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鹹魚魚,編輯 | 吳懟懟
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當前二次元網站按照字母表順序,可以排到Z。
除了眾所周知的A站與B站外,還有C站、D站、E站、F站、G站、H站……
這些ACG網站有些沿用bilibili的叫法,自稱是cilicili、dilidili或是giligili,有些則自發命名,但是簡稱沿用字母站名,如PIXIV是P站,E-hental是E站。
就目前用戶自發整理的A-Z站的排名來看,不僅包括國內的ACG網站,還包括一些海外的ACG網站,比如彈幕視頻網站鼻祖NicoNico也在其中。
這些字母站中,除少部分國外ACG網站與B站、A站外,剩下的幾乎都是國內的一些野生小站。他們不僅存在,而且活得還不錯,這是個「問題」。
ACG文化的大本營
在網際網路普及前,ACG愛好者們還如同一個個孤立的島嶼,只能獨自在盜版單行本、VCD機裡淘金。
後來,社交媒介的出現串聯起這些有共同興趣的人。
上世紀90年代,ACG風潮自臺灣高校BBS而起,傳到大陸高校後,學子們通過教育網連接了ACG文化的第一個圈。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更迭,如今的ACG文化愛好者們除了集中在特定的ACG網站,還活躍於各字幕組、貼吧小組、微博社區等。
而國內早年的ACG網站經過網際網路第一輪洗牌後,技術上淘汰一批、監管上封殺一批。最後,呈現出B站一家獨大,A站與各小站掙扎求生的局面。
B站的發家史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但關於其他二十來個ACG網站可能還只是躺在老宅們的收藏夾裡。
實際上,這些A到Z的小站們,在網際網路的暗處,各司其職,有序生長,從視頻、音頻、遊戲到ACG壁紙、廣播劇、插畫都有涉足。
比如:C站(tucao網)視頻內容大多來自日本電視臺深夜網站,主打偏「紳士」內容。
D站(dilidili)是早前廣受漫迷追捧的新番、無聖光番聚集地。
M站(貓耳fm)是用二次元聲音連接三次元的彈幕音圖網。(已被B站收購)
E站(E-hantai)則可以說是ACG「盜版天堂」,也是同人本資源聚集地。
G站(嘰哩嘰哩)是以遊戲為主,包含cos分區和番劇資源ACG網站。
……
這裡面,唯一稍微出圈一點的可能是今年1月份被B站送上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的D站(福州嘀哩科技有限公司)。
在天眼查中,嘀哩嘀哩的風險信息列表裡16條開庭公告有15條都是有關「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版權糾紛」。其中,有一條是寬娛數碼對D站「侵害商標版權糾紛」。
在被B站拉上PK臺後,這個自稱月活峰值突破三百萬,百度指數綜合對比超過A站5倍的小站,一夜之間成了「炮灰」。
正義之錘砸下,這個「興趣使然的無名小站」不得不夾起尾巴進行改版升級。
這是發生在D站身上的故事。但是,誰也不能保證這會不會出現在F站、H站等身上。
從A到Z的字母站裡繁榮生長著ACG文化,共同盛開著隱秘的二次元之花。
區別可能在於A站與B站是走入大眾視野的正統牡丹,而無名小站則更像是偷偷生長在網際網路野地裡的旺盛雜草。
巨頭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當然,無論從哪個維度來說,B站都是當之無愧的ACG文化巨頭,是開的最豔麗的一朵二次元之花。
但是不能忽視的一點是,隨著社區的擴大,B站越來越規範,也越來越走向大眾,而這株花如果要擺在盆景中,就必須要修剪枝丫。
ACG文化自紙媒而起,從租書店、影音店、BT下載站到早期播客漸盛。
這一路而來,產業鏈越來越完善,但是生態圈卻越來越複雜。
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ACG文化始終是資源至上。
諸如微信、QQ等產品的基本邏輯是人與人的連接,但是在二次元社區並不是這樣。
二次元社區的粘性來自人與資源的連接。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並不是重頭戲,用戶與資源之間的互動才是第一要義。
在二次元社區發生的社交行為基本都是圍繞某個劇、某個資源而生。
拿B站來說,隨著月活用戶突破1億,他越來越站在了公共場域的中心。
先是3月份肅清低創內容,後是6月份番劇自查,下架近300多部番劇,「福利番」是重災區。當然,下架後的番劇可能還會被再次搬上,但是,大多都是閹割版。
對用戶來說,看閹割版的體驗大大下降,那麼自然會迎來「網盤見」與「小站見」。
但這卻是B站不得不經歷的陣痛。
因為,受眾更多,監管更強,責任更大。在知名度與社區群體的進一步擴大後,平臺要對更多用戶負責,那麼就要對UP主投稿進行管控,早年間上傳盜版資源的現象如今在B站幾乎不太可能發生。
另一方面是平臺自身走向開放,當體量做到了一定程度後,尋求新的增長點成為必然,而最快的方法一定不是收割原始用戶,而是擴大目標群體,尋找新的增量。那麼,純粹的ACG文化社區就得向著「Z世代生活娛樂社區」轉變。
野生小站的「意外之喜」
這一點,在B站曾學習的ACG鼻祖網站NicoNico身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作為ACG文化代表,NicoNico在發展中,也是在不斷去ACG化。比如,網站首頁減少標誌性的動漫元素,ACG內容被安排在第三級目錄,突出新生代交流社區屬性,引入多元視頻內容。
而B站也努力向著中國版YouTube靠近,雖然在界面風格與tab排列上依然在突出ACG特點,但是在內容上卻與NicoNico一樣引進多元文化。
壯大的B站開啟自查,並且擴大內容池,引入來自三次元的文化。但這也給了其他小站漏出了一絲求生的縫隙。
監管上位後,「不合規」資源失去主流陣地,一些用戶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必然要去其他視頻網站試水。此時,諸如D站之類的彈幕視頻網站的所謂機會就來了。
這些小站往往圈層較小,大部分用戶都是二次元核心粉,其中不少一批是早年間的B站用戶。
而且,小站的平臺監管與社區運營能力較弱(當然,監管也有可能是平臺方刻意為之),仍舊處於UGC內容自發生長階段,要麼走著早年二次元平臺發家的老路(放鬆UP主上傳內容的審核界限),要麼就走著早年頭條發家的老路(利用外鏈,抓取其他平臺內容)。
但是ACG愛好者並不理會這些問題,畢竟,資源才是ACG社區的第一磁石。核心的二次元用戶並不會因為某個APP好用而坐等更新,追隨資源遊走才是常態。
由此,這些小站成為核心二次元粉「淘金」的好去處。
那麼,從以上種種來看,當前國內ACG文化大本營的構成必然是一個金字塔形的。
底層是以B站為基底的泛二次元社區,往上是濃度越來越高、受眾越來越邊緣的細分ACG網站(動畫的歸動畫,漫畫的歸漫畫,遊戲的歸遊戲)。
泛二次元用戶們更多停留在B站,而資深老宅們則追隨資源遊走,偶爾回B站打卡。ACG文化則在這些字母站裡繁榮生長,隱秘開花。
二次元的月之暗面
基於資源分享的重要性,這些處於監管照不到的小站偶爾能打打擦邊球。
一些沒有版權的番劇、影視劇原片或是暗含暴力、軟色情的cut成為這些小站賴以生存的根源。
而用戶們出於對資源的維護,對這些小站也相當體諒,甚至在某些盤點字母站的帖子下你會看到有人勸慰樓主刪帖。
表面上看來與這些ACG網站相伴相生的是用戶們對二次元的自發熱愛,但是事實卻遠沒有這麼「清白」。
在洶湧的熱愛浪潮後是荷爾蒙在推波,多巴胺在助瀾。
隨便打開一個野生小站,映入眼帘的不是長腿白絲,就是露骨私房。屏幕裡是福利姬們穿著小裙子,跳著宅舞,屏幕外,是野戰小站們躲在陰影下操控欲望之蛇。
不能否認,盜版與性是國內ACG網站繞不過去的門檻。
畢竟,連阿宅們自己都說「每個二次元的靈魂都住在三次元的肉體裡」。
而次元壁也並不是一堵實實在在的牆,兩個次元之間是無縫切換的,精神與肉體也是共存的。那些說二次元的軟色情是萌的人,和叫囂著竊書不算偷的孔乙己一樣荒誕。
也正如知乎答主「momo owo」所說,二次元文化樹高千尺,也逃不出軟色情和宅這兩條根。
在日本,二次元文化並不是單純的大眾娛樂,經過多年發展,他已經成為一個類型化、成人化的產業。
為了迎合成人受眾需求,一些包含陰暗、色情、畸形愛戀、暴力格鬥的元素也會以ACG作品為載體。
而目前國內的NACG模式尚且還不成熟,IP產業鏈不完善,諸多二次元作品都是舶來品。貿貿然崛起的動漫產業在野蠻生長,遍地開花的同時,也在吸收著日式御宅文化的陰暗面。
雖然,當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積累了用戶資源與起始資金的「幸運兒」可以上岸洗白,但是散落在邊邊角角裡的後進者還在盜版、軟色情、擦邊球的海洋裡繼續第一輪收割。
這一邏輯,在大部分網際網路產品裡都是通用的,從電商平臺到內容平臺,誰先搶灘上岸誰就能掌握主動權。那些站在網際網路鄙視鏈頂端的企業遙想當年都逃不過「真香定律」。
如今來看,B站已然上岸,但是暗潮洶湧處還藏著無數字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