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老人一般都不過70大壽?有什麼講究嗎?

2020-12-19 小小清水塘

沒有聽說過農村老人不過70大壽的。至少在我們這邊老人過70歲的壽誕,這邊都是會正常來做的。只是在時間上並不是按照整十來算的。

人生一世,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古代人們能夠活到七十歲的人一直很很少,所以用「古來稀」來表示活到70歲真的不容易。而在古代,也有人到了一定歲數的時候一定要做生日,一定要請新朋好友過來一起熱鬧熱鬧,一起吃飯,農村裡面叫做吃「生日飯」,也有一種說法是叫做「吃星宿」,這樣能夠避災免難。特別是在人的本命年的時候更是比整十的生日還要隆重。一般在本命年的時候人們還會要穿紅內褲,而且宴席也會操辦得隆重,請人們來吃飯。

在農村老人70歲叫大壽,80歲叫上壽,而90歲叫老壽。在老人這樣整十的生日,後代們都會特別的重視,也都會隆重的舉辦。一是為表孝心,二是祈盼老人能夠健康長壽。不過,我們這邊確實並不是整十的舉辦生日宴。

去們這邊給老人過壽,其實也就是提前一年過生日。再通俗點說就是70歲的壽宴在69歲的時候辦,80的壽宴在79的時候辦。

之所以農村裡面給老人做壽會要提前一年做,老人的說法就是「十」與"死」諧音,不好。所以老人過生日都是生日提前過,明年還會有,而且「9」也與「久」同音,也意味著長長久久的意思。這個說法與我們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吃魚是一樣的感覺。給人的心理就是提前過生日,老人更能夠長壽。

在給老人過壽的時候,自己家的親戚肯定是都要過來的,要給老人準備壽桃、壽衣、壽人、壽幛等。然後就是再請一些當地的左右鄰居過來捧場。其實這也是平時一些相互之間有人情往來的人過來一起熱鬧熱鬧。而且過壽的時候基本都會請人唱戲,這邊主要就是唱影子戲。

現在農村裡面給老人做壽也都已經很簡化了,基本上也就是大家過來熱鬧吃飯後就完事了。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各位讀者大家好,這裡是」山中桃谷「,每日分享三農趣事,了解更農村資訊。很多農村都延續了老早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影響了村民的衣食住行,比如「四年椽,十年檁,十五當梁夠標準」這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什麼年齡段都可以過得。
  • 在農村給老人過壽,為啥不過70歲大壽?這是啥原因呢?看完明白了
    一般農村做壽的時候,把七十歲稱之為為「大壽」,把八十歲稱之為為「上壽」,九十歲的為「老壽」、百歲老人為「期頤」,對於不同歲數的做壽都有不同的稱呼和說法。而且在農村對於歲數的多少,也有很多的講究。當到一個年齡階段的時候,就會被稱之為坎兒,這也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一種說法,年前的時候被叫做男不過三,女不過四,意思是男人不過三十歲的生日,女人不過四十歲的生日,隨著年歲的增長,到55被叫做:人活五十萬,閻王數一數,人活六十六,不死掉塊肉,還有大家比較熟知的七十三、八十四,這些都是被農村習慣的稱之為坎兒年,對於這樣扥年份,是有一定的說法和講究的
  •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文/@成長新視點人生七十古來稀,一般給老人做壽,是男的做九,女的做十。可是,真正算起來,應該是男的做八,女的做九。所以,七十大壽,男的是68周歲做,女的是69周歲做。所以,又有「過九不過十」說法。做壽一、古人做壽的習俗。古代人們自然生存條件差,醫藥衛生條件差,安全條件也不好,能夠活到七十歲的人一直很很少,所以用「古來稀」來表示活到70歲真的不容易。
  • 農村老人過大壽,女兒要割「一刀肉」,這個風俗千萬要記住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人們年齡的說法,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講究,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做出了總結,雖然這些老規矩並不是多有道理,但是既然是從古時候傳過來,那麼人們也就都按照規矩來準守。這就叫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 農村擺酒為一般多少個菜,最後該上一道什麼菜
    在農村擺酒宴各種禮儀真的是太多了,而且每個鎮有所不同,有的人不懂農村酒席禮儀很容易丟了面子。特別是老人喜歡掙禮節。而現在年輕人懂這些禮儀的也不多,所以在坐桌的時候,人們都會選擇年輕人坐一起,以免和老人坐一起禮節太多,在坐桌的時候上菜也有很多的講究。
  • 給老人祝壽究竟有什麼講究?為什麼做九不做十?千萬不要過錯了
    給老人祝壽究竟有什麼講究?為什麼做九不做十?千萬不要過錯了人降生在世界上這一天叫做「生日」,又稱「壽誕」、「壽辰」。「生日」是人生的開始,對每個人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生日這一天進行慶祝活動已然成為一種習俗,這就是所說的「過生日」、「做壽」了。不同的年齡身份「做壽」也不同。通常來說,過了四十歲後逢十的大壽會要重視一些。過壽時可不要忘了準備上壽幛、壽桃、壽麵、喜蛋,蛋糕等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建好堂,擺上蠟燭,過壽的人逐一接受親友晚輩的祝壽,方才開始享用壽宴。
  • 「做九不做十」,給老人做壽的講究您知道嗎
    在生活當中,也叫做「過壽」和「做壽」,特別是在一些農村地區,都保留著給老人做壽的習俗,一方面表示自己的孝心,同時也是希望老人能夠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畢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那在民間有這樣一種關於做壽的說法就是:「做九不做十」,意思就是說縫整十的歲數就要提前做。
  • 按照傳統多少歲該做壽,都有什麼講究?家有老人不妨一看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如果家裡沒有老人過生日,一般我們都會選擇找一個酒店,然後叫上家裡面的親戚朋友,我們一塊參加。一來,是給老人過生日,二來,我們也是親戚朋友一塊熱鬧熱鬧。過壽,是從60歲開始,一個甲子等於60年,有了一甲子的人才能過壽,也叫做壽。那麼我們到底在家裡面給老人做壽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按照傳統逢十的整壽,這個要重視,而且逢十的壽辰我們也叫做大壽。
  • 山西農村老人過80大壽,壽宴大菜18道,看看吃的都有啥
    五一小長假,攝影師在山西省晉南農村遇到了一戶人家為老人過80歲大壽的生日,讓我們拍到了晉南農村的民俗風情,敬老孝老讓人感動。這位老人家有2兒2女,都在外工作,聽村子裡的人說,老人的四個孩子都非常優秀,人人事業有成,平時難得回家,所以趁著老人的生日也在小長假期間,就回農村老家給老人過華誕。圖為晉南當地過壽用得大花饃。據老人的一個孩子講,5月2號正好是父親的80大壽,所以兄弟姊妹相約回家為父親過壽,按照當地農村的風俗要宴請鄉黨和親朋,不收任何人的禮。圖為一位幫廚的大嫂正在切牛肉。
  • 在農村,為何老人總愛說自己99歲,裡面有什麼講究嗎?年輕人不懂
    在農村,為何老人總愛說自己99歲,裡面有什麼講究嗎?年輕人不懂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年齡都是比較私密的東西,有的人不願意告訴別人自己的真實年紀,還有的人也就非常識趣的不詢問別人的年齡。在農村,關於年齡也有非常多的講究。
  • 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
    摘要: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文/農夫也瘋狂生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是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日子。母親經歷過十月懷胎以後,然後把我們生育下來。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即便是在農村裡,每年都會過生日,有些還會呼朋喚友一起出去慶祝一番。但是農村的老人對於過生日是很避諱的,多數老人都不願意過生日的。有些就算是子女強烈要求給老人過生日,但是他們總是會拒絕,並且都會說等幾年再過生日。那麼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為何很多老人不願做壽?這裡我們有必要先解釋一下,做壽和過生日是有區別的。
  • 在農村,老人不願過壽?老人過壽有啥講究?這些禁忌聽說過嗎?
    導語:在農村,有老人不願過壽?老人過壽有啥講究?這些禁忌聽說過嗎?很多農村延續了幾千年以來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形成了影響村民衣食住行的各種講究。比如,在蓋房子的時候,大門前方要視線通暢,不要有大的遮擋物,老輩人講究「門前有堵,前途未卜」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隨便什麼年齡都合適過。在農村,在上了年紀的老農民當中,相當一部分不願意過壽,尤其是大擺壽宴。
  • 為什麼我們一般燒香都是燒三根?聽聽農村老人怎麼說
    為什麼我們一般燒香都是燒三根?聽聽農村老人怎麼說大部分人雖然是無神論者,但是還對鬼神有著敬畏之心,每逢過節過年的時候,都會上香祈福,燒香的時候一般都燒三根,這又是為什麼呢?來聽聽農村的老人是怎麼說的。首先,這三根香在世俗意義上代表著天地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是乞求著來年能夠風調雨順,地,是希望能夠五穀豐登,不愁吃不愁穿,人,是希望家裡人可以平平安安,沒病沒災的,也表達了對逝去先祖們的懷念敬畏之情。
  •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為什麼老人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為什麼老人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包含很多不一樣的道理。
  • 農村俗語「男抖窮,女都賤;男不三,女不四」,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距離農民收穫的時間已經不足十日了,這鮮有的閒暇時光,伴著微風徐來,村口處的大榕樹下早已聚滿了人群,有四人一桌打撲克的,也有三三兩兩坐在石凳上拉家常的,其中俗語是老人們談論的焦點,大家在一起「鬥智鬥勇」,每有經典的俗語冒出,總會贏來滿堂喝彩,其中有三則俗語,最為讓大家深思,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宴席的講究你了解嗎?
    農村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宴席的講究你了解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除了生活用度方面,最明顯的就應該是飲食方面。過去人們吃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現在人們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健康。人們能夠選擇的更多花樣和好吃的食物。
  • 城市老人和農村老人在70歲的時候,生活有什麼樣的不同?
    其實現在無論是在城市裡生活的老人,還是在農村裡生活的老人,他們在70歲以上,現在的生活都挺幸福的。而且現在70歲往上的老人,很多人認為他們的差距都在經濟和生活等方面。不可否認,確實農村裡的老人,他們在70歲以上,基本上就沒有了,經濟的來源,只能靠子女的撫養。
  • 農村人過年講究添置新碗新筷子,那舊碗筷能不能扔掉
    用我媽媽的話說,家裡雖然窮,但一些講究還是要有的,人就是要活個念想。起初我並不理解媽媽所說的念想是什麼,隨著年紀的增長,慢慢的我也就明白媽媽的念想了,其實就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希冀。而且這麼多年了,我們家雖然沒有發達過,但媽媽總是無怨無悔的為了我們這一大家子人奉獻,大概就是這些個念想在鼓勵著。
  • 盧青青:老人過壽,「辦了,家裡兒女都有面子」
    整體上,農村現在為老人舉辦比較正式的、相對大規模的壽宴越來越少見了,多數家戶都是兒女及孫輩等至親聚在一起為老人簡單慶賀一下,沒有講究的規矩,也沒有特殊的儀式,只是一場私人性的家庭聚餐。 比如筆者2016年在蘇州調研時,那裡的村民過壽就很少,一般只有80歲大壽才過,他們認為不滿80歲做壽不吉利,但80大壽過得也很簡單,自家人在一起吃個便飯,「買點麵條煮一下,吃壽麵,也不放煙花爆竹,幾百元就搞定了。」而有些地方甚至沒有給老人過壽一說。事故發生地山西臨汾農村作為北方村莊,當地的養老傳統維繫得較好,為老人做壽的風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 濟南老人鄭兆振90大壽五世同堂,和38名子孫拍全家福
    鄭兆振90大壽,小輩們圍在老爺爺老奶奶身邊唱生日歌表示祝福。今年90歲的濟南老人鄭兆振耳不聾、眼不花,每天堅持徒步走五公裡,他與93歲的老伴王文英結婚70多年。如今這對「90後夫妻」已經有43個子孫,並享受著五世同堂的天倫之樂,其中第五代的曾孫已經2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