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6月28日電 (強科 梁孟)28日,洗完鍋碗瓢盆,拖完操作間、餐廳的地板,炊事員亢嫂開始和面準備大夥下午的晚餐。大夥愛吃行面拉條子,她和好面,習慣性把冰箱裡凍成快的大肉割下一塊放進涼水盆裡,然後把洋芋刮淨皮洗出來……
一年365天,她天天如此,在忙碌中精心準備小站職工一天的餐飲,受到了小站職工的讚揚。她是蘭州鐵路局園墩車站值班員亢居才的老婆,大夥都親切的稱她為「亢嫂」。
武威南車務段管轄的幹武線13個小站大多數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遠離鄉野,炊事員難僱一直是困擾這些小站的老大難問題。大多僱傭的炊事員到小站幹不上一年半載就捲鋪蓋走人了,時間最短的一個在戈壁深處的慶陽山車站呆了不到三天就謝絕了大夥熱情挽留。曾經散發著一身淳樸的農村氣息的村姑也不願到這裡幹,她們不怕吃苦,但受不了小站的寂寥和孤獨。
只要到小站來當炊事員,車站都把她們當「香餑餑」。站長告誡大夥,誰把僱傭的炊事員得罪了,誰就找一個炊事員回來。儘管大夥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僱來的炊事員,但一個又一個的炊事員還是走馬燈似的,被小站惡劣的戈壁氣候和過於清淨的單調環境嚇跑了。
地處幹武線東端黃羊河農場旁的園墩車站雖然村鎮林立,人煙密集,找個炊事員應該不是難事,但先後找來的幾個炊事員沒幹多長時間就撂挑子走人了。
園墩車站現有7名職工,聊天的時候,大夥刺激值班員老亢,有本事找個專職的,讓你老婆來伺候你。沒想到,一句玩笑竟然變成了實事。下一個班回來時,老亢真的把他老婆張再梅帶了回來,成了大夥的專職炊事員,且一幹就是三個年頭。
三年來,亢嫂儼然成了車站的一員,她和善、爽朗的性格充滿了親和力,她把車站當成了自己的家,盡心盡力為車站職工做出可口的飯菜。車站夥食團一下子變的乾淨整潔了,最主要的是亢嫂做的飯菜好吃又花樣多,大夥的滿腹牢騷被亢嫂勤快能幹和敬業消融了。
一個月八天的正常休息亢嫂除了回家去給老亢哪些寶貝花草澆水用去兩三天時間外,其餘時間全在車站度過,說是陪老亢上班,卻變著花樣,滿足著大夥的心願做出各種各樣的飯菜。老亢休息了也不願回家,幫著亢嫂做飯。哪些看起來尋常的蔬菜,在亢嫂手中總能做出不尋常的味道。
過節的時令大菜,家常的餃子、菜饃饃、火鍋、米飯、紅燒肉在亢嫂手中信手拈來別樣的好吃,不次於哪些城市裡的餐廳酒樓,滿足了大夥改善夥食的欲望,更是讓大夥在忙碌的工作之後及時吃到了熱騰騰的可口飯菜。
以前,遇施工作業、保留車作業,大夥作業完畢,拖著一身疲憊回來,早過了開飯的時間,被大師傅盛在盆子裡的行面拉條子已坨在了一塊,大夥將就著吃一點就接班了。自從亢嫂來了後,大夥的工作無論幹到多遲,她都坐在夥食團靜靜的等待,水燒開了又續上,炒好的幾盤菜放在爐火邊,大夥的碗整齊的排列在潔白的餐桌上。漆黑的夜裡,夥食團桔黃的燈光,熟悉的飯菜的香味散發著濃濃的氣息、家的溫暖,讓深夜作業回來的大夥倍感親切。
每年秋天車站小菜園吃不完的辣椒、豆角被手勤的亢嫂早早晾曬到牆上,曬乾曬透了再裝在袋子裡,成為小站冬春時節的主菜。秋天,亢嫂親手醃製口味獨特的一大缸白菜、蘿蔔、辣椒、洋姜、胡蘿蔔的混合花菜成為冬天大夥最好的下飯菜,早早被大夥吃完。更為重要的是,自亢嫂到小站做飯後,值班員老亢改掉了以前的馬大哈毛病,下了班不再到別的單位找樂子,上班認認真真,休班之餘積極協助車站做好各項工作。
今年線路大修施工期間,老亢主動放棄休息,十七次參加車站保留車調車作業,六次投入突降的清掃積雪的工作,解決了車站非正常情況下人手不足的困難。由於表現突出,老亢榮膺了車務段先進生產者榮譽稱號。
在老亢夫婦影響下,一個又一個可敬可愛的鐵嫂們捨棄小家,走進大漠戈壁小站,在幹武線黑衝灘、郭家窯、烏蘭敖包等車站為職工做飯,鐵嫂們的到來,為大漠小站注入了一線生機,職工們吃上了可口飯菜,小站的安全生產平添了一道堅實的後盾,這種夫妻紮根沿線小站保安全的奉獻精神成為茫茫戈壁的幹武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