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日本福島核洩露事故已過去近6年,但核災影響仍未消除。近日有媒體援引日媒報導稱,在宮城縣,有漁民發現巨型生蠔,生蠔大小竟然跟成年男子的手掌一樣大,驚呆日本民眾,照片一經曝光隨即引發熱議。不過,有中國網友指出,這種牡蠣挺常見,是媒體「少見多怪」了。隨後,報導本身的真實性也遭到網友質疑。
巨型生蠔有如成年男子手掌般大
正常生蠔應該是這樣大
據國內媒體8日援引日本媒體報導,有人認為這種巨型生蠔很少見,吃起來應該相當美味;但也有人聯想到2011年,3.11大地震後,鄰近的福島縣發生核災的恐怖狀況,因此質疑「這隻生蠔是不是受輻射影響才變大?」,覺得太嚇人,表示十分擔心。
隨後多家媒體以「日本福島核災區驚現『巨型生蠔』 網友:太嚇人」為題,轉載了這則新聞。這種生蠔因核輻射變異的說法隨即遭到了中國專業網友的質疑。微博認證為「中國漁業協會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周卓誠@開水族館的生物男 表示,自己曾多次見過這種規格的牡蠣,稱媒體「少見多怪」。
此外,@博物雜誌 也表示,這種生蠔在中國、日本、美國都不罕見。
另一些網友對此表示贊同:
今天下午,又有網友對新聞本身的真實性產生質疑。據@千鈞客 發表的名為《核輻射變異生蠔?中國網媒又一次全體淪陷!》的文章稱,這張新聞圖片最初和福島核問題無關,經過多家媒體轉載後,才與這個超大生蠔結合在了一起。
據該網友查證,這張照片的最早出處來自推特,原文是:「日本宮城盛產大生蠔,大補,美味!」這是條曬美食的信息,絲毫沒有提到福島,更沒有提到核輻射變異等。
日媒:福島首次測出所有分析樣本的數值均低於測定限
據中新網援引日媒報導,今年11月下旬,日本福島縣以福島近海的海鮮為對象,實施了放射性銫檢測。日媒指出,這是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首次測出所有分析樣本的數值均低於測定限。
對此,福島縣水產檢測場認為原因在於,海鮮個體進一步將銫元素排出體外、以及世代交替使得汙染魚減少等。
據了解,該項檢測始於事故發生後的次月、即2011年4月,截至目前已針對186種、共計約4萬個分析樣本實施了調查。
當初,九成以上分析樣本的數值超過日本國家標準值(每公斤100貝克勒爾),然而這一比例逐年遞減,2015年4月以後超過標準值的分析樣本已為0。
福島核災將滿6年,圖為福島第一核電廠
福島核災發生後,一些國家和地區對日本福島與茨城、栃木、千葉、群馬等核災5縣市的食品和農產品制定了嚴格的進口管制措施。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3月和4月連續發布公告,禁止從日本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山形縣、新瀉縣、長野縣、山梨縣、琦玉縣、東京都、千葉縣等12個都縣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並對日本其他輸華食品、農產品及飼料進行放射性物質濃度檢測,防止受放射性汙染食品農產品進口至中國。
臺灣方面,蔡英文政府為了鞏固「臺日關係」,蔡英文政府一直試圖推動開放進口日本核災地區食品,導致民眾怨聲載道。據中新網2016年12月26日報導,數千臺灣民眾走上臺北街頭進行「反核食、站出來」遊行,反對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痛斥民進黨當局黑箱操作,質疑其犧牲民眾健康與日本談「交換條件」,高呼「蔡英文下臺」。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發生9.0級大地震,距離震中最近的福島、巖手、宮城等縣遭到強烈的海嘯襲擊,大部分地區被淹,僅宮城縣死亡和失蹤人數便接近11,000人,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不僅如此,劇烈的海嘯還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日本政府第二天發布緊急避難指示,要求福島核電站周邊10公裡內的居民立刻疏散,以免遭受核輻射的影響,之後又將避難半徑擴大為20公裡。
據日本官方上月底發表的數據顯示,福島縣目前仍有4萬多人在各地避難。但日本政府稱,福島縣4個受災地區的避難指示有望在今年春季解除。
這種明顯是嫁接新聞的如果都動輒大加渲染,只能讓自己的公信力無限降低,等真需要大加渲染的時候也就沒人信了。實際上就是因為這些年來有機會就『大加渲染』,沒機會創造機會也『大加渲染』,媒體的公信力已經基本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