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人到農村找老伴,這是生活上的雙贏!兒女反誇老人不拖累!

2020-12-19 三農小參考

常言道:「少來夫妻老來伴」,人到老年精神世界需要人慰藉,生活起居一個人也不太方便,城市裡的一些退休老人想到鄉下找老伴搭夥過日子,這是一種很現實的社會現象,我個人覺得是一件好事。

我們先了解下年老失偶的城市老人和鄉下老人的現實生活處境。

1、城市老人,年輕時候有正式工作,退休後有養老金,經濟條件以及綜合素質相對較高,城市中的父母和孩子一般分開住,老人的孩子們平時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照顧老人,老年生活比較單一,遇到個頭疼發熱也不太好。

2、農村老人,一輩子在農村辛苦操勞,到了晚年本該屬於頤養天年,還得照顧孫子、孫女,從現實角度考慮,農村經濟條件、醫療條件對比城市而言肯定要弱一些,如果能和城市的老人在一起安度晚年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通過這兩個現實條件的對比,不難發現,如果有退休老年人到鄉下找老伴在一起在城市生活那豈不是去享福的嗎?

城鄉老人攜手安度晚年,本質上是一種雙贏

城市老人在城市找老伴,現實難度相對較大,比如死後遺產分割問題很多人更傾向於找農村老伴,鄉下失偶老人生活相對可憐,無養老金、無其他經濟收入,兒女生活條件也並不富裕,一輩子也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如果有合適的人,再次嫁到城市中去,生活檔次提高了,養老條件也好,如果有能力也可以幫襯下鄉下的兒女,因此,這是一種雙贏。

估計也有人會說,有的城市老人很聰明,在找老伴前會偷偷將自己名下財產轉移給自己兒女,也有人說,有的農村老人也很聰明,有的是老年騙婚專業戶專吃這一路。

我個人觀點:這種動機不純的老年「騙婚」一族畢竟是少數,我們不能以偏概全,還是要希望這些失偶老人在人生的晚年能找到相濡以沫的伴侶,老有所樂,老有所福。

【本文原創:三農小參考,聚焦三農百態,歡迎關注、分享,留言。】

相關焦點

  • 《都挺好》蘇大強找老伴,喪偶老人需要找老伴嗎
    電視劇《都挺好》中,有這樣一段:蘇大強跟三個孩子說要娶保姆小蔡,還要在房本上加上小蔡的名字。這房子是兒女們湊錢給他買的。加上保姆小蔡的名字。那也就說有一半財產就要送給小蔡。不過經過蘇明玉的試探,證明保姆小蔡是個騙子。還好,而兒女們及時阻止了這場蘇大強的鬧劇。
  • 農村喪偶老人為啥喜歡找老伴?孩子不同意父母找老伴,該怎麼辦?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裡喪偶老人,都想找個老伴,這無可厚非。為什麼那?第一,年齡大了,一般都喪失了勞動能力,一個人一旦要是閒下來,就會感覺很失落。第二,老年人也有對異性的渴望,這是正常人的生理需求。綜上所述,很多喪偶老人都喜歡找個老伴,相互攙扶,相互照顧,相互陪伴,共同走過自己的晚年時光。然而很多子女不同意自己父親或者母親,再找老伴,分析一下,有以下幾點擔心。第一,是怕丟面子,老人在找個老伴,也就是在成家,怕親朋好友說自己不孝順,還讓老人在找老伴單獨生活。第二,是怕找到老闆後不長久。
  • 一位65歲老人的哭述:不顧兒女的反對,我堅持找老伴,現在很後悔
    導語: 人到晚年,最怕孤獨。年齡越大,孤獨感越強。現代老人,老年再婚是普遍現象,操勞一生的老人總希望自己有個幸福的晚年。孩子再孝順也不能代替老伴,老來有老伴相伴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況且子女都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天天在老人身邊陪著,有個知冷知熱的人在老伴顯得格外重要。
  • 老人不願進城養老 命令女兒賣房回農村生活
    三人達成一致:「成都、重慶隨便選,想跟哪個(兒女)生活就跟哪個生活。」  但是,這遭到老爺子的堅決反對,理由是「城裡面生活不習慣」。  黃老爺子的這句「城裡生活不習慣」,並非矯情虛言。十五年來,幾個兒女試圖把父親接到城裡生活,但均以失敗告終。  2000年,黃高翔的女兒出生。父母都從西充來到成都幫忙照顧,這是黃陽春第一次進城生活。起初,黃陽春非常興奮。
  • 老年人,老了一個人過好,還是找老伴好?
    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和失獨老人,他們往往面臨更大的觀念衝突和心理壓力。獨身老人是不是需要找老伴兒,這個問題一直是社會大眾比較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如果老人樂意,我是支持老年人找老伴兒的。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再婚能夠消除獨身老人在精神上的孤獨感和在生活上的無助感。
  • 70多歲獨居老人,想找老伴遭子女反對,理由太自私
    有同村人想給他介紹一個老伴,大爺有這意向,和孩子們商量,結果沒有一個人贊成。有的孩子覺得那麼大年齡了再找老伴很丟人,有的孩子覺得以後財產不好分,還有的覺得和繼母相處會尷尬,最終這件事只好不了了之。不得不說,他們的想法太自私,只站在了自己的利益角度去考慮,卻不曾考慮老人獨自一個人的感受。大爺更加孤單了,兒女都不在身邊,每天吃飯不是湊合就是找別人去喝酒,煙不離手,病了也沒人知道。直到兩年後,他查出來了腦瘤。
  • 不差錢,不孤單,為啥還要找老伴?這位老人的話點醒無數人!
    老年人再婚一直是當今社會熱議的話題,雖然大多數子女對其表示贊成和支持,但是現在網絡上關於騙婚的案例越來越多,所以大多數老人寧願選擇孤獨終老,也不再婚,但是二大媽身邊卻有這樣一個人,她經濟條件優越,也不孤單,卻非要找老伴,這讓我們身邊的人都很意外,畢竟她今年都已經60歲了。
  • 城市老人和農村老人在70歲的時候,生活有什麼樣的不同?
    其實現在無論是在城市裡生活的老人,還是在農村裡生活的老人,他們在70歲以上,現在的生活都挺幸福的。而且現在70歲往上的老人,很多人認為他們的差距都在經濟和生活等方面。不可否認,確實農村裡的老人,他們在70歲以上,基本上就沒有了,經濟的來源,只能靠子女的撫養。
  • 城市老人空巢率49% 老人抱怨做頓飯一天吃不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年輕人面臨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空巢現象越來越嚴重,在剛剛結束的一個全國性會議中,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表示,中國城市老人的空巢率接近一半,達到49.7%。9月23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空巢現象在島城更為嚴重,據市老齡辦抽查結果顯示,島城市區的老齡率達到了66%,農村空巢率更高,如何解決空巢老人養老問題也是各地在不斷探索的問題。
  • 被兒女嫌惡的老人,消失在寒夜
    農村大路上都沒有路燈,更別說田間地頭了,再黑下去,人都看不見人了。林勤娥大兒子尋思,村裡角角落落找幾遍了都沒找著,不然今天大家先各自回去,明天再去臨近的村莊找。但老人走丟,時間極要緊,一來不知道老人要是沒找著落腳地兒,這一晚要怎麼熬過去。二來,多一分鐘,老人可能走出去的距離就越多一步,越難找。「既然下午看見是往東邊走的,那就再去東邊看看吧。」
  • 60歲老人嘆息:老伴去世後我表明再婚,孩子們都說「不害臊」
    生兒育女不就為防老嗎,我可不想成天和一幫老頭老太太呆一塊,想想就恐怖。」話雖這麼說,但他隨後也沉默了。是啊,都說養兒為防老,可生活中不贍養老人的例子還少嗎?人一老就顯得無用,成了兒女們的累贅,加上他們工作忙家庭瑣事多,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到養老的義務。
  • 同樣是70歲,農村和城市的老人的生活差距有多大?
    但這兩者的差距,普遍還是比較明顯的。1、經濟情況首先,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養老金的金額就相去甚遠,可以達到幾十倍的差距,城裡的退休老人還經常比較各自的養老金吧。關於養老金這一點,隨著國家的不斷重視,不斷扶持,相信會不斷調整政策,令農村的老人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
  • 一位80歲老人的哭訴:活著拖累子女,還不如讓我「死」了
    農村老人的生活還是挺難的,活著的時候身體沒病沒災的還好,若是生了病需要人照顧,就算子女盡心盡力照顧,老人心裡依然會萬分愧疚。 他們大多數都很無私,唯一的願望就是老了別拖累子女,特別是看到子女為生活奔波、過得不容易時,更是能自己照顧自己就不想麻煩子女。
  • 「人到晚年,活得太久是福,還是禍?」3位90歲長壽老人說心裡話
    我和老伴兒有三個兒子,二個女兒,老伴過世有20年了,剩下我一個人跟小兒子在一起生活,我有退休金,吃穿不愁,兒子媳婦都挺孝順,自己身體還很硬朗,看似幸福美滿,對於長壽的我來說,活著就是巨大的痛苦。
  • 四位老人自找保姆老伴都不順 自組養老合作社
    劉舒仁中風偏癱已臥床6年,在這6年裡,女兒劉文娟幫他建立了一個新的「家庭」:67歲的馮奶奶負責一日三餐,70歲的譚爺爺負責為他護理,80歲的劉爺爺負責日常採購和聊天。四個老人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拉呱」,從不感到寂寞,這一「拉」,就堅持了6年。
  • 農村養老不靠譜,聽聽這位90歲老人怎麼說,城市人都羨慕
    很多人都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老人們不想自己變成兒女的負擔,往往會選擇去養老院或者回農村養老。而不了解農村的網友總會覺得農村養老不靠譜,這其實應該分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養老院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更多的像個安置的地方,大部分人是不願意去養老院的。這對於不同地區的老人來說,看法也不一樣。
  • 再找老伴還是請保姆?80歲老人:保姆式有償搭伴6年,真的很好
    01、人生瞬間即逝,歲月匆忙,人到老年,如果不幸單身,很多人會選擇再找個老伴一起抵禦生活裡的寂寞孤單,彼此相依相伴著度過餘生。50、60歲的單身老人,有的會選擇領證再婚,給彼此一個婚姻的承諾和保障,也有的選擇搭夥式過日子,彼此不領證,這樣可以來去自由,看感情深淺來決定未來。
  • 農村老人用兒女送的貴重禮品換便宜商品,他們不知道享受嗎?
    但是,這些農村老人往往在兒女離家之後,就拿著這些較貴的禮品去村上的小商店,或者超市換些便宜的日用品回家,這種現象在農村很常見。有時候,我們覺得這些老人真傻,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難道是農村老人不會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嗎?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原因如下:第一,節省是老人的習慣。
  • 農村奇怪現象,一些老人不再渴望「長命百歲」了,這是什麼原因
    農村奇怪現象,一些老人不再渴望「長命百歲」了,這是什麼原因其實大家也都了解一些生活在農村裡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是非常的勤儉節約的,而且勤儉節約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尤其是在農村,這種傳統更為普遍,不光如此,在農村還有正月不理髮這一說法,因為在農民們印象裡正月理髮,對自己的舅舅不好。
  • 一些農村老人明明兒孫滿堂,卻為何「孤獨」地一個人生活?
    因為,現在是改革開放的年代,改革開放的社會,一個很明顯的標誌就是,人們的就業方式和過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農村人的謀生之道不僅僅只局限在農村這塊土地上,而是分布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靈活多樣務工就業。在這個大的背景下,有相當一部分外出打工的農民工,通過打拼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有的在就業的城市已經是混得風生水起,不僅娶了媳婦有了子女,而且置下房產還購買了私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