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是李安根據張愛玲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影片根據三條線索平行展開,不僅在視聽語言的運用上遊刃有餘表達出其中細膩的情感轉換,還帶給觀眾自己想像的空間,使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觀後感。
切入影片開始就呈現出暗色調的壓抑感,從開頭的特寫中就可以看出易先生手下具有極高的警惕性,包括從汪精衛偽政府周邊重兵把守也能看出來易先生是一個十分小心謹慎的人。緊接著便是倒敘開始的一段麻將戲,在沒有特意拍攝到四位太太的面部表情時,先是通過四位的手部鑽戒的特寫進行描寫,從側面告訴大家這四人的身份地位。與外面陰暗的氛圍相比,這牌面上的氣氛倒是顯得明亮柔和。但是在這明亮柔和的外表下,每位太太都打著自己的算盤。從這場牌中也可以看出來,王佳芝假扮的麥太太和易太太一起與馬太太對立,李安導演通過這場戲把女人與女人間只可意會不可言談的情感描寫的十分巧妙,滿含深意。
第二段戲便是易先生和張秘書的出場在這一個中景中,張秘書在易先生背後是一個更高的位置,這也是從側面展現出易先生與張秘書的關係,張秘書是易先生背後的一個陰影,在很多方面易先生都要聽張秘書的安排而不得不去做,包括之後在王佳芝的身份這一問題上,張秘書也是比易先生更早知道的。在之後,易先生回家時進家門十分快速,更加深了易先生小心謹慎的性格描寫。回家後,易先生在鏡子面前整理頭髮,一方面是因為易先生愛美人的人設,另一方面是不僅在外需要演戲,在易太太的牌桌上也要留心。
之後就是王佳芝假扮的麥太太找藉口出去,後與易先生一起拿戒指的前半部分。在玻璃映襯的人像中,開始正式介紹王佳芝的身份。影片從的鏡頭作為剪輯點,一方面是正式介紹王佳芝成為間諜的事情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巧妙地進行一種對比,使人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變化。同時在介紹王佳芝背景的時候,自幼喪母,父親帶走了弟弟去英國,王寄宿在姨媽家,為了上學讓姨媽把父親留下的房子賣了,這也為後面為王佳芝輕微的斯德哥爾摩症狀也提供了一個前提。
在影片中間部分,一群學生殺害為他們牽線的同鄉時,導演設計了一個細節就是鄺裕民準備用刀殺同鄉時先不小心拉傷了自己的手這既符合對人物身份的設定,也從側面體現出了這一群學生在謀殺易先生這件事情上的可笑,從這個細節上,包括在初次見面時,扮演麥先生的失誤,王佳芝的口紅印等等,都可以看出來他們的身份已經被曝光了。
影片自上映以來最受人關注的就是三段著名的戲,這也是李安導演在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情感變化上的一個巧妙地設計點。第一段與易先生的戲出現在影片五分之三的地方,在這一段中,易先生處於一個絕對主導的地位,用皮帶打王佳芝也是出於對王佳芝的不信任以及試探性的接近。不得不說,在這三場戲的設計李安導演可謂是十分老練。李安導演向來是對於情色的描寫毫不吝嗇但也絕不浪費任何一個鏡頭。
第二段戲與第一段相隔不到十分鐘,但易先生對王佳芝的態度卻發生極大變化,第二段的戲加入了前戲,這說明的是易先生與王佳芝的感情在不斷地升溫。在這之前的對話中,易先生說自己已經很久不相信別人了,這於易先生的種種行為相符,無論是進家門時十分快速、進家後拉窗簾,在工作上有張秘書監控等等都使易先生無法相信別人的前引。可以說易先生把與王佳芝瘋狂的做愛當成一種精神上的發洩。同時在第二段戲中從姿勢的轉換中可以看出來二人的位置是處於一種絕對平等的狀態。
第三段戲中王佳芝處於主導地位,這也說明了在易先生心裡王佳芝的地位逐漸上升,在香豔的做愛時導演選擇的配樂依舊是低沉陰暗的懸疑音,不僅使人在觀看這三段時內心反而更加壓抑。在王佳芝與易先生的相處中,我們可以看到王佳芝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刺殺易先生,可是她沒有。在刺殺易先生的這條線上,王佳芝最後的任務是失敗的,但在感情線上,王佳芝無疑是成功的,這也是文章開始我們說過的三條線其中的兩條。王佳芝最後雖然被處死,但在易先生心中卻永遠留下了王佳芝的身影,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成功的。
另外一條線就是懸疑線,我們沒有辦法明確的知道重慶的軍火在哪,也沒有辦法知道這幫學生六人組到底只是為了老吳報復易先生還是真正的為抗日努力,又亦是易先生的真正目的是為日本辦事還是李安導演為我們呈現了碟中諜的更高版本。每個人在看電影時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既是導演的視聽語言運用巧妙地結果又是演員飾演時的精確反應,這部電影成就了湯唯更成就了不出爛片的李安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