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仔飯是人們最常吃的一種美食,製作起來方便且速度比較快,各種不同的菜色都可以搭配食用,味道也絕對的正宗,屬於粵菜系,是廣東與廣西的民族特色美食,現在在一些大城市中也有非常多煲仔飯專賣店,受到人們的極度歡迎,而煲仔飯其實是特別容易製作的,別只學會了吃,你也可以學會!臘肉煲仔飯是一款比較經典的廣式料理,其製作原料比較少而且方法也簡單。其實要做好臘肉煲仔飯只要掌握文章中提到的幾個要點就保證可以做出成功的作品。煲仔飯也稱瓦煲飯,是源於廣東地區的特色美食,屬於粵菜系,烹飪時在火候控制方面比較靈活,煲出來的飯也較為香口,齒間留香,回味無窮。

進入秋冬季節的廣州,終於從短袖短褲切換到長袖長褲的微涼模式。天氣稍微一冷,就開始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想要吃下很多東西。現在教大家製作秋冬季節廣州必吃的煲仔飯!臘肉煲仔飯是一道十分美味的美食,煲出來的飯也較為香口,齒間留香,回味無窮,現在是年底了,各家各戶已經準備開始製作臘肉等美食了,現在分享這一道做法給大家,做好後家人搶著吃。

豬小排200克 大米200克 油菜苔3棵 醬油1茶匙 生抽1茶匙 食鹽1/2茶匙 蒜1瓣 白糖2/3茶匙 黃酒1茶匙 白胡椒粉1/3茶匙 澱粉2茶匙 豆豉1湯匙 辣椒1/2個 水300克 色拉油3湯匙。大米淘洗乾淨後,用清水泡約30-40分鐘大米和水的比例為:1:1.5,豆豉用少許清水稀釋備用,排骨洗淨後剁成約1.5釐米的小塊,加入除豆豉以外的所有醃料拌勻,醃漬15-20分鐘使其入味,骨醃好後倒入豆豉拌勻。

製作煲仔飯是必須用到砂鍋的,先在鍋底刷上一層芝麻油,填入大米。大米需要提前淘洗並且至少浸泡1個小時,大米在浸泡充分以後吸飽了水分,煮出來的米飯才會顆粒分明飽滿。在大米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和色拉油,開大火煮沸。
因為有油脂的關係,米飯在煮的過程中是不會溢鍋的,大家可以放心。所以煮沸的時候可以蓋上鍋蓋。在煮飯時候正好可以準備其它的食材。

因為怕胖好久沒有吃過米飯了,突然特想吃煲仔飯,早上了個大早就做了份沒有煲仔咋辦?用煮奶鍋是可以的,喜歡吃鍋巴的我,居然把這麼一大鍋都吃完了,還好是早上做的,要是晚上做這個我肯定後悔,因為會在身材和美味之間掙扎。熱氣騰騰的飯、豐儉由人的各式腊味,總能在寒冷的季節勾起你的食慾來。吱吱作響的米飯上鋪著油亮亮的腊味,倒上醬料,拌勻了米飯,就可以享受「熱火朝天」的美味一餐。最後,從鍋底扒出層焦香撲鼻的鍋巴,嚼起來嘎嘣兒作響,猶如口腔幸福的交響曲。真可謂一勺飯、一勺菜,一煲便能滿肚。

現在煲裡擦豬油(為什麼要豬油,因為豬油是固體形狀的,擦了之後不會像花生油一樣散掉,並且用豬油做出來的飯焦格外的香),再把洗淨的米和水倒下去,比例大約為1:1-1.5,先不要開火,因為下面的步驟對於新手來說比較繁瑣,而且米飯很容易熟。把臘腸事先泡在水裡(最好是用有肥瘦的臘腸),把外衣脫去,然後切成1-50px厚度的臘腸片,下一點油在鍋裡,因為臘腸會出油,所以不用下太多油,小火煎制臘腸,要是小火也大,那就關掉火,不要煎焦了。待肥肉變透明的時候,撈出來備用。

煲仔飯屬於粵菜系,風味多達百餘種,如腊味、冬菇滑雞、豆豉排骨、豬肝、燒鴨、白切雞等。煲仔飯也稱瓦煲飯,瓦煲除了指一種盛器,還指一種烹飪方法,就是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量好水量,加蓋把米飯煲至七成熟時加入配料,再轉用慢火煲熟。齒間留香,回味無窮。立秋之後,天氣漸漸轉涼,照燒雞煲仔飯的製作方法。沒有吃過煲仔飯的朋友們,可以試著自己做一次,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