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食在食草動物中更普遍存在
動物吃糞便無疑是個重口味話題,但這樣的場景的確有不少人都親眼見過,尤其是動物界的一些食草動物似乎都有這個「癖好」。那麼,那些轉身吃掉自己糞便的動物都具有怎麼的特徵?既然絕大多數習慣吃自己糞便的動物都是食草性動物,那肉食動物的狗為什麼偶爾也會有這樣的行為?難道它們吃這些食物排洩物對身體無害嗎?
排洩物是否對人類有害,這個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可能沒有人研究過,畢竟人類的食物選擇範圍很大,但在動物界,吃自己糞便卻被視為一種再平常不過的習慣,比如野兔這樣的兔形目動物、嚙齒類動物大鼠和同為靈長類的一些大猩猩,這其中還沒包括山海狸和狗。
不同於大家飼養的寵物狗,它們只是偶爾吃自己的糞便,兔子甚至將吃自己的排洩物當做日常飲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能一般人很難想像,對這些兔子來說,食用排洩物不僅不會對身體有害,不食用反而說明其身體出了問題。事情是這樣的,在兔子的後腸有種頁數的發酵劑,但兔子吃東西的時候,食物是先進入胃部,然後才從小腸深入到大腸位置,這個時候細菌在裡面發酵後會分解出的一種堅硬的植物材料。
簡單點說,這種分解出來的東西就是兔子需要的,但由於其發酵的位置處於盲腸區域,而並非消化過程燥起的小腸和胃部,所以,兔子要想使用這種植物材料舊的在其被排洩遲來的時候吃掉。
而且,兔子排出的糞便還不一樣,這種特殊的植物材料就是晚上才會被排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可以將其成為「夜間糞便」,主人一般是看不到這個排便和吃糞便過程的,這應該算是通過二次消化來吸收營養。
為何動物吃自己糞便無害有利?
接下來我們可以說一些除了兔子以外的其他體型更大的動物,比如大象和河馬,有調查和研究結果顯示,哪些還沒有長大的小象和河馬,儘管在沒有生活能力的時候主要是靠母親的奶吸收身體需要的營養,但是,當它們開始學著吃一些固體食物的時候,偶爾也會將同伴或母親的糞便也吃掉。
並且,這些「誤食」的糞便,還能讓小動物的腸道建立更健康的細菌群落,這有益於增強其自身的正常消化能力。另一方面,在野外生存的動物,不管體型的大小,它們除了要適應自然棲息的氣候和環境以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飽肚子。
但是,並不是所有動物都能滿足基本的食物需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共食算得上是一種特殊機質,因為,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動物再次從消化的排洩物中徹底吸收剩餘的營養物質,以及消化道中某些微生物作用出的特殊物質。
實際上,那些會吃自己大便的動物一般都不會因此而感到不適,除非其原本攝入的食物就存在有害物質。
整體來說,這樣的現象在食草性動物群體中更常見,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想到狗,因為,其實狗是肉食性動物,為什麼它們有時候也會吃自己的糞便,有動物科學家說這可能是它們在模仿狗媽媽吃小狗排洩物的行為,那還有沒有其他可能?
狗是肉食性動物,為何偶爾也共食?
毫無疑問,一般人看到狗吃自己糞便的行為會感到噁心,不同於草食性動物吃糞便有比較明確的原因,但作為食肉性動物為何也會偶爾吃糞便則不是很明確。研究人員表示,狗的這種行為可能是它的食物中缺少維生素B1,也可能是食物攝入不足需要緩解自己的飢餓感。
當然,也就研究人員表示,狗吃糞便的共食行為,很可能只是狗在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清除行為。
而且,在狗還處於幼年的時候,它們的狗媽媽常常會舔它們的一些身體部位,從而促使其正常排便和排尿,然後糞便消耗了來保持它們的巢穴保持相對乾淨的狀態,或許狗就是在小的時候模仿了這些行為,只不過不適所有狗長大以後都會繼續表現出這樣的行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