所以馴化食肉動物並不划算,人類直接吃掉10隻羊,比馴化老虎獲取的能量要高得多,所以食肉動物根本沒有出現在人類的馴化名單中。當然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狼,狼被人類馴化成了狗。
  • 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從生物鏈的等級制度來看,人類之下的任何生物都能夠成為我們的食物,可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歲月裡,我們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食物基本是以食草動物為主,很少會去吃食肉動物。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可能有人會說了,那是因為自然界的食肉動物比較少,無法滿足人類的生活需求。事實真的如此嗎?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陸地上食草動物的體型,比食肉動物更大,海洋卻恰恰相反?
    然而今天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體重約為400公斤-800公斤,遠遠不如大象的體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陸地上,食肉動物的體型會比食草動物的體型更小一些呢?陸地上,食草動物為什麼比食肉動物體型大?事實上,陸地上食草動物更大的原因在於兩者的食物。
  • 人類愛吃肉,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不斷有人問,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老虎豹子的肉不好吃嗎?現實生活中還真是這樣子,別說老虎豹子了,就是家貓野貓的肉,一樣很少人吃。這個問題認真琢磨起來,還真是個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確定不是因為動物保護。要從這麼幾個方面看,人類為什麼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多,吃食肉動物的肉很少: 第一個,食肉動物的肉不好吃。 3700多年前,我們廚師的祖師爺伊尹,在人類還是白水冒熟大塊肉的時代,就對肉食作了分類。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牛羊豬,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
    食肉動物裡,人在頂端位置,所有動物,天上飛的鳳凰,水裡遨遊的蛟龍,地上跑的老虎獅子,只要能吃,不會吃死人,統統都是人類的一道菜。動物裡面,又分為三大食物類:食肉、食草、葷素不限。吃肉的動物只吃肉,譬如豺狼虎豹,一口草不吃。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因為稀有,物以稀為貴,而食肉動物稀有的原因就是大自然的自然法則,本來就少,如果大家都去吃,吃掉法則中的一環,自然就會崩塌。世界萬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所有的行為和現象,例如人吃牛羊,不吃獅子老虎,都是順應自然的一種發展策略,下面我們透過現象看看本質。
  • 為什麼我們通常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不好吃嗎?
    人類為何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呢?原始人類是以農耕發展而來,在農耕文明中,食肉動物的很大一部分都屬於野獸類,比如說獅子、老虎、獵豹之類的,它們都具有非常強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需要人類進行有組織的狩獵活動才能得到,並且有很高的風險。
  •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的眼睛在前面?
    作為動物的重要器官,它一直被賦予著重要的使命。然而,動物的眼睛卻在選擇身體的位置上出現了較大差異。現實中,食草動物眼睛大多數長在兩側,而食肉動物的眼睛卻在頭的前方。人類作為地球的高級動物,眼睛同樣長在前方,而它卻並不屬於任何一種動物分類?眼睛的位置是一種隨機生長,還是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繫?這次我們將會從不同的物種身上揭開這個謎題。
  • 為什麼食肉動物繁殖率都很低,而食草動物繁殖率這麼高?
    根據動物在生物鏈中的食性以及食物來源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它們劃分為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以及在此基礎上有相互重疊的雜食動物三大陣營。在我們的印象中,食草動物天生機敏,數量龐大,但在與食肉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相比,普遍處於弱勢地位。
  • 動物狂想曲: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戀愛靠譜嗎?
    動漫概況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共存的世界,在這裡,食肉可是重罪,但是某一天,一位食草動物被咬殺致死。學院裡其他的食草動物人心惶惶,開始懷疑身邊的食肉動物,並且出現了敵對的情況。捕獵動漫部分劇情情節一一大早,學院裡就已經開始傳戲劇社的提姆遇害了,周圍的已經有其他的食草動物猜測犯人肯定是同學中的食肉動物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其實是雜食動物,除了肉我們還吃蔬菜、水果、乾果等等,而且我們並不是只吃食草動物,肉食動物也吃的,只是吃得相對較少而已。這個原因很好解釋,主要有幾點:食肉動物不好逮食肉動物一般都是很危險的,比如獅子、老虎、狼、豹等,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狩獵的時候就知道這些動物不好抓,甚至會送命,而那些食草動物,比如兔子、鹿、羊、野牛等,危險係數下,不用冒多大風險就能獵殺,而且數量眾多,放著好逮的食草動物不抓而且冒險獵殺危險高的老虎
  • 有人問:「為什麼我們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首先要說明的是人類不是不吃,而是主動選擇少吃或者不吃,其次除了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外,還有雜食性動物。好了,那為什麼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 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在自然界中人類好像不怎麼吃「食肉的哺乳動物」,比如獅子、老虎,就連雜食性的狗都不經常吃,這是為什麼呢?通過生態系統中食物鏈或食物網的各營養級,使某些汙染物,如放射性化學物質和合成農藥等,在生物體內逐步濃集增大的趨勢。而且隨著營養級的不斷提高,有害汙染物的濃集程度也越高,最高營養級的肉食動物最易受害。所以,位於食物鏈最高端的人體,如果食用肉食動物的話,就會接觸更多的汙染物,對身體產生更大的危害。當然,人類也並非真的只是吃食草動物,而對食肉動物一點興趣都沒有。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只會逃跑,那為何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我們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面的動物,那些獅子、大象還有長頸鹿之類的,但有一點是沒有辦法忘記的,就是一群食草動物竟然可以被幾隻食肉動物給吃掉,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只能被食肉動物活活的被吃嗎?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來呢?
  • 為什麼人吃的肉類食物,多數來源於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呢?
    人類的祖先本來是依靠果實、植物的為生的,後來他們從森林中出來,進入草原生活,他們在草原上不僅學會了直立行走,更學會了製造工具,使用火種。偶然的機會,祖先們嘗到了熟肉的滋味,於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人類開始吃肉了。
  • 為什麼海洋生物大多都是食肉動物,很少見到海洋食草動物?
    我們知道,在陸地上,所有的肉食動物來源都是植物,因為沒有植物就沒有能量來源。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幾乎很少見到海洋植物,也很少見到海洋食草動物,那麼海洋的能量是來自於哪裡呢?海洋食草動物其實,海洋也有一些食草動物,比如:儒艮,它們幾乎是海洋中唯一的食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