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2020-12-10 人民日報

危起偉1993年在宜昌江段救助一尾白鱘

1月2日晚,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危起偉教授,白鱘滅絕的報導被《人民日報》等全網各大媒體轉發,無數網友惋惜不已。

和白鱘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等級,中華鱘和長江鱘等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昨日,記者再次深入採訪相關部門和專家。

白鱘資料圖

白鱘1993年或已功能性滅絕

2019年9月中旬,上海。圍繞長江白鱘等歐亞十幾種鱘魚物種的瀕危評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組連開3天會。危起偉和其學生張輝博士參會。此前,IUCN及國外專家曾幾次認為應宣布白鱘滅絕,危起偉一直不同意。

但這一次,危起偉接受了白鱘滅絕的評估結果。在多年監測無果的情況下,近兩年來,他和團隊開始按IUCN評估模型研究白鱘現狀,得出的結論是:白鱘可能已於2005年至2010年間滅絕,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滅絕,即自然種群無法進行繁殖活動。

白鱘滅絕的結論,主要基於現場調查和白鱘誤捕記錄的理論推導。2017年至2021年,農業農村部支持開展「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工作,在全流域布置65個調查站位,20餘家單位參加,在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調查工作中未發現白鱘。理論推導,則主要基於從80多篇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1981年至2003年間共210尾白鱘誤捕記錄,反推得出滅絕可能性。

IUCN如何定義一個物種的滅絕?「通俗地講,如果一個物種已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這個物種壽命的時間期限,期間也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可認定該物種滅絕。」危起偉說,白鱘的產卵場在長江上遊金沙江一帶,1991年以後卻再未發現白鱘自然繁殖。1993年以前,每隔一兩年都有白鱘被誤捕的記錄,但此後很長時間沒有發現。

人工養殖白鱘最長只活了29天

白鱘最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是2003年。危起偉向記者回憶:當年1月23日,他和同事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救助了一條白鱘,給它裝上超聲波跟蹤器放流長江,但宜賓江段水流速太大,跟蹤船觸礁後信號丟失。兩天後,跟蹤船修復,卻再沒了信號。

「我們從屏山找到長江口上海,小快艇開了整個長江幹流和金沙江下遊,6年沿江尋找8次,均無果!悲傷!」危起偉痛惜不已。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公報》顯示,自2003年以來,已連續16年未發現白鱘活體。

「作為長江旗艦物種,白鱘的滅絕,折射出整個長江生態系統的狀態。」危起偉說,白鱘是江海洄遊魚類,在長江上遊繁殖,葛洲壩的修建,阻隔了白鱘的繁殖通道。另外,航運、捕撈、汙染等人類活動的增多,特別是長江魚類的減少,已無法支撐體型碩大白鱘的生存。

「白鱘目前沒有長期養活的案例,也沒有人工養殖的留存下來。」危起偉說,他養活過的最長存活期為29天,是2002年南京江段救助的一尾白鱘。

白鱘為何無法實現人工繁殖?危起偉解釋:一是當時交通條件不便,接到漁民誤捕信息後趕到現場,白鱘多已奄奄一息;二是當時科研條件有限,養殖白鱘需要近20米直徑的池子,而且對水體要求很高,需要足夠的氧氣供應。

「等我們有能力去了解和幫助它時,它卻再沒有出現了。」危起偉遺憾地說。

中華鱘已連續3年未自然產卵

和白鱘一樣,中華鱘、長江鱘也被IUCN評估為「極危」等級。但幸運的是,中華鱘和長江鱘已成功人工繁殖,並每年會放流到長江。

不過,野生中華鱘和長江鱘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長江鱘連續多年未監測到野生種群。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監測,2017年以來,在中華鱘唯一天然產卵場———葛洲壩下遊中華鱘核心保護區,已連續3年未發現中華鱘自然繁殖跡象。

「在幼魚入海的必經通道上海長江入海口,監測也一無所獲。」長江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成友告訴記者。

長江大保護,為長江精靈帶來生機。2017年、2018年,農業農村部已陸續頒布長江鱘和中華鱘的拯救計劃。今年1月1日,長江十年禁漁計劃正式拉開序幕。

危起偉說,要拯救野生中華鱘,當務之急是在洞庭湖與長江連接的支流,重建適合中華鱘的自然生境。而長江鱘個體比較小,目前在長江宜賓江段恢復自然生境的可能性較大。

(來源:楚天都市報)

相關焦點

  • 研究稱預計長江白鱘滅絕 專家呼籲關注「極危」物種
    白鱘號稱「中國淡水魚之王」,主要分布於長江水系,可在長江口鹹淡水區生活,在近海區也偶有發現,但以淡水生活為主。它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危起偉指出,白鱘是洄遊魚類,產卵地只在長江上遊。
  • 滅絕的物種:長江白鱘
    根據目前初步結果,白鱘的情況不太樂觀。「公布與否,不影響科學結論。」1月3日,危起偉向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介紹,1993年時,白鱘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2003年1月24日,再也沒人見過白鱘;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2019年9月17日,經專家評估,白鱘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更多「水中國寶」岌岌可危
    長江水生旗艦物種中僅有的四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乎全軍覆沒:白鱘、白鱀豚被宣布滅絕或功能性滅絕;野生長江鱘不足20尾,連續十多年未發現自然繁殖;中華鱘也已連續三年未發現自然繁殖。鰣魚、鯮魚已經絕跡,圓口銅魚等一批特有魚類多年未見。白鱘保護級別還未調整不過,白鱘滅絕的消息並未官宣。
  • 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後,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科研人員自2003年以後,近15年來沒有發現過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論文作者危起偉: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長江白鱘滅絕論文作者危起偉:「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現在中華鱘和長江鱘也快滅絕了,中華鱘已經第三年沒有自然繁殖了,長江鱘已經有20年沒有自然繁殖了,如果任其發展,它們就是下一個長江白鱘。「我嗓子都啞了,已經說不出話了。」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最後一次發現是在這一年
    最近兩天,一個壞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已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這篇論文的結論是,在2005年到2019年之間,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據此前報導,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危起偉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
  • 長江白鱘已滅絕是真的嗎?長江白鱘還會出現嗎長江白鱘是什麼魚
    2020年1月3日,長江白鱘滅絕登上了微博熱搜,讓很多網友扼腕痛惜。這一消息來源出自《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這篇論文。  在這篇名為《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的論文中,專家們表示,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魚要放生,人要反思!
    死亡的長江白鱘 (資料圖) 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評估為「極危」等級(status)。
  • 長江白鱘已滅絕?專家:二三十年後再見蹤影也正常
    2020年1月3日,長江白鱘滅絕登上了微博熱搜,讓很多網友扼腕痛惜。這一消息來源出自《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這篇論文。△論文《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截圖長江白鱘真的與我們永別了嗎?尚未蓋棺定論!
  • 別了,長江白鱘
    根據這些科學家多年研究的結果,長江白鱘的滅絕時間應在2005-2010年之間。  截至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宣布長江白鱘滅絕,在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它仍被列為「極危」等級。  最後一尾白鱘扭著尾巴,拍出一陣小水花,沒入茫茫長江  同飲一江水,相比白鱀豚、江豚、中華鱘等「明星物種」,長江白鱘不那麼出名。它滅絕的消息傳出後,很多人感慨與白鱘「初見即是永別」。  研究了大半輩子長江珍稀動物的危起偉教授,也只見過長江白鱘10多次。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來源:新京報長江白鱘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白鱘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中國最後發現白鱘自然繁殖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2003年至今沒有發現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可以推斷其已滅絕。「白鱘作為長江一個巨型物種,就像山裡的老虎。白鱘是吃活魚的,以魚為生,長江無魚,那白鱘就很難存活。」危起偉說。
  • 長江又一特有物種滅絕……
    有一種生物沒能迎來2020,「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這也意味著,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圖片來源:楚天都市報)記者獲悉,事實上,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流域禁止生產性捕撈,你想為瀕危物種做些什麼
    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聽到「再也見不到長江白鱘」的消息,我的心裡一陣難過。根據最近公布的內容,有人預估著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更令人擔憂的是,有數據顯示1600年前至今,人類已導致748種動物滅絕,4314種動物變成瀕危級,2851種動物變成極度瀕危級。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作為肉食性魚類,白鱘曾佔據長江生物鏈的頂端,堪稱「長江魚王」。四川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所長杜軍展示了一條白鱘標本,利劍般的魚吻足有1米多長,令白鱘的外貌極具辨識度。目前,白鱘和中華鱘一樣,尚屬於IUCN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 危起偉稱,長江白鱘滅絕一事是和IUCN經過研究和商討確認過的——2019年9月中旬,IUCN在上海組織過一次專家組評估,確認白鱘滅絕。
  • 長江鱘、長江江豚、中華鱘,我們拿什麼來保護你
    針對近期社會關注的白鱘多年未見的問題,與會專家表示,白鱘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1983年以來,國家採取禁止商業捕撈利用、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一系列保護措施來試圖挽救該物種。遺憾的是,2003年以後長江流域沒有再發現白鱘。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事實上,在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2500尾中華鱘、長江鱘回歸長江
    人民網宜昌11月19日電 11月18日上午,2020年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綜合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活動在宜昌市沿江大道延伸段第三標段三峽海事碼頭舉行,2500尾大大小小的中華鱘、長江鱘等,回歸長江的懷抱。
  • 中國長江又一物種宣告滅絕
    白鱘郵票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論文原文截圖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地理熱點 | 從長江白鱘滅絕看生物多樣性保護
    背景材料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預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白鱀豚、長江鰣魚已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目前仍被評為「極危」等級。   「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十年前,2009年,IUCN對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