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人!用這東西取暖,竟上了手術臺…注意!溫度不高也會燙傷

2020-12-27 澎湃新聞

嚇人!用這東西取暖,竟上了手術臺…注意!溫度不高也會燙傷

2020-12-26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天氣轉涼,

家長們怕孩子受凍。

除了把孩子裡三層、外三層地裹起來,

還開始尋找各種「禦寒利器」,

比如暖寶寶、熱水袋……

但大家不知道,

這種取暖方法

可能讓娃「很受傷」……

��

暖水袋、電熱寶、電熱毯

使用得小心

寫作業的時候抱個暖水袋、電熱寶,孩子就不怕手冷了;睡覺的時候打開電熱毯,孩子更容易入睡。這些防寒產品,每到寒潮來襲時,就會被家長們翻出來。

但是要知道,

這些東西使用時稍不留神,

就可能會把孩子燙傷!

深圳市兒童醫院骨科燒傷整形組副主任醫師熊竹表示:「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三度燙傷的孩子,就是用熱水袋在孩子身邊一直放著就燙傷了,皮膚已經全部壞死、發黑,形成了焦痂。這個孩子後來做了植皮手術。」

看到這裡,家長們可能會有疑問,

這些「保暖神器」最多也就40-50°C,

怎麼還會把人燙傷呢?

其實,

低溫物體短時間接觸並無大礙。

但是長時間接觸

就如同「慢火燉肉」,

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

這裡就不得不提起一個概念

——「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感覺遲鈍或睡得沉的一些人,比如嬰幼兒、老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緊貼熱水袋,部分皮膚就容易造成局部燙傷。

在暖寶寶的外包裝上,印有「嚴禁直接接觸皮膚」的提示

「低溫燙傷」並不「冷門」

成人、孩子都容易中招

其實,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容易中「低溫燙傷」的招。

浙江台州椒江的陳女士近日睡覺時在被窩裡放了熱水袋,第二天發現右腳有個地方隱隱作痛,她發現患處皮膚顏色有點紅。

第二天晚上,陳女士右腳的發紅處出現了水皰,她便抹了燙傷藥膏,可本以為幾天就能好的小燙傷,一個星期後開始化膿。陳女士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燙傷處雖然看起來非常小,但深度卻有0.5釐米。

浙江省台州市中心醫院燒傷科副主任醫師汪樂介紹:「當皮膚接觸44℃以上的物體時,只要一二十秒就會被燙傷。」他說,這種燙傷大部分屬於三度燙傷,熱度已經損傷到皮膚全層,有時會傷及皮下的脂肪、肌肉和骨骼。

普通燙傷一般半個月能好,但三度燙傷無法自己癒合,如果不及時治療,損傷會繼續往裡走。雖然創面只表現為一小塊皮膚發紅,但裡面的化膿可能會越來越深,需要專業的燒傷科醫生才能處理。

而嬰幼兒群體,則更需要注意,因為他們的皮膚相較於成人更薄、更嬌嫩,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比較差,因此,對於溫度的耐受沒有成人那麼好。

並且,孩子的表達能力欠佳,在感覺到燙的時候,甚至還不會表達,特別是睡著後,他們對溫度不敏感,受燙時更難作出及時反應。

醫生建議:

四歲以下的孩子,應當避免使用電熱類產品。

在給大一點的孩子使用電熱毯時,溫度也不要設定得太高,更不要整夜使用。

使用熱水袋取暖時,外面要用布包裹隔熱。

使用暖寶寶時,不要直接接觸皮膚。

使用暖風機時,旁邊最好有人看護。

這種電熱水袋

使用更要小心

另外,

現在許多人會使用電熱水袋,

也就是俗稱的「暖手寶」,

替代普通的熱水袋取暖。

可大家必須注意,你買的「暖手寶」

很可能化身成「熱水炸彈」,

已有多人中招!

��

6歲女童右臉被大面積燙傷

廣東一戶人家在為電熱水袋充電時,電熱水袋突然爆炸!6歲女童右臉被大面積燙傷,留下黑色傷疤。

熱水袋爆炸,兩個月大寶寶被燙傷

南京秦虹小區張先生家裡的電熱水袋突然爆炸,才兩個月大的寶寶被燙傷。醫生診斷,孩子面頸胸部及上肢約有20%面積Ⅱ度燙傷,可能要輸血漿、植皮。

電熱水袋分兩種,一種是電熱絲(管)式電熱水袋 ,另一種是電極式電熱水袋。而2010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安全儲熱式電熱暖手器的特殊要求》,已經明確將「電極式電熱水袋」列為禁止生產產品。

電熱絲熱水袋

電極式熱水袋

這是為什麼呢?電極容易生鏽,當鏽末進入液體時,會導致液體電阻力降低,加熱功率提升,進而溫度升高。這時如果溫度控制器失靈,液體超過一定溫度後就會因氣化而爆炸。

電熱水袋爆炸過程

如何辨別?買電熱水袋時,

可以用手輕輕地捏一下:

如果能摸到網狀物體或是非常明顯的弧形線圈裝置,則為電熱絲式電熱水袋;

如果捏到的是較大體積的U形或兩截硬邦邦的圓柱體,就是電極式電熱水袋!建議不要買!

來源/信息時報、深圳晚報、深廣電第一現場、央視新聞、台州晚報

原標題:《嚇人!用這東西取暖,竟上了手術臺…注意!溫度不高也會燙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取暖小心低溫燙傷!後果很嚴重!
    隨著冷空氣的來襲,取暖設備很是受大家歡迎,除了傳統的電暖氣、熱水袋、暖寶寶等物品在冬季熱賣,其他新式取暖設備也紛紛被推出,如USB接口取暖設備、燃油金屬暖手爐等,因其溫度不高,攜帶方便,取暖效果又好,受到年輕人們的喜愛。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天津北方網訊:隨著氣溫越來越低,人們開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等取暖物品。據媒體報導,已經有不少人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時被燙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表溫度的低熱物體所造成的燙傷。有研究報導,人體直接接觸到溫度在70℃左右的物體1分鐘時,接觸60℃左右的物體5分鐘時,皮膚就會起水皰,如果接觸得時間再長一些,皮膚上就會形成潰瘍。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和一氧化碳中毒
    記者了解到,每到冬季,蜂窩煤、木炭、無煙煤等,是我市很多農村家庭取暖必備品。但是,這些東西在為人們禦寒的同時,也極易因不完全燃燒而產生一氧化碳,引發人們中毒甚至死亡。根據市120統計,中毒群體中留守老人最多。
  • 冬天烤火取暖,這些事情不注意會要命
    這個冬天,自從一場大雪過後,就變得格外的寒冷起來,連安徽的南方溫度也達到零下七八度了。外面的雪還未融,屋頂上還掛著老長老長的冰溜,一出門,北風呼呼,想想都冷啊。而室內若是沒有炭爐或是取暖設備,那真的冷得讓人心跳啊。為了不被凍著了,許多家庭都用上了取暖設備。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儘管此類燙傷的創面面積看上去較小,早期大多只是可見紅腫、水皰,但實際可能損傷至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 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網紅冒煙冰激凌能凍傷人 吃進嘴裡的東西竟如此危險 太嚇人!
    網紅冒煙冰激凌能凍傷人 吃進嘴裡的東西竟如此危險 太嚇人!西安國聯質檢食品理化室主任胡志雄:「液氮是將空氣中的氮氣壓縮之後形成的 它的溫度是零下196℃ 。「西安國聯質檢食品理化室主任胡志雄:「因為如果用皮膚直接接觸液氮 只需要2秒鐘 就可以造成不可逆轉的凍傷 會起水泡「。
  • 注意:暖手神器「發熱桌墊」易致低溫燙傷,劣質產品溫度竟超100度!
    但打開淘寶后里面的評論信息讓人猶豫不決,「插電幾分鐘後,膠皮的味道很濃還燻眼睛 」「發熱效果不均勻,桌子被燙糊了」……關於「臭」「燙」的評價比比皆是。   還有網友吐槽會「幹擾電子產品」:「我的羅技光電滑鼠在上面反應特慢」「小米5放在桌墊上就很不靈敏」,不少人在網上諮詢「會漏電嗎?」「防水嗎?」「輻射大不大?」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
  • 冬季取暖防燙傷,低溫燙傷不知不覺,這些物品小心使用
    我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還是人手一個鹽水瓶,但是救不了我們在冬天腫得像饅頭一樣的手。現在的防寒高科技有很多,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水袋、電暖寶、電褥子等,大多數時候,這些裝備都很安全,但是燙傷的時候,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 貓咪跑到「小太陽」前取暖,竟被熱得直冒煙,像在練「絕世武功」
    雖然四月天快要到了,這天氣還是有些寒冷,尤其對於生活在北方的人們來說,取暖器還是要派上用場的。不過取暖器也是存在一定的風險,使用不當可能會著火哦。獸醫小明今天就要為大家講述這麼一件小趣事。這名女子覺得家裡有些冷,便拿出了「小太陽」打算取暖。
  • 【經廣•健康】寒冷季節,謹防低溫燙傷!這類人尤其要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取暖設備和理療設備的溫度雖然不高,如果接觸時間很長亦可導致皮膚燙傷。在熱源溫度超過45℃的前提下,接觸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造成皮膚以及皮下組織的損傷。以最常見的熱水袋為例,其使用時的溫度很容易超過45℃,但這種相對低的溫度對皮膚的疼痛刺激較輕,因為種種原因感覺相對遲鈍的情況下容易忽略,造成低溫燙傷。
  • 暖手寶、保暖貼、暖手爐等也會造成低溫燙傷
    原標題:暖手寶、保暖貼、暖手爐等也會造成低溫燙傷 近幾日,陝西寶雞氣溫急轉直下,市民們已經明顯感受到了冷風帶來的寒意,而最先接觸到這些冷風的就是我們的皮膚,因此,防凍要從皮膚開始。此外,市民在取暖時還應注意別被低溫燙傷。
  • 氣溫低,熱水袋熱銷,但你知道熱水袋能承受多高溫度的熱水嗎?
    天冷買熱水袋取暖,是眼下不少市民的選擇。可是,你能想到嗎?一隻小小的熱水袋竟突變「炸彈」,將一名女大學生的大腿炸燙得面目全非。入冬以來,類似熱水袋、電熱寶等燙傷事件驟增。熱水袋爆裂,女大學生深二度燙傷「天氣實在太冷了,原本想買個熱水袋取暖,哪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
  • 冬季來臨,暖寶寶、電熱毯紛紛登場,取暖的同時小心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的特點與高溫燙傷不同,低溫燙傷損傷創面疼痛感不是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較小,看上去燙傷似乎不太嚴重,往往不被重視。但如未能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或處理不當,容易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嚴重時會發生傷口潰爛遷延不愈。
  • 太嚇人了!廚房油鍋起火,情急之下她竟用水滅火
    眾多患者中,最讓人心疼的就是被燙傷的孩子。許霞回憶,平時她也同樣見到過很多病例,都是幼童跑到廚房玩耍,不慎被鍋中的沸水燙傷。許霞說,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兩歲的孩子,被送來醫院時,兩條腿被全部燙傷,已經出現皮膚組織黏連導致的大部分皮膚脫落現象,孩子的媽媽哭得像個淚人,後悔自己沒有看好孩子。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
  • 電熱水袋爆炸,5歲女孩35%燙傷!使用取暖物品需注意
    冬天天氣寒冷,很多人都喜歡用熱水袋取暖,插上電線,只需一兩分鐘時間,一個電熱水袋便被燒得滾燙,抱在懷裡溫暖無比。1月18日,記者從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燒傷科收治了一位因熱水袋爆裂燙傷的小女孩,孩子全身35%的面積被燙傷,屬於特重度燙傷。
  • 用暖手寶取暖爆炸引關注 26歲女孩全身燙傷面積5%
    用暖手寶取暖爆炸引關注26歲女孩深二度燙傷全身燙傷面積5%網絡配圖【用暖手寶取暖爆炸引關注26歲女孩深二度燙傷全身燙傷面積5%】「我就感到當時有很熱的液體飛濺。」小吳說,液體順著褲子從上到下,疼得她大叫起來。「當時我還穿著很厚的棉褲呢。」小吳說,否則後果會更加嚴重。26歲女孩用暖手寶取暖爆炸引關注!經過醫院檢查鑑定,小吳屬於深二度燙傷,全身燙傷面積在5%。昨日,記者聯繫了進前佳超市一名姓劉的負責人,針對小吳受傷的事,該負責人表示:「讓她走法律途徑吧。」對此律師表示「我建議小吳以侵權責任同時起訴超市和廠家。」
  • 別開電暖器給貓咪取暖,謹防貓咪燙傷!
    一、貓咪保暖小竅門1、貓窩墊暖和給貓咪準備一個貼心的小窩,可以在小紙箱裡墊上家裡廢舊的羽絨服或是棉服,也可以用棉被給它DIY一個貓窩。總之,只要貓窩摸起來軟軟的、暖暖的就行。如果家裡有暖氣設備,可以把貓窩放在稍高的位置,因為暖氣較輕,會縈繞在室內的上空。最好不要抱著貓咪睡覺,否則貓咪很容易缺氧。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天冷了, 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 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怎樣防止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