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下半句同樣經典,少有人知

2020-12-14 歷史芷天

古人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下半句同樣經典,少有人知

現在很多人每天都在努力的工作,每天都加班加點,吃也吃不好,而他們之所以這樣努力的工作,就是想要多掙點錢買個大房子,或者是掙錢換個大一點的房子。人們普遍認為越大的房子住著越舒服,越小的房子住的越不舒服,所以說現代人普遍覺得掙了錢,發達之後就應該住大屋。

對於這一點,古人卻不是這麼認為的,古人認為富有之後最好不要住大房子,為此古人還提出了「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的俗語,那麼下面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含義。

從字面上去理解的話,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一個人富有之後如果不住大房子,那他的子孫後代都會享福。很多看了這樣的說法都會覺得很迷惑,有錢了為什麼不能住大房子,難道住了大房子子孫對子孫不好了?其實古人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說法肯定是有道理,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我們都知道除了那些富二代、富三代之外,大部分富人一開始都是窮人,他們都是通過艱苦努力的奮鬥才成為富人的。在成為富人的過程中他們肯定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辛苦和努力,可是很多人成為富人之後就完全忘記了當初的艱辛。

很多人富有之後就慢慢過上了奢侈的生活,他們開始追求享受,開始住大房子,吃山珍海味。本來有錢了之後住的好點,吃的好一點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好多人卻沒有掌握好那個度,結果就變成了鋪張浪費,像暴發戶一樣。

重要的是,他們的子女因為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並不懂得什麼是勤儉持家,父母也沒有能樹立起勤儉持家的加封,因此他們從小花錢就大手大腳,結果這家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敗光了,所以說如果生活過度奢侈的話,對子孫後代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不但不是對他們好,反而是害了他們。

相反,有的人在富裕之後為了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會仍然過著相對清貧的生活,他們會將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用於孩子的學習上,只有這樣子孫後代才會受益無窮,所以說古人所說的「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是很有道理的。

不過「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只是一句完整俗語的上半句,它的下半句「窮不行遠路,有志自有福」也同樣非常經典,它說的是如果家裡沒錢的話最好是不要出遠門,如果有遠大的志向自然會有福氣。

那麼,為什麼古人會認為窮人不適合出遠門呢?對古代歷史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古時候交通非常不發達,所以如果要是想從家裡去一個比較遠的地方的話那就會花費很多時間。

而經常出門旅遊的人都路上花的時間越多,那花的錢也就越多,因為出門在外衣食住行都要花錢,可是窮人最缺的就是錢,所以從經濟角度考慮,家裡不富裕的人是不適宜出遠門的,因為這樣做會給家裡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此外,出門在外會發生很多預料不到的事,如果你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遇到點什麼難事,如果你沒有錢,那是很難找到人幫忙的,這時候就會陷入困難之中,所以古人覺得還是不要輕易出遠門。

不過古人所擔心的事情現在已經不是問題,現代社會交通非常發達,就算是我們去一個比較遠的地方,也花不了多長時間,自然也花不了多少錢,因此我們不需要再去擔心出遠門的問題。

可是古人所說的前半句俗語「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在今天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我們應該認真學習領悟,堅持勤儉持家。

相關焦點

  •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老祖宗的話總結太在理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意思是說,即便是非常富有了,也不要住大房子,不必擁有豪宅別墅,保留勤儉持家、艱苦奮鬥的好傳統作風,才能讓子孫後代福蔭長存。一、古人為何說「富不住大屋」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現在人們普遍認為越大的房子住著越舒服,越小的房子住的越不舒服,所以說現代人普遍覺得掙了錢,發達之後就應該住大屋。
  • 古人講「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後一句少有人知,古人經驗
    無論是喜怒哀樂還是茶餘飯後都可以在俗語中找到經典的話語,這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能將複雜多變的人生經驗濃縮在簡單的幾個字詞當中,還能長久流傳受用無窮。這句「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以及他的後半句即便在萬象更新的今天依舊非常有借鑑意義。
  • 「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古人不是保守,道理其實藏在下一句
    但對於這種人性的缺失,古人早就有了對應的告誡,甚至有一些屬於他們智慧的結晶。「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其實這一句古語大家都有可能聽到過,但真正能理解它背後含意的人並不多。它主要講的有二層意思,而且算是老祖宗們對後人生活的一種告誡吧。誰都想要讓自己的生活能夠過得好一些,先不說農村受累受苦,過著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 老人言:「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後半句更加經典,卻鮮為人知
    可見這個工程有多麼龐大,也可見得秦始皇對於「大屋」的執念有多麼強烈,這個房子還沒有修築成功的時候,就已經是「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可見這個房子已經有多大,但是秦始皇以及他的後世子孫並沒有住入這個房子,阿房宮的歸宿也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後一句更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我從小聽村裡的老人提過好幾次,聽上去是一種很簡單的說法,可是很多朋友卻對這其中的原因一知半解,這句話具體該怎麼解釋呢?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都是顯而易見的,老話說家大業大,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富人住大房子理所當然,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為什麼還會有「富不住大屋」一說呢?其實,這裡的屋子其實指的是臥室。在農村的一些老人看來,房子面積寬闊是好事,但是臥室的面積卻最好不要太大。
  • 農村俗語:「窮算命,富燒香」,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經驗之談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無疑就是一些流傳至今的俗語了,其中「窮算命,富燒香」也是時常聽到的一個觀點,蘊含了隱藏的深意,在過去的時候可以說是十分超前的觀點了,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都很流行通過八字算命的方式去了解未知的事情,無論是遠行,婚娶,還是說對未來的命運做出預測,都是一個比較鍾愛的方法。
  • 老祖宗為什麼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難道高屋大宅不好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便是出自民間的俗語,勞動人民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最廣大的群體,他們通過自己生活經驗和日常總結,總結出一句句膾炙人口的俗語。從這些俗語中,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古代人生活,還能夠看出古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 古人育兒觀:「兒孫自有兒孫福」後半句才是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
    我們總是一邊把「常言道」,「俗話說」之類的話掛在嘴邊,一邊又對古人留下的經典嗤之以鼻。古言雖然有些很粗俗,但能歷經了歲月的沉澱之後被人們口口相傳下來,其價值和包含的智慧是不言而喻的。相信大家都聽過「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自己的兒子孫子都是有個子的服氣的,不用父母太過操心,每當孩子調皮,媽媽總是忍不住教育幾聲,這時候家裡的老人就會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就是勸誡各位父母對孩子要放寬心。大家只是聽過這句話,但並不知道它出自哪裡?
  • 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
    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本篇為民間俗語之第043期人活一世,不可能一輩子都一帆風順。坎坷會有,困難也會不斷出現,我們翻過一山又一水,度過重重難關,只為實現心中的那份夢想。而古人千百之前就已經總結過很多經驗俗語,目的就是告誡世人:在窮困、富有兩種人生不同階段,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就像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兩句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便是古人對後人的忠告。誠然,我們不能照搬古人的原意,畢竟時代已過千百年,很多經驗教訓有些與現時代不相符,但多少了解一下古人的俗語,對於我們也沒有壞處可言。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
  • 古人:「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才是精髓,卻少有人知
    中國俗語文化博大精深,蘊含的道理更是精妙絕倫,雖然俗語看似粗糙,但正所謂「大道至簡」,樸實無華的外表下,往往卻頗為實用,只要我們仔細品讀,就能體會其中的深意,同時把這些道理用於生活之中,也能讓人生少走許多彎路,從而受益匪淺。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下半句更經典,早明白少吃虧
    聊天中常常能能聽到長輩們說的一些俗語老話,這些老話涉及各個方面,有關警示做人的,氣像預測的,經驗總結的等等,可謂是包羅萬象。就像這其中廣為流傳的「三十不發,四十不富」,意思看起來十分的簡單,但是這其中蘊含了老祖宗深刻的大智慧,而且下半句才最為經典。
  • 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中國是一個擁有濃厚歷史底蘊的國家。在悠悠五千載文明進程中,人們以其聰明才智與辛勤卓絕的勞動,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而俗語作為小眾的民間文化,雖然難與主流文化相提並論,但同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通俗簡練中蘊含著生活哲理,體現著中華民族的世俗光芒。眾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社會下,人們向來比較迷信風水,比如房屋的布局,朝向,以及周圍的景觀設置,都有著一整套的習俗講究。然而,古人有時確實閒得慌,甚至對某個細節都不放過,就像房前屋後種樹,也有著深奧的學問。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有錢卻不能住大房子?憑什麼!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對古人來說,富不住大屋,是一種做人的警示,你修一棟大宅子,不論你自己的目的如何,在外人看來只有兩個字:有錢。從小老師就教育們財不外露,不論是歷史上,還是小說中,胡亂顯擺自己有錢的人,都很難不遇到點劫匪海盜啥的,這不是自討苦吃麼。
  • 「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是何意?古人的忠告字字在理!
    比如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走遠路」、「窮莫信四事,富不交兩人」、「有錢不入三地,沒錢莫近兩人」等等,都是老祖宗留給後世子孫的警告之語!今天我們就再來了解一句關於貧富的俗語,也是老祖宗留給後人的忠告,其中不乏一些生活的真理和古人的智慧。
  • 俗話說「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後半句卻少有人知
    而說到農村裡最值得繼續傳承下去的,則屬於農村的文化了,其中俗語、老話就是農村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歷經數百年,甚至近千年依然還在流傳,可見其也是具有很高價值的。 相信不少人在小時候,就聽家裡長輩,或者是村裡的老人說起過「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這句經典俗語了,那你可知道它的意思呢? 在農村裡,一些老人會常常用這句話來評論一些「聰明人」的行為,並且還會叮囑年輕的後生們,做人不能太「聰明」。而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也比較簡單,那就是把人的聰明劃分為十分,而最多只能用到7分就行了,剩下的3分要留給子孫後代。為什麼這樣說呢?
  • 古人云「薑還是老的辣」,其實它還有後半句,同樣經典
    表面上是在說老薑比嫩薑辣,延伸意是在說一個人在某一方面資歷老、有經驗,辦事成熟穩重。其實它還有下半句,飽含深刻內涵,同樣經典,可惜知道的人很少。先說「薑還是老的辣」,它是怎麼延伸出來其他意思的呢?關於這半句俗語,有這樣一個故事,你一聽便知。從前,有師徒二人擅長修建大型建築,技術高超,方圓百裡的建築都由二人承擔修建。
  • 下半句少有人知
    下半句少有人知不管是在以前,狗在農村最為常見,以前人們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現在養狗更多是當作解悶的寵物來養;在我們那邊更是有」狗來富」的俗語,因此在農村對很多家庭狗真的很重要,但是為什麼會有「添人不添夠」的俗語呢?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嗎?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卻少有人知,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農是怎麼給我們解釋的吧!
  • 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雖然說想要長生是一件很難實現的事情,但是通過養生的方法,同樣可以延長我們的壽命。其中,「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就道盡了一個長壽的秘訣,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03其實,這句俗語後面還有一句「少食壯火,自取其禍」,這句話很好理解,主要是說年少時候如果食用補品太多的話,往往會有很多的禍害。
  • 張平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的大智慧,絕了!
    後世人們在說到「衣錦夜行」這個詞語的時候,往往是持有否定意味的,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與項羽一樣想法的人有很多。 最為常見的就是人們在富貴發達之後,就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鄉,蓋起一個相當龐大的房子,讓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這戶人家很富有的那種,所謂「富貴歸鄉起大屋」。