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日前,我國國家發改委為穩定國內煤炭價格,要求各大主要發電廠減少高價煤的購買,採購價格不應超過每噸640元(約合97.8美元/噸)。這挑動了高價煤的代表澳洲煤炭行業的神經。澳媒紛紛將此解讀為,在放緩清關速度後,中國正式對澳煤發出進口禁令。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煤炭是澳洲的經濟支柱之一,2019年為其創收超3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86億元)。因此,該國總理莫裡森也坐不住了,呼籲中國儘快澄清澳媒的報導,否則中國就是在違反國際貿易規則。
據北京商報12月15日最新報導,對於澳媒的解讀,我國回應稱,不了解相關情況,但中國對澳洲煤炭、牛肉、葡萄酒等多種輸華產品均符合中國法律和相關國際慣例。近期澳洲表現出的「受害者」姿態完全是倒打一耙。
公開資料顯示,由於近幾年澳洲運往中國的煤炭質量檢測結果不合格的情況較多,中國才會在近期重點觀察澳煤,加大對澳洲煤炭的檢測力度,清關速度也因此減慢。而未來中國發改委建議中企減少購買高價煤的購買,主要也是為了拉低國內煤價,合情合理,無可指摘。
相反,澳洲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以莫須有的名義禁止華為參與當地5G建設;今年3月、6月該國還接連修改外商投資法,加大對外資限制力度,澳媒對此解讀為針對中資,顯然違背了中澳自貿協定。
值得注意的是,據官方統計數據,截至當前,澳大利亞累計對中國商品發起了106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反觀中國僅對澳大利亞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僅有4起。如果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反傾銷、反補貼裁定有異議,那麼該國是否應該反思其106起調查呢?
文 | 呂佳敏 題 | 曾藝 圖 | 饒建寧 審 | 曾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