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德州)項目鳥瞰圖
青啤(德州)公司瓶裝啤酒自動化生產線
6月17日,位於平原經開區「青平大道」566號的青島啤酒(德州)有限公司發出首批1萬瓶、5千升青啤系列成品酒,銷往河北滄州市場。「預計7月下旬,首批罐裝青啤也將下線,這是平原第一次生產青啤主品牌。青啤落地平原20年,原來只能生產嶗山、第一泉等二三線品牌,今年新項目能夠生產青島啤酒主品牌,產品質量和形象將實現質的飛躍。」青島啤酒(德州)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吉敏說。
產能升級銷售半徑大了
青啤年產40萬千升啤酒項目「七年磨一劍」,是平原書記縣長7年接力招商引資、靠上服務結出的碩果。項目總投資6.5億元,一期投資4.02億元,建設年產20萬千升啤酒生產線、一條易拉罐灌裝生產線及配套設施,特別增設觀光通道和青啤文化展廳。
1998年平原啤酒廠被青啤全資收購後,累計完成產銷量72.98萬千升,上繳稅金3.2億元,但受限於陳舊的生產設備、基礎設施,只能生產青啤旗下的二線品牌。而本次公司經過搬遷升級,新上瓶裝和易拉罐全自動生產線和高端糖化設備、先進灌裝線,在產能提高3倍的同時,產品品質、口感都將有較大的提升。
青島啤酒二廠技術總監婁曉紅告訴筆者:平原青啤公司採用二廠發酵技術。自5月15日,投料試生產後,400噸大麥在青啤特有酵母菌的作用下,歷經糖化、發酵、過濾、灌裝等環節,於6月10日正式下線600千升全新青啤。平原項目已經具備生產青啤主品牌產品的能力,未來德州周邊市民能品嘗到本地產的新鮮青島啤酒。
在趙吉敏看來,公司最直觀的量變有三點:一是外觀形象變美了,從一家破舊的廠區,變成一家集生產經營與工業旅遊為一體的花園式現代化啤酒工廠。二是生產規模變大了,年生產能力由6萬千升提升為40萬千升;公司納稅金額從2000餘萬元實現「兩級跳」,一期投產後可實現稅收1.2億元,二期投產後實現稅收2.5億元。三是銷售半徑變廣了,從輻射周邊三個地市,擴展為山東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多個地區。
政府助力產品快速入市
自去年2月正式籤約落地後,平原縣成立了縣長任組長的工作專班,建立了項目推進微信群,給予青啤最多的關心、最大的支持,幫助企業解決困難。
疫情期間,平原縣副縣長馮延強、縣工信局局長霍德強作為青啤項目的幫包聯繫人,為項目量身定製了復工方案。為190名外地返崗人員聯繫定點賓館,確保及時住宿;安排專車及時接送縣城附近工人,確保及時到崗生產。在縣鄉部門的精準幫扶下,青島啤酒項目於2月份順利復工,5月份投料試生產,6月份正式下線產品。
平原縣的傾力幫扶還體現助力企業回收酒瓶上。啤酒是快消品,青啤每年需要生產用瓶1億隻。在生產成本核算中,回收酒瓶每隻0.3元,新酒瓶每隻0.8元,中間存有5000萬元的利潤差。
青啤每年定額生產新酒瓶,其他靠舊酒瓶回收。此前,周邊部分啤酒生產企業經常將青啤酒瓶提前回收利用,這讓青啤遇到難題,「當時陷入了收多少酒瓶,幹多少活的怪圈。無奈之下,我們求助縣政府。」趙吉敏介紹。在平原縣政府的大力幫扶下,市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國家商標管理有關規定,對部分地區啤酒生產企業外包裝物侵權行為進行了約談查處,解決了青啤生產中的用瓶難。這成為青啤集團的典型案例,在全國60餘家青啤子公司中宣傳推廣。
百年青啤提升縣域經濟競爭力
按照生產計劃,青啤平原公司自7月份開始月產能將達到1.7萬千升,全年預計生產10萬千升。在平原縣長袁志勇看來,青啤106年只做一瓶好啤酒,引進這樣的世界500強,將一改平原工業企業「群山無峰」的現狀。按照1萬千升啤酒貢獻5萬元稅收計算,青啤全部達產後,稅收將過億元。
多年來,工業企業「群山無峰」一直困擾平原高質量發展。今年平原共篩選確定61個重點產業項目,總投資26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1億元,其中藥石藥業、信誼製藥、桃園三產融合示範區等10個項目列入省、市重大項目、新舊動能優選及省雙招雙引項目。圍繞重點項目,平原縣組建了22個項目服務工作專班,由22名縣級領導牽頭,62個鄉鎮(街區)和部門主要負責人、105個縣直部門駐企聯絡員參與,常態化開展「進解促」活動,通過駐企駐項目幫扶、重點項目縣級領導幫包、企業吹哨部門報到等機制,確保實現重點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效。
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表示:「目前,平原培植納稅過億元企業梯隊初步形成。青啤項目投產後,產品質量、形象、附加值、銷售半徑將實現倍增,有望明年納稅超億元。福洋生物、信誼製藥、泰鼎新材料、德派克紙業等一大批縣域骨幹企業通過技改、新上項目,在未來3至5年內,納稅有望超億元。 」
□張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