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味煲仔飯,廣州街頭的標誌風味,令人入口難忘的特色美食

2020-12-06 鳳秋在家鄉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多元化需求不斷增加,比如說旅遊方面,有的人選擇窮遊,有的人選擇了購物遊,還有的人選擇了文化遊,其中,有一種旅遊方式這些年來悄然在國內興起,這種旅遊方式不在乎風景,不在乎路途,只在乎旅行過程中是否品嘗到了美味的食物,這種旅遊方式就是美食遊。說起美食大省,不得不提到廣東,嶺南的美食時常高居美食排行榜榜首,甚至還因為其原料新鮮,用料精細,工藝精良,清而不淡,油而不膩,嫩而不生,鮮而不俗,的特點,形成了著名的粵菜體系,尤其那道廣州街頭隨處可見的廣式腊味煲仔飯,更是聲名遠播,吸引著各地人民慕名而來。

煲仔飯在發展過程中有腊味煲仔飯、豆豉排骨煲仔飯、香菇滑雞煲仔飯、白切雞煲仔飯等等口味分類,今天在這裡,我們主要介紹的是煲仔飯中最為受老饕食客們喜愛的廣式腊味煲仔飯。說起煲仔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煲仔飯從何而來以及緣何取名煲仔飯,那可能就難倒了一大片人啦。因此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說道說道。煲仔飯最早起源於廣東廣州,是以砂鍋為容器盛放米飯來烹飪,而廣東人把砂鍋稱作煲仔,故而得名煲仔飯。

廣州位於嶺南地區,歷史悠久,起源於它的煲仔飯自然歷史也短不了,據《禮記註疏》等書記載,有傳周代有八珍,其中的第一珍、第二珍做法同現如今的煲仔飯大致相同,只不過煮飯的米的種類稍微改變了一下罷了,可見煲仔飯由來已久且在當時十分稀貴。按古書《食譜》上所寫,煲仔飯發展到了唐代被稱為「御黃王母飯」,是編縷(肉絲)卵脂(蛋)蓋飯面表雜味做的,說明這時的煲仔飯依然珍貴且有了改進和發展,口味更加豐富了。

而到了八十年代,因為烹飪燃具的進步,出現了煲仔飯改用為煤爐、柴爐來進行燒制,但因為煤爐的溫度略低,烹飪時耗費時間就長,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採用柴爐作為燃具來做煲仔飯,而且柴爐烹製出的煲仔飯還會為飯多添一股淡淡的柴火香氣,並且因為火勢較旺,因而煮出來的鍋巴會又厚實又香脆。此外有些講究的製作煲仔飯師傅還會對柴火用的品質另有所求,比如說選用荔枝柴製作出來的煲仔飯能平增一縷荔枝的甜香,令人回味無窮。再到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於飲食的口味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煲仔飯的口味發展趨於多元化,出現了各種新奇的口味,比如墨魚菌菇味煲仔飯、奶汁三文魚煲仔飯、咖喱海鮮煲仔飯等等,也廣受人們的歡迎。

雖說新鮮口味的煲仔飯層出不窮,但最廣為人知、廣受歡迎的,還要數傳統的腊味煲仔飯。別看它是傳統口味,就覺得是老生常談平平無奇,要知道,這腊味煲仔飯的口感做的如何,可是評判一家廣州酒家大師傅是否厲害的標準呢。要製作腊味煲仔飯,首先第一步,煲仔,也就是砂鍋要好。有句話叫「廣式煲仔,功在砂鍋」,可知砂鍋之於煲仔飯的重要性。那什麼樣的砂鍋才是最適合於烹飪煲仔飯的砂鍋呢,當然是要選擇陶製的,優秀的砂鍋其陶質顏色細膩趨於白色,這種陶表面的釉質量也高,整隻砂鍋表面光亮均勻。還要選導熱性好,內壁薄的砂鍋,並且鍋底越小,傳火越快,省時省力。

另外,煲仔飯的米也有講究,一般選用優質絲苗米,只因這種米表面晶瑩潤亮、米身修長、柔韌度好,米香醇厚。選米這一步是關鍵的一環,好的米可以讓成品的煲仔飯散發出原始的米飯香味。準備完砂鍋和米,接著就是備齊廣式臘腸、上海青、雞蛋、高湯、香油、老抽、蘿蔔乾、豬肉末等材料,萬事具備,就可以開始今天的主角——煲仔飯的製作了。值得注意的是,在製作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火候的掌握,以及避免米飯夾生或糊鍋,還有就是鍋巴的形成。要做到這幾點,就要注意烹飪前,要先在鍋底刷上一遍油,米煮之前也要先行浸泡一個小時以上,使米吸飽了水分,就能熟得又快又透,以及燒開後,務必開小火,轉動砂鍋,使每一面都能形成砂鍋。

曾幾何時,煲仔飯還是古籍中記載的珍貴難得的珍饈美食,如今卻是廣州街頭巷尾,尋常人家中的餐桌必備。有不少廣州老饕,早可食煲仔,午可食煲仔,晚亦食煲仔。煲仔飯之於廣州,所承載的不僅是古老歷史文化的遙遠記憶,更是現而今一千萬廣州人心中那抹屬於家和溫暖的熟稔味道。

相關焦點

  • 情有獨鐘的腊味煲仔飯,令人食慾大增
    作者:寶寶知道 聰升寶貝很懷念以前上班的時候每次到了吃飯時間就跑去後巷去吃煲仔飯,走到小巷就能遠遠聞到香噴噴的煲仔飯味道撲鼻而來。煲仔飯是廣東地區特色傳統名點,廣州的街頭小巷裡,隨處都有賣煲仔飯的小鋪,香味也會在小巷中飄香。
  • 廣州最經典的特色小吃《廣式腊味煲仔》
    廣式腊味煲仔介紹 今天為大家介紹廣州最經典的特色小吃:廣式腊味煲仔 這個飯小編是最喜歡吃鍋下的鍋巴了,煮的焦焦的特別有口感 煲仔飯是廣東有名的特色小吃,它是用特製的瓦煲煮飯,並在煮熟的米飯上搭配各種菜肉食材燜制而成,煲仔飯製作方便快捷,價格經濟實惠,是非常流行的快餐小吃,其中最受人們青睞的要算腊味煲仔飯
  • 那些鮮為人知的煲仔飯特色小秘密,煲一世帶你大揭秘
    談到粵系美食,煲仔飯不得不說是極賦特色的美食之一,獨特的加工烹調方式令它有別於其他粵系美食,煲仔飯也有別於其他粵菜追求的原料本味以及清淡口味的特點,其更多的是強調各種食材間的相互融合。然而煲仔飯也同樣具有粵菜追求精細的特點,其中不單包括食材用量的精細,更大部分是對火候的精細要求。
  • 秋風起,食腊味…說起腊味就不得不提廣州特色煲仔飯!
    ,但是現在這種天氣卻正好適合吃些熱氣騰騰的美食——煲仔飯。煲仔飯是廣東的傳統美食。廣式煲仔飯的風味多達20餘種,如腊味、冬菇滑雞、豆豉排骨、豬肝、窩蛋牛肉、鹹魚、黃鱔、田雞等等。美味的肉碼,油綠的菜心,豉油淋進熱砂鍋,米飯的焦香冒出來,吃一口,不能更饞人。廣州美食文化悠久,正宗又好吃的煲仔飯店往往門面不大又普通,隱藏在城市大街小巷中,那麼不起眼,但又能滿足你對一碗飯的追求。
  • 北京路這家老牌街坊煲仔飯,三十多年來傳承最地道廣州煲仔飯美味
    要說起廣州的煲仔飯,那真的是一道令人難忘的美味,能把米飯和食材的鮮香結合得真麼好,有時候真的不得不佩服老廣在美食上的智慧。今天毛哥就要帶大家來吃一家廣州非常經典的煲仔飯,這家店在北京路開了快三十年了,出品非常好吃而且一直很穩定,深受老廣食客的喜愛。讓我們趕緊一起來泰康路解悟裡9號這家「超記煲仔飯」嘗嘗!
  • 廣州腊味煲仔飯,腊味肉片被煲出了豐富的油脂,吃一口,香噴噴的
    煲仔飯也稱瓦煲飯,即用小砂鍋或瓦煲炆熟的飯,是廣州傳統的煮飯方式。廣東人把砂鍋稱為煲仔,用砂鍋烹煮米飯的方式稱為煲仔飯。廣東人做煲仔飯,多用粗陶瓦煲。它傳熱慢、保溫性強、密封性好,能保存住食物的鮮味和養分。廣州煲仔飯一般是肉料鋪面,米飯墊底,米香與肉香相互交融,非常美味。
  • 廣州地鐵×皇上皇 | 帶上心愛的腊味、煲仔飯遊遍全國吧
    廣州地鐵攜手皇上皇隆重推出充滿「美食之都」特色的廣式腊味、廣式腊味煲仔飯全國通羊城通紀念卡讓大家把充滿嶺南風味的美食帶在身邊,掛在心上全國270+個城市公交、地鐵通用廣式腊味以獨具一格的糖酒風味而聞名腊味煲仔飯
  • 廣州特色美食腊味煲仔飯教學來啦,喜歡的朋友可以嘗試下哦
    煲仔大米是我們在廣東的特色小吃。在廣州,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賣煲仔大米的小店。做法既簡單又方便。雖然它的重量不大,但它有肉和蔬菜。米飯還帶有臘肉的味道,煲仔帶來的獨特的米飯味道大大增加了食慾。"廣式腊味煲仔飯的做法步驟:11準備食材。
  • 最是難忘煲仔飯香
    粒粒分明、晶瑩柔韌的米飯,上面蓋著噗噗顫動的窩蛋牛肉、皮色金黃的滑溜雞肉、油潤的腊味,還有爽口爆汁的排骨……通通都雁陣兩列排在黑黝黝的爐上,火焰菊花般盛開其下,陣陣白煙和著嗞嗞響的香氣騰起,像是最最溫柔的鉤子一樣,把人撓得心癢難搔。只是今時今日,這老廣州特有的街頭時令一景已經隨著城市發展而漸漸星雲流散,當日那些技藝嫻熟得可以十個煲只用七個蓋的「鐵手」師傅們現在都難以尋覓。
  • 家鄉美食 | 廣州風味
    煲仔飯又稱瓦煲飯,說是「飯」,但它不是只有米飯哦,它的配菜可是有很多的呢,主要有腊味(廣式臘腸)、豆豉排骨、香菇滑雞、黃鱔、田雞、鹹魚香肉等。煲仔飯和艇仔粥是廣州傳統美食,在小編看來更是沒有什麼粥能與艇仔粥相媲美了。新聞廣州人多以米飯為主食,但麵食在廣州人心中仍有一席之地,其中不得不說的便是雲吞麵了。雲吞麵又稱餛飩麵、細蓉、大蓉,分為湯麵與撈麵,主要食材為麵條、雲吞老湯、蝦仁和青菜。雲吞麵中的雲吞口感潤滑、面入口有彈性,讓人回味無窮,更是讓廣州人對其情有獨鍾。
  • 舌尖上的廣式煲仔飯,配上它才有靈魂
    作為廣州街頭小巷的特色小吃,煲仔飯在飲食圈中佔據著重要的江湖地位,「煲」這一烹飪技法已經成為了一種街知巷聞的傳統,在廣東人的字典裡,幾乎沒有什麼食材是不能煲的,「煲仔飯」自然也就成為了街坊鄰居喜聞樂見的大眾餐品。
  • 冬日廣州街頭,偶遇一鍋不一樣的煲仔飯,原湯化原食特別養生
    很多人去廣州旅遊,都會去吃當地一道特色美食煲仔飯。用砂鍋烹製,熱乎乎香噴噴。蓋上腊味或者肉食,滋滋的油脂滲透到米飯裡,趁熱淋上醬油,滋啦一聲,令人食慾大震。最底下的可是精華,被鍋底烘得硬脆的鍋巴,嚼起來口感帶勁,可謂煲仔飯的靈魂。
  • 香氣四溢、口舌生香、溫暖人心,廣式腊味煲仔飯到底有多好吃?
    以前的廣州的街頭小巷裡,隨處都有賣煲仔飯的小鋪,香味也會在巷子中飄香。廣州人,乃至廣東人對腊味都情有獨鍾。 飯焦也代表著火候和烹飪技藝掌握的水平,且關係到口感風味,好的煲仔飯一定是有飯焦的,且是香脆可口的。
  • 廣州好吃的腊味煲仔飯,沒有煲仔也可以做?
    煲仔飯是人們最常吃的一種美食,製作起來方便且速度比較快,各種不同的菜色都可以搭配食用,味道也絕對的正宗,屬於粵菜系,是廣東與廣西的民族特色美食,現在在一些大城市中也有非常多煲仔飯專賣店,受到人們的極度歡迎,而煲仔飯其實是特別容易製作的,別只學會了吃,你也可以學會!
  • 噴香的廣式腊味煲仔飯,鍋巴金黃透亮,米飯臘香色美
    廣式腊味煲仔飯煲仔飯是廣東的特色小吃,在廣州的街頭小巷裡,隨處都有賣煲仔飯的小鋪。它做法簡單便捷,雖然分量不大,但有肉有菜,米飯中還帶了臘肉的香味,並且那種由煲仔帶出的特有飯味,令人食慾大增。然後在砂鍋中倒入一丁點食用油,攪勻後加一釐米的清水沫過米即可第6步、蓋上鍋蓋,先大火燒開,然後改為中小火燜制20分鐘第7步、燜熟之後開蓋,放入之前切好的臘腸,臘肉,蓋蓋再燜制10分鐘11.最後放入焯好的青菜,小火燜制一分鐘第8步、用砂鍋煮飯要注意控制好火候,很容易焦,煮到剛好有一層鍋巴,吃起來最香;廣式腊味有很多種
  • 廣東特色美食之一,唯有一份香噴噴的腊味煲仔飯
    話說廣東特色美食有哪些?那今天我就數著手指頭給你想想,廣東腸粉、煲湯、燒臘這都算一特色,還有早茶也應算,但早茶呢,是一種飲食風格,不是特指某種食品,所以咱就不把它歸到特色美食之列了!前面嘮嘮叨叨,說了這麼多,其實今天筆者倒不是要跟大家推薦前面提到的這些!
  • 腊味煲仔飯 人間美味是家常
    腊味和陳皮、普洱茶一樣,是人與時間共同密謀的美食。走到厚街鑫源腊味附近,就能聞到臘腸的香味在陣陣涼風中瀰漫。一排排高高掛起的臘肉、臘腸粉光脂豔、油香繞梁,是歷經北風和日曬凝鍊的風味,是街坊們的心頭好。厚街臘腸屬於廣式臘腸的一種,形狀呈橢圓形,吃起來腊味芬芳、肉質鮮美、酒香醇和。
  • 腊味煲仔飯 叫人如何不愛?
    整理自網絡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在寒風瑟瑟的夜晚,飢腸漉漉趕回家之際,街頭突然飄來一股結合了飯焦與廣式腊味的熱騰騰的濃香……好啦,今天小編要教大家做的就是腊味煲仔飯腊味煲仔飯二三事煲仔飯是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名點,廣州的街頭小巷裡,隨處都有賣煲仔飯的小鋪,香味也會在小巷中飄香。
  • 廣式腊味為何獨步江湖?
    廣州是一座包容性極強的城市,所以對於在這裡打拼的人來說,每一份腊味都飽含媽媽的味道,更代表一種思念,仿佛腊味一入口,鄉愁就解了。廣式腊味「甜潤」讓人難忘毫無疑問,腊味在老廣們的飲食結構中佔據了重要位置,不僅在置辦年貨的時候可以饋贈親友,日常吃飯更是少不了臘腸的加持。整體上,廣式腊味分為紅臘和白臘。珠三角地區以紅臘為主,最大標誌就是在醃製肉的過程中加入了醬油,這樣就有了醬香味,色澤偏深紅。
  • 蘆苞腊味四寶煲仔飯的傳承與創新
    作為地方特色美食代表的蘆苞腊味四寶煲仔飯也都不例外,小小一煲煲仔飯,有人堅持經典美味,也有人選擇不斷創新與突破,共同演繹傳統美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間農莊在每年秋冬季節,推出腊味煲仔飯,所採用的腊味由人工生曬而成,只用少量的醬料醃製,保留著傳統北江腊味的風味。 大廚梁義明說,這味煲仔飯其實是代表了自己對祖輩,對傳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