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養殖業,養殖戶無飼料可餵,合同鴨讓人失望,為啥?

2020-12-27 鄉土風情談

由於產業結構的限制在農村想要賺錢並不容易,搞養殖無疑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在2019年豬肉價格飆升的影響下很多肉製品出現了價格暴漲,為了緩解豬肉價格壓力國家放開了「禁養令」農村的養殖戶似乎看到了養殖業的曙光,但是過年期間的肺炎疫情卻讓養殖戶損失不小。

因為沒有飼料,養殖戶鴨子10元一隻

疫情期間養殖戶斷料,1萬5千隻鴨子只賣10元一隻。

不是養殖戶根本不可能想像得到這次疫情影響力究竟有多大,農村養殖戶老張養了1萬5千隻鴨子在10天突然斷料了。老張焦急萬分地說自己養的鴨子已經3天沒吃東西了,封村封路後老張不僅賣不上鴨子也買不到飼料,無料可餵老王只能10元一隻的價格將鴨子處理掉。附近村民的購買力有限老王甚至免費送了好多,老王表示鴨子送給人也好省得在自己手中餓死了。據老張說自己原來養了1萬5千隻鴨子,為了節省飼料處理了1萬3千隻,剩下了2000隻飼料勉強可以維持一段時間,老張表示那幾天心裡難受得很,就盼望疫情早點過去。

養殖的合同鴨

疫情之下,養殖合同鴨讓人失望。

在農村很多養殖戶為了降低養殖風險會選擇和商家籤訂養殖合同,等到雞、鴨養殖到一定重量後商家負責回收,這就是養殖戶所稱的合同雞、鴨。老張養的就是合同鴨,養鴨的飼料是從廠家購買的,疫情發生以後商家不得已中斷了飼料供應,這讓老張措手不及。因為沒有到合同規定的重量商家拒絕了回收,因此老王只能自認倒黴。按照人情來講老王遭受了損失商家應該適當補償一些,但是直到老王把鴨子處理完商家也沒有給回復,老王表示把自己的2000隻鴨子賣掉後自己再也不養合同鴨了,這次真的讓他失望了。

前來撿鴨子的村民

這次疫情發生得太突然很多養殖戶沒有做好準備,因為沒有備足飼料導致老王損失嚴重。在疫情面前部分合同鴨商家確實沒有經受得住考驗,最後受損失最嚴重的還是養殖戶。其實在疫情沒有發生以前養殖合同鴨就倍受爭議,你們那裡有沒有養殖合同鴨的?你認為養殖合同鴨靠譜嗎?歡迎留言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強制蛋雞換羽毛,不給飼料只餵水:疫後養殖業回暖難在哪?
    實在沒有飼料了,又不知道疫情啥時候結束,飼料能不能補得上,只能狠下心「處理」這兩萬多隻肉雞。疫情暴發時,楊海洪存欄的還有6萬隻蛋雞,同樣也需要飼料。他所採取的辦法,就是給它們強制換羽。所謂強制換羽,就是「餓起來,不給飼料只餵水」,這樣蛋雞將停止產蛋、體重下降、羽毛脫落。
  • 養殖戶不清楚怎樣餵養飼料?秸稈飼料餵牛羊,效果顯著、育肥快!
    目前加工秸稈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生物發酵和壓製成顆粒飼料的模式。生物發酵需要一定的場地進行發酵過程,使秸稈類物料變柔軟,方便禽畜咀嚼吸收。而製成顆粒飼料需要的場地就小很多,一套小型飼料顆粒機組佔地面積也不過幾平方米。製成的飼料成顆粒狀,既減少了飼料分級的浪費,又節省了飼料原料,更容易被養殖戶所接受。
  • 一線調研:新冠肺炎疫情下春季淡水蝦的抗應激與飼料投餵對策
    綜合這些問題分析,我們認為隨著疫情的結束,由於水產養殖的飼料、魚藥等投入品價格會整體上漲,相應的羅氏沼蝦、小龍蝦、青蝦的苗種價格也可能會上漲,現有存塘的青蝦、繁殖後的小龍蝦等大量進入市場,還會進一步導致供過於求,價格會持續低迷,進而影響養殖戶的信心,淡水蝦養殖業面臨巨大壓力。
  • 三農警示之大肥鴨100元9隻,疫情下農村養殖業承壓
    一、給鴨廠供鴨苗、疫苗、飼料的王老闆哭了王老闆也是中間商,負責在農村推廣加盟養鴨。合同約定,他給李老闆免費供鴨苗、疫苗、飼料,鴨子到斤兩後他來回收。李老闆提供場地、人員、設施,每隻鴨子賺6元錢。可武漢封城、村裡封路以來,王老闆的腦門日漸晦暗,但稀疏泛白的頭髮依舊堅強的站立著,就像他再一次來到飼料廠門口一樣,直直地站著,在北風中很配。保安也再一次安慰他說,疫情期間,飼料廠都放假了,哪個敢開門營業的。可沒有飼料,王老闆就違約了。他推廣的幾家像李老闆那樣的農村養殖戶,一天幾遍的催他,說些再不給飼料鴨子就要餓死,再不把成熟的鴨子回收也要把鴨子餓死之類的話。
  • 為啥農村的養殖戶都是養雞鴨,卻很少養鵝呢?養殖戶說:養不起!
    為啥農村的養殖戶都是養雞鴨,卻很少養鵝呢?養殖戶說:養不起!農村在國家的幫助之下,不僅在經濟條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時在一些比較常見的現象上,也出現了改變。就比如過去幾乎每家都會養殖一些家禽,但是現在卻很少看到有家庭還在養。同時也有著一個很讓人困惑的存在,那就是農村養殖家禽的急停幾乎都是養殖的雞和鴨。很少有人養鵝。
  • 華農兄弟的視頻裡再無竹鼠,新規之下野生動物養殖業何去何從?
    觀眾抱著獵奇的心態樂此不疲地圍觀,甚至忘記了華農兄弟的現實身份——竹鼠養殖戶。  禁食人工飼養野生動物,養殖業面臨變局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隨著公眾對病源認識的不斷深化,與食用野生動物有關的話題也隨之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 農村養雞還在傻傻的直接餵米糠?聰明的養殖戶都這樣做
    我們知道,在農村養殖業一般都比種植業要火,因為種植業如果是種糧的話現在糧價也是處於逐漸降低的階段,而養殖業不一樣,它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要小很多,除非遇到特別極端的天氣或者災害之類的。而且養殖業一般單位利潤都會比種植業高,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 成都崇州養殖戶被曝使用飼料添加劑催肥生豬
    王傑介紹,農民養豬除了自己吃的以外,幾乎都是用飼料進行飼喂,飼料餵的豬一般不到150天就可以達到200-300斤,而不餵飼料的要300天甚至365天才能到150-200斤。這兩種豬肉在市場上賣同樣的價錢,不餵飼料既費時間又耗糧食。"如果你是養殖戶,無論從時間還是經濟效益來考慮,你肯定都會選擇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
  • 泥鰍養殖戶如何選擇與投餵飼料?
    泥鰍養殖戶如何選擇與投餵飼料?連雲港地區泥鰍養殖單個塘口面積一般在2-3畝為宜,水深0.4~0.9米,池底覆蓋有15~20cm淤泥,池塘四周裝有層防護網,防護網距塘堤40~50CM,防止泥鰍逃跑,池塘應排灌方便,進出水口均用鐵絲網防逃;廣東地區泥鰍養殖單口池塘面積一般以5畝為宜,池塘需整修池埂、田埂,加設防逃設施,要求池埂高出水面30釐米,成鰍養殖水深1.5米~2.5米,池邊無雜草,做成斜坡狀,四周池壁無縫隙。
  • 養殖業疾呼應急運輸通道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吳春波 徐兵疫情的持續,波及各個行業,而養殖業受其影響相對嚴重。有消息稱,由於物流通道封閉、飼料告急,湖北3億隻雞面臨「斷頓兒」風險。河南省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和畜牧大省,其養殖業受疫情影響如何?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了解河南養殖業現狀。
  • 推廣優質的配合飼料 摒棄投餵冰鮮小雜魚做法
    打撈成品魚  「決定海水養殖三大物質要素中的『飼料要素』的發展落後正是阻礙海魚養殖效益與養殖產量呈正比例提升的瓶頸。」在本月4日召開的「配合飼料在海水網箱養殖中的應用技術現場會」上,福建省水產飼料研究會會長陳啟發呼籲廣大的漁業養殖戶應科學養魚,摒棄投餵冰鮮小雜魚的做法,推廣優質的配合飼料。  陳啟發分析,福建省是水產養殖大省,漁用配合飼料產量也伴隨養殖業穩步增長,但是漁用配合飼料的使用率還不高,許多養殖戶仍習慣直接投餵價格較便宜的冰鮮雜魚。
  • 湖北荊門養雞場:"封城"後飼料進不來,只能讓雞多喝水
    馬騰在湖北地級市荊門經營著兩家酒店,員工總人數近80人。疫情發生後,荊門從1月24日開始「封城」,全市餐飲娛樂場所關閉。「春節期間的宴席全部取消了,損失大概在四五十萬。」馬騰說道。同樣受到衝擊的還有當地的養殖業。道路運輸的封堵讓養殖戶飼料告急,「以前每天餵七八遍,現在只能餵兩遍。沒有飼料了,只能讓雞多喝水。」荊門盛華蛋品負責人劉志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 產量比較高的飼料菜?飼料的高產冠軍-俄羅斯飼料菜
    養殖業是農業的大頭,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返鄉者自行做起了養殖行業,為了提高綜合效益,養殖戶們都想找到一種高產、牲畜愛吃、營養價值高的牧草!那麼對於牧草來說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 最嚴「禁野令」之下,竹鼠養殖業該何去何從?
    興寧區三塘鎮竹鼠豪豬養殖場場長張海友:「現在我們的竹鼠,能養不能賣,長時間下去的話,有可能我們沒有錢去買料來餵竹鼠,有可能把竹鼠餓死。」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市場行情一直被看好的竹鼠養殖業因為一場疫情面臨著艱難抉擇。
  • 農村養殖業未來前景如何?養殖戶多角度分析,切合實際
    農村可以發展的養殖業有很多,總體上來說未來的養殖前景還是很不錯,不過也要分具體的養殖行業,還要結合農村發展養殖業的實際現狀以及養殖戶的飼養管理技術來分析判斷。這兩年的羊價非常不錯,達到了歷史最高值,養羊戶嘗到甜頭,很多人都有擴大養殖規模的想法。預計未來的羊價還是會保持「羊貴妃」高高在上的姿態,只要不偷懶,儘量節約養羊成本,未來農村養羊是我最看好的一個養殖項目。未來養豬前景:謹慎入行。
  • ...藍天保衛戰 籤訂全省首個養殖業環保用電設備監測分析服務合同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18日電 (葉秋雲 曹曉蘭 肖瑤)12月17日,國網福建省寧化供電公司與屬地環保部門就深入貫徹省公司與環保廳的戰略合作協議,完成全省首個養殖業環保用電設備監測分析服務合同的籤訂。據悉,目前該公司已完成與屬地3家養殖企業籤訂該項服務合同。
  • 飼料脂肪水平和投餵頻率對大黃魚生長、體組成及脂肪沉積的影響
    &nbsp但是,目前大黃魚人工配合飼料發展緩慢,以及實際養殖中不合理的投餵策略成為限制大黃魚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脂肪是一種重要的能源物質,為魚類生長發育所必需,它一方面可以為魚類生長發育提供必需脂肪酸和磷脂等,同時還可促進魚體對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運輸,所以是魚類飼料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組成。
  • 竹鼠養殖戶現狀如何?養殖戶:已經將竹鼠餓死,如今積極轉型
    今年對於養殖戶來說是不太友好的一年,尤其是養殖野生動物的人,今年損失挺嚴重的。自從疫情出現之後大家對於野生動物就不太友好,都堅決抵制食用野生動物,而竹鼠就是目前養殖效益高規模也比較大的一類,後面被加入禁食的目錄,基本上處於無法銷售的境地了。
  • 疫情下的小龍蝦之傷:閉店的簋街,受困的養殖戶
    飼料短缺,是小龍蝦養殖業面臨的頭等大事,並已產生連鎖反應,導致全國多地出現苗種銷售遇阻。在江西贛南,由於氣溫較高,約500-800噸小龍蝦早苗急需銷售,但由於買賣雙方都沒有飼料,出現了「產苗的銷不出去,需苗的又進不來」。湖北潛江蝦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居茂養殖小龍蝦已有11年。
  • 春江水暖鴨先知 養鴨大縣「自救」記
    通過「養殖企業+養殖戶」方式,由養殖企業給養殖戶提供擔保,幫助養殖戶發展種鴨產業。在疫情嚴重時期,由於封路,已經出欄的鴨子賣不出去,宜良縣政府積極協調,於1月31日便讓屠宰場開工,把可以出欄的鴨子先殺了。同時政府與企業協調,把無法運送出去的鴨子放進冷庫裡存放,讓養殖戶即使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