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醫」與創新共舞 成都溫江區聚焦前瞻性技術 加快醫藥健康產業...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四川希氏異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操作AI消化內鏡系統。經濟日報 記者 喬金亮 攝

四川成都溫江區積極推動醫學、醫藥、醫療「三醫融合」,通過開展醫療大數據、智能診斷、腦科學認知等相關產業研究與產業化,加速科研成果轉化,逐步構建起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促進傳統醫藥健康產業向「三醫融合+大數據/AI」轉型升級。

日前,電子科技大學與四川成都溫江區開展合作,圍繞「三醫+人工智慧(AI)」領域,建設創新共同體。「三醫+人工智慧」創客空間、「三醫+人工智慧」產業技術研究院、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孵化器、「三醫+人工智慧」科技園……雙方在學科建設、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創新創業、教育培訓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能否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根本上取決於創新能否成為主動力。」溫江區新經濟和科技局局長李振華表示,醫藥健康產業被譽為「黃金產業」,對資源的依賴最小,對創新的需求最大,為科技創新搭建了絕佳的舞臺。依託創新,溫江在產業體系上正經歷從傳統醫藥健康產業向「三醫融合+大數據/AI」的轉型升級。

開展人工智慧研究

很多人好奇,什麼是「醫藥健康+人工智慧」?在四川希氏異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經濟日報記者見到了AI消化內鏡。這是內置AI消化診斷高效模型的消化內鏡設備,可完成內鏡檢查過程中的實時診斷提示。根據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可對動態視頻中的病變進行實時識別,並提示位置。該公司產品經理劉科說,這是國際第一臺AI消化內鏡,目前已在3家醫院完成了臨床試驗,臨床準確率在95%以上。

希氏異構公司是我國最早開展醫學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的企業之一,主要方向是醫學人工智慧影像技術。2017年,公司來到溫江,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成立華西—希氏醫學人工智慧中心,陸續開展了消化、皮膚、心內、病理等多學科的人工智慧應用技術研發。2018年,企業主導的消化內鏡實時判定儀、CT綜合AI分析診斷系統等產品陸續面世。如今,希氏異構公司已成為全國精準醫學產業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醫學人工智慧影像技術是溫江三醫產業創新發展的縮影。2015年底,溫江區提出打造醫學、醫藥、醫療「三醫融合」,全域發力醫藥健康產業。位於溫江區的成都醫學城主導發展「三醫融合+大數據/AI」,承擔全市醫藥健康產業戰略支撐功能。成都醫學城黨工委書記周世剛說,2018年醫學城實現醫藥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41.33億元、連續3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長,109個藥械研發成果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當前,醫學城已聚集了300餘家「三醫」行業企業,建成了西南最大的三醫創新載體。

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園事業部部長邱會中說,與溫江區合作的重點是聚焦一系列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開展智慧醫療、醫療大數據、康復機器人、智能診斷、腦科學認知等相關產業的研究與產業化,匯聚一批人工智慧創新研究團隊,孵化、培育一批未來引領型人工智慧企業。

建設公共技術平臺

位於成都醫學城的成都百裕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心腦血管領域藥物研發、生產的創新型製藥企業。「傳統中藥是配方顆粒,有效成本比例低,我們成功開發出了銀杏內酯注射液,純度高達99%。」總經理高志文說,注射液是從銀杏葉提取物中精製出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型藥物,實現了對國外藥品的進口替代和超越,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從最初只有幾十人規模的企業,到如今研發團隊就有200人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百裕製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15年至2018年研發投入累計近3億元,已申請國內外專利116項。「我們感受到,創新生態圈正在形成。如今,上遊的南京大學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下遊的冷鏈物流企業都集聚到園區,減少了研發成本,提高了創新效率。」高志文說。

在溫江,醫藥產業的創新生態圈已基本形成,各類創新載體產生集聚效應。截至目前,溫江區建成中科院創新藥物研究與轉化平臺等17個公共技術平臺以及85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引進了檢驗檢測、醫藥貿易、冷鏈物流專業服務機構62家。

成都華健未來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姬建新告訴記者,公司專注於研發創新型小分子化學藥,建立了包括藥物設計、合成製備、質量研究、製劑開發等較完備的研發鏈。入園以來,公司建設了天然藥物、化學小分子藥物和生物大分子藥物開發的綜合性藥物開發單元,打造成都醫學城創新藥物研究與轉化平臺。

「為進一步支持創新研發,目前我們已經建成投運創新藥物研究與轉化平臺、基因治療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公共藥物研發中試生產服務平臺等公共技術平臺。」周世剛說,今年,重點支持中醫大建設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啟動人類疾病基因研究、器官移植轉化醫學、個體化藥物治療3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目前,三醫創新中心的創新服務平臺正加快建設,該平臺包含通關綠色通道、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以及生物醫藥研發供應鏈3大板塊,建成後,將有效解決企業生物醫藥材料「通關慢」的問題。

實施協同創新模式

良好的創新機制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李振華表示,在體制機制上,溫江創新實施「一個腦袋(科研機構)兩隻手(政府、企業)」協同創新模式,出臺科技成果轉化政策25條,組建1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建立「科創貸」「創業貸」,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大大小小的創新主體各自高頻跳躍,又相互同頻共振,圍繞「高度」「速度」「厚度」創新共舞。

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動力不足、渠道不暢、市場脫節等痛點,溫江區出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政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支持政策》《支持高水平雙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鼓勵高校院所協同創新、企業創造轉化應用科技成果、發展高新技術服務業。支持企業創新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建平臺、抓研發。對企業建設研發平臺給予30%補貼支持,建成市級以上企業自主研發平臺63個。去年,區級財政兌現聚才留才資助、研發投入激勵、科研項目配套、新藥器械批件補貼等政策補貼5500萬元,提升了創新創業人才的獲得感。

「醫學是基礎、醫藥是路徑、醫療是目的。如今三醫已形成閉環發展,醫學為醫療提供技術支持,醫療為醫藥提供需求創造,醫藥為醫學提供研發基礎。」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認為,溫江把握住了生物技術、醫療人工智慧、價值醫療、全程健康、醫藥工業4.0健康產業發展的五大趨勢,立足自身優勢,確立了生物藥、高端藥械、醫療大數據/AI等8個產業門類18個細分領域作為發展重點,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創新產業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喬金亮)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洞察|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研究
    一、產業規模醫藥健康產業作為北京市最具創新驅動特點、最具發展優勢、最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高精尖」產業之一,根據《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戰略要求,到2020年,新增發展空間10平方公裡左右,醫藥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00億元。
  • 「醫藥健康產業沙龍」暨「企業咖啡時」在成都舉行 專家教授支招...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成都是國家重大新藥創製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基地、生物醫藥研發創新產業基地、生物醫學材料及醫療器械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正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萬億級現代化醫藥健康產業體系和世界級醫藥健康產業高地。」
  • 別樣溫江系列報導⑧|「一個腦袋兩隻手」 校院企地協同創新
    央廣網成都12月7日消息(記者 賈宜超)近兩年來,成都市溫江區積極探索實踐「一個腦袋兩隻手」(高校院所的創智之腦+政府的引導之手和企業的市場之手)協同創新模式,通過共創研發平臺、共建產業園區(基地)、共孵科技企業、共育創新人才、共組產業基金,多措並舉推動校院企與產業園區深度融合,結成創新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多所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科技創新成果在溫江轉移轉化
  • 謀劃中山健康醫藥產業新未來
    聚焦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中山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之一,健康醫藥產業是我市重點發展的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搶抓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先機2018年,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長官崔世安分別率隊赴健康基地園區企業考察調研,表達了與中山深化健康產業合作的意願,促成三地合作的新高潮。
  • 廣安嶽池縣醫藥產業:「以工強市」路上蓄勢起跳
    嶽池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郭良軍透露,嶽池吃準、吃透全會精神,主動融入廣安「建設川渝合作示範城市」「建設嘉陵江流域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兩大戰略,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西部醫藥健康城」,著力構建「藥、醫、養、食、遊」全產業鏈相融互動的產業格局,全面推動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加快發展。「到2022年建成西部化學藥生產基地、西部現代中藥產業基地、川東北醫貿物流中心、川東北醫療康養中心。」
  • 聚焦數據深度融合 引領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例如,其搭建的AI抗體發現平臺,包含最新的人工神經網絡算法、機器學習和分子動力學,可模擬抗體的定向演化,輸出特異性有效結合靶抗原的優化序列,以助力藥企加快抗體序列的優化和篩選。優化產業生態「大數據+生命健康產業應用」,其實對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而言並不陌生。
  • 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匯聚跨國高管 探索研發平臺
    《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宣傳北京良好的營商環境,釋放北京要發展醫藥健康產業的聲音,共邀請了100餘位跨國醫藥企業高管、國內醫藥上市企業領袖、著名投資人和知名學者到會演講,共同推動北京建設成為更有活力、更可持續、更有全球影響力的醫藥健康創新策源地和主陣地。
  • 杭州資本與生物醫藥創新共舞·杭州日報
    記者 郭峰 通訊員 潘海波 我國現有藥品批准文號總數接近20萬,95%以上為仿製藥,剩下不到5%之中,真正有創新意義的藥不到1%。近日在下沙舉辦的「2016創新藥物發展與合作論壇」傳出信息,隨著我國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試點等政策的陸續出臺,推動科研轉化、創新合作和醫藥研發加快發展,創新藥物取代仿製類藥物逐漸成為新藥研發的主流。
  • 一核三園多點 杭州生物醫藥產業平臺如何向陽而生
    18年間,諾獎國際創新中心、帝工先進技術研究院、奧克蘭大學中國創新研究院等創新機構投用,輝瑞、默沙東、雅培等7家全球十大藥企入駐,首期規模為10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專項基金設立……下沙積極構建生物醫藥創新生態鏈,累計引育生物醫藥企業300餘家,產值規模達250億元,同比增長16.7%。今年5月,一個全新的生物醫藥產業平臺——醫藥港小鎮在下沙啟動建設。
  • 羊西線「醫美產業特色一條街」 滿足你的美麗需求
    科技創新資源是金牛發力醫美產業的優勢。金牛區在醫療美容領域集聚了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醫學院等眾多高等院校,以及一批國內外頂尖的醫療美容領軍人才,具有醫療美容科技服務研發創新的人才基礎,在口腔美容、中醫美容等領域處於全市前列,具有較強競爭優勢。  「另外,金牛區醫美產業聚集發展態勢初步形成,並且,醫美關聯產業支撐紮實。」
  • 銀河證券:天弘醫藥創新基金成為醫藥創新領域投資新方式
    醫藥健康行業分析師孟令偉分析師登記編碼:S0130520070001近年來產業環境的巨變引領醫藥行業發展進入創新的新時代。首先,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存在大量未滿足的醫療健康需求。該文針對我國藥品器械創新面臨的突出問題,從改革臨床試驗管理、加快上市審評審批、促進藥品創新和仿製藥發展、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技術支撐能力和加強組織實施等5大要點提出了改革意見。我們認為,此政策是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對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具有裡程碑式意義,整體利好創新研發能力強的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以及創新服務產業鏈。
  • 中山加快對接香港、澳門創新資源 融入國際創新網絡
    1994年創辦的中山市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以下簡稱「國家健康基地」),是我國首個按國際認可的GLP、GCP、GMP和GSP標準建設的國家級綜合健康產業園區,依託該園區,中山的生物醫藥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當前,中山大力支持並優先發展健康醫藥產業,設立了15億元產業扶持資金,和每年7000萬元的醫藥項目引進專項資金等用以扶持產業發展。
  • 李楚源:加快澳門國際總部建設 創新發展醫藥健康產業
    近日,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接受媒體採訪表示,集團將對旗下12家中華老字號制定出「一品牌一方案」,並積極推動廣藥集團澳門國際總部建設和廣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項目等重點工作。  加快澳門國際總部建設,帶動大灣區經濟  「廣藥集團於今年初在澳門設立了國際總部,推動大灣區中醫藥產業合作,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 昆明:提升創新能力 壯大產業集群
    原標題:昆明高新區著力打造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新高地,入圍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前50強榜單——提升創新能力 壯大產業集群  今日觀察  近日,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
  • 2020CTDC首席技術官領袖峰會在虞舉行,聚焦「技術引領未來、創新...
    ,國內院士專家、行業翹楚和300餘家知名企業的近400位精英聚會曹娥江畔,聚焦「技術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主題,分享碰撞最前沿的技術思想和實踐,交流最專業的技術管理實踐與見解,探討技術創造商業價值的途徑,推動未來商業變革與創新。
  • 發展大健康產業,給溫江人帶來哪些不同的感受?
    發展大健康產業,給溫江人帶來哪些不同的感受? 原創 小金 金溫江2015年,溫江定下了「三醫融合
  • 100個新場景、100個新產品發布 成都加速融入全球智能製造產業創新...
    活動聚焦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5G、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發布100個新場景和100個新產品,全面釋放全球智能製造產業創新體系下的成都機遇。  數據顯示,2019年,成都圍繞構建「5+5+1」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優化調整66個產業功能區、14個產業生態圈規劃布局,引進重大項目411個、總投資6785億元,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五大產業營業收入突破2萬億元,其中,製造業佔全市規上工業營業收入比重達83%。
  • 腫瘤免疫治療研究、合成生物學指導藥物創新,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產業...
    海內外傑出人才聚集的信息交流平臺北京生物醫藥企業走向世界、接軌國際的合作發展平臺剛剛過去的九月北京市發布《北京市加強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醫學影像與精準診斷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戰略藥物研發服務關鍵技術平臺的合作與突破等產業熱點邀請跨國醫藥企業高管
  • 醫美內參|成都國際醫美產業大會正式開幕;韓國再生醫學美容公司...
    (中國消費者報) 成都國際醫美產業大會正式開幕 8月28日,由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成都市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聯盟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成都國際醫美產業大會暨『醫美之都』高峰論壇」在成都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